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鱼误区要避开!这些鱼别买,卖鱼商贩提醒:小心细菌吃下肚

挑鱼误区要避开!这些鱼别买,卖鱼商贩提醒:小心细菌吃下肚

长久以来鱼一直占据着餐桌上重要的地位,因为鱼类富含优质蛋白质,且脂肪含量低,颇受营养界推崇。

爱吃鱼的你会挑鱼吗?会买鱼的人却不多,多亏卖鱼商贩提醒,列举几种买鱼的常见误区以及几种鱼不要买。俗话说病从口入,大家要注意,别把细菌不小心吃下去了呢。

误区一 · 专挑个头大的鱼

挑鱼误区要避开!这些鱼别买,卖鱼商贩提醒:小心细菌吃下肚

这种说法相信大家都听过:

大鱼吃小鱼,小鱼吃小虾,小虾吃泥巴

这是水生环境中典型的食物链。体型越大的食肉鱼,在食物链中的等级越高,体内蓄积的有害物质就越多,吃进人体对健康的影响也越大。

实际上,如果鱼太大,要么是处于生物链较高端,要么就是鱼的年龄较大。年纪比较大的鱼,可能富集更多环境污染物,肉质也多半较粗糙。 所以,买鱼时不要总挑个头大的。

当然,大家也不用太担心吃了大鱼一定有害健康。大部分鱼体内的污染物含量都是在安全范围内的,只要不经常吃即可。

误区二 · 野生鱼更健康

挑鱼误区要避开!这些鱼别买,卖鱼商贩提醒:小心细菌吃下肚

这可能是最容易被忽略的一种误区。实际上,由于环境污染的存在和不确定性,野生鱼往往更容易富集一些意想不到的有毒物质。

比如,很多鱼类会因为捕食含有毒素的海藻、小鱼、小虾而在体内蓄积毒素,常见的有雪卡毒素、河豚毒素等,人一旦食用,很容易中毒,甚至危及生命。

因此,建议大家不要一味迷恋野生鱼类。

误区三 · 速冻鱼没有营养

挑鱼误区要避开!这些鱼别买,卖鱼商贩提醒:小心细菌吃下肚

超市里常出售冷冻鱼类,但很多人认为它们营养价值低而不愿意购买。

其实,只要是正规加工的速冻鱼类,营养价值并不比新鲜鱼差,也是可以放心吃的。

当然,如果条件允许,还是推荐大家买活鱼,这样的鱼更新鲜、味道也好,致病菌、腐败有害物质的产生也比较少。

这些鱼不要买!

鱼眼浑浊塌陷 → 不买!

挑鱼误区要避开!这些鱼别买,卖鱼商贩提醒:小心细菌吃下肚

鱼眼是否饱满能够说明鱼的新鲜程度。鱼眼饱满凸出,角膜透明清亮,富有弹性,这样的鱼比较新鲜。相反,如果鱼眼不凸出、眼角膜起皱浑浊、眼内溢血发红,说明鱼不新鲜。

鱼鳞不完整 → 不买!

挑鱼误区要避开!这些鱼别买,卖鱼商贩提醒:小心细菌吃下肚

新鲜的鱼身有透明的黏液,鳞片有光泽,而且与鱼体贴附紧密,未有脱落。而黏液多且不透明,鳞片光泽度差且脱落较多的鱼,新鲜程度比较差。在选购时,那些鱼鳞缺损或身体充血的鱼,即便还活着,但腐败变质的速度会快于鱼鳞完整的鱼。

鱼肉气味异常 → 不买!

挑鱼误区要避开!这些鱼别买,卖鱼商贩提醒:小心细菌吃下肚

通过气味判断鱼是否新鲜,要闻一闻鱼鳃。鱼鳃应具有海水鱼的咸腥味或淡水鱼的土腥味,且无异臭味。同时,新鲜鱼的鱼鳃呈鲜红色,鳃丝分明;而不新鲜的鱼鳃丝有破损或粘连,颜色呈灰红或灰紫色,气味不佳。

鱼肉紧实度差 → 不买!

用手指按压一下鱼身,新鲜的鱼肌肉结实有弹性,指压后凹陷立即消失,而肌肉稍松散,指压后凹陷消失得较慢,新鲜度次之。另外,观察鱼肛门处肌肉是否紧实,可作为辨识新鲜度的标淮,新鲜鱼腹部正常、不膨胀,肛孔为白色、凹陷,不新鲜的鱼则腹部膨胀不明显,肛孔稍凸出。

记住了吗?祝大家吃的健康身体棒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