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時期乞丐的劃分

“乞丐”,在我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職業,因為他們在街市上叫號,到處募化錢物,所以俗稱乞丐為“叫花子”。清代北京又稱“叫花子”為“頂沙鍋”,大概是因為這幫人用碗乞討食物,吃完後,即把碗頂在頭上的緣故。

清代北京的乞丐有嚴密的組織--“丐廠”或“丐幫”。他們的頭目叫丐頭,丐頭是終身職業,只有那些資歷深、名望高的乞丐才能被當選。丐頭的身份標誌是一根杆子,就象官吏的印信,是其統治權的象徵,丐頭所管轄之下的乞丐有違犯幫規的,丐頭則用此杆來懲治他,有時失手重杆打死,其他乞丐不加過問,官方也從不干涉。因為杆子過長或過粗,攜帶起來不方便,丐頭們則常以旱菸管代替杆子,因此丐頭外出,旱菸管常隨帶在身,街上的人看見此物,則可知來人的身份了。

清代北京的丐頭,一名“杆上的”,又名“扎鋪的”。分為藍杆子、黃杆子兩種。藍杆子丐頭轄普通的乞丐,大多為遇有天災人禍、流離失所靠行乞為生的漢人,藍杆子不但管本地的乞丐,就是外地來的叫花子也須先備專帖拜訪,稱為“花子拜杆兒”,否則,他在街面上行乞,各種各樣的麻煩會接踵而來。黃杆子所轄為滿清宗室八旗中游手好閒之流,這些人雖有其高貴的身份,但不善營生,只能以行乞來餬口。黃杆子的權力在丐頭中是很大的。

乞丐一旦當上丐頭,他就可以不親自去叫花,生活是很優裕的。丐頭掌握著全幫所有的經濟收入,其來源主要有三:一是丐頭所居附近的商店給丐幫的所謂“責錢”;二是遇有年節、慶弔等一類紅白大事,富商大戶們的“捐錢”,三是手下乞丐們的上交,“幫規”有文:一般新入行的乞丐,必以三日所討之物,全部如數地獻給丐頭,名叫“獻果”,“獻果”多者,必受丐頭的青睞,認為此人有才能,將來一定會成大氣候。三日過後,丐頭則按規定抽取乞丐們每天收入的若干作為“會費”。其數目大約不超過二成。丐頭作為一幫之首,對入幫的乞丐盡心盡力,也成為他的職責,若其轄內有死亡、疾病的人,則由丐頭從總收入中酌量給恤,情況嚴重者,丐頭有權命令幫人分擔義務,以保入幫的人能餬口度日,另外幫內乞丐在行乞路線、地盤上發生矛盾時,則由丐頭出面調解。

丐頭還要組織對手下人的技藝傳授工作,乞丐們行乞之暇,還要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每逢此事,都由丐頭出面親自組織,如叫花時對施主的稱呼,見什麼人說什麼話,在這方面丐幫中的長輩憑著自己行丐的資歷,具有豐富的經驗,丐頭則令他們把這項專長義務傳授給新入幫的乞丐,另外還有靠技能行乞的乞丐,則由丐頭出面,用金錢聘請有拳術之人,來幫教習技藝。有些能說會道的丐頭,還會自編歌曲,讓手下人日夜練習,備叫花時唱用,如祝福一類的歌:“太太給我兩個錢,太太長壽萬萬年。”諷罵一類的:“不給財,我不來,剩下了錢買棺材。”

清朝時期乞丐的劃分


乞丐本是一個下賤的行業,為何商店要給他們“貢錢”,富商大戶要給他們“捐錢”呢?這與乞丐們高超的行乞手段有關,鄰近丐頭所居的商店老闆,頭腦聰明者,每逢開張大吉,必送大批銀錢交給丐頭,表示同喜之意,丐頭收到錢物後,就會出一葫蘆式樣的紙文,給商店老闆,讓其懸掛於店門之上,叫做“罩門”,這種紙文,有的寫有:“一應兄弟不準滋擾”字樣,有的無文字而僅有符號。“罩門”所在,群丐望而離去,偶然也會有冒失的乞丐闖入此店行乞,商店老闆就可召來他們的丐頭,由他加以責罰,有時也會出現商店老闆得罪丐頭或上貢錢物少,丐頭強行取掉“罩門”的情形。清代北京屬黃杆子之類的丐頭,屬於高等級的流丐,他們只遇端午、中秋、年終才外出行乞,而且不走居民住戶,不伸手索錢,專去商店,常以二人或四人為一夥,其中一人唱曲,一人敲鼓板配樂。

唱曲時,以手背向上,把鼓板放平,這種舉動即為索錢的暗號。聰明的店老闆或店夥計,看到此舉,就會立即取數枚錢,雙手舉錢高出頭部,把錢放置在鼓板上,唱曲人就會馬上停唱,打點樂器離開此店。丐幫還有特別規定,店老闆給錢時,不得在唱曲人唱出五句曲之後,如果不按此制,過而不給,或給錢不夠所需,則唱曲人亦會旋身而走,第二日就會有四人或八人同來,第三日的人數又得加倍……自商店開門到閉門,所來之人不索錢。也不出惡聲,而是團聚在店門外,時而看看過路行人,時而看看店內夥計,一副無所謂的樣子,路過居民看到這種情況,就會互相嘀咕:“黃杆子今日要與此店開交涉。”都心有餘悸,惟恐禍臨己身,匆匆遠離此店,這樣就勢必影響此店的貿易,店老闆覺著抵抗不過,只能託人和丐頭和解,丐頭則會以時日的多寡、情節的輕重而和店老闆商議,此時的店老闆都是有求必應,給錢數目少則數千,多則數十千。

清朝時期乞丐的劃分


至於富商大戶,丐頭更是他們不可得罪的重要人物。清朝時北京人家有婚嫁壽喜事時,先由丐頭出面去這些人家要酒錢,帳房先生看到丐頭來說“恭喜”了,就會開支喜錢打發他走,丐頭接到喜錢後,就在辦喜事人家的門上貼一張紙,上寫:“貴府喜事眾兄弟不得騷擾”數字,別的乞丐看到此紙,就不會再來“登門賀喜”。不然的話,一批一批的乞丐會輪番前來。唱一些不吉利的曲,說一些不中聽的話。本是一門好喜事,會讓這些人弄得一團糟,主人家感到晦氣,鄰里也會瞧不起。

清代北京乞丐數量之多,勢力之大,這與他們有組織的行乞有關。丐頭作為一幫之首,果然不負眾望,出謀劃策,確實是這個行業中難得的“人才”。無怪乎清時北京某地北城上,是乞丐們群居之所,屋中設備簡陋,有好事者在其上寫對聯曰:“雖非作宦經商客,卻是藏龍臥虎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