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美麗鄉村,史村何去何從?|孟滿喜

終於等到你了

點擊上方藍字,關注更多精彩

建设美丽乡村,史村何去何从?|孟满喜

史村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孟滿喜

舊縣誌中「淨士寺」記載,使我對史村興趣由來已久。前幾天,樓上鄰居、市設計院註冊建築師馬文強對我說:「史村家看過你的文章,想請你去寫點東西宣傳一下。」正合吾意,便約定 2018年6月17日前結伴前往。

1

過去——老人們記憶中的史村

八點多來到村委會,馬工讓村長宋衛東叫原定邀請的老人們,等候時,副村長宋建勇、村支書宋守輝也來了,寒喧間迎進四位老人,分別是88歲的宋守祖、76歲的宋晉強、87歲的趙清貴、70歲的揚齋祥,認識後便座談。

我說,先談談你村古廟和傳說吧。

一提古廟,老人們一下來了情緒,個個老臉綻花,蒼眉抒袖,介紹說本村有七座古廟:

禪慧寺,始建於北齊天保十年(559),有近1500年曆史了。原來有一巨型千佛石幢,頭丟了,身子斷成兩截。2012年,村長宋春旺翻修正殿頂則,群眾集資塑了佛像。東配殿十八羅漢殿,現已修成排房,西配殿是閻王殿,有房子沒神像。

建设美丽乡村,史村何去何从?|孟满喜

圖為禪慧寺

老爺廟,就是關帝廟,2009年整修,現存半塊古碑。

財神廟,始建年代不知,2015年張蘭村朱江塑的財神像,故事很神奇。2013年,朱江帶兒子來史村走親戚,小孩走失,在財神廟找到。朱江覺得這是有緣,就在無塑像的神位前許願:如你老人家保佑我賺些線,我給你塑像。結果還真靈,一年多功夫,他掙了不少錢,就還願塑了文財神像。

建设美丽乡村,史村何去何从?|孟满喜

圖為財神廟

觀音堂,三間窯洞,在老槐樹下。

天主教堂,1900年建,是介休保存最好的天主教堂,正式批准的宗教場所,逢週日有一、二百人禮拜誦經。

建设美丽乡村,史村何去何从?|孟满喜

圖為天主教堂和關帝廟遠景

天齊廟,就是東嶽廟,供奉東嶽大帝黃飛虎。東配殿是娘娘殿,十分靈驗,城裡人還常來求子還願,西配殿是虸蚄爺殿,都已多年失修。

最後是淨土寺,這裡故事最多。老人們說,淨土寺在龍蛇溝,不知什時落過一條真龍。人們知道後,家家戶戶拿來席子蓋住,後來下雨龍就飛昇天上了,從此史村就成了龍興之地。

建设美丽乡村,史村何去何从?|孟满喜

圖為淨土寺遠景

說到這裡,宋治山說他還在溝裡撿過龍骨。我好奇地問:「你怎麼知道是龍骨?」他說人們用舌頭舔,粘舌頭的就是龍骨,否則就不是。

老人們還說,自從真龍降在龍蛇溝後,給史村帶來龍脈,村運一直很旺。結果,皇帝知道了,怕這地方出了皇帝頂了他的位子,下旨建了淨土寺,就把龍脈鎖住,村運就敗了。人們說淨土寺像鞍子,龍就變成了毛驢;後來溝裡又修橋,像是毛驢墊脖子,運氣就更差了。

這與舊縣誌記載明嘉靖四十五年(1566),僧人明曉復修淨土寺後,次年在內保護一千多村民不受俺答賊寇侵害的史實,大相徑庭。我想:後人沒見過淨土寺輝煌功德,只知這些年村裡不景氣,所以就相信龍變驢的傳說。

講完古廟,馬工說:「聊一下你村地道吧。」老人們說,史村幾個地方有地道,但什時挖、誰挖的、幹什用都不清楚。傳說地道都很長,圪狸窩地道直通平遙季壁村,淨士寺下地道直通東湖龍。宋治山說:我祖上說板橙溝地道是無底洞,有人進去點燃一百支香,每拐彎或走一段插一支,一百支香插完還走不到頭哩!

這麼大村子,歷史人物不會少,我引出這個話題。老人們一聽,自豪地說,我村名人最數宋晉煥,是清代晉商,包頭有票號,新堡多半都是他家房子。

據說東溝石橋,是因為太太回平遙孃家,遇雨不便,他給專門修的。

建设美丽乡村,史村何去何从?|孟满喜

圖為東溝石橋

說到這裡,48歲的「百家用」能人宋冶國說,我聽說是宋家從太原、平遙往回拉銀子,因洪水阻道,才修的橋。

兩種說法難以考證,但都證明宋氏財富之多,絕非一般商家可比。

說到村裡古代好人,要算清末村長宋蘭生,是文化人,計謀膽識超人。過去稅賦很重,村民有怨氣沒辦法。有一年,縣太爺來查稅,他故意引到荒坡野嶺轎子抬不上去的窄坡上,縣太爺下來向四周一看,貧瘠的山地裡,長著稀稀啦啦幾坨坨莊稼,就對隨從稅官說:「你看這村,東西兩道溝,南北無二里,拿什麼交稅,今後就交圪針柴,讓縣衙燒火,省得再去買。」

此後,史村再也不用交糧,本村「東西兩道溝,南北無二里,史村交糧交成圪針柴」的民謠,流傳至今。

聽到這裡,我頗有感觸:這兩位名人,一位富裕的讓史村人自豪,一位為民謀利讓史村人懷念,這難道不是史村人今天的夢想和榜樣嗎?

2

今天——我親眼看到的史村

十點半,我說到村裡看看吧。

說實話,以前對史村沒印象。今天來時,村口挖掘機正在工作,馬工說要修牌坊。繞進村裡,巷道寬敞,街面乾淨,我對馬工說村幹部有威信,管理不錯。但油路石子裸露,坑窪不平,多年失修。來到村委會,院子寬大潔淨,但平房中村長辦公室很簡陋,尤其轉角沙發有些年紀,和我家十幾年前的款式一樣,坐簧已壞,高低不平。

建设美丽乡村,史村何去何从?|孟满喜

村委會門前合影

這與我前些日子到過的東段屯、西堡、三道河等村辦公室現代氣派,不可相比,足見村裡經濟很緊,不由產生了幾份同情心,對宣傳史村有了些緊迫感,雖然作用微弱,但我要盡力!

來到財神廟,院子很大,殿前左右各有一棵槐樹,鬱鬱蔥蔥,正在旺長,好像兩員守廟武士。主體為清式二層建築,下為五孔窯洞,上層正中三孔窯洞寬的房子,不知為啥有六個口子,兩邊窯坡保存較好。進入正門,古式鏤空隔扇後財神爺金碧輝煌,色彩豔麗。香爐香菸嫋嫋,剛剛有人供過。

建设美丽乡村,史村何去何从?|孟满喜

圖為財神供像

出門後看院邊一塊殘碑,溼布擦去塵垢,經過反覆辯認,上款為「重修東嶽廟碑」,下款為「嘉慶十五年(1810)歲次庚午仲秋立石」,中間有「始建之年不及稽已」「牆垣傾頹」等字樣,推斷為東嶽廟最早復修碑,十分珍貴。

我問何處發現?村長說2015年整治環境在村外路邊挖見,運到這裡保護起來,我不禁為他保護文物的意識和行為,深感敬佩!

來到禪慧寺,進入過道大廳,村長說原來兩廂塑像為四大天王,文革時毀了。隨行的宋治國說,原來門廳正中彌勒佛身披的袈裟,全是金塊綴成,被人偷了,正殿原是銅佛,大躍進時搗壞賣了銅塊。

建设美丽乡村,史村何去何从?|孟满喜

禪慧寺

大殿前兩截笨重的砂石千佛石幢,壓著蓮花底座,已用鋼筋圈住,再次顯示了史村保護文物的極強意識和實際行動。右側古碑,上款為「補修禪慧寺碑記」,下款為「大清嘉慶貳拾年(1815)歲次乙亥孟夏」,並排1982年縣級重點文物保護碑,廓下右側立著2012年群眾塑像集資碑。大殿正中佛像巍然,金妝鮮亮。村長說原來院子東北方位有七層古塔,早年毀了。

建设美丽乡村,史村何去何从?|孟满喜

圖為禪慧寺砂石千佛石幢及蓮花底座

右配殿簷下南角臥著一塊橫碑,大約近一米,寬約半米,厚近半米,二十七行,行十六字。經辯別,正文有「嘉靖二十一年(1542)歲在壬寅七日初二日「達賊入境殺搶」、「老幼而任意傷殘,血流遍地,白骨盈郊」、「屍靈者認的者各家埋」、「水陸大齋超度」等字樣,落款「平遙縣七洞裡立石匠郭堅」,「大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七月初二日吉旦書」,是俺答侵掠史村後超度亡靈記事碑,堪為村史和淨士寺史的罕見史料,彌足珍貴。

建设美丽乡村,史村何去何从?|孟满喜

圖為禪慧寺石碑

出門留影時,宋治國又說右偏殿是閻王殿,村裡人死葬前「尋魂」,從各家直接到此燒香瞌頭後返回。我一聽,真怪!介休各村「尋魂」都是繞村一圈,這真是個特例。問啥含義,他說不出所以然來。

上車後我想,不外三個意思:一是報個到,告閻王爺,我家親人不歸陽間管了,從此就是你的子民;二是求個情,我家親人過去有甚過錯,請你寬恕吧;三是許個願,保佑我們平安吧,以後我們還來燒香上供。

正在胡思亂想時,已到觀音堂,三孔窯洞中無塑像,僅有幾尊瓷質小觀音像。這裡曾是電磨房,右邊窯洞還見電磨構件。

進入天主教堂,院子很乾淨,專人看守。照相後就離開來到關帝廟,廟門緊鎖,我便轉身,一看為堡牆轉角處,東、北兩面堡牆保存完好,拿起手機準備照相。恰巧沿牆根走來一位老人,那微駝身架和滄桑面容,與斑剝的堡牆渾然為景,平添了幾許懷舊之美,真是天助我也!興奮地連照幾下,便搭話問壽,他說84歲,我一邊向他道謝,一邊祝他長壽。

建设美丽乡村,史村何去何从?|孟满喜

堡牆與老人

這時,馬工讓我們看地坑院,這種院落在陝西和甘肅多存,怎麼這裡也有呢?在院頂一看,果然不假,院中雜草叢生,中間和兩邊窯洞完好。村長說還有幾幢,我腿腳不便,讓他數數共有多少?他簡單一數說七八幢,我說重數,一定要確數,他認真地數完,說共有十幢院。往前看東面是溝,並無土物屏障,不像地坑院,但院頂與大道齊平,又像地坑院。支書給我解釋,史村由上堡、下堡、新堡組成,下堡院落全在本村地平線下,人們習慣叫地坑院了。我想,正好填補介休房屋類型空白,也是一種特色景觀。

接著下到東溝石橋,橋長大約15米多,寬約5米多,兩側砂石欄板名10柱11塊。橋體正中,前為石雕龍頭,後為石雕龍尾,整個造型雄壯精美。

建设美丽乡村,史村何去何从?|孟满喜

東溝石橋上

橋下河水嘩嘩流過,書記說是上面德隆礦的地下水,常年不斷,讓一溝農田變為水地。忽聽柴油機「突突」響起,不遠處村民正在抽水澆地。

我前眺後望,綠油油的玉米一望無盡,數不情的樹木綠蔭密佈,整條溝裡涼意襲人,一陣微風徐徐吹來,爽爽的涼意更加沁人心脾。呀!好一個清涼世界,這不正是消夏避暑的好地方嗎?馬工也心有所動,對書記村長說等我退休了,在這裡種點地,修養度晚年吧。

建设美丽乡村,史村何去何从?|孟满喜

村支書的中草藥園區

驅車返回堡中,欣賞晉商宋晉煥宅院,為前院、後院和偏院。前院為宋晉煥和家眷居住,後院專為母親建造,偏院是停轎、停車場。所有建築都是明清四合院格局和風格,各種石雕、磚雕、木雕應有盡有,精美絕倫。特別於其他晉商宅院的:一是前院大門抱鼓石為藏青色,宋治國說每逢天陰下雨,石頭髮溼油亮,十分奇特;二是後院大門前照壁,建在前院二層後牆頂端中央,不知是何講究;三是宅院旁還有一座花園,在晉商大院中少見。

建设美丽乡村,史村何去何从?|孟满喜

宋宅抱鼓石前

建设美丽乡村,史村何去何从?|孟满喜

宋宅帶龜頭的柱石

這時已一點多,他們說要吃飯,我說看景就飽了,看完淨土寺再吃。說著顛波半里多窄窄的草叢土路,眼前一座巨型土堡。

支書指著堡口說,這堡子三面環溝,前面一丈多寬的土梁深溝上原有吊橋,往上一拉,神仙也進不去,真有「一夫擋關,萬人莫開」之險。

建设美丽乡村,史村何去何从?|孟满喜

航拍淨土寺遺址

我照好全景,支書讓我看右側土坡草中殘碑,反覆辯識,認出幾個「宋」和「兩」字來,我說是功德碑背面,正面壓著,他們試翻不動,只好作罷。

進入堡門,好大一塊地,足有四、五十畝。支書說這裡原是二進式建築群,據說共有四十八隻院,這等規摸全市少見。宋治國插話說,那年我村三兒在這裡要辦洗煤廠,整地時挖出明代皇家三隻青花瓷碗,不知流落何處。可見,當年淨士寺還享受過皇家贈品的待遇呢!

這些,就是我眼中的別樣史村。

3

未來一一書記村長夢中的史村

飯後,我問:「你們對村裡發展有甚想法?」村長說:「我們想讓村裡活起來,但一時摸不住路。」說著給我兩本書冊,是去年申報傳統村落資料,據說已經批准了。他說批准後如撥下錢,把環境和舊式民居整修好後,想搞鄉村旅遊。

我邊翻看資料邊說,這是好機會!但介休傳統村落已批了十個,都想搞旅遊,除張壁借企業開發和南莊有行政助力外,其他成效甚微。為什麼?因為沒有特色,沒有亮點,沒有規摸。

建设美丽乡村,史村何去何从?|孟满喜

研究村裡發展思路

隨即,我簡單介紹說,旅遊經濟是個大摡念,還分好多門類,比如:

視覺經濟:特色山水、特色地貌、特色風物,如近年各地的牡丹節、梨花節、桃花節、油菜花節等等;

味覺經濟:各地美食街、美食廣場、美食節等等;

名人經濟:名人故居、名人遺蹟,山西介子推景區就有五、六處。前幾年不是連西門慶故里還要開發,引起笑話嗎?

文物經濟:故宮、長城、兵馬俑,宗教石窟、紅色文物等等;

娛樂經濟:海底世界、吉尼斯樂園等各地大型兒童遊樂園;

其他:如香港的購物和澳門的賭博等等。

總之,搞旅遊得有特色,正如一位詩人說:「熟悉的地方沒風景!」

接著,我們議論著形成共識:史村現在還存古廟六座,古碑八塊,並有一大片舊式民居,這麼多文化資源,是全市農村少見的旅遊資源。

建设美丽乡村,史村何去何从?|孟满喜

淨土寺柱礎

特別是史村距平遙古城10公里,距介休市區20公里,距張蘭古玩城4公里。5公里內,有張蘭大運高速出口與和汾高速出口,10裡內,有平遙高速出口和平遙南高速出口。15公里內有介休和平遙高鐵站,交通四通八達,極具旅遊條件。

但是,僅有這些資源還不夠,和其他傳統村落有太多同質類比性,沒有亮點。要想形成旅遊熱點,困難和希望並存。

說到這裡,村長書記決心很大,都說他們才四十出頭,要在有生之年改變村裡面貌,搞成介休有名的美麗鄉村之一,這就是他們的中國夢!

建设美丽乡村,史村何去何从?|孟满喜

在淨土寺遺址前看古碑

看到他們信心滿滿,我和老馬建議:本村有近5000畝土地,幾乎全是水地,如果能吸引外資投入,形成規摸化產業化集種植、觀光、採摘一體的園區經濟,打造亮點,吸引人來。村裡在外的能人們搞股份制開發,也是一種辦法。小打小鬧沒出路,招商引資是首要,這方面沒有行政助力很難成事。

然後修復地坑院,搞成農家樂,供遊客餐飲和住宿;並在東溝開發夏季休閒避暑勝地,條件成熟再開發地道。這樣才能形成集觀賞古廟、特色觀光、採摘、娛樂、餐飲、住宿為一體的旅遊鄉村。

這些設想,說著容易,做起來很難,但我還是相信他們:

村長宋衛東是村裡人們佩服的能人,早在2011年就建起現代化養雞廠,最多存欄100000只,最多日產蛋10000斤。

建设美丽乡村,史村何去何从?|孟满喜

村長的現代化養雞場

支書宋守輝多年在外打拼,2015年回村後流轉承包土地110畝,全部種植中草藥,明年可以收益,並逐步形成觀光、種植、養殖園區。

最後,我鼓勵他們:國家正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各地都在進行美麗鄉村建設。這就是你村最大的「龍運」,最好的天時,上帝惠贈的地利也很美,就看人和了。他們說,一旦傳統村落批下來,立即召集各方面專家和村裡在外人員,形成最好的人和,謀劃村裡發展規劃,屆時還要邀請你們來。

臨別,已是下午四點多,陰了一天的天氣,突然陽光燦然,我握著支書、村長的手,開玩笑說:「看!咱們感動了上帝,讓太陽出來了。好好幹,你們的前景一定很光明!」

孟滿喜,男,1949年生,退休幹部,介休市作協會員。擅長曆史文化研究、散文寫作,先後有文章發表。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長按二維碼,發現不一樣的新天地

建设美丽乡村,史村何去何从?|孟满喜建设美丽乡村,史村何去何从?|孟满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