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寫錯字怎麼辦?削刀、雌黃、挖補C位出道

我是江城女子林憶南,瞭解更多文藝知識,點擊上方“關注”我

假設我們現在正在寫一份試卷,當我們文思如湧,飛速下筆之時,突然,寫錯了一個字,該怎麼辦?

別急,我們有修正帶、修正液,修改過來,繼續寫就是了,不會耽誤考試。

但是,如果我們是在幾百年,甚至幾千年前的時候呢?我們寫錯字了該怎麼辦呢?

其實不止我們有修改錯字的辦法,我們的先祖也用自己的智慧化解了這種錯字帶來的不便,就讓我們一起去看看都有哪些辦法吧!

古人寫錯字怎麼辦?削刀、雌黃、挖補C位出道

削刀削字

《墨子·兼愛》篇中記載到,先王的聖行,需要“書於竹帛,鏤於金石,琢與盤盂”,然後才能流傳下去,讓子孫後代知曉。

在紙張成為文字記載的載體之前,我們的祖先都是用竹木、帛、青銅和石頭來記載文字的。

在帛上寫錯字,只好塗掉重寫,在青銅器上鑄錯字,就毀掉重新鑄,在石頭上刻錯字,也只能重新再刻了,唯一比較方便修改的,只有竹簡和木簡了。

當在竹簡上寫錯字時,我們的削刀也就派上用場啦。

削刀是一把小型彎刀,也叫“書刀”,在先秦時期大多是青銅製品,漢代的鑄鐵產業發展之後開始出現鐵製削刀。

削刀一般是刀刃窄且薄,有長長的柄,柄端是一個圓環,可以系在腰間方便佩戴。

古人寫錯字怎麼辦?削刀、雌黃、挖補C位出道

青銅環首書刀

在山東沂南,考古學家們發現了一座漢代石墓,墓的西壁上有一幅圖,畫的是一位漢代官員,頭戴進賢冠,冠側簪筆,腰間則掛著一枚圓環的削刀。

在先秦時期,雖說是很常見的竹木簡,卻也是十分來之不易的,所以寫錯字的古人不會選擇丟掉寫錯的竹木簡,而是去用削刀把錯字削掉,再繼續在上面寫字。

有時候人們也會用削刀來將廢棄的竹木簡進行一番“加工”,使之能再次書寫,現在上海博物館所藏的戰國竹簡的《慎子曰恭儉》一章,就是整篇被寫在被削過的竹簡上。

從先秦到魏晉時期,削刀一直和筆、墨、簡牘一樣,是書房用具的“標配”。

但到了漢代以後,隨著造紙技術的發展,紙張逐漸取代了竹木簡的地位,而削刀也就“功成身退”了。

古人寫錯字怎麼辦?削刀、雌黃、挖補C位出道

漢錯金鐵書刀

雌黃塗改

有了紙張之後,人們用不著削刀了,但是寫錯字的問題還是有,得想個解決的辦法才好。

最初的紙張,原材料是麻和藤,紙張顏色並不是白色的,而且古人為了防止紙張被蟲蛀,也會給紙張染色,當時最為流行的是黃色的紙張。

當時人們寫錯字了之後,會用雌黃來塗改,由於雌黃是黃色,和紙張的顏色十分接近,也能很好的遮蓋掉墨跡的黑色,所以雌黃一度成為大家修改錯字的最佳方法。

沈括還曾在自己的《夢溪筆談》中稱讚過雌黃是最佳的改錯辦法:

館閣新書淨本有誤書處,以雌黃塗之。嘗校改字之法:刮洗則傷紙,紙貼之又易脫,粉塗則字不沒,塗數遍方能漫滅。唯雌黃一漫則滅,仍久而不脫。古人謂之鉛黃,蓋用之有素矣。

不僅改錯字的時候人們使用雌黃,修正文獻也要使用雌黃。

古人寫錯字怎麼辦?削刀、雌黃、挖補C位出道

雌黃

北宋的顏之推《顏氏家訓》裡說到:“校定書籍,亦何容易。自揚雄、劉向方稱此職耳。觀天下書未遍,不得妄下雌黃。”

於是雌黃便有了評論文章的、修正文獻的意思,但是中國文化提倡含蓄內斂,不喜歡隨便評論他人的人,所以“信口雌黃”一詞到了後世就成了一個貶義詞。

挖補修改

到了明清時期,隨著造紙技術的精進,綿紙和宣紙開始成為主流,紙張的潔白度也越來越高,很多當時流傳至今的字畫,我們現在去看它的紙張,依舊是“紙白如玉”

在潔白的紙張面前,雌黃也失去了它的作用,文人們需要再度尋找改錯字的最佳方法——挖補

要挖補一個錯字,先需要將紙張上寫錯的字的地方小心的摘掉,再用專門的薄刀,將紙洞四周刮出絨毛,然後用同類型的紙,裁下小小一方,用糨糊仔細地貼在紙的背後,等到糨糊略幹一些了,再用將紙張熨平,這樣一個錯字就改好了。

如果我們從正面看挖補後的紙張,幾乎是看不出挖補的痕跡的,但是一透光還是能發現有一層陰影的。

到了清代中後期,挖補幾乎成為了文人們必須掌握的一門技能。

自嘉慶道光之後,科舉考試的題目幾乎沒有什麼變動,考生所答的文章都是一些陳詞濫調,所以閱卷官員審核的標準竟變成了看字跡端正與否,卷面整潔與否。

哪怕你的文章寫得再出彩,如果你的挖補失誤了,你也必定是在落選之列了。

據說當時張謇在科考時就忘記了在挖補後填回要填寫的字,幸好當時修撰閱卷的官員替他補回了缺失的字,他這才沒有錯失狀元。

古人寫錯字怎麼辦?削刀、雌黃、挖補C位出道

張謇

一般來說,一個時期的文學作品,能夠很好地幫助我們去理解那個時代的社會現象。

在晚清小說《孽海花》中就寫到,舉人曹公坊在北京參加會試,準備的“三屜槅考籃裡,下層是筆墨、稿紙、挖補刀、糨糊等”,這裡的挖補刀和糨糊就是為了挖補改錯字所準備的。

可見當時挖補已經是文人圈子裡改錯字的一種常態了。

結語

從用削刀削字,到用雌黃塗改,再到挖補修正,古代文人們修改錯字的辦法,一直隨著時代和技術的改變而改變。

雖說比起現在我們修改錯字麻煩很多,但是我們卻能從這些辦法中看到先人的智慧,以及一種文化。

其實我們的先祖對筆下的每一個字都充滿了敬畏,寧可麻煩,不能錯誤,或許這就是中國人骨子裡的慎重嚴謹吧!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