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中石先生为什么说书法是学出来的而不是练出来的?

千千千里马


欧阳中石先生说书法是学出来的而不是练出来的,对于这个观点我谈一谈自己的观点。

这种说法非常正确,其实不光书法,大多数技能都是靠学的,比如相声、戏剧、武术、舞蹈、等等,不可能自己去摸索出来,古代讲究口传手授这就是学习的一种方式。

咱们谈书法为什么要学,不能自己练习,其实很多人已经说过书法自己练习就等于闭门造车,自己的害处非常多,因为什么呢?

首先,自己练习很容易练着练着出现了错误,自己又发现不了,就这样不断的重复着错误,自以为是,以为熟练了就练成手了,这其实大错特错!各位朋友可能都见过,现在好多的江湖书法、老干部体、自由体等等,这就是自己练出来的。您问他,您的作品中的笔法出处,出自哪家,那本贴,都说不出来。

不靠体,野路子大部分就是自己练出来的,不是学出来的。

其次,还有一种就是也临帖,就是光知道临不思考,这也不叫学习,不动脑子。认为我临一百遍一千遍就成手了,根本不分析碑帖的特点,书家的风格,笔法、墨法、章法,等都不学,这样也是等于练习,学不出来的。

书法是书写汉字的法则技法,"法"是不可更改的,只能学习和继承的!从古至今,历代名家都是亦步亦趋认认真真的靠勤学认学加练习走过来的。

最后,说说学书法要多学习、多思考、多总结,多和老师书友交流学习心得,再加上刻苦练习方能成就自己的书法梦,必须学和练习结合才是正道。

以上是我个人的一点观点,欢迎朋友们留言交流。





知然书法


这一点我深有同感!

原本我写字也只是工整,高中时有一段时间对练字很感兴趣,于是就拿了字帖对照着练,好长一段时间了,进步不大,也只是整齐而已!逐渐的就没有了热情。

后来,有一次看到隔壁班同学的笔记,我发现我很喜欢她写的撇,很清秀,不是按照字帖的方法,只是看起来很舒服,于是我就学着她的方法,加上自己的感觉,那样写,果真,看起来舒心痛快!

从此,我就喜欢上研究别人的字体,无论笔画,还是数字,我选择喜欢的写法,加以练习,然后再用到自己的字上。

学了,再练, 博取众长,用于自身吧!现在,终于能够写出自己看着舒服的字了!


淡然胡杨


欧阳中石先生为什么说书法是学出来的而不是练出来的?

我想提问者理解错了欧阳中石先生话里头的意思,其表达的意思是:书法讲究的是要传承,而不是盲目地埋头瞎练。

具体分析如下:

一、南辕北辙是到不了目的地的

我们会发现,在上书法临写课的时候,部分学生出现的一个现象就是:看一眼范本的字就马上开始了书写,接下去的第二个、第三个直到写完这个例字。结果临写的效果肯定就不会好,跟范本例字相比差异很大。想来他那一眼是为了看清楚那个例字是什么字而不是去观察其笔法、结体等。

单你写错一个字的时候,你的错误是1,单你不管不顾再练习10遍这个字,你的错误就变成了10,再100就100,再1000就1000……。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这就是欧阳先生要表达的意思,书法不是靠练出来的,而是学出来的。这个“练”是指没有目标、目的的盲目练习。

二、看着谁的好,把别人的拿过来,变成自己的

看着谁的好,把别人的拿过来,变成自己的,这就是继承学习,那么其重点在于变成自己的。如何变成自己的?看一眼别人好的字就会变成自己的吗?那肯定是不可能的,如何变成自己的?其实很简单,当然是靠练习了。

不是有说书法不是靠练出来的而是靠学出来的吗?其实这就是中国文字的奇妙之处了,我们说的“练”习的“练”字也是学习,“学”习的“学”字还是学习。只不过“练”字的学习是没有目的的盲练、瞎练。而“学”字的练习是有目标的,目标就是看着谁的好,把好的字用练习的方式变成自己的。这就是欧阳先生要表达的书法是“学”出来的,而不是靠“练”出来的。

以上为一己之见,有不同高见的朋友请评价探讨,谢谢。


书法有云


欧阳中石先生不愧是著名的书法教育家,这句话说到点上了。学书法跟练书法还真的是不一样的,有些人练了好几年书法,看起来跟没练过的没啥区别,有些人学了几个月书法就已经写的有模有样了,这就是学与练的不同。那么,学书法和练书法最根本上的区别是什么呢?我觉得就两个字“存意”,说白了就是你是否有心。

王羲之在他的《笔势论》里说过:“存意学者,两月可见其功”。这个“存意”,我认为就是学的时候要用脑和用心,也就是专注,善于总结分析,这种学习方法是主动的去学。

而练书法的人,往往就是在走形式,看起来每天很勤奋地练,但是就不见什么效果。这其中有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是方法不对,我见过很多人练书法都不去临帖的,把书法当消遣,茶余饭后写两笔,写的如何无所谓,爽了就行,这种练法,练多久也那样;另一方面是练的时候不用心,只是机械式地练,眼里看到的是字帖,脑子里想的是别的东西,每日的练书法最后成为一种形式,这种练法也是练不出来的。

而学习书法的人,一般都是主动型的,碰到问题的时候会想尽办法去解决。大言不惭举个自己的例子,我在练行书的时候,竖钩钩的那一笔老是写不好,我就没事老是琢磨它应该如何写,然后看名家法帖,看他们是怎么写的,然后再看一些当代著名书法家的教学视频,然后看他们是怎么用笔的,自己会想尽办法把这个问题解决了,这样应该才能叫学书法。

日常空下来的时候不是看书法方面的书籍,就是读帖、分析字帖,再或者就是找机会对着字帖写两笔,基本心理琢磨的事情都是跟书法有关的。我认为这才是学习书法的状态,而不是形而上地练书法。

因为,我们只有通过临摹古人的名家法帖,再通过自己的头脑进行分析总结,然后再通过不断地练习,做到知行合一,这才能把古人的写字技法真正融会贯通变成自己的东西,这个过程是学来的,不是练出来的。

欧阳中石先生就主张学习书法要巧学,不要死学,他曾强调学习书法,一要勤奋,二要得法,开动脑筋,不断否定,不断总结,尽量做到日日都有进步,这样用较少的时间换取较大的进步。

以上是翰墨今香的拙见,欢迎大家一起探讨。


翰墨今香


欧阳中石先生为什么说书法是学出来的而不是练出来的?

这其实就是理论与实践的问题,当然也是相对而言。

下面从两个角度谈谈笔者就此问题的看法。

一、欧阳中石先生的这个说法,应该是针对于有一定书学基础者,或者是他的研究生、博士生群体而言。因此我们不能断章取义,免得被误导。

任何艺术的学习,都要经历技术、技艺、艺术三个阶段。

1、书法是“技”与“法”、“技”与“道”的结合。

任何艺术,都必须有技术做支撑,经历“技术、技艺、艺术”的三个阶段,正如人的“站立、行走、奔跑”的阶段一样。如果还没站稳,便要急于奔跑,那就不仅仅是“欲速则不达”的问题,而是要摔跟头了。

唐代张怀瓘在《书断序》中说:“且其学者,察彼规模,采其玄妙,技由心付,暗以目成,或笔下始思,困于钝滞,或不思而制,败于脱略,心不能授之于手,手不能受之于心,虽自己而可求,终杳茫而无获,又可怪矣。”正是论述了书法“技”与“法”、“技”与“道”的关系问题,强调了在书法学习中“心手相应”(《南史·萧子云传》)的重要性。

在书法学习中,如果没有经过长期刻苦的控笔能力的训练,那么只能是笔指挥手而非手指挥笔,即便理论一大套满腹经纶,那也只是纸上谈兵,空中画饼。笔者坚持认为,一个不曾动笔写字的人,或者只是在书写中浅尝辄止的人,是没有资格也不可能读懂书法艺术的精妙,他的所谓的书法审美也只能是形而上的。

在书法学习中,如果没有经过长期刻苦的笔法技法、结体章法的训练,那么,所谓的书法创作,也只能是照猫画虎,甚至画虎不成反类犬。正如张怀瓘所说:“手不能受之于心。”

2、经过长期艰苦的笔法技法、结体章法的综合训练学习,也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只是到了书法学习的技艺阶段,卖油翁“唯手熟尔”。

这个阶段,我们称之为艺人或写字匠。即便书写者笔法技法娴熟,但是如果没有理论的知道,没有文化的滋养,同样,正如张怀瓘所说:“心不能受之于手。”

3、从“技艺阶段”向“艺术阶段”的迈进,才是每一个书法人毕生追求的目标,甚至穷其一生也未必能达到书法艺术的高度。

这就需要我们涉猎群书,加强自身艺术素养和文化修养,以文化滋养书法,才能使我们的书写达到艺术的相对高度。

我们身边有很多老者,对书法孜孜以求,甚至倾注了一生的心血。他们的控笔、技法等技术能力堪称精湛,但正是因为文化滋养的缺失,使书写最终仅仅停留在了技艺阶段。

二、当然,我们也不能片面的理解中石先生的这种说法。

书法的学习,“练”与“学”应该是贯穿始终的。

在技术阶段的训练中,我们同样需要向古人学习,学习古人的笔法,字法,章法,在勤学苦练、临习古人经典法帖的基础上,还要善于动脑,勤于思考,不仅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其实,在书法学习的每一个阶段,我们都要在“练”与“学”的交织中不断前行,学习笔法技法,学习理论知识,提高文化素养。

总之,学习书法,必须“技”与“法”、“技”与“道”相辅相成,“练”与“学”相互结合,以致“心手相应”。在不断提高自身书写技法的同时,还要加强艺术理论、人文知识的学习,以提高自身的艺术文化素养。只有打开眼界,站在一定的高度,以文化的视角,审视书法学习书法,才能一步步进入书法艺术的殿堂。

书法只是一颗小树,文化才是广袤的土壤。只有浸淫在文化之中,人才能儒雅;只有在文化的滋养之下,书才能古雅。

大家好!

我是【听琴山馆】王万平,古琴、书法职业教师。读书、弹琴、写字,略有心得,愿与您分享交流。欢迎关注【王万平书法】,您有任何批评、意见及建议,请在下方【评论区】留言,我们共同探讨,共同学习,共同提高。谢谢!


王万平书法


欧阳中石说,书法不是练出来的,是学出来的?

这句话实际就是说,书法是通过动脑加工,思考书写的规律。其学习的含义,如此。



但是仅仅印象上的感知依然不行,练习,也非常重要,一味追求练字,不去思索,将会失去学书的要义,仅仅皮毛而已,习熟而已。将不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思维方式。

故,两者是统一的,不可偏颇。

因此欧阳中石的话,说的有一定的道理。其实学习书法包括练。

平常语,学书法,或云:练书法,皆是同类意思。

一般情况,有思考的练习,属于捷径书路,学的快且有神的领悟。

而练习时机械运笔,只会练其一不知其二。知其然不知所以然。终究被动学书,不能够学到书法的真髓。

有句话,练中感悟。实际就是强调善于动脑子,理解能力的问题,禀赋高者,就是对于书墨特有的灵犀有通。

人的认知能力有别,所以学书法有快有慢,坚定自己的爱好,持之以恒练书法,练中有悟觉,悟中习练,此,属于书法进步的义旨。


狂喜淡墨a


学习书法只注重学,不注重练是学习书法的谬论!

注重学,能学到什么?无外乎学到了章法,墨法,也可以学习一些笔划,结构及其他,可是,不注重练,你的笔法,笔划的功夫就不扎实,也不可能有更高的功底。

作为资深的书法教育家,提出如此言断着实令人汗颜!这可能也是现在书法如此扭曲的根源吧!

为什么有丑书?丑书是什么?丑书就是不注重书法功底,对于书法的笔划及线条还不足以成形的状态下,就盲目地学习章法,学习墨法,然后是亟不可待地成名,称家,甚至是把自己鼓吹成大家!难道这不就是现代的书法所谓的家及大家的成名之路吗?

学习书法,既要学,更要练!练是终生的功夫,学是一时的领悟!书法在学不在练,是误人,误中国书法事业!


一笑貫长天


乍一看,“学”与“练”两个字在一般人的眼里,学和练,练和学不就是一回事吗?为什么欧阳中石先生强调说书法是学出来的而不是练出来的?



(欧阳中石,1928年出生于山东省肥城市,毕业于北京大学,中国著名文化学者、书法家、书法教育家。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顾问、齐白石艺术函授学院副院长、首都师范大学教授等。 2006年,获第二届“中国书法兰亭奖——终身成就奖”。2016年12月,当选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十届荣誉委员。)



先打个比方,就拿写文章来说吧。有人练习写文章多年,很刻苦,可谓心无旁骛,几乎天天写上千字,但是写出来的文章一般般,而有的人写文章用的时间并不多,相反看名著,看杂七杂八的书很多,因此文章写非常漂亮。前者只是单纯的为写文章而写文章,结果搜肠刮肚也写不出好文章,后者把练习写文章与学习知识结合起来,结果能厚积薄发。这就是欧阳中石先生强调强调说书法是学出来的而不是练。

同样的道理,有人练书法,不能说他不刻苦,花费的时间不可谓不多,天天写呀写,可就是没有多大的进步。而有的人学书法时间不是很长,可进步很明显。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这就是一个“练”方法问题。

(欧阳中石书法作品)

学习书法,公认的最好方法就是坚持临帖。提倡向传统学,向古人学。书法的学问在古代字帖中几乎都能找到。泛泛地练字,泛泛地临贴,不如精心临帖。坚持临帖就是练,不说现在的字帖多牛毛,就是古代的字贴也有很多,一辈子也临不完。选择适合自己的字贴,一是自己选,二是让书法水平高的人帮助你选,然后精心临帖,选择字贴的过程也就是学习的过程。

临帖是一种训练,一是练眼睛的观察能力,把字的特点看准,分得出好坏,此为写好字的基础素养。二是练手的控制能力,能把帖中的字准确地模仿下来,实际上是能把你想象字的形象用笔表达出来,培养出自己的表达能力,为以后形成自己的风格打基础。以上两个方面的训练关键需要“悟”,这种“悟”就是学。比如,临帖时一次精选最有代表性的少量的甚至是几个字,反复临习,研究,吃透,领悟其中的门道,学其精髓,以达到触类旁通。

(欧阳中石书法作品)

总之,学书法在“练”和“学”两方面都在下功夫。学书法不能一蹴而就,要经过长时间积累。既要一点一点地学,又要踏踏实实地练。


关山听风


正确。



我们常说临摹练习书法,都是把练手放在了第一位,这是有所偏颇的,从本质上说,书法就是学出来的。这个学就是学理论,先有理论后有实际,练是实践,问题是实践不是盲目的,而是依法的实践,这个法靠的就是学来获得的 ,这句话不管是否上欧阳中石所言,都是抓住了事物的本质,抓住了根本。虽然二者上不可分割的,缺一不可,但毕竟理论在先,需要通过学习获得。为什么不是实践在前能,问题就在书法的法上。了解书法史者,不难理解,书法经过数千年的沉淀,几乎各种路和各个方向都被古人探索了无数遍,于今留下的经典书法作品的技法和理论都是权威和经典,要学好书法为有继承,然后才有肯能写出新时代的自我。否则一意孤行,另辟蹊径多都是走火入魔,没有什么出路,所以学习书法必须从临摹入门,临摹的前提就是学习理论和技法,也就是通过阅读书法理论和分析经典书法范字的技法,然后才可去实践,去临摹。无论是学写字和学书法都是如此。



就是少年儿童学习识字也是先学习开始的,不过他们的学习非常浅显而已。和我们学习书法有一定的不同。从这个角度或意义上来说,书法是学出来了,这个观点是抓住了事物的本质的。不过学是前提,只是一半,真正学好书法,需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也就是要先学理论后进行临摹实践,二者不能割裂开来。





翰墨书道


古之曰:光学不练假把式,练是基本功,学是理论指导。练武之人,大都是性情中人,理论水平都不高,但个个都是武林高手,因为基本功扎实,能发千钧之力。书法和练武都是一样的,基本功都是练出来,有扎实的基本功,通过理论学习,只能说是对书法才有认知,如果有悟性,通常学多练才能登上大雅之堂。光学的只知道死🐍掛树,尼漏痕等,能写出来吗?写字和书法是两码是。不要相信名人效应。当否?请指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