古代歷史上有沒有雙方都是名將,兩方打的勢均力敵,計謀頻出的戰役?

三國英雄曹操


孟良崮戰役就是這樣的一場偉大的鬥智鬥勇的戰役。而且雙方的將領,也都是當時的名將,一個就是國民黨高級將領張靈甫,另一個就是華野軍的粟裕將軍。

大家都知道孟良崮戰役本來是張靈甫發動的,他發動這一次戰役,就想要讓自己帶來的七十四師作為誘餌,然後把粟裕的華野軍給引誘到孟良崮來。

當粟裕的華野軍真的到來之後,蔣介石就會派其他的國民黨軍隊,從最外層把粟裕的華野軍給包圍。

這樣張靈甫就可以從裡往外打,然後其它國民黨的軍隊從外往裡打。很大程度上,這個戰役一旦打響, 好像粟裕的華野軍想要取得勝利真的是太難了。

畢竟這是在腹背受敵的情況下,站看的戰役。

當然了這僅僅是一個計劃而已,往往計劃和真正的戰鬥是不一樣的。真正的戰鬥,是有可能出現各種意想不到的事情的。

當時張靈度帶領的七十四師,是國民黨的五大主力之一,他們的武器裝備,士兵素質都堪稱的上精銳之師。

這也是張靈甫敢帶領著七十四師孤軍深入孟良崮的原因。

可是,令張靈甫想不到的是,這個計劃裡真的是漏洞百出,在他明白這些漏洞的時候,已經為時已晚了。

他只想到了把粟裕的華野軍給引誘到孟良崮,但是,他沒有想過若是國民黨的援軍還沒有趕來之前,自己就被粟裕的華野軍給殲滅了。那自己不就是屬於主動作死了嗎?

當粟裕知道張靈甫帶領著七十四師來到孟良崮的時候,他知道這個是一個圈套,甚至他敢打賭,在張靈甫看來,粟裕就不敢給自己來孟良崮一戰。

畢竟張靈甫看來,華野軍的勢力和自己相比還是差很遠的。

但是,粟裕偏偏就選擇了去孟良崮,不但要去而且要把所有的華野軍都帶上,只有這樣才能在最短的時間裡,把張靈甫的七十四師給殲滅,然後從容的撤離。

當然了若是想要把這一次戰役打贏的話,也是充滿著各種風險的,很大可能上也有失敗的可能。畢竟要對陣的是國民黨的五大主力之一。

當粟裕的華野軍來到孟良崮之後,雙方開始交戰,這時候張靈甫才知道自己輕視了華野軍,原來華野軍的戰鬥力竟然如此的強悍,他們僅僅用四天的時間,就把張靈甫的七十四師給殲滅了。

還有張靈甫沒有想到的是,那些國民黨的援軍,也沒有按照原計劃到達。正是他們沒有到達,所以,張靈甫的七十四師抵不過粟裕的華野軍,然後導致了自己的失敗。

據說這個孟良崮之戰,剛剛結束也就是四個小時,國民黨的援軍也就到來了,可是,這個時候粟裕的華野軍早已撤走了。

你說這個戰役打的是不是勢均力敵,是不是計謀頻出,是不是經典萬分。


漢史趣聞


我們都知道蔣介石有一個十分重視的將領叫陳誠,在蔣介石眼裡看來陳誠絕對算得上是一個名將。

尤其是到了抗日戰爭勝利之後,蔣介石更把陳誠當作是全國“剿匪”總司令。

今天我們就說一下陳誠和粟裕將軍的之間的較量吧。

儘管說陳誠大權在握,頭上頂著各種很牛的頭銜。但是,他和粟裕將軍之間較量起來,跟粟裕相比,還是差了很多的。

因為解放戰爭時期,粟裕帶領的華野軍真的是打了太多的勝仗了,陳誠對粟裕不得小心應對。

本來一開始陳誠是想要用三到六個月的時間,來消滅共產黨的。

但是,事實上華東地區上,僅僅粟裕的一個華野軍,就讓國民黨損失慘重。來自於華野軍的打擊,讓陳誠明白了一個道理。

也可以說他是被華野軍給徹底的打醒了,想要消滅共產黨,根本是不可能的,不要說三到六月了。

就是三到六年的時間,都是不可能的。

要知道那時候粟裕帶領的華野軍,打了蘇中七場戰役,而且全部取得了勝利,這個戰役在歷史上被稱為蘇中七戰七捷。

粟裕的勝利,對於陳誠來說就是一種恥辱。一開始粟裕勝利,陳誠失敗蔣介石還是可以容忍的。

但是,當粟裕佔領了臨沂之後,蔣介石就徹底的容忍不了了。

畢竟臨沂是軍事要塞,是進入華東地區的門戶。

當粟裕的華野軍佔領臨沂之後,蔣介石給陳誠下了命令,讓他無論如何不管付出任何代價,都要把臨沂給奪下來。

這時候的陳誠,已經不能不小心應對了。為了能夠拿下臨沂來,陳誠派了四路大軍,直撲臨沂而來。

看到如此氣勢洶洶的陳誠,粟裕想到的是,不和陳誠硬拼。畢竟我們只有留住人,才能奪取最終的勝利。

城市是死的,暫時給到他們,大不了我們在重新奪回來就可以了。

在得到黨中央的允許之下,粟裕打算給陳誠一份大禮,表面上粟裕是把臨沂讓給了陳誠。

但是,事實上粟裕帶著全部華野軍,已經到了魯東北地區。

在這裡粟裕打了幾場勝仗,消滅了幾十萬國民黨的大軍,最終還取得了萊蕪戰役的偉大勝利。

本來陳誠佔領了臨沂,他是很高興的,但是,當魯東北尤其是萊蕪戰役失敗之後,這時候的他真的是五味雜陳,怎麼也高興不起來。

蔣介石更是對陳誠恨鐵不成鋼。

可是,此刻的他在想派人去魯東北支援,已經來不及了。因為這時候魯東北的廣大地區,都已經掌握在了粟裕帶領的華野軍的手手裡。

你看這就是名將陳誠和粟裕將軍之間的較量,幾乎每一次粟裕都能夠走到陳誠的前面,大概這就是粟裕將軍能夠戰勝陳誠的原因。當然了他們之間的較量還有很多,我們就不一一列舉了。


史學達人


西晉名將羊祜在鎮守荊州時,遇到了東吳最有謀略的大將陸抗。羊祜一開始不知道陸抗的實力,在和陸抗進行試探性交手之後,羊祜覺得自己無法戰勝陸抗,於是他給晉武帝上書,稱東吳有陸抗這樣的名將,整個西晉都沒有人可以挑戰他。只有陸抗還活著,就請西晉暫時不要伐吳了,晉武帝同意了羊祜的請求。

其實當時雙方的實力,應該是勢均力敵,羊祜無法戰勝陸抗,陸抗也無法擊潰羊祜。羊祜和陸抗棋逢對手將遇良材,雙方沒有在戰場上廝殺,而是在謀略上互相過招。

羊祜約束自己的部將,不要越過邊境去襲擊東吳部隊,也不要騷擾東吳的邊境居民。如果有東吳的人迷失方向,誤入羊祜的轄區,羊祜也會安全得把對方送回吳國。

某次陸抗生病,羊祜得知消息後,派人送藥過去。陸抗拿到藥以後,部將懷疑是毒藥,要陸抗都扔掉,陸抗說“羊叔子是不會害人的。”就把藥給吃了。

陸抗病好以後,派人送了一罈美酒給羊祜致謝。羊祜陸抗拿到酒以後,部將懷疑酒裡有毒,勸羊祜別喝,羊祜說“陸抗怎麼可能害我。”然後一飲而盡。

雖然羊祜和陸抗分屬敵對陣營,但還是惺惺相惜。兩個人在荊州對峙時,一直很安靜祥和,幾乎沒發生過什麼戰爭。

陸抗死後,羊祜上書晉武帝,可以開展伐吳行動了。不過當時羊祜病入膏肓,無法以總指揮的身份領導西晉滅吳行動,於是羊祜向晉武帝推薦杜預接替自己,並把自己的滅吳戰略計劃交給杜預,晉武帝同意了。

杜預接替羊祜以後,按照羊祜制定的滅吳戰略,大獲成功。三國歸晉,天下一統。

西晉滅吳以後,晉武帝手舉酒杯,流著眼淚說:“這都是羊太傅的功勞啊!”


袁衛宇


答:有!

太和二年(228年)年初,張郃在街亭之戰中獲勝與此同時曹真與郭淮率軍在箕谷打敗趙雲、鄧芝的偏師,諸葛亮撤軍後,曹真認為諸葛亮不久必進攻陳倉,於是派郝昭和王雙守陳倉,並修築陳倉城。

諸葛亮自以為幾萬兵馬,而郝昭才有一千多兵眾,又估計東來的救兵未必就能趕到,於是進軍攻打郝昭,架起雲梯,雲梯燃燒起來,梯上的人都被燒死,郝昭又用繩子繫上石磨,擲擊漢軍的衝車,衝車被擊毀。諸葛亮就又製做了百尺高的井字形木欄,以向城中射箭,用土塊填塞護城的壕溝,想直接攀登城牆;郝昭又在城內修築一道城牆。諸葛亮又挖地道,想從地道進入城裡,郝昭又在城內挖橫向地道進行攔截。諸葛亮又用衝車,但被打折。晝夜攻守相持了二十多天,諸葛亮仍無法攻下,此時曹真派遣費曜領援軍到來,諸葛亮唯有退軍。這場戰爭是中國歷史上記載的第一次使用點火的箭的記錄,關於這場戰爭的記載,也成了漢語“火箭”一詞在歷史上的首次出現。

勢均力敵談不上,郝昭郝伯道,智勇退諸葛,雙方堪稱妙計連珠……


中行偃1


這個問題讓我我想到了日本戰國時代的兩位名將,武田信玄和上杉謙信,他們都是日本戰國時期的名將,一代霸主,一個甲斐之虎,一個是越後之龍,他們的指揮作戰能力都要強於織田信長。兩個人打了很多年,然後就先後都死了,便宜了織田信長、豐臣秀吉和德川家康,他們兩個失去了統一日本的機會。


揚楊劉


長平之下,流血成川,沸聲若雷。

這是一場發生在中國歷史上戰國時期的著名戰役,在這場戰役中,雙方打的熱火朝天,雙方主將也是歷史上比較著名的將領,而且這場戰役,在中國歷史上也有著重要作用,這場戰役,就是“長平之戰”。


此次戰役,涉及到的參戰雙方是秦國和趙國,這兩個國家也是當時戰國七雄當中的國家,地點是在當時趙國的長平,也就是現在山西省晉城高平市西北方一帶。


兩國之戰,也是兩個強國之戰,涉及到的雙方將領,也是歷史上有名的將領,如白起,如廉頗,而在這場戰役中,背地裡的計謀也是用的淋漓盡致。

不說其他,就說後世流傳中流傳度比較廣的“紙上談兵”,涉及到的是趙國將領趙括,而趙括也是長平之戰中的關鍵人物。


長平之戰初期,趙國將領是廉頗,後秦國利用反間計,讓趙王后期換將領,換廉頗為趙括,而秦國背地裡換將領換為白起,而後來因為這種換將,導致兩國之戰,出現了歷史性的結果。


長平之戰,後期秦國將領白起針對趙國將領趙括急於求勝的弱點,採取了佯敗後退、誘敵脫離等計策,實行分割攻擊、之後殲滅的方針,最終獲得戰爭的勝利,而最後戰爭結果也導致秦國最後坑殺趙軍約45萬。


而長平之戰,也有著重大的歷史意義,秦國的獲勝,使得趙國國力衰減,也為秦國後來的統一隻天下起到了推動作用,而長平之戰也是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也是規模最大的大型殲滅戰。


說與山鬼聽


在中國漫長的歷史長河中,有著各種各樣的精彩故事。戰爭故事當然是其中閃亮的明珠。如果說按照雙方都是名將,雙方又打的勢均力敵,計謀頻出的這個條件來篩選,諸葛亮的最後一次北伐,和司馬懿的對決是最精彩的一頁。

一、棋逢對手,將遇良才。

諸葛亮是歷史上有名的政治家、軍事家。他被劉備三顧茅廬請出山後,就盡心盡力的輔佐劉備,為蜀漢江山立下了汗馬功勞。他先是主持政權建設工作,成為蜀漢政權的文臣之首。在他的治理下,蜀漢足兵足食,使劉備免除後顧之憂。

在劉備去世之時,諸葛亮在白帝城接受託孤,以光復漢室為己任。他團結群臣,編練新軍,南下平叛,北上伐魏。終其一生,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而在第五次北伐中,諸葛亮的對手司馬懿也不是什麼等閒之輩。他是曹魏家的三世老臣,兩度託孤。他深得皇帝的信任,這時的曹魏皇帝曹睿全力支持司馬懿,對他言聽計從。

司馬懿用兵也是計謀百出。他能夠按照實際的情況機斷行事,一般都能夠取得勝利。在討伐上庸的孟達時,他抓住孟達的誤判,以為自己得知孟達造反的消息後要上奏皇帝,往復需要一個月時間。於是不向曹睿報告就馬上出兵,在孟達完全沒有防備的情況下就包圍上庸。又因為自己兵多糧少,日夜圍攻,十幾天就平定了上庸,斬了孟達。

在討伐遼東公孫淵的時候,他根據自己兵少糧多的情況,和公孫淵相持,待到公孫淵糧盡之時,一鼓作氣消滅了公孫淵。

諸葛亮和司馬懿正是一對旗鼓相當的對手,在諸葛亮的第五次北伐中,兩人的碰撞激起了明亮的火花。

二、諸葛亮兵出斜谷。

這一次北伐,諸葛亮已經身體多病,知道自己時日不多了。因此,為了這一次的北伐,諸葛亮做了最大的努力,傾盡了最後的心血。

首先,他和東吳聯絡,約定和東吳一起出兵伐魏。東吳同意諸葛亮的請求,出動十萬大軍,兵指合肥。

其次,這一次諸葛亮動員了最大的兵力。蜀漢本來有十二萬左右的兵力,每一次諸葛亮北伐都只帶三分之二的兵力,留下三分之一的兵力輪替。這一次,諸葛亮帶領了十萬人馬北伐,企圖畢其功於一役。

第三,諸葛亮對於往次北伐屢屢因為糧食問題而撤軍的情況,製造了木牛流馬,利用斜谷的水路運輸,保證了後勤供給。

而司馬懿這一方面,在上一次諸葛亮北伐撤退後,司馬懿判斷諸葛亮再次北伐要在三年之後了。於是司馬懿在關中大開屯田,積聚了大批糧草,解決了後勤問題。

在這次諸葛亮出兵時,司馬懿已經有所準備。而曹睿也給司馬懿下達指示,說:

“但堅壁拒守以挫其鋒,彼進不得志,退無與戰,久停則糧盡,虜略無所獲,則必走;走而追之,全勝之道也。”

這樣,司馬懿就採取防禦為主的策略,企圖和諸葛亮相持,以達到不戰而使諸葛亮退兵的目的。

三、渭水交鋒。

諸葛亮兵出斜谷後,曹魏軍中對諸葛亮的用兵方向有所爭議。諸葛亮先屯兵於渭水南原,曹軍將領想屯兵渭北和諸葛亮相持。司馬懿認為渭南富庶,不能讓諸葛亮佔據。因此背水屯兵渭南。

接著,司馬懿判斷諸葛亮下一步的行動說:“亮若勇者,當出武功依山而東,若西上五丈原,則諸軍無事矣。”後來諸葛亮果然上了五丈原。

這裡,司馬懿判斷諸葛亮無勇是故意說的大話,用以安定軍心的。諸葛亮的軍隊騎兵缺乏,戰鬥力不強。他所倚靠的主要是優越的山地步兵。這使得他不願意突入平原地帶,和司馬懿的優勢騎兵作戰,而是在山地丘陵一帶引誘司馬懿決戰。

司馬懿看出這一點,當然也不會輕易把兵力投入山地丘陵地帶,去上諸葛亮的當。因此才說這種話來穩定軍心。

接下來,諸葛亮企圖偷渡渭水,襲佔北原。此舉又被司馬懿手下的郭淮識破。他勸司馬懿說:

“若亮跨渭登原,連兵北山,隔絕隴道,搖盪民、夷,此非國之利也。”

司馬懿接受了郭淮的建議,派郭淮屯紮北原,擊退了諸葛亮的軍隊。

過了幾天,諸葛亮又派大批兵力向西進發。但是,他的聲東擊西的計謀又被司馬懿識破。司馬懿判斷諸葛亮企圖襲擊陽遂,便派兵防守陽遂,打退了諸葛亮的進攻。

經過幾番較量,雙方都沒有能尋找到打破對方的機會,戰局遂進入了相持狀態。

四、相持五丈原。

諸葛亮想盡辦法企圖誘騙司馬懿出兵應戰,可是司馬懿總是不上當。於是諸葛亮又使出了激將法。他派使者,將一套女人穿戴的巾幗首飾送給司馬懿,當眾對他侮辱,以圖刺激他和他的部下出戰。

司馬懿先是接待蜀軍的使者,他並不問其他的事情,只是閒聊一些瑣事。史書上是這樣記載的:

先是,亮使至,帝問曰:“諸葛公起居何如,食可幾米?”對曰:“三四升。”次問政事,曰:“二十罰已上皆自省覽。”帝既而告人曰:“諸葛孔明其能久乎!”竟如其言。

由此,司馬懿更堅定了持久不戰的信念。但是,他手下的將領忍受不了這種侮辱,都要求應戰。如果他強行壓制,會動搖軍心。於是,司馬懿上表曹睿要求出戰。曹睿見表後,派“衛尉辛毗杖節為軍師以制之”。後來諸葛亮再次挑戰時,司馬懿裝模作樣的發怒要應戰,被辛毗持節立於營門而制止。

諸葛亮見無法讓司馬懿出戰,便針對曹魏方略裡面判斷蜀軍“糧盡必走”的觀點,在關中開展屯田。他企圖用屯田的方法來解決蜀軍的糧食供應問題,同時打破曹魏的方略,逼迫司馬懿出戰。

但是,司馬懿知道諸葛亮身體不好,不能久持,根本就不與諸葛亮交鋒,不給諸葛亮一點機會。最終星落五丈原,諸葛亮病死軍中。

五、死諸葛走生仲達。

諸葛亮病死前,對蜀軍的撤退做了部署。當蜀軍燒營而退的時候,百姓向司馬懿做了報告。於是按照曹魏預定的“走而追之”的方案,司馬懿對蜀軍進行了追擊。

但是,就在司馬懿追上蜀軍的時候,蜀軍的楊儀命令蜀軍列陣,擺出好像是要進攻司馬懿的樣子。司馬懿以為自己中了諸葛亮的誘兵之計,馬上退兵了。

就這樣,按照諸葛亮生前的部署,蜀軍在楊儀的指揮下,結好陣勢,撤回了蜀國,沒有遭受一點損失。司馬懿在巡視諸葛亮的營地後,判斷諸葛亮肯定死亡,再追也已經來不及了。後來老百姓傳說“死諸葛走生仲達”。而因為蜀軍撤退而如釋重負的司馬懿也不以為忤,笑著說,“吾便料生,不便料死故也”。

結語:

諸葛亮和司馬懿都是當時的著名將領,他們的謀略都不相上下。在他們的多次交鋒中,幾乎都是處於一種相持的狀態。

但是,這種相持狀態只是一種表面現象。在雙方相持的波瀾不驚的局面下,暗流湧動,雙方都在尋找著給對方一劍封喉的機會。正是因為如此,雙方鬥智鬥勇,給我們演出了一場精彩紛呈的人間活劇。

我是歷史笑春風,歡迎大家關注我,多提寶貴意見,謝謝。


歷史笑春風


南北朝時期,東魏與叛將侯景的渦陽之戰就屬於這種對決。這場戰役中,慕容紹宗、侯景、斛律光、段韶等新老名將鬥智鬥勇,精彩迭出。

慕容紹宗-高歡留下的侯景剋星

南北朝時期,宇文泰、高歡兩位梟雄一西一東,各自裹挾皇室元氏,均自稱大魏正統,史書將他們稱為西魏與東魏。雙方常年鏖戰,高歡雖實力佔優,但短期內也拿宇文泰毫無辦法。

公元546年,年老的高歡臥病在床,替高氏經略黃河以南地區十四年的悍將侯景放出狠話:“高王在上,我自然不敢有二心;要是高王沒了,我可沒辦法跟那個鮮卑小子共事!”

他說的“鮮卑小兒”,就是高歡的長子高澄。(高氏其實是漢人,但由於常年在邊鎮,已經明顯的鮮卑化。)

弱肉強食的南北朝時期,悍將造反如同家常便飯,高氏父子對侯景自然早有戒心。同年底,高歡在病榻之上,向憂心忡忡的兒子高澄面授機宜:“侯景掌握河南大軍十四年,平日裡就飛揚跋扈,脫離了我的掌控後,一定會圖謀不軌。以他的能力,當今少有敵手。但除了一個人:慕容紹宗。這些年,我刻意壓制慕容紹宗,就是為了把他留給你,好好栽培成你自己的親信。”

慕容紹宗,前燕名將慕容恪之後,是否真的能壓制侯景?事實還真的沒那麼容易。

以少勝多,侯景擊敗慕容紹宗

公元547年春,高歡剛死,侯景就迫不及待的外結南梁,起兵反叛。高澄遵循父親遺命,任命慕容紹宗為東南道行臺,率軍南征。

起初,得知高澄可能派韓軌、高嶽等將領來對付自己時,侯景嗤之以鼻;但最終獲悉是慕容紹宗領軍時,他不禁大驚失色:“是誰教鮮卑小兒派紹宗來的?難道高王還沒死嗎!”

慕容紹宗率十萬大軍南下,首先輕鬆擊敗了前來接應侯景的南梁數萬兵馬,並俘獲了其統帥蕭淵明等眾多將領。

其後,東魏大軍直奔侯景而去,後者率領全部家當--數千車輜重、數千戰馬、將士四萬,退保渦陽,依託渦水對抗慕容紹宗。

慕容紹宗到達渦陽,迅速搶佔上風位佈下軍陣;侯景見狀則堅守不出,一直等到風停後才迎戰。

兩軍拉開陣勢,將要正面硬剛之際,慕容紹宗吩咐將士:“侯景一向很多陰謀詭計,尤其擅長抄敵軍後路,我們要做好應對。”如他所料,侯景果然暗中派出了包抄部隊,不過未能得逞。

雙方正式開打。侯景不愧為久經沙場的名將,面對兩軍數量上的巨大差距,以及東魏軍騎兵較多的優勢,他命令士兵穿著短甲(活動方便)、手執短刀,衝進敵陣後低頭猛砍對方的人腿馬腿。東魏軍猝不及防,全線敗退,慕容紹宗狼狽逃到譙城。

初生牛犢不怕虎,不信邪的斛律光被上了一課

在譙城,面對偏將斛律光、張恃顯的鄙視,慕容紹宗略顯尷尬:“我打的仗多了去了,但從未見過侯景這樣難啃的硬骨頭。你們要是不服氣,可以自己出去試試。”

斛律光後來成了東魏/北齊軍隊的頂樑柱,不過此時還是個小角色。他很不服氣,披掛上陣帶著兵馬前去挑戰侯景。臨行前,慕容紹宗再三交待他們不要渡過渦水。

和張恃顯一起帶軍來到渦水北岸後,斛律光隔著河射侯景,遭到了後者的嘴炮攻擊:“好你個愣頭青,我可是你父親的老友,哪有這樣對長輩無禮的?看你這不敢渡河的慫樣,一定是慕容紹宗教你的吧?”斛律光被識破,一時尷尬的啞口無言。

然而侯景可不客氣,他讓自己的神射手田遷隔河回射斛律光,正中其坐騎的胸口;斛律光換了一匹馬躲在樹後面,結果還是被射中,只好灰溜溜的跑回了軍陣,再也不敢出風頭。張恃顯更慘,直接被侯景手下生擒,好在過了一陣就被放了回來。

最終,這二位也步了斛律光的後塵,識趣的跑回譙城。

此時,東魏的另一位統帥段韶想了個陰招,他暗中派人在上游順風放火,意圖燒掉侯景軍營。不過這一招也沒起到作用:侯景率領騎兵衝進河裡晃了一圈上岸撤退,沿岸草地全溼,大火壓根無法蔓延。

軍事能力強悍的侯景,最終敗於後勤和人心

就這樣,兩軍相持數月,侯景雖在對陣時未落下風,但由於糧草難以為繼,再加上本身是背叛東魏,道義上不佔優勢,隨著時間的推移,形勢越來越不利。

年底,後經手下大將司馬世雲嚮慕容紹宗投降。公元548年初,雙方再次交戰之際,為了鼓舞士氣,侯景忽悠手下將士,說他們的家屬已經全被高澄所殺;慕容紹宗則對天發誓,聲稱不僅叛軍的家人安然無恙,即使他們自己如果棄暗投明,也會官復原職,既往不咎。

侯景的手下本來就不願投靠南梁,聽到慕容紹宗的保證後,大量將士臨陣投降,餘下的兵馬人心渙散,一時崩潰。僅帶著800人南逃的侯景,則被慕容紹宗放了一馬(事實證明,慕容紹宗這是故意縱虎禍害南梁)。

至此,渦陽之戰以東魏獲勝結束,原本想趁火打劫的南梁政權,不僅賠了夫人又折兵,而且還引了侯景這隻惡虎入室。

各位名將的迥異結局

此後,侯景、慕容紹宗、斛律光、段韶這四位在渦陽之戰中登場的將領,步上了完全不同的人生軌跡。

渦陽之戰,侯景體現出的軍事才能令人服氣,不過他的人品可就不怎麼地。臭名昭著的侯景之亂,令曾經富庶的南梁江南地區化為人間地獄;然而多行不義必自斃,在陳霸先、王僧辯的打擊下,侯景最終被手下所殺,甚至屍骨無存。

立下大功、被封為燕郡公的慕容紹宗,卻在第二年就死在了戰場上。公元549年,東魏圍攻西魏潁川,引來洧水灌城。慕容紹宗在視察戰場時遇到大風,藏進戰船躲避;戲劇的是,風勢過大,吹斷了系船繩,慕容紹宗的船飄向穎川城;不甘被城頭的西魏軍亂箭射死,一代名將慕容紹宗投水而亡。

在渦陽之戰中還是配角的段韶、斛律光,則成了東魏(北齊)的主心骨,他倆連同蘭陵王高長恭,數次遏制了西魏(北周)的攻勢。然而,在段韶病死後,斛律光、高長恭先後被自毀長城的齊主殺害,曾經實力強大的北齊逐漸衰落,最終被北周吞併。

南北朝時期,連年的無休止征戰,雖然呈現了令人津津樂道的經典戰役,卻包含著底層百姓的無盡血淚與辛酸。侯景這類殘暴軍閥的存在,更是所處時代的悲哀。

正史漫談,以史為鑑。


正史漫談


你好,其實這個問題出的是真的好,真的好難,因為古代的戰爭都是瞬息萬變的大部分的著名戰役都是一招如淝水之戰、馬陵之戰、官渡之戰等。要說古代歷史上雙方都是名將打的也是勢均力敵的我覺得當是赤壁之戰莫屬了,那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走起。

1魏武揮鞭,劍指荊州!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在經過長達數十年的南征北戰曹老闆終於統一北方,我估計他那時的心情就像馮小剛那句經典臺詞“還有誰”哈哈,但是我們說曹老闆雖然統一北方但是南方卻是還有劉備劉表孫權等勢力盤踞,他的重要謀士郭嘉也在這一年病逝,但是這些都沒有阻擋曹老闆的步伐,他可能是三國這段歷史裡最渴望統一的了,我們從他的《蒿里行》裡就可以看出一二其中有這麼幾句叫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可見三國遠比我們想象的要殘酷,於是建安十三年公元208曹操南征。

2荊襄淪陷,劉備遁逃

我們說曹操南征一開始出奇的順利,先是劉表病死(你看這老先生曹老闆不來總是對其他人說我覺得我還有救不要放棄我啊曹老闆一來你打我荊州是吧你撤不撤兵撤不撤不撤我就死給你看結果喔豁真死了),大兒子劉琦避禍江夏,小兒子更加厲害我乾脆直接降了得了,結果就是曹操不費吹灰之力拿下了荊州,這時候有個人坐不住了,誰啊?劉備啊,你吖投降你也不給我打個電話發個微信啊,怎麼辦?跑唄,我們說劉備啊這個人啊是“跑男”嫡祖,那跑的賊快,跑啊跑啊跑到最後諸葛亮說不能再跑了我們要做抉擇了,要不打一場,要不入蜀入吳,不過你入蜀入吳也不保險,人家待不待見其次,重要的是你不能保證曹老闆會不會打過來啊,畢竟曹老闆也是人送外號“說曹操曹操到”的種子選手,那怎麼辦?打吧,諸葛亮又說了咋不能一個人拼得找幫手誰啊孫權啊於是諸葛亮去遊說孫權

3諸葛遊說東吳孫劉聯盟形成

關於這一段啊三國演義裡面可以說是濃墨重彩,什麼舌戰群儒啊、三氣周瑜啊我自己覺得是不太可信的,因為周瑜是個英雄,你們想想周瑜當時幾歲什麼職務呢?34歲、東吳大都督相當於現在的全軍總司令,你說一個的全軍總司令會和一個剛剛出山的毛頭小子置氣嗎不太可能,但是諸葛亮的聯盟也並不順利,因為當時東吳分成了以張昭為首的主和派和以周瑜為首的主戰派,一時間是吵成一團,就在這時候一個人為孫權指明瞭道路,誰呢?魯肅他對孫權說我們誰都可以投降唯獨主公不能投降,孫權問其原因魯肅說“江東任何人降曹,必有高官厚祿,但將軍降曹,還能安坐江東麼?劉琮降魏就是前車之鑑”孫權恍然大悟答應了與劉備同盟並立即召回周瑜自此赤壁之戰開啟

3妙計連出曹老闆赤壁敗北

我們說這場戰爭註定是一場高質量高水平的戰爭,這不曹老闆這一上來就被小周同志陰了一把,怎麼回事呢?原來啊曹老闆帶來的大多數是北方人他不習水戰,怎麼辦呢?有人就給他他出注意了,您不是剛剛拿下荊州嗎這樣,這荊州人會水戰啊,於是他就挑出兩個原來劉表的部下一個蔡瑁一個張允幫著他訓練水軍,這事就傳到江對面了,周瑜一看這不行啊我們的優勢就是水軍啊,得兒你垮垮的在那邊練回頭再把我們給宰咯,要不說人家年紀輕就是大都督聰明著呢,他親自給蔡瑁張允寫了一封信,我估計大致可能就是什麼你們的信我已經收到了只要你們能殺了曹操一切好說什麼的,然後再故意讓曹操看到,看到這裡你是不是很熟悉對咯赤壁之戰後曹老闆活學活用在打馬超的時候又用了這招這都是後話了當時曹老闆可氣壞了兩話不說就把這兩個倒黴蛋給殺了等反應過來為時已為這把曹老闆給氣的但是氣歸氣也沒辦法這個時候又有一個人給他提了一個注意主公你要怕船晃的話你可以把船連在一起啊這樣不就像陸地一樣了嗎曹老闆接受了這個建議但是我們說他對周瑜陰他一直耿耿於懷心想你不是會寫信反間我嗎我也會啊!於是曹老闆又悲劇了,反間不成又中了一個周瑜黃蓋的苦肉計而且他不知道的是他其實還中了一計聰明的你應該也知道了對連環計而給他出這個計的就是大名鼎鼎的龐統結果大家也知道了曹操大敗那這場戰結束了嗎?沒有,因為後面周瑜炸死賺南郡曹仁、諸葛亮趁火打劫奪荊南四郡、養虎防狼放曹操、周瑜假途滅虢等等等等

好了希望能幫到你,如果喜歡可以關注一下謝謝。等粉絲數量再多一點會不定期的為大家送出一些小小的紅包感謝你們對我的支持




西廂奇談


漢末漢中爭奪戰。

交戰雙方:曹操,劉備。

統帥及參戰人員:

曹軍:前線統帥曹操。戰役前期,前線總指揮夏侯淵;參戰將領:張郃,徐晃,曹洪等(曹軍主要軍事將領中,除留守後方的夏侯惇,鎮守荊州的曹仁以及駐守江淮的張遼,樂進,李典外幾乎全部登場。)前後投入兵力,超過十萬。

劉軍:前線統帥劉備。參戰將領:張飛,黃忠,趙雲,馬超等(劉軍主要軍事將領中,除鎮守荊州的關羽在,悉數登場。)前後投入兵力,七萬人左右。

戰役歷時約兩年,戰役結果。劉備殺死了曹軍重要將領夏侯淵,對曹軍精銳部隊給予沉重打擊,並最終佔領漢中。曹操戰敗,但在劉備佔據漢中前搶先一步將漢中人口多數遷移,令劉備的戰果大打折扣,導致其未能實現全部的戰役目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