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歷史中,北方政權南下為什麼一定要打襄陽?

BloodandRoses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北方政權南下,就必須要渡過長江天險。

長江分為幾段,上流主要在四川境內到湖北西部。

然而,四川在古代本來就是天生的防禦堡壘,北方民族想要殺入四川是千難萬難的,更別說渡過四川境內的長江。

而湖北西部的長江到三峽一段,水流湍急,暗礁眾多,平時正常行船都是危險百出,何談戰爭期間在敵人防禦下強行渡江?

所以,從這裡渡江不靠譜。

第二段,是長江下游,主要是從上海到安徽這段。

這段的長江水流不再那麼湍急,但是水量充足,導致長江非常的寬。

以南京附近的長江來說,古代用木船渡過去,要1個小時時間。

同時,即便是在小河小湖中練習出來的精通游泳的人,到了長江也得抓瞎,一樣會被淹死。

同時,自古以來,從安慶直到蘇州,都是中國人口最為稠密的地區,也是南方政權的核心地帶,江防必然強悍。

從這裡渡江,雖然比四川、鄂西要容易,但也很難成功。當年淫王完顏亮,就是在這裡渡江失敗後被部下造反殺掉。

第三段,就主要是湖北境內的長江流域。

在這裡,長江突然有了巨大的變化,在這裡長江水流變緩,而且江岔眾多,比較適合大部隊渡江。

比如武漢東面田家鎮,這裡的長江急劇變窄,兩岸相距只有500米左右。

古代就有一種說法,“划船過江十八槳”。

同時,類似這樣的地形還有很多,對於防禦一方極為不利。

所以,北方遊牧民族在不掌握制江權,水軍又比較薄弱的情況下,選擇從襄陽一線渡江是比較理智的。

同時,如果從江蘇或者安徽突破,還沒有到長江,就會遇到較為複雜的丘陵地形,河叉縱橫。

以江蘇的中部地區為例,當年新四軍就是在這裡建立了大量的根據地。這裡地形複雜,到處都是河流,不適合大部隊前進。安徽也差不都。

至於從四川鄂西突破,更是有大量無邊無際的山地,地形比江蘇安徽更復雜。

但是如果選擇從襄陽突破,是比較容易的。因為從河北大平原向南,經過的河南也是大平原,直到襄陽才會有些複雜地形。

在古代的北方入侵者,多是遊牧民族,當然會選擇這條線突破。騎兵速度快,長驅直入,迅速就可以從河北殺到襄陽城下。

至於有人說插入大別山和桐柏山之間。

智障日軍還真的就這麼做過,被利用大山防禦的國軍用步槍、手榴彈,打的滿頭包。

這裡複雜山地,是最適合防禦地形,日軍一些中隊減員達到九成,就一個士官帶著幾個士兵,打著一面太陽旗,就算一箇中隊了。


薩沙


自古北方政權剿滅南方割據勢力,一般從巴蜀,荊襄,江淮三個地區選擇其一作為突破口,蒙古也不例外,那麼他為什麼選擇荊襄之地的襄陽為核心呢,原因是,他沒得選。

先說巴蜀一路,巴蜀之地崇山峻嶺,很不好攻打,當年的蒙古大汗蒙哥就想走這一路滅宋,結果半路被巴蜀釣魚城軍民合力擊殺,對蒙古軍隊來說,巴蜀這個地方沒留下太多好的回憶。

江淮地區似乎並不太難攻取,突破後可直入江南是個好的選擇,然而過了長江後,蒙古軍隊就處在長江下游,易進難退,戰事稍有不利,就難以返回,當年金兀朮就是從這裡進兵,妄圖搜山檢海捉趙構,結果黃天蕩被韓世忠圍困,差點被包了餃子。

蒙古從荊襄一帶進軍,如果不拿下襄陽而先去取武漢,首先武漢也是重鎮難以攻取,其二,如下圖所示,武漢位於襄陽的下游,先拿下武漢,必然會遭到上游荊襄上游的突襲,進退維谷。另外,武漢潮溼多雨(想象2019中考時候的武漢),蒙古軍大部分都是北方來的步兵騎兵,少量水軍,就算拿下來武漢,一旦陰雨連連,北方軍隊不習水戰,有可能全部餵了魚。

因而,蒙古只能從襄陽進軍,先佔據長江中上游,隨後是進軍巴蜀還是一鼓作氣滅亡南宋都有很大的勝算。

南宋國防自建炎南渡開始便主要依靠江淮、荊襄和川陝三大戰區形成“常山蛇勢”,相互配合,東西呼應,而在這之間,荊襄戰區起著居中調解東西兩大戰區的工作,意義重大。

在荊襄戰區中,襄陽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是其整個南宋中路戰區的北方門戶所在,依山傍水,控制著漢水河谷南下兩湖的通道。

歷史上,襄陽在基本沒有得到南宋朝廷太多有效幫助的情況下,依舊單獨抵抗了橫掃世界的蒙古軍團五年之久,顯示出襄陽城在南宋整個國防體系中的中流砥柱作用,而襄陽陷落後,荊襄上游門戶大開,上游防線即失去支柱,南宋迅速滅亡。


蒙古不惜用絕對的優勢兵力攻打一個小小的襄陽,正是認識到了襄陽的得失對整個南宋生死起著決定性的作用,蒙古本不瞭解南宋國防玄機,然而,大批侍奉蒙元的漢軍降將們卻深知南宋國防的要點,比如,曾經上書忽必烈,建議他首攻襄陽的劉整認為:“與其勞師動眾攻打崇山峻嶺的巴蜀,不如攻打襄陽,沒有襄陽,江淮一地必不長久,沒有了江淮之地的防衛,南宋朝廷唾手可得。”(不得不說,最瞭解漢地情勢的還是漢人,漢朝匈奴軍師中行悅、清朝大臣洪承疇都是如此的)

古人有句名言,自古未有失荊襄而能保有東南者。

相對南渡的朝廷(無論是三國東吳、南宋還是東晉或者宋齊梁陳)而言,東南朝廷沒有四川屏障還能夠苟延殘喘,延續社稷,若是沒有了湖北地區,江南誓不可保。

三國時期,為何孫權冒著被滅的危險以五萬人在赤壁大戰八十萬軍隊曹操,隨後一意孤行襲擊荊州,其本質都是為了湖北之地,沒有湖北的東南政權如同沒有了臂膀,只能被動挨打,一旦上游養精蓄銳後,東南朝廷輕易便會灰飛煙滅。

那麼問題來了,襄樊如此重要,宋朝立國多年,那為何蒙古攻打襄樊數年,南宋並不特別加強襄樊戰區的力量,甚至到了最後,坐視襄陽的陷落。

這就涉及到荊襄戰區本身,對南渡朝廷來說,荊襄戰區往往是一把雙刃劍,即可以面向敵人,也會隨時面向自己。

襄樊之地自古也是東南朝廷驕兵悍將匯聚之地,南北對峙之際,朝廷往往一方面派遣最強悍的軍隊及將領坐鎮襄樊,抵擋著敵國的重兵威脅,另一方面,一旦南北緩和,南方朝廷內部矛盾上升時,荊襄上游又每每給江南方面造成很大壓力,朝廷隨時擔心荊襄軍隊會調轉槍頭舉兵東下,直壓江南。

最著名的例證便是岳飛,當年南宋局勢剛剛穩定,宋高宗趙構就迫不及待的把曾經主持襄陽戰區司令的岳飛冤殺風波亭,他統帥的岳家軍也被肢解,他的死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這一矛盾心態的產物。

1273年時,襄陽城已經面臨著巨大的困境,特別是元軍大舉圍攻樊城,失陷後,襄陽再無所恃,城中也早已糧柴短缺,士氣低落,南宋朝廷在支援襄陽的問題上猶豫不決,這個時候,元朝派人勸降,襄陽守將呂文煥舉城投降,襄陽戰役正式結束。

襄陽的陷落使南宋的整個國防體系遭到了徹底瓦解,元軍一舉斬斷了南宋國防的常山蛇勢,切斷了東西兩大戰區的聯繫,取得了東南一帶的上游之勢,隨後,蒙元滅宋勢如破竹,直至崖山,徹底結束戰爭。


秀盛君


大家都很詳細了,整個江南地區西部有山,東部有水。唯獨襄樊是山水交界的口子,必須重兵布守。

蒙古和三國的歷史都太久遠,我們就根據解放戰爭時期簡單聊聊吧。

淮海戰役之前,人民解放軍奇襲拿下襄樊,封死了長江上游的退路。淮海戰役又打下江蘇和安徽。平津戰役的局面也自此變成了關門打狗。

和林彪攻下錦州,圍住了東北相似,京津南下的兩條路都被解放軍徹底堵住,平津戰役徹底沒法打了,國民黨只得投降。

如果襄樊拿不下,淮海戰役解放軍就會遭受到夾擊,平津戰役國民黨就可能一路南下,直接導致兩黨南北劃江而治的不利局面。

實際上,解放軍的襄樊戰役打的並不算特別艱苦,前後14天的時間,2萬多部隊的投入。比起僅僅8天就投入25萬解放軍的錦州戰役來說,規模和激烈程度也算不上多大。

如此重要的咽喉,居然就這麼順利打下來了,不得不說毛主席的戰略思維之清晰,勝過其對手太多了。

此外,打下襄樊的將軍就是李雲龍的原型,王近山。


吃睡槍槍


提到襄陽,我第一次瞭解還是看TVB版的神鵰俠侶之中的襄陽大戰,郭靖楊過與一眾好漢在這裡抵擋蒙元入侵。那麼為何蒙元需要攻打襄陽呢?這就得從襄陽的地理位置說起啦。

襄陽,湖北的地級城市,擁有2800年的歷史。歷朝歷代,襄陽都是軍事戰略之地,素有“華夏第一城”、“兵家必爭之地”之稱。

古代文獻上對於襄陽地位的秒速是這樣的:“以天下言之,則重在襄陽”,可見襄陽在歷史上的重要戰略地位。由襄陽向北可以一馬平川到達宛(南陽)、汝(汝南等)、洛(洛陽)。

襄陽地處江漢平原也稱襄南盆地,為什麼說是盆地?因為四周都是山,北面有伏牛山,東面有大別山,西南有大巴山,西北有秦嶺山脈,一條漢江穿越襄南盆地,南來北往都要經過漢江上的大城市襄陽!

襄陽城三面環水一面環山,易守難攻。10米高的城牆下面是亞洲最寬的護城河,平均寬度180米,使得任何人想拿下襄陽這座城市就顯得非常困難,“得襄陽者的天下,守襄陽者守天下”“以天下言之,則重在襄陽”。


Sylar弈


我覺得你這個問題問的有問題,什麼叫做必須拿下襄陽才能怎麼著?北方政權往南推進的過程中難道不是一步一步推進的麼?怎麼可能隔著某座城池隔空推進?畢竟古代還多以步兵和騎兵為主,遇到敵方城池不拿下的話,是給自己留下腹背受敵的隱患麼?

細聊這個話題的話,就應該從古代的城市結構說起,古代的城市結構和現代的不同,古代的城池基本上都是自給自足的狀態,城池裡面屯兵守護,一旦遇到戰事包括城裡面的老百姓都會加入到守城當中!

如果北方政權在朝南方推進當中,遇到一座還算大的城池不推,繞過去之後推下一座城池,這不就相當於把自己的大後方留給了敵人麼?不僅有被偷襲的危險,也會因為後方有敵人存在,自己隊伍的後勤保障都會出現問題!

所以題主的提問本身就有問題,在北方政權南移的進程中,不存在哪個城池重要,是每個城池都重要,不可能會隔過去之後推進的!主要原因是當時的特殊情況所致!


雙魚娛樂小八哥


襄陽位置:

自古襄陽就是個兵家必爭之地,在三國時代,襄陽城就是魏蜀吳三國互相爭奪的地方。一旦襄陽有失,則東南門戶大開,對於長江中下游地區來講,幾乎是無險可守,等於是將大門向敵人打開。

歷史戰役:

當年蒙古大軍攻南宋時,非得拿下襄陽不可.我們假設一下,如果不打襄陽,從小路走,只能是千把人的小部隊,沒有太多的輜重,很容易被消滅,而且後路容易被襄陽的守軍切斷。當時的蒙古大汗蒙哥見襄陽久攻不下,於是決定繞道西南,先攻打四川。可事實證明,這個決定是極其錯誤。四川地區地形更是複雜,對於蒙古大軍來說,進軍緩慢,後勤壓力也大。勞師遠征,一旦作戰不順,被堵在堅城之下,只能是空耗國力、軍力。


用戶4210358400


首先你的提問“蒙古南侵,為什麼一定要打破襄陽才能滅宋?”描述不正確。

襄陽只是滅宋的一個環節而已,並不是“一定要打破襄陽才能滅宋”,宋室南遷之後,偏安一隅,毫無鬥志,就算不打破襄陽,宋朝也日漸衰微,自取滅亡。

南宋林升的《題林安邸》

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

暖風燻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南宋范成大的《州橋》

南望朱雀門,北望宣德樓,皆舊御路也。

州橋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駕回。

忍淚失聲詢使者,"幾時真有六軍來?


南宋辛棄疾的《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

把吳鉤看了,闌干拍遍,無人會,登臨意。


無論是宋室當朝者,還是用人方面都令報國無門的義士無奈,悲痛,遺憾……


鳥言夷面


北伐政權南下打襄陽,是由於襄陽重要的軍事地理特點造成的。

其實古代南下打江南有三個選擇,一是進四川,二是攻武漢,三是打淮南。這三個方向,以打武漢為最好。佔領武漢,佔據長江上游,隔斷四川與江南的聯繫,順流直下,易於建功。後世的曾國藩就是這麼做的。當然,曾國藩是在江南打,情況有所不同,但控制長江,地據上游是必要的。

北方要進攻南方,如果我們看看地圖就會發現,要攻武漢,到達長江,就必須控制襄陽。襄陽是武漢的北方屏障。

襄陽地處盆地中央,多條河流匯集襄陽,漢水從襄樊之間穿過。其他的陸路交通線或彙集襄陽,或在襄陽的控制之下。古時作戰,後勤保障任務很重,多依靠水運。佔領襄陽,順漢水可以直達長江。

如果要繞過襄陽,那軍隊的後勤補給線就時刻處於襄陽的威脅之下。無法作戰。

所以,要從北方佔領武漢,到達長江,就必須先佔領襄陽。襄陽是繞不過去的。這是它佔有的軍事地理的特徵所決定的。


歷史笑春風


歷史上北方政權南下時為什麼都喜歡和襄陽過不去?

在交通不發達的古代,長江確確實實是一條天塹,不是從什麼地方都能渡江的。無數次成功與失敗的戰例證明,從襄陽南下是最好的選擇。不拿下襄陽,進攻一方將始終處於被動的地位。


曹操南征時取道襄陽,在當陽擊敗劉備;

前秦伐晉,耗時八個月也要先拿下襄陽。


襄陽的軍事地位如此重要,全因為它佔了一個非常重要的十字路口,南北貫通,東西貫通,各條道路彙集於此,怎麼走都要經過這裡。



從北往南,沿襄陽南下,走宜城通道一路可到荊州,進入江漢平原,佔據了江漢平原,就等於切斷了長江上下游之間的聯繫。


在宋代,襄陽失守後,蒙軍順長江進攻鄂州,南宋的長江防線頓時瓦解。從南往北,走南陽盆地,一路都是平原,無險可守,繞過平頂山就是許都,這就是關羽“威震華夏”的原因。

從東往西,走柏桐山和大洪山之間的通道一路向東,就是著名的義陽三關,三關一破,武漢和鄂州朝不保夕,這就是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的意義所在。

從東向西,西北方向就是大名鼎鼎的商洛道,從商洛道出來就是關中。劉邦滅秦走的就是這條道,詐開武關攻下藍田直逼咸陽,孺子嬰就掛印出降了。


正因為襄陽城如此重要,因此不論哪方要搞事都要先把襄陽搶到手,岳飛收復了襄陽六郡,才敢提出直搗黃龍。

蒙古人在襄陽城下吃了大虧,於是搞出了個“山河相制”政策,把南陽盆地一劈兩半,南陽歸河南,襄陽歸湖北,誰也沒辦法鎖死南陽盆地的大門。無論哪一方要搞事,都能從另一方源源不斷地調兵過來。


十堰綠洲新資訊


襄陽,位居中華腹地,扼守漢水中游,地處漢水中游屬南陽盆地邊緣。 襄陽自古就是兵家必爭之地,素有“南船北馬、七省通衢”之稱,西接巴蜀,東臨江漢,南通湘粵,北達宛洛,是鄂、渝、川、陝、豫五省市毗鄰地區的交通樞紐。 歷史上北方政權出兵消滅南方政權,大多先佔領襄陽,然後順江東下,吞滅整個國家。比如晉滅吳、北宋滅南唐、元滅宋,曹操當年出兵南下,也是先佔領荊州,然後順江東下去打江東,可惜赤壁之戰戰敗。如果北方政權實力更強,開展前已經佔領了江淮一帶,那麼甚至可以全線出擊,同時渡江。比如隋滅陳,解放軍百萬雄師渡江。 蒙古人攻打南宋,也是先打襄陽,為什麼要這麼做呢?我看至少有以下幾點理由: 1. 江淮地區還沒有佔領。歷史上直接出兵江淮,攻打江東地區的,勝少敗多。比如前秦攻打東晉,淝水之戰大敗;金兀朮進攻南宋,被圍在黃天蕩,險些全軍覆沒。有前車之鑑在,蒙古人也要考慮考慮。 2. 江淮之間河流縱橫,地形複雜,蒙古人擅長使用騎兵,水戰不及宋軍,所以從這一路進軍,困難很大。即使僥倖佔領了江淮地區,面對寬闊的長江,水軍的劣勢又使蒙古軍難以渡江。 3. 如果蒙古人進攻江淮,那麼上游的宋軍很容易順江而下,前來救援;而如果進攻襄陽,下游的宋軍極難逆流而上支援襄陽。 4. 襄陽雖然城池堅固,利於防守,但是蒙古人完全可以通過陸戰奪取,不需要依靠不擅長的水戰,這一點很重要。 5. 一旦拿下襄陽,就在宋軍的防禦體系的中間撕開了一個口子。順勢佔領整個江漢地區,就足以將南宋撕成首尾不能相顧的兩塊。 6. 上面說了,拿下襄陽,就等於突破了長江防禦,不需要再發起渡江戰役。當年曹操佔領了荊州,江東人也認為“長江之險已與我公有之”。這樣不管是順江東下,還是沿陸路東進,都可以順順當當的打下杭州。 所以,蒙古人拼命攻打襄陽,前後一共打了幾十年,終於攻破,南宋也就真正面臨滅亡的危機了。中間還走過彎路,蒙哥見襄陽久攻不下,決定繞道西南,先打四川。事實證明,這個決定極其錯誤。這裡地形複雜,進軍緩慢,後勤壓力也大,勞師遠征,一旦作戰不順,被堵在堅城之下,只能是空耗國力、軍力。所以,最後蒙哥被打成重傷,蒙古人不得不撤回去,重新從襄陽一線發起進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