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用壮族和泰国语言破译了2000多年前的《越人歌》

《越人歌》是一首出现于春秋时期楚越之地的翻译作品,被考证为中国最早的翻译作品。这首歌词最早记载于西汉刘向的《说苑》。文中说道春秋时期的鄂君子皙在江上游览,歌舞绵延。有一个越国女子见到此景,于是唱道:

滥兮抃草滥,予昌枑泽予昌州,州囗(原字为左饣右甚)州焉乎秦胥胥,缦予乎昭澶秦逾,渗惿随河湖。

越女的是越国的歌谣,作为楚国人的鄂君听不懂,就让人翻译了一下。其翻译的内容为:

今夕何夕搴中洲流,今日何日兮,得与王子同舟。蒙羞被好兮,不訾诟耻,心几顽而不绝兮,知得王子。山有木兮木有枝,心说君兮君不知。

学者用壮族和泰国语言破译了2000多年前的《越人歌》

当时,楚国已经被纳入华夏文化圈,使用的语言和中原没有多大的差别。然而越国使用的却是“鴃舌鸟语”,汉语为一字一音的孤立语,越语则为一字数音的胶着语。楚国和越国虽然是邻国,但却是“鸟声禽呼,言语不同”。

学者用壮族和泰国语言破译了2000多年前的《越人歌》

越国文字

那么越国是什么民族呢?当时人们将生活在东南沿海一带的居民统称为“百越”,吴越、扬越、东瓯、闽越、南越、西瓯、骆越等,他们生活的地区覆盖了江苏、浙江、福建、江西、广东、广西、交趾、台湾、海南。《汉书·地理志》载:“自交趾至会稽七八千里,百越杂处,各有种姓”。

学者用壮族和泰国语言破译了2000多年前的《越人歌》

在秦始皇统一百越之地后,这些百越民族就逐渐融合到了汉族之中。不过,中原王朝对珠江流域开发比较晚,使得许多百越民族能够保留下来。现如今生活在珠江流域的壮族、瑶族、侗族、布依族、水族等便是百越民族的后裔。

上个世纪80年代,中国社科院民族研究所壮族语言研究学者韦庆稳先生认为古越族和现在的壮族拥有密切的关系,于是从语言的角度去解析这首《越人歌》。他发现,《越人歌》的发音构词和壮语有许多相似的地方,他把拟构的上古壮语按原歌记字顺序加以排列,作了词对词、句对句的直译:

晚今是晚哪?正中船位哪?正中王府王子到达。王子会见赏识我,小人感激感激,天哪知王子与我小人游玩。小人喉中感受。

为了让翻译变得更有文学色彩,韦先生又做了意译:

今晚是什么佳节?舟游如此隆重。船正中坐的是谁呀?是王府中大人。王子接待又賞识,我只有感教。但不知何日能与您再来游,我内心感受您的厚意!

1991年,郑张尚芳先生从泰语再次破译了《越人歌》的汉字记音。泰语是泰国国语,而泰族和百越族也有密切的关系。其翻译如下:

夜啊,欢乐会晤的夜晚!我多么害羞啊,我又很能摇船。慢悠悠地摇船横渡啊,满怀喜欢!污秽的我啊,尊敬的王子殿下竟然相识了。藏在心底的,是我始终不谕的思恋。

学者用壮族和泰国语言破译了2000多年前的《越人歌》

后来,周流溪先生在以前学者的研究的基础之上,对照楚译文,利用壮侗语言的活材料,并参照其它越族共同语如水语、傣语、布依语等,重新古音构拟,在破译中求得最大数量的古越语词,并借助古汉语的同源词,复原了《越人歌》的全文。其翻译如下:

今晚在河里掌船,是什么好日子?和哪一位同船?和王子你们。承蒙大人美意赏识见爱,我无比羞愧。我多么希望认识王子!今天终于认识了。山上有树丛,竹木有枝梢。您知道吗?我心里对您非常敬慕眷恋。

学者用壮族和泰国语言破译了2000多年前的《越人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