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控人被判证券市场终身禁入意味着什么?

Wade22209650447


市场禁入是一种行政处罚,证券法第233条的规定,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的有关规定,情节严重的,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可以对有关责任人员采取证券市场禁入的措施。禁入根据情节可以是终身禁入和有限时间禁入,像三年、五年和10年等。

市场禁入主要约束就是不得从事证券业务或者不得担任上市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的制度,但不影响持股的投票权表决权。

这个禁入行政处罚对于高管影响更大,对于实际控制人影响更小。

实际控制人禁入影响几何?

所谓实际控制人是可以支配决定公司经营行为的人,可以是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团体,从上市公司来说,一般而言就是持有股份最多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

实际控制人一般来说担任公司董事长,或者是总经理,或者是董事长兼总经理,甚至还有兼任董事会秘书的。

实际控制人被市场禁入,也就无法在上市公司担任高管,董事长、总经理和董事会秘书都是高管,市场进入以后就不能担任这一类职务了。从国有企业来说,国有资本是实际控制人,个人即使持有股份也不会很多,一旦高管被处以禁入,对个人影响还是比较大,直接影响就是没有职务也就没有高薪,

但是对于民营经济而言,实际控制人大量持有上市公司股份,被市场禁入影响不是特别大,因为公司董事会和股东大会还是按照持股比例来衡量决策权投票权,而市场禁入不影响实际控制人持股,也不影响持股的投票权,也就不影响实际控制人继续控制上市公司的经营决策。

实际控制人虽然不能直接担任上市公司高管,但可以通过持股优势,安排董事长和高管人选,决定公司新的高管任命,董事长和高管搞不好就是实际控制人的影子和代言人,他们还是需要按照实际控制人的意愿行事,所以还是牢牢控制着上市公司的经营权、人事权、投资权,权力并没有旁落。有点类似于太上皇的角色。

即使有的实际控制人被采取强制措施或者司法审判,但还是可以通过委托人掌控上市公司,甚至改组高管层。

所以国有企业更少信披违规、财务造假,而民营企业更加容易出现信披违规、财务造假,这就是一种利益使然,国有企业财务造假对高管影响不是特别大,而民营企业财务造假对个人财富影响很大。

像最近暴雷的白马股,都是民营企业,就在于实际控制人从股价上涨中可以获得巨大利益,像股份减持和股权质押融资,也可以通过资金占用从上市公司中获得巨大利益。

康美药业市场禁入

康美药业有预谋、有组织,长期、系统实施财务造假行为,恶意欺骗投资者,影响极为恶劣,后果特别严重。证监会对ST康美处以60万元顶格罚款,对实际控制人马兴田夫妇等6名当事人采取证券市场禁入措施,其中实际控制人马兴田夫妇被终身禁入证券市场。

这意味着马兴田夫妇已经没有资格在上市公司担任高管职务了,但是这不会涉及到持股的改变,他们还是实际控制人,但是马兴田夫妇已经质押了股票,可质押股票不代表投票权的旁落,马兴田夫妇还是可以影响公司的经营管理的。对人员的任命还是具有很大的权力,可以提名董事长人选,董事人选、独立董事人选等。

针对公司治理,康美药业表示,公司将提高规范运作及信息披露水平,严格规范信息披露的相关管理制度,针对查实的相关问题进行认真切实整改,努力提升公司治理水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