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克薩之戰後為什麼康熙不滅了沙俄?

아 자신의 가장 좋은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

簡單說來,之所以雅克薩戰爭最後打成這個樣子,雖然看起來不夠酣暢淋漓,但卻是康熙想要的結果。

1582年開始,大批哥薩克懷著對毛皮的嚮往翻過烏拉爾山迅速向東推進,迅速消滅西伯利亞汗國和喀山汗國,打開了通往西伯利亞的大門。隨後的哥薩克,迅速將足跡延伸到整個冰天雪地的西伯利亞。

1600年,哥薩克到達貝加爾湖西部和北部地區;1639年,哥薩克到達鄂霍次克海;1643年,哥薩克侵入黑龍江流域。而此時我國正處於明清交替的歷史節點,對遙遠的黑龍江鞭長莫及。

等到1683年收回臺島,消滅了中原境內所有的前朝勢力,康熙皇帝終於能夠騰出手來對付北部的沙俄了。

一直以來,雖然我國早在唐朝時期就在東北地區設置了黑水都督府,將外興安嶺以南的整個東北納入版圖,並在後來的遼、金、元、明等朝代得到一定程度的鞏固,但統治的形式多為羈縻統治。即便是少數民族王朝控制力更強,也是對天寒地凍的東北缺乏興趣,最典型例子如金朝的南下。

所以自明朝盛極而衰以來,特別是1435年明宣宗撤銷奴兒干都司,中原王朝在東北的控制力微乎其微,吉林以北、外興安嶺以南的黑龍江廣大區域,連羈縻統治的機構都寥寥無幾,這是沙俄能輕易侵入的根本原因。

而在沙俄1643年侵入黑龍江到1685年第一次雅克薩之戰打響,42年的時間裡,中原王朝始終沒有對該地施加任何影響力。

所以到康熙準備著手解決東北問題時,面臨的局面不可謂不嚴峻。

而更要命的是,此時的準噶爾汗國已經自1676年開始迅速崛起,臺吉噶爾丹有著統一蒙古、消滅清朝光復大元的宏大夢想,並不斷向清朝接壤的漠北蒙古進犯,這使得康熙不得不在解決沙俄問題的同時,分出精力對付噶爾丹的問題。

更要命的是,雖然沙俄在鯨吞西伯利亞的過程中,和準噶爾汗國在西伯利亞南部進行了異常激烈的對抗,但因為清朝這一共同敵人,噶爾丹最終和沙俄勾結起來,這讓清朝開始同時面臨西部和北部兩方面的壓力。

而問題似乎比想象得還有嚴峻,相比於已經盤踞了42年的沙俄,清朝在吉林以北地區幾乎沒有一個據點,連沙俄建立的雅克薩這樣簡陋的據點都沒有,為了向東北運兵,康熙在出兵東北前,從北京向東北方向修建了長達3000裡的後勤通道,保證清軍的後勤供應。

而對於清朝而言,自中原向北推進,不得不面臨氣溫不斷下降,人口不斷係數,後勤補給越來越吃力的窘境,這也是為何古代中原王朝北伐難以成功的重要原因。

而相比之下,沙俄自歐洲來,他們和起清朝的“緯向性”推進不同,“經向性”推進的他們幾乎不會受到氣候劇烈變化的影響。

更要命的是,一旦戰敗,他們可以向更北放的西伯利亞逃跑,而這裡距離清朝的大本營越來越遠,清朝進行持續戰爭的難度越來越大。

所以,為了一勞永逸地解決東北問題,更為了離間沙俄和準噶爾汗國的關係,康熙皇帝從一開始就沒有想過徹底消滅這群入侵的哥薩克。因為消滅了一批,還會有一批,清朝就永遠需要疲於奔命。

因為準噶爾汗國的牽制,清朝不能長時間和沙俄在東北死扛著。

1685年,清軍第一次圍攻雅克薩,因為清軍用了火炮等先進設備,哥薩克很快不敵,清軍在其放下武器後,燒燬雅克薩城,並允許哥薩克撤走。

但清軍剛撤軍,這幫哥薩克就捲土重來,不僅人數增加到800人,還修建了更為堅固的堡壘。而千里之外的清軍,直到第二年才知道。於是1687年,清軍派出了更多軍隊圍攻雅克薩。但由於第一次戰役的速勝,讓清軍產生了輕敵情緒。雖然人數很多,但全軍只有50杆火槍,沒有攜帶重炮,這就讓攻城變得難於登天。

在這樣的情況下,清軍改變策略,在雅克薩城外修築圍欄,實行圍困,前後圍困了9個月之久。

在這9個多月的時間裡,城內糧食耗盡,瘟疫橫行,總共只剩下66人,首領托爾布津被打死。

面對這樣的局面,沙俄兩度派遣援軍順黑龍江而下救援,但均被清軍水師擊敗和消滅。

眼看雅克薩成死城,敵軍死亡殆盡,清軍給他們送去糧食和藥品,幫助他們苟延殘喘。

而康熙這樣做的目的,就是為了迫使沙俄接受談判。

果然,僵持不下的沙俄終於在1688年派出使者到清朝談判。雖然清朝做出了讓步,但最終於1689年簽訂了《尼布楚條約》。

《尼布楚條約》最大的作用就是穩定了東北的邊界,將沙俄從黑龍江流域徹底趕走,從此清朝得以抽身重點解決蒙古問題。

相比於冰天雪地人跡罕至的西伯利亞,康熙皇帝明顯更喜歡面積廣大的蒙古區域。因為戰爭的出發點就是解決蒙古問題,所以被蒙古牽制的清朝不可能有徹底消滅沙俄的可能。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靜夜史,期待您的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