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婚女人杭州買房記,看完《安家》才知對錯

最近正在和老公追《安家》,雖然看得斷斷續續,但是也樂在其中,畢竟我們在一起看電視的時間真的不多,還好不容易遇到了這種我倆都有共鳴的劇。

我們平時各自的大部分時間都被工作佔據,畢竟兩個沒背景沒人脈的年輕人想要在這新一線城市落腳,就得好好工作,然後才能買房安家!

有時候下班毫無靈魂地走在斑駁喧囂的馬路上,我就在想,我們奮鬥的意義都是什麼呢?難道就是買房?但是買房的意義又是什麼?

未婚女人杭州買房記,看完《安家》才知對錯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買房”成了國人的終極目標。從“什麼時候買房合適”到“大環境怎樣”再到“樓盤配備的基礎設施如何”……許多人買房的目的也從單純的“有個地方住”變成了“如何再升值”。買房安家終究是變了味,可能在其中我也變了味。

我今年29歲,女生,已婚,和老公每人供著一套房子,真正擁有屬於自己名字的房子是2018年,在這之前我從來沒想過會自己買房子,覺得有地方住就行了為什麼要讓自己壓力那麼大?


未婚女人杭州買房記,看完《安家》才知對錯

但最後還是在結婚前買了一套房,買房的過程其實很隨意,當時只是為了買房而買房,為的就是我婚前可以3成首付,婚後再想買一套房就得6成首付了,因為老公已有一套住房。現在我每個月還著貸款,依舊稀裡糊塗,不知道當時的決定是對是錯。

未婚女人杭州買房記,看完《安家》才知對錯

看《安家》的過程中其實是想到了一起和老公買他的那套房子的日子,老公買的是二手房,所以避免不了和中介打交道,我們的中介也是熟人介紹的,中介費也給了折扣。

所以《安家》中德一些細節真的蠻真實的:例如徐姑姑幫忙照顧狗狗,和闞老闆處成了朋友,和買包子的老嚴夫婦最後處成了親人關係。因為做中介這一行真的是要把鄰里和客戶關係搞好,客戶的轉介紹是一大筆客源所在。

未婚女人杭州買房記,看完《安家》才知對錯

那時候我們還沒有車,剛好又是春天,微風不燥,經常和老公騎著共享單車去看樓盤,但僅限於我們住的附近的樓盤。

後來因為預算有限,不得不擴大尋找範圍,於是老公買了輛小電瓶車,我坐在電瓶車後面吹著風好不愜意,現在想想都很美好。

後來因為想盡快結束租房的生活,便開始轉戰二手房,看房也方便了很多,中介小哥哥每次都是車接車送,整個購買過程沒什麼差錯,很快就辦理好了過戶。

但是在這過程中有一件事一直令我印象深刻,每每還和老公談起。

未婚女人杭州買房記,看完《安家》才知對錯

有一次中介小哥哥有事,是店長接我們去看房:一位50歲左右看起來很油膩的中年胖叔叔。不得不說我對這類形象的人並沒有太好的第一印象,坐在他的車上一言不發,老公看我不說話也沉默不語。但是這位店長是個能人,本來很尷尬的相處很快被他的幽默風趣,恰到好處的話語所化解,我也慢慢打破了對他的刻板印象。

因為他說了一個小故事,而這個小故事剛好之前我也在一本書上看過,一般能看這本書的人不能說是博覽群書,最起碼不是個油膩的大老粗。於是心想這店長還是有兩把刷子的。

未婚女人杭州買房記,看完《安家》才知對錯

小故事的名字叫“總統墓邊的小孩墳”,故事的大概內容是:

一個小男孩因為墜崖身亡。他的父親在為他下葬後,為了怕觸景生情,決定遠離他鄉離開這個傷心地,父親將所有的土地都賣給他的鄰居,唯在轉讓的契約裡,列了一條特別的條款「無論如何,不可將孩子的墓私自移平及拆毀,要將墓地永久保存下去」這塊地不知轉手了多少次,最終變成紐約市的公有地,很快的,一百年的時間就過去了。

1897年,當政府決定在這塊視野良好的寶地建格蘭特總統的雄偉陵墓,於是小男孩與總統永遠做了鄰居。

1997年,格蘭特總統陵墓一百週年,紐約市政府對其整修了一次,當然,他們也沒有忘記在旁邊的小男孩之墓

未婚女人杭州買房記,看完《安家》才知對錯

紐約市長朱利安尼在墓上提了聖經中的這段話,而美國前總統里根曾在一次拜謁格蘭特總統墓地時,也順便拜訪了小男孩之墓,他說:"在美國,就算是平民,但他的待遇也跟總統一樣,因為,誰也沒理由剝奪他安詳躺臥臥在自己小小領域的權利。”

好了,我的安家故事就寫到這裡了,我家雖然不大但是很溫馨。等以後有錢了再買個大house,這樣就能把各自爸媽一起接來啦~

希望看到這篇文章的你,無論現在什麼處境,都能保持一份生活的初心,房子會有的,家也會有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