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死一只知更鸟》:从心理学“同理心”的角度,看他人的“异”

你不可能真正了解谁,除非你进入他的鞋子,陪他走上一段。

——摘自《杀死一只知更鸟》

《杀死一只知更鸟》:从心理学“同理心”的角度,看他人的“异”

从书名《杀死一只知更鸟》来看此书,我会认为它是一部悬疑小说,然而,相反的是,它是一本以孩子的成长视角出发的,又对我们的现实生活颇具教育意义的小说。这本书常年以高评分霸榜各大读书平台,同时收获了各个年龄段读者的赞美。

《杀死一只知更鸟》是美国女作家哈珀·李发表于1960年的一部长篇小说,故事发生在19世纪美国大萧条时期的一个小镇上。小说是以六岁的女孩斯库特的视角展开的,斯库特的母亲早逝,她和哥哥杰姆,以及父亲阿迪克斯生活在梅科姆镇,小说讲述了她生活中发生的怪事以及作为律师的父亲如何正面地影响着她的成长。

看似是娓娓道来的日常生活的故事,却能深入读者的内心,让我们从中分辨是非曲直。要理解这本书的现实意义,我们可以从这几点出发,来逐步分析。

首先,了解“知更鸟”的象征意义,以及书中有哪些“知更鸟”;其次,主人公是如何逐渐理解“杀死一只知更鸟”的,这也是主人公的成长过程;最后,落脚于这本书对于现实的启发作用。

《杀死一只知更鸟》:从心理学“同理心”的角度,看他人的“异”

“知更鸟”的象征意义

父亲阿迪克斯说:知更鸟只是哼唱美妙的音乐供人们欣赏,什么坏事也不做。它们不吃人家院子里种的花果蔬菜,也不在谷仓里筑巢做窝,只是为我们尽情地唱歌。所以说杀死一只知更鸟是犯罪。

这本书用“知更鸟”进行侧面烘托整本书的深层意思,“知更鸟”在书中是象征意义,“杀死一只知更鸟”代表的是对他人造成的伤害。

“知更鸟”的象征意义在书中这几处体现地很透彻,那么,书中有哪几只“知更鸟”呢?

01 贫困家庭的沃尔特,中伤于他人的“不理解”

贫困家庭的沃尔特,没有带中餐,老师说借钱给他购买中餐,而沃尔特更愿意饿着肚子,因为他家没有还钱的能力,同时,沃尔特一家是宁愿受饿也不会接受馈赠的。新来的老师对沃尔特的情况不知情,以致于沃尔特在同学们面前受到屈辱。

在斯库特家里做客的沃尔特,把大量蜜糖倒进主食餐盘中,斯库特鄙夷地嫌弃沃尔特,沃尔特匆忙地放下了蜜糖罐,自尊心受到伤害。

从一般大众的角度来看,蜜糖只是食物的配料,而对于贫困家庭的沃尔特,蜜糖是难得的食物。沃尔特受到的伤害,来自于他人的不理解,他人并没有考虑他的处境,而是以大众的标准来衡量他行为的合理性。

《杀死一只知更鸟》:从心理学“同理心”的角度,看他人的“异”

02 无辜的黑人汤姆,死于众人的“偏见”

黑人汤姆,出于好心帮助一个白人邻居,却被诬告强奸,正直的阿迪克斯为黑人汤姆做辩护,他在法庭上的陈述已经很清楚地证实了汤姆是被诬告的,然而,由于他是黑人,最后的审判结果就不公正了,这让汤姆失去希望,他在试图逃脱的过程中被枪杀了。

无辜汤姆是死于众人对于黑人的“偏见”,即使是事实已经摆在面前,人们还是坚持了“偏见”,因为他们把“偏见”当成了真理。汤姆有错吗?并没有,他如同一只“知更鸟”,什么坏事也不做,却死了在枪下。

03 善良的怪人阿瑟,困于人们的“盲从”

善良的阿瑟,是另一只“知更鸟”。

他原本无害,却被流言蜚语和大众的盲从心理误认为他是一个会伤害别人的“怪物”。阿瑟是孤独的,他渴望与外界产生联系,所以他晚上出门,他送礼物给杰姆,他雕刻小人给斯库特兄妹。

然而,人们的盲从和误解让阿瑟失去与外界的联系,导致谁都不敢靠近他家的房子,他是被众人抨击和排斥的受害者。

《杀死一只知更鸟》:从心理学“同理心”的角度,看他人的“异”

总结分析发现,艾尔特、汤姆、阿瑟,他们有一个共同点:与多数人不一样,他们是“异类”。这就导致了大众用“异见”看待他们,那么,为什么人们会盲目地对不同于大众的少数人产生“异见”呢?

其实,这是心理学上的“趋同心理”在作怪,趋同心理也称为遵从性,是指:个体希望与群体中多数意见保持一致,避免因孤立而遭受群体制裁的心理。

简单来讲,人们会产生趋同心理是因为担心自己成为不被待见的少数人:你不合群,你就是“异类”。

善良、智慧的人则会从自己的“趋同心理”中分离出来,形成对人与事的正确认知。

正是几只“知更鸟”让主人公斯库特从“趋同”心理中走出来,这是她的成长过程,她从中学会了理解他人,避免偏见,不盲从,斯库特对“杀死一只知更鸟”的理解过程,也是她的成长过程。

《杀死一只知更鸟》:从心理学“同理心”的角度,看他人的“异”

主人公对“杀死一只知更鸟”的理解过程,是她的成长过程

01 如何对待沃尔特,是主人公的第一个成长阶段

在对待沃尔特的问题上,斯库特依靠的是冲动的情绪,这时候的她并不知道什么是“杀死一只知更鸟”,她也不懂她对沃尔特的嫌弃错在哪里。

父亲对她的教育是:你永远都不会理解一个人,除非你从他的角度去看问题。

我想起了《了不起的盖茨比》中这样的一句话:每当你想批评别人的时候,要记住,这世上并不是所有人,都有你拥有的那些优势。这同样体现的是要站在对方的角度看待事情本身。

斯库特似懂非懂,不过,她换位思考的思想开始萌芽,是她的第一个成长阶段。

《杀死一只知更鸟》:从心理学“同理心”的角度,看他人的“异”

02 见识汤姆的冤案,是主人公的第二个成长阶段

梅科姆镇的多数居民义正言辞的坚决认为该判黑人汤姆死刑,而不在乎他是否犯了强奸罪。这些人的做法,无疑是父亲阿迪克斯所说的“杀死知更鸟”的人,他们的所作所为,无异于猎杀无辜“知更鸟”的刽子手,这些刽子手都是盲从思想的“乌合之众”。

正如群体心理学家古斯塔夫·勒庞在著作《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中所说:个人一旦成为群体的一员,他所作所为就不会再承担责任,这时每个人都会暴露出自己不受到的约束的一面。群体追求和相信的从来不是什么真相和理性,而是盲从、残忍、偏执和狂热,只知道简单而极端的感情。

父亲接受为黑人汤姆做辩护的请求时,他知道他的选择会招致大众的流言蜚语,因为他被划出了“大部分人”的阵营。事实如此,他的辩护的确导致他受到人身攻击,甚至儿子被伤,而他并没有后悔。

从之前的不理解父亲为何为黑人辩护,到懂得了父亲的善良和正直,这个阶段的斯库特学到了平等地对待他人,而不是戴上“有色眼镜”,有失公正地做出判断。

经历了汤姆的冤案,斯库特的成长又前进了一步,她逐渐懂得不盲从大众的看法,才能避免“杀死一只知更鸟”。

《杀死一只知更鸟》:从心理学“同理心”的角度,看他人的“异”

03 揭开怪人阿瑟的真面目,是主人公的第三个成长阶段

斯库特兄妹两人遭遇袭击,怪人阿瑟解救了他们,这时候,怪人阿瑟真实的面目才被人得知,他是孤独善良的阿瑟,并不是居民们所说的“恶魔”阿瑟,当斯库特牵起阿瑟的手,她感受到这只手的温暖。

善良的阿瑟与污蔑汤姆并伤害斯库特兄妹的恶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接触阿瑟之后,斯库特真正明白了“杀死一只知更鸟”的含义,阿瑟这只“被杀死的知更鸟”备受伤害,却依然怀着善心对待邻居。

这时候的斯库特不再是不谙世事、冲动莽撞的小女孩了,而是成长为一个能够分辨是非的大小孩了。

斯库特第三阶段的成长是沉淀和升华,她懂得了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懂得了坚持正义、懂得了不盲从大众,也真正懂得了:当你了解他们时,你会发现,大多数人都是好人。

斯库特成长的故事,温暖人心,也让我们看到了正义的曙光,看到了如何对待“异类”的方法。

《杀死一只知更鸟》:从心理学“同理心”的角度,看他人的“异”

《杀死一只知更鸟》对现实的启发

在《杀死一只知更鸟》的故事中,体现着如何对待他人的“异”、保持善良的内心、以及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

01 用“同理心”去看待他人的“异”

人是群体性的,注定在生活中会遇到各色各样的人,每个人都有各自的困境,与人交往中如果能够站在他人的角度去看待对方,才能理解对方的行为举止。用“同理心”去对待他人就显得很重要了,“同理心”不是简单的对别人产生同情,“同情心”是看见了他人的难处,而“同理心”则是看见了并能回应对方,能站在对方的角度想对方所想。具体该如何做呢?

第一步,延迟判断。我认为同理心的基础是延迟判断,当对方的行为与自己常见的不同,你的第一反应是无法理解,那么,不要立刻做出判断,凭第一感觉做出的判断往往都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出发的。这个时候的延迟判断很重要,思考对方为何会产生你所不能接受的行为或者想法。

第二步,站在他人的角度去思考。延迟判断之后,你会更平和地思考对方的想法和行为背后的原因,这时候你才能深入他人内心去理解对方,并作出合理的判断和回应。

好比书中的父亲,他对待贫穷的沃尔特就是用了“同理心”的方法。当沃尔特把蜜糖倒在主食上,首先他并没有表现出好奇,也并未阻止他的行为;其次,他平静地和沃尔特聊着天,照顾沃尔特的自尊心,让他拥有受到尊重的感受。

《杀死一只知更鸟》:从心理学“同理心”的角度,看他人的“异”

02 勇敢地遵从自己善良正义的内心

当父亲为黑人辩护,他受到了众人的排挤,甚至遭到生命威胁,而且他知道胜诉的可能性并不大。但是,他并没有放弃,勇敢地坚持自己善良和正义的内心,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黑人汤姆辩护。

阿迪克斯说:“勇敢并不是一个人手中拿着枪,而是当你还未开始就已知道自己会输,可你依然要去做,而且无论如何都要将它坚持到底。”

世间善恶纷纷扰扰,如果我们盲从大众,失去自己的判断,那么,就很容易在生活中迷失自己的内心,而勇敢地坚持善良和正义才能让自己不在盲从的、是是非非的社会中迷失。

《杀死一只知更鸟》:从心理学“同理心”的角度,看他人的“异”

03 良好的家庭教育是一个人一生的财富

《杀死一只知更鸟》从整体上来讲,它让我们看到了家庭教育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首先,作为父母,对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言传身教,帮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让孩子保持一颗善良的心,这是孩子一生的财富。父亲阿迪克斯言传身教地把爱、善良、正直、勇敢教给了孩子,生活中难免有偏见、不公和罪恶,孩子们也终将长大,必定会面对这些不堪与残酷,书中的以父亲用自己的睿智引导孩子,要怀着一颗善良的心,去抵抗这个世界的邪恶。

其次,父母的沟通方式对孩子的教育作用是强大的。书中的父亲总能巧妙地与孩子沟通,教给他们做人的道理。放下父母高高在上的态度,心平气和地与孩子沟通,并耐心地解答孩子的疑问,让孩子学会明辨是非,这也是我们可以从阿迪克斯身上学到的。

《杀死一只知更鸟》是一本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好书,值得所有人读的书。这个世界总会有一些人在坚守良知、公平、正义,这样的人像温暖的阳光,照耀着人性中美好的一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