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用壯族和泰國語言破譯了2000多年前的《越人歌》

《越人歌》是一首出現於春秋時期楚越之地的翻譯作品,被考證為中國最早的翻譯作品。這首歌詞最早記載於西漢劉向的《說苑》。文中說道春秋時期的鄂君子皙在江上游覽,歌舞綿延。有一個越國女子見到此景,於是唱道:

濫兮抃草濫,予昌枑澤予昌州,州囗(原字為左飠右甚)州焉乎秦胥胥,縵予乎昭澶秦逾,滲惿隨河湖。

越女的是越國的歌謠,作為楚國人的鄂君聽不懂,就讓人翻譯了一下。其翻譯的內容為:

今夕何夕搴中洲流,今日何日兮,得與王子同舟。蒙羞被好兮,不訾詬恥,心幾頑而不絕兮,知得王子。山有木兮木有枝,心說君兮君不知。

學者用壯族和泰國語言破譯了2000多年前的《越人歌》

當時,楚國已經被納入華夏文化圈,使用的語言和中原沒有多大的差別。然而越國使用的卻是“鴃舌鳥語”,漢語為一字一音的孤立語,越語則為一字數音的膠著語。楚國和越國雖然是鄰國,但卻是“鳥聲禽呼,言語不同”。

學者用壯族和泰國語言破譯了2000多年前的《越人歌》

越國文字

那麼越國是什麼民族呢?當時人們將生活在東南沿海一帶的居民統稱為“百越”,吳越、揚越、東甌、閩越、南越、西甌、駱越等,他們生活的地區覆蓋了江蘇、浙江、福建、江西、廣東、廣西、交趾、臺灣、海南。《漢書·地理志》載:“自交趾至會稽七八千里,百越雜處,各有種姓”。

學者用壯族和泰國語言破譯了2000多年前的《越人歌》

在秦始皇統一百越之地後,這些百越民族就逐漸融合到了漢族之中。不過,中原王朝對珠江流域開發比較晚,使得許多百越民族能夠保留下來。現如今生活在珠江流域的壯族、瑤族、侗族、布依族、水族等便是百越民族的後裔。

上個世紀80年代,中國社科院民族研究所壯族語言研究學者韋慶穩先生認為古越族和現在的壯族擁有密切的關係,於是從語言的角度去解析這首《越人歌》。他發現,《越人歌》的發音構詞和壯語有許多相似的地方,他把擬構的上古壯語按原歌記字順序加以排列,作了詞對詞、句對句的直譯:

晚今是晚哪?正中船位哪?正中王府王子到達。王子會見賞識我,小人感激感激,天哪知王子與我小人遊玩。小人喉中感受。

為了讓翻譯變得更有文學色彩,韋先生又做了意譯:

今晚是什麼佳節?舟遊如此隆重。船正中坐的是誰呀?是王府中大人。王子接待又賞識,我只有感教。但不知何日能與您再來遊,我內心感受您的厚意!

1991年,鄭張尚芳先生從泰語再次破譯了《越人歌》的漢字記音。泰語是泰國國語,而泰族和百越族也有密切的關係。其翻譯如下:

夜啊,歡樂會晤的夜晚!我多麼害羞啊,我又很能搖船。慢悠悠地搖船橫渡啊,滿懷喜歡!汙穢的我啊,尊敬的王子殿下竟然相識了。藏在心底的,是我始終不諭的思戀。

學者用壯族和泰國語言破譯了2000多年前的《越人歌》

後來,周流溪先生在以前學者的研究的基礎之上,對照楚譯文,利用壯侗語言的活材料,並參照其它越族共同語如水語、傣語、布依語等,重新古音構擬,在破譯中求得最大數量的古越語詞,並藉助古漢語的同源詞,復原了《越人歌》的全文。其翻譯如下:

今晚在河裡掌船,是什麼好日子?和哪一位同船?和王子你們。承蒙大人美意賞識見愛,我無比羞愧。我多麼希望認識王子!今天終於認識了。山上有樹叢,竹木有枝梢。您知道嗎?我心裡對您非常敬慕眷戀。

學者用壯族和泰國語言破譯了2000多年前的《越人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