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雕琢一个眼睛就有许多讲究?难怪观音玉雕火了这么多年


懂行的玉友看观音,总要先看玉雕观音的‘面相’——看面部是否匀称、有无裂纹,更要看观音的眉眼是否流畅、有没有遵循“二八”雕琢法则。所谓观音雕琢的二八法则,说的是玉观音眼睛“二分开、八分闭”这种似闭非闭的状态。很多人将这种状态看做是观音玉雕的神韵与精髓,如果做不好眼部的刻画,就不能算作是一件好的观音玉雕。这是为什么呢?

仅雕琢一个眼睛就有许多讲究?难怪观音玉雕火了这么多年

▲玉雕名家 杨三喜 作品《观音》

首先,眉目低垂、眼睛半合的神态,是观音定静守神的真实写照。佛家讲‘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清净,便是要人们减少感官的消耗,收起杂念,修炼内心的平和与智慧。观音有这种大智慧,于是玉雕师也常用这种敛目守神的神态来表现观音,既描绘出观音禅定的状态,又凸显出观音菩萨那种虔诚、定静的气质。如杨三喜老师的作品《观音》那样,玉雕中的观音眉目低垂、宁静淡然,让人一看便萌生出一种安心、平静的感觉。

仅雕琢一个眼睛就有许多讲究?难怪观音玉雕火了这么多年

▲玉雕名家 杨三喜 作品《观音》

观音定静,更有慈悲情怀,于是世人都给她两个响亮的名字,一曰“观自在”、二曰“观世音”。所谓“观自在”,观的是自己内在的思绪和念头,修炼心境上的宽广和慈悲;而所谓“观世音”,看的是世间众人的疾苦,是不忍众生受苦,故而留心照拂。菩萨八分观自在、二分观世音,反映在玉雕作品中便是八分闭、二分开的眼部状态,玉雕师通过这种似闭非闭的眼部写照,来向人们展现菩萨察众生之苦、普度众生之难,‘千处有求千处应’的慈悲心肠。

仅雕琢一个眼睛就有许多讲究?难怪观音玉雕火了这么多年

▲玉雕名家 杨三喜 作品《千手观音》

观音玉雕眼睛轻闭、面目慈祥,而中国人‘借玉言志’的文化传统,更是赋予了这种神态更加丰富的解释和内涵。玉雕名家这件玉雕作品《观自在》便是如此,在玉雕作品中,杨三喜老师不仅展现了观音的慈悲与禅定,也在向人们传达观音身上的“内观”精神:玉中的观音面目慈祥、坦然自若,虽眼不看人,内心却自有广阔境界,仿佛超脱了一切烦恼和束缚,显得格外自在。“向内关照、超脱束缚”,这是杨三喜老师对于“内观”的理解,也是他借玉雕传递给人们的精神:放下心中的对立心与分别心,不执著于得失对错,才能无拘无束、自在坦然。

仅雕琢一个眼睛就有许多讲究?难怪观音玉雕火了这么多年

▲玉雕名家 杨三喜 作品《观自在》

玉雕有意,包裹着人的情感和哲学,在这里,我们也邀请热爱玉雕的你一起加入我们。关注玉雕名家头条号,同全国数十位知名玉雕大师一起,赏玉雕精品,品玉雕文化!快来加入我们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