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颖坚:当下,不求助反而是一种懦弱的表现

陈颖坚:当下,不求助反而是一种懦弱的表现


一直以来,创业者面对的世界都是不确定的,但这次的疫情的出现一定程度上再次加深了大家对VUCA(注:volatility易变性,uncertainty不确定性,complexity复杂性,ambiguity模糊性的缩写)的理解。


在湖畔大学授课老师陈颖坚Joey看来,这次疫情是一次灾难性的调适性事件(an adaptive issue),而现在正是关于调适性领导力的最佳体验时期。


对于目前正处于超越常规的特殊调适性处境中的创业者,Joey老师特别提出以下几点温馨提示。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时,我离开了香港,去了英国,回来后又去了台北,再回来,才慢慢追上较多相关的新闻,留意到报导的方向,大部分都是集中在如何防疫与确诊、死亡的人数上,简单来说,都是在技术上(technical)的处理上。


细看这些报导,它们都不会往一些机制的设计方向上去进行研究,又或很少看到有任何一篇报导是关于企业家现在该如何回应。


我曾在课上提过企业努力建立现金流作为“水库“的重要性。但我也知道,能将这句话听进去,并将之付诸实行的企业家没有几个。今天所见,哪怕企业家们真的愿意这样做,又有多少家企业能挡住如此猛烈的力度?这是一次灾难性的调适性事件(an adaptive issue)。


我推广了很多年调适性领导力(adaptive leadership)这个课题,我们都是走在年代的浪尖里。眼下,我深信应该再没有人对VUCA没有体感吧。然而,我看到在公众号上盛传的文章,都只是对复杂系统的散播模型呀、自组织机制呀大发议论。


作为一个企业家或企业高管,他们现在一定心急如焚地想要知道他们可以做些什么?!我可以肯定地说,他们并不需要多来一颗安慰剂,或多一口鸡汤了。

很多民营企业家们都可算是“好老板”。他们不是富有使命理想,就是想要改造行业,或是希望员工能真正绽放。我不希望这些好企业倒下,我希望他们能让世人知道,他们正因为有与一般企业不一样的理想、勇气、仁爱、智慧,所以他们活下来了。

我在想,假如我是他们,我在这种处境中会做什么?我能做什么?

关于调适性领导力,现在就是最佳的体验时期。到现在为止,如果你还在寻求一些被称之为“技术性”的方案,你将会非常失望。因为现在恰恰就是技术解完全失灵的时刻。


当疫症爆发到社区的时候,那就不再是医院的医疗能力的问题,而是民众自行自保的行为如何不会变成互相践踏、互相伤害的恶性循环的问题,就是处理人性在面对恐慌时群众群殴的问题了。

偶尔我们会遇上某一个人或少数人的非理性行为,在一个相对理性的群体下,最终难于发难,落回到一种理性(无论是多不愿意)的行为里。

但在灾难面前,人类天生的机制是让本能的基因占主导,秒杀的直观式反应却往往与系统思考相悖,最终是自圆其说的互相相害。

因此,特别是在这种特殊的、超越常规的调适性处境中,我想特别提出以下几点温馨提示,希望能够有助于在处境中的企业家们:


01 认清现状 共度时艰

首先,我们必须认清当下企业将要面对的难题,是否老板一个人就能撑得过去?是资金流的问题?还是客户对于卫生安全的信心问题而一去不返,将来还有没有生意的问题?还是上下游的唇寒齿亡的相依问题?是员工待不住的问题,他们不愿意回来上班,或是他们不能回来上班的问题?还是他们家里也碰到困难?

认清哪些问题是过往已经经历过,并且已经存在一些有效的应对方法的;哪些是第一次遇上的?哪些是在周边资源可以找到解决方案的?哪些没有,必须你自己重新摸索的?

假如以上你发现这些问题都已经超越了你能把控的范围之外的话,那你必须马上辨识出这就是所谓的调适性处境了。

在调适性的处境中,首先是对“地形“的掌握。在外面千变万化的地形形成过程中,企业必须找到自己的“阵地“。没有阵地,何来攻守?你有多少兵,多少弹药,多少粮资,现在立足在什么位置,都是可以搞清楚,而且是必须搞清楚的。

所谓的搞清楚,是追求上下都有一种愿意即时沟通、保持讯息透明的互动。但这说时容易做时难。因此,企业家们必须在这个时刻,实践一种开诚布公的做法。

管理者们,这其实是一次大好的机会,重新塑造你的企业互动习惯。在平日的习惯里,我们华人社会喜欢以和为贵,加上对权威的唯上心态,都是很多企业与现实脱轨,以至没有适时回应市场需要的组织性失能现象。

但在灾难时刻,人心向往,也是难得创造上下一心的好时机。企业家们应该好好的利用这个机会,要求所有员工参与一次很重要的“疫症共同面对的共创会”,而这一次,必须是如假包换的共创会。

在会议上,企业家应就自己能够公开的状况,尽可能让员工知道。员工其实也不傻,他们多少也能猜到组织的困境,与其让他们继续猜,而且不知道他们会猜出什么来,不如透明给他们公司的状况。

若公司处在一个非常困难、进退为谷的时刻,就更应该详细说明现下所处的状况,诚恳的让员工理解,并释出企业想要解决的决心,但过程中需要各位员工上下一心共渡时艰,迎难而上。

千万别抺杀灾难对企业变革的正面作用。以我的经验所见,企业运用灾难而得到改变的动力,往往比企业用一个正面的愿景来得容易。灾难是在短期内人人都能想像到的可怕境象,而且它是关于存亡之秋的问题,人人得以避之则吉。不想死,牺牲精神就出来了。牺牲精神出来,奇迹也就会出现。万一奇迹真的出现,那就是企业活生生的印记,永记心中。


陈颖坚:当下,不求助反而是一种懦弱的表现


02 懂得向员工们提出援手

在我的工作中,碰过多次企业老板因意外或是身体状况而缺席公司的日常管理,老板们都显得非常焦虑,害怕看到企业进入无人驾驶的状态。

然而,这些老板往往在这个时候,终于看到他们的团队比他想像中来得愿意承担,愿意付出,而且是带有很多之前尚未被观察出来的潜力。他们学到重要的一课就是,团队群策群力,能排除万难。

现在,你作为领导,并不是缺席,相反你必须在这个时候显示出你的担当、你的责任与你对员工的情怀,而且必须用另一种方式来进行领导。

在你必须承担公司的关键决定的同时,邀请他们推出任何可行的想法,邀请他们做出合理的牺牲来共渡时艰,邀请他们与你一起制定往前走的方案。顺便打破一些过往官僚的习惯与机制,如果过往有因为既得利益的原因而不愿意改变的事情,只要对当下的企业生存下去有帮助的,都值得拿出来重新推动,并做好沟通。

沟通、沟通、再沟通,在这个时候不是躲在房间内想到两鬓变白也想不出来的逞英雄时刻,这是一个容许自己脆弱的时刻。记住,当下的调适性挑战是超过任何一个能者所能接住的。不向外(或向下)求助,反而是一种懦弱的表现。


陈颖坚:当下,不求助反而是一种懦弱的表现


03 心怀信念

能够让企业撑过一个难关,很重要的前提是贵司的产品与服务,在以后的世界里,是否仍然是被需要的。

好好回答这个问题。如果世界已经变得不一样,那你得要与团队说,世界已经改变了,消费的行为也大幅改变了。我们得需更快地回应客户这种转变,以满足其他企业(或贵司)尚未能满足他们的需求。

相信企业会败亡,但行业往往还会存在。如何因应行业的变化,而一起创新,贴近客户当下的痛,这就是一场组织的学习。

相信人性的光辉。相信你会看到在组织碰到危难时,谁是受人尊重的领导者。行军打仗,战场往往乱成一团,能够号召他人使众人行的,往往不是带着职位喊人做事的人。能够感召人一同行动的人,往往是那些平常最关怀他人的人。留意这种“仆人领导者”,同时也问问自己是否其中一员。

试用新的眼光看人看事,当一切都乱掉的同时,你便更能看到平日那些不太显眼的同事,甚至是令你不甚舒服的异见人仕,他们可能为你的企业与你的团队带来惊喜,或是就像你原来的想像在此时此刻变本加厉,重点是保持开放与诚心观察。在你强调更多的沟通后,应该可以看到另一面的真相。


04 心怀感恩

无论这次是一次天灾或是人祸,感恩中国在此时此刻碰到它。提醒自己过去廿年日子过得有点太好了,已经有点忘记了锻练自己。正所谓合理是锻练,不合理的就是磨练。但平日松懈了,碰到什么都变成磨练,那就有点耗了。


只要撑过了这一关的,都要懂得感恩、感谢,同时也要想想如何为自己企业打造一个锻练体质的“木人巷”,利用这一次推一把企业往“锐意发展的企业(DDO)”进发!


陈颖坚:当下,不求助反而是一种懦弱的表现


05 万一我们真的撑不下去

很希望这个场面不会出现,但同时我也说过,这次冲击力度之猛,好的企业被摈出局也是大有可能的。我诚心希望这些企业领导们的雄心壮志不要被磨灭,要有一种东山必然再起的意志。

但疫后若然真的要走向“暂别”阶段,试着与自己的员工开诚布公之余,也与他们设定一个如何离别的“愿景”。是的,愿景不只是为持续发展用的,它也可以是为告别而设的。

有人认为人生如戏,但电影中清楚的开场、中段、结尾,在人生中并不是那么清晰可见的。给与自己与员工一种好的结尾,那不失为一件很美好的事。重点是,感恩他们与他们共创一次好的离别,他朝可有再相逢,谁知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