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物具有兩面性,辯證看待塑料問題


你知道塑料在自然界的降解作用下有多堅挺嗎?不久前,外媒報道了一則消息,當一位名為Maite·Mompo的環保主義者在西班牙科斯塔布蘭卡的德尼亞海灘上清理垃圾的時候,意外發現了一個印有慶祝1976年蒙特利爾奧運會標誌的塑料酸奶杯。保守估計,該塑料杯存在至今也已有43年的時間了,而經過海水和陽光的自然侵蝕降解,除了杯體有所變形開裂、顏色有些褪色之外,其上面的文字和基本外形仍然保持穩定。



  與許多自然材料相比,塑料相對而言具有相當長的壽命,一個塑料瓶的降解時間約為450年,比人類個體的壽命要長得多。Maite表示,這個塑料杯可以說明,我們所製造的塑料垃圾會留存在自然之中,並長期伴隨著人類的子孫後代。

  這個事件實際上也僅是偌大的“塑料流浪記”中的一個小故事而已。從塑料這種材料被髮明和使用開始,人類已經與之相伴了一個世紀。而在這不過短短百年時間裡,塑料對整個地球環境和生物的影響力已經超乎人類想象:在佔到地球面積約71%的海洋中,隨著洋流運動的塑料垃圾形成了“新大陸”;不僅僅從海溝到山巔,在動植物包括人類體內,都已經發現了相當數量的塑料微粒存在。

  這足夠引起我們的警覺,正視塑料帶來的便利與我們所該負起的對應責任,制定完備的使用政策和尋求更加友好的新型材料將是人類繼續發展所要走的道路。

  比賽開跑,治理塑料汙染箭在弦上

  2020年1月19日,我國發改委及生態環境部公佈了《關於進一步加強塑料汙染治理的意見》,其中明確:到2020年底,我國將率先在部分地區、部分領域禁止、限制部分塑料製品的生產、銷售和使用;到2022年底,一次性塑料製品的消費量明顯減少,替代產品得到推廣;到2025年,塑料製品全環節管理制度建立,塑料汙染得到有效控制。


  三個時間段的敲定,為我國控制塑料汙染的工作節奏給出了一個監督標準。該《意見》作為升級版的限塑令,對當下塑料製品生產和使用的約束進一步增強,這也是基於全球大環境下對塑料汙染的擔憂和中國的塑料產銷大國身份所肩負的責任為出發點的發展趨勢。

  意見提出,將逐漸推進三項任務,其中涉及禁止部分塑料製品的生產銷售、研發新型替代產品以及加強回收後無害化及再生處理等方面,同時還將推進相關保障體系和政策的完善、強化科技支撐、落實監督工作,並建立塑料汙染治理專項工作機制,加強宣傳,凝聚共識。

  生物塑料,會否是新的出路?

  來源於石化的塑料,具有相當長的降解期,那麼近年來研究的生物塑料議題是否有機會代替傳統塑料呢?這會是減少塑料汙染的新方法嗎?

  2019年4月,生物降解塑料被列入鼓勵類產業目錄。生物降解塑料的原料可以來源於秸稈、玉米等自然界中的植物,它們作為一種可再生資源,與傳統石化塑料相比,不僅減少石化原料的使用,提升了對農副產品的利用率,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資源的浪費情況。


  但是由於其材料本身特性的制約,製成的塑料製品在強度和應用範圍仍然不夠理想。儘管現在已經實現了利用纖維素對生物降解塑料的增強,但在工藝與成本方面尚不具備規模性生產條件,且與目前使用的塑料相比,在性能上仍然存在較大差距。而且更多人也忽視了一點,“可降解”是在一定的工業堆肥條件之下才能實現,受制於溫度、溼度、水分、氧氣、光照等條件,僅有很少部分可以在自然情況下無害化降解。

  值得注意的是,生物塑料並不等同於生物降解塑料。如PLA(聚乳酸)和PHA(聚羥基鏈烷酸酯)就是可生物降解的生物基塑料,而嵌入式溶液生物基PE(聚乙烯)和生物基PET(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以及生物基PA(聚酰胺)等類生物基塑料則不可降解。

  縮小源頭,每個人都能出力

  減少塑料廢物的直接方法,大概就是減少對塑料製品的使用了。在面對日益嚴峻的塑料汙染問題,“零塑”逐漸興起,並獲得了相當一部分人的擁護。

  畢業於紐約大學環境科學系的Lauren Singer是個零廢棄生活達人,她致力於減少生活中產生的垃圾,並曾經展示了其一年裡的塑料垃圾量,甚至不滿一個玻璃小罐。在她的“零塑”生活法中,如堅持購買散裝食品、自帶購物盛裝器皿、減少對新衣物的購買,這些對於我們來說是可借鑑的,能夠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塑料包裝。不過Lauren還有一些更進一步的禁塑生活方式,比如自制清潔用品來減少對商業清潔品包裝的依賴、自制化妝品來避免接觸商業化妝品中的膠類等,當然這需要更大的勇氣。


  “九層之臺,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實現一個大的目標,當中邁出的每一小步都不可或缺,因而實現塑料汙染的治理,對於每個人而言,都具有實際參與意義。

  作為普通人的我們,或許並沒有那麼大的毅力將塑料與我們的生活分離開來,但是在可以的情況下,減少一個塑料瓶、一個塑料袋的使用,並不算難事。而且,在倡導節約的社會風氣之下,對於能夠實現相同效果的非塑料製品,我們可以試著去接受它們,並且在儘可能長的使用時間裡建立起習慣,這樣也有利於減少對塑料製品的消耗。

  在終點站,回收分流讓塑料不再流浪

  去年上海正式施行居民生活垃圾分類政策讓我們忽然發現,隨便將各種垃圾打包丟在一起的日子似乎快到頭了。通常城市中的垃圾在清運之後會通過焚燒或填埋進行處理,雖然再生資源回收站能夠將部分可回收利用資源的分離出來再次投入到生產中,但是這也僅是龐大的垃圾體量中被挽救的一小部分。

  建立健全資源回收機制,令更多的可回收再利用的資源加入到資源循環中來,塑料作為可再生資源的重要成員之一,將可能進入自然的可再生塑料進行回收,有利於塑料汙染的治理,減少對資源的浪費,在這過程中對不同類別垃圾的分類也進一步提升了垃圾處理效率。


  我們可以看到,資源回收相關企業在近幾年裡獲得了較大增長,再生塑料產業的規範化也在逐步推進,站在這個風口上起飛的相關行業不勝枚舉,並且進一步加強了其他行業在該領域中的粘度。比如垃圾分揀行業發展,智能化、自動化的趨勢下帶動了機器人、數控、機床、內容識別等行業在資源回收領域中的參與度。

  辯證看待,塑料依然功不可沒

  眼下,新冠肺炎正在全球蔓延開來,而先受到波動的則是醫療物資。

  作為醫療物資重要的生產原料,塑料再一次重回登上風口浪尖。從全民緊缺的口罩,到防護服、護目鏡,以及藥瓶、針筒等一次性醫療器械,皆是塑料的身影。在醫療行業中,一次性塑料醫療物資具備理想的安全性和舒適感,並且大大降低了醫療成本,推動了現代醫療的快速發展。

  事物的本質具有兩面性,處理好兩方面的平衡,才有利於我們更好地利用它造福人類。塑料在跌宕起伏中,既走上過神壇,又曾被人人喊打,但是它依然是近代以來對人類發展做出重要貢獻的新材料。我們可以相信,未來的塑料產業仍具有良好的發展潛力,但是在環保風潮之下,將迎來新的變革。

文章鏈接:化工機械設備網 http://www.huajx.com/news/detail/35590.html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