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最萌身高相差40釐的愛情,侏儒大叔是如何贏得170釐米靚妹

輕喜劇《縮水情人夢》是一部法國愛情電影,導演洛朗.蒂拉爾執導,讓.杜雅爾丹,維爾日妮.埃菲拉等聯袂出演,電影於2016年上映於法國。

豆瓣評分6.8分。

該影片還有另外一個譯名《最萌身高差》,影片中“女高男矮”的故事內容並不新鮮。主要講述個子矮小的男主亞歷山大愛上美麗性感的女主,兩人克服生活中的層層困擾,最終幸福生活在一起。故事簡單,套路略顯老套。然而導演勞倫·泰拉德運用紮實的故事敘述上的功力,通過一系列巧妙的情節和對白將精彩絕倫的電影奉獻給觀眾。

影片主要講述了男主亞歷山大和女主戴安因一部手機機緣巧合相識相愛,由此而產生感情糾葛,尋覓自我和真愛的故事。兩人有緣相識,經歷掙扎和錯過,因為彼此思念和解脫,最後以特殊的方式,再次相愛重逢。

愛情故事唯美而細膩,讓人感動產生共鳴。整部影片傳達的,仍然是認識自我和勇於追求愛情的主題。不過該影片有別於眾多電影千篇一律都是俊男靚女之間的悲痛和傷感的橋段,取而代之的是導演運用了幽默,歡快,貼近現實生活的情感基調。影片中有幽默而自信的男主亞歷山大;有美麗而膽小的女主戴安都給觀眾留下很深的印象。

假若從簡單的故事情節來解讀該影片,我覺得很難深刻領悟這部佳片的魅力和所蘊含的真正涵義。因此,本文將從“敘述結構,人物塑造,主題呈現”三個角度著手,由淺入深,多角度解析這部愛情電影的魅力。在文章第三部分,我結合電影情節和自己的觀影感悟,談一談影片帶給我們的啟迪和現實意義


一段最萌身高相差40釐的愛情,侏儒大叔是如何贏得170釐米靚妹


01,敘述結構:雙主線敘述貫穿整片,不同的視角切換,輔助運用蒙太奇手法,巧妙把控故事進展節奏

該影片的敘事結構來說,導演為男主亞歷山大和女主戴安各自安排一條主線,兩條主線平行開展,營造兩個不同電影場景。接著,導演讓男女主因手機機緣巧合之下,兩條平行主線相交,且以蒙太奇的剪輯手法,通過曲折的故事情節,推進劇情的發展,來達到人物之間的情感高潮。

該影片雖然故事結構簡單,但是經過導演高超的敘事能力指引,故事內容清晰自然流暢。下面,我將仔細解讀此片的敘事結構。

①男女主兩條主線平行開展,結合巧合的相識情節,產生感情糾葛

男主亞歷山大,雖然身材矮小,但是才華橫溢,幽默自信,他是當地一位非常有名氣的建築工程師,正參與一家劇院的修繕工程。女主戴安,是一位靚麗性感的婚姻方面的律師,性格和善,為人正直,看不慣丈夫的花心和惡劣行徑,與其離婚。原本兩個生活中不認識的人,因為一部手機相識,茫茫人海中產生了交集。

戴安與前夫合開一家律師所,兩人在一家餐廳吃飯時,因為意見不合大吵起來,戴安離開時將手機遺忘在餐廳。巧合的是男主亞歷山大目睹了兩人爭吵的全部過程,並撿回女主的手機。在戴安剛回到家中,亞歷山大把電話打到她家。亞歷山大幽默而自信的話語深深打動了戴安。於是,兩人約在熟知的咖啡廳見面。

初次見面,戴安對於男主僅有1.36米的個子頗為失望,不過隨著兩人的不斷交往,互生好感,產生了感情糾葛。然而隨著兩人的感情日益深厚,戴安無法忍受他人,朋友和家人異樣的目光,無法突破自己的內心枷鎖,選擇退卻。兩人又重新回到各自的生活,然而戴安無法割捨這份感情,主動去找亞歷山大求複合,最後有情人終成眷屬。

整部電影中,男女主人翁的兩條線看似平行同步進行,不過從視點分配和畫面比重來看,各有側重。在兩人相識之前,電影側重於戴安的生活和工作,用來突出她嚮往擁有自己的愛情。而在相識之後,對於亞歷山大的敘述則成為重頭戲,以突出他對於戴安的愛慕之情。

在我看來,影片中雙主線同步同時交叉進行相結合,不同視角的切換,擴大了影片的信息量。兩條敘事主線中,戴安的視角推動著該片的前部分向前進展。而後半部分,則以亞歷山大為主視角主導著電影的節奏。故事節奏穩步進行,每一處的安排都體現了導演洛朗蒂拉爾高超的故事敘述能力。


一段最萌身高相差40釐的愛情,侏儒大叔是如何贏得170釐米靚妹


②應用蒙太奇手法,不同視角切換,巧妙把故事高潮展現給觀眾

本片除了雙主線敘事方法,另外運用了蒙太奇的表現手法,順敘,插敘的交叉應用,不乏是該片的特色所在。

影片的開始片段就運用平行蒙太奇展示了兩條時間線,一條通過畫面而另一條是通過兩人聲音的描述,然後兩條時間線相遇。畫面和音頻並非一段,但是的確是相關,這打造了一個非常具體氛圍。戴安剛回到家中接到亞歷山大打來的電話,通過亞歷山大的話語敘述將事情的來龍去脈說清楚,同時也是向觀眾轉達一些信息。緊接著影片由此拉開序幕,將故事緩緩展開。我們接著觀看到男女主人公在咖啡廳相遇,影片的正題便由此展開。

隨著電影劇情的展開,戴安和亞歷山大兩人不斷交往聯繫,不同視角的切換,將故事前半部分戲劇性和幸福感鋪墊的非常適中。亞歷山大雖然擁有侏儒矮小的個子,但是幽默風趣而自信的談吐,讓戴安眼前一亮。而戴安原來生活中從未體驗過激情和浪漫,使她朝九晚五枯燥的生活增添不少激情,幸福感油然而生。

在影片的最後,交替蒙太奇手法的應用,推動了劇情進展,巧妙把故事的高潮部分展現給觀眾。女主戴安通過與朋友交談和母親的鼓勵,明白自己因為真愛而放不下亞歷山大,最終突破自己的心理枷鎖,以飛機跳傘的方式,空降到男主亞歷山大所在的劇院上空,中途因為自己技術不純熟,險些錯過和亞歷山大再續前緣的機會,不過當戴安狼狽從傘下走出來時,正好巧遇亞歷山大迎面而來,兩人深情對視,女主則跪在男主面前,正巧寓意兩人的對等關係。

導演運用蒙太奇的表現手法,使得整部影片絲絲相扣,引人入勝。平鋪直敘,插敘交叉運用,即將過濾掉了故事中其他繁瑣的情節,又讓情節更加緊湊,最後以男女主人公巧妙相遇而重歸於好的完美劇情結束整部影片。該影片首尾的互補襯托,完美地詮釋相識,相愛,分別與重逢的劇情發展,不僅讓觀眾緊跟劇情走的同時,也讓觀眾得到了心理上的滿足。


一段最萌身高相差40釐的愛情,侏儒大叔是如何贏得170釐米靚妹


02,人物塑造:故事人物塑造鮮明而真切,調動觀眾的情緒,感知故事內容真諦

這部電影主要圍繞戴安和亞歷山大兩位主人公展開劇情,將人物的心理變化充分體現。導演以人物在影片中矛盾和戲劇性引領觀眾自我感知影片所要表達的真諦。

所以,在我看來,此影片的人物塑造重要而獨特,把兩位男女主人公作為電影主線的呈現者,是這部電影最重要的的亮點所在,導演在人物塑造上主要體現以下兩點技巧。下面我將逐一解讀。

第一;人物矛盾感:女主角遊離於理想和現實中,更能引起觀眾對自我的思考

此影片中頗具有矛盾感的人非女主戴安不可,本身條件優渥,美麗動人而高挑,總夢想著自己是童話故事裡的白雪公主要遇見屬於自己的白馬王子,對此她深信不疑。因此,某種意義上來說是她心中擁有的矛盾感,倒不如說她在理想和現實中猶豫不定,踟躕不前。

戴安是一位律師,美麗性感的都市麗人,面容姣好,每逢走在路上都會引起旁人的側目。她總夢想著尋找到自己理想中的白馬王子,可是現實總和她開玩笑,讓她愛上侏儒症的男主亞歷山大,於是她開始逃避,不過最終意識到逃避是個錯誤的選擇。

戴安心中的徘徊猶豫呈現給觀眾,那種自我矛盾所產生出來的糾結被刻畫的入木三分。無論是朋友,前夫或者家人投來異樣的目光時,自身會不斷陷入矛盾感,質疑自己選擇侏儒症男友的對與錯。

在我看來,導演將電影藝術體現的淋漓盡致,細膩,觀眾代入感強,體現出女主內心的心理變化,將電影的主題思想潤物細無聲地融入當中。女主的思想波動,真是體驗本身就象徵著現實主義,那就是我們現實生活中會經常遇到的境遇。


一段最萌身高相差40釐的愛情,侏儒大叔是如何贏得170釐米靚妹


第二;塑造的戲劇性:男主角滑稽形象設計,彰顯電影情節的戲劇性

雖然是愛情片,不過導演在電影裡注入了喜劇,冷幽默元素。如果對電影稍微留意,就會對這幾個“鏡頭細節”印象深刻:

亞歷山大初見女主戴安時,用力跳起才能夠坐到座位上。

男女主人公在舞臺上,一高一低激情跳舞的畫面

男主正坐在靠背椅子上,戴安前夫卻看不見,一屁股坐了上去

由於導演的喜劇元素加入,影片人物在劇情中恰如其分表現出滑稽的肢體語言。側面將男女主愛情中的矛盾清晰呈現出來,表達女主內心的矛盾的複雜情感。

男主亞歷山大看上去不同於常人,但是自信和幽默的性格讓他成為一名出色的建築師和一位合格的父親,影片中這些滑稽可笑的動作不是他的矯揉造作,而是性格使然。

在我看來,導演影片中添加的喜劇元素是襯托劇情,不是簡單的讓人發笑,而隱藏著更深層次的內涵。同時我們從導演設置的喜劇元素中領會:當發現自己和他人與眾不同時,要學會獨自接受這樣的不同,然後以自信和堅強的心態面對生活。


一段最萌身高相差40釐的愛情,侏儒大叔是如何贏得170釐米靚妹


03、主題呈現:透過輕喜劇的故事外殼,觀男女主不同的人生選擇,帶給我們的人生啟迪和現實意義

影片的故事情節並不複雜,導演圍繞男女主人公的情感糾葛,以不同的視角敘述電影劇情的百轉千回,用來向觀眾闡述電影中所隱藏的深層含義。

男女主人公對於雙方之間的感情被他人看衰時,男主選擇接受並迎難而上,勇敢追求自己的愛情;而女主則忍受不了他人的非議,逃避現實,選擇了退縮。在文章第三部分我就分三點來談談電影給予我們的啟迪和現實意義。

①人的命運走向,實際就是源於最初,我們勇於接納自己的不完美

男主亞歷山大年幼時,曾經喜歡陪自己玩耍的小女孩,不過隨著年齡的增長,女孩的個頭逐漸長高,而自己個頭仍然矮小,小女孩就離他而去。那時亞歷山大開始懂得自己身體的弱勢。不過小小的他並沒有因此而意志消沉,勇敢接納自己長不高的事實,這是他成為一個擁有自信,積極樂觀心態的人,一個好的開端。

長大之後,亞歷山大憑藉努力成為一位有名氣的建築師,雖然已經是成功人士,但是走在路上仍然會被人無視而撞倒;吃飯時,仍會被他人像怪物一樣側目;回到家中,會被兒子所養的狗輕易撲倒,他也會因為自己的身高而煩惱,但他更懂得接受事實,就像他對戴安說的那樣:

我生來如此。如果我是從高變矮,那也許我的想法會不一樣,但是我從來沒有高過啊。就像你,你會介意自己是金髮嗎?

當他初次面對戴安時,就勇敢說出自己只有1.36米的身高,要比正常人矮40釐米。他表現的不卑不亢且幽默風趣,一下子贏得戴安的青睞,獲得美女的芳心。

在我看來,亞歷山大之所以長大以後成為非常有名氣的建築師,還有在外人和美女面前表現的淡定自若,就是源於勇敢接納自身的不完美。就像現實生活中的我們,要原諒自己的不完美,因為不完美本身就是人性的一部分,接納和擁抱它,可以讓我們的生活徹底轉變,就像醜陋的毛毛蟲破繭而出,化為美麗的蝴蝶一樣。

②外來目光不要成為阻礙我們尋找真愛的絆腳石

戴安平靜安逸的生活著,不過離婚已久成為單身的她,夢想著自己是童話故事裡的白雪公主,能夠遇見自己心中的白馬王子。

亞歷山大的出現正好彌補了她的情感缺憾,然而美中不足是亞歷山大僅有1.36米的身高,這對於設定為公主的戴安,一心幻想能遇到白馬王子而不是小矮人,明顯沒有達到那種完美的程度。

隨著故事的發展開來,朋友,同事對戴安的選擇開始產生懷疑,即使是自己母親辯駁道,雖然她的現任老公是聽力障礙人士,但是外人看不出來便沒有問題,而不像亞歷山大那樣容易引起外人矚目。因此,外來目光成為了兩人之間無法逾越的鴻溝,戴安開始質疑自己的選擇是否正確,結果她在那個風雨交加的夜晚哭泣著離開了亞歷山大的家,結束了這份感情。

在我看來,戴安雖然是一個有學識和自省能力的女強人,但是她如何看待小矮人亞歷山大,以及她怎樣對待兩人之間的關係,即使她知道外來目光之中裹挾著偏見,其目光仍然或多過少都要受到社會眾人目光的影響和制約。

我們自身何嘗沒有過因為別人的評價,他人的目光而放棄自己的選擇和自己的真愛呢?其實,我們一生中唯一的敵人只有一個,即是我們自己,凡是隻要走過自己內心那道坎,個人忠於自己的情感,一切問題便不是問題。


一段最萌身高相差40釐的愛情,侏儒大叔是如何贏得170釐米靚妹


③影片結局反轉,導演帶給我們的現實意義

在影片的結局,導演設置了一個讓觀眾回味無窮的情節:戴安獨自乘坐飛機在劇院的上空跳傘下來,尋找亞歷山大。這重複著電影開頭的那一幕,那次在是亞歷山大帶領下兩人一起跳下,即使如此戴安仍然害怕異常。而這次是戴安獨自克服內心恐懼,經歷掙扎奮力跳下。

是什麼讓戴安勇敢獨自跳下飛機呢?

供奉太陽神阿波羅神廟的石柱上刻著一句古希臘箴言——人啊,認識你自己

這正是導演想向我們傳達的現實意義所在。從第一次被亞歷山大脅迫下跳傘到第二次主動跳下,這個過程的變化,其實我們在這個故事中就能夠覺察出戴安變化——她真正認識了自己。

有些觀眾看過此片之後,談論戴安為什麼最終選擇侏儒亞歷山大?是因為他擁有面包和地位。我覺得有失偏頗,亞歷山大像戴安一樣真正認識了自己,才有了麵包和地位,這才是關鍵所在,這才是我們應該思考的地方。

總結一下:

在我看來,這不僅僅是一部輕喜劇愛情電影,其中蘊藏了更深層的人生哲理,假若我們只是從簡單的故事劇情來解析此部影片,真是太過於簡單片面化了。所以本文從三方面展示了影片不一樣的魅力。

電影結尾複製了開頭,相同的兩個人,未知的人生旅程。男主終於尋回愛情,但,他的眼裡流露出來的不是得意,不是興奮,而是深深地自責和不忍。他彷彿已經預測未來兩人將要遇見所有無奈,這就是我們的真實人生。但,兩人依然要相愛,只有這樣,人生因為愛,才可以活的更加精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