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古城扬州,除了有瘦西湖,还有罕见的“黄肠题凑”


疫情在即,大家为了缓解紧张的心情,网上也出现了不少有趣的段子,“烟花三月下扬州,愿我三月能下楼”。农历的三月,也就是阳历的四月,确实是下江南的好日子,春暖花开,处处美景。不过扬州这座从诗中走出来的月亮古城,除了美景,还有很多历史人文古迹。

从春秋时期的“邗”国算起,扬州至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淮左名都,竹西佳处”,古称广陵、江都、维扬。所以到了扬州,除了去隋炀帝开凿的古运河,乾隆下江南必打卡的瘦西湖,还要去一处可以与汉朝近距离接触的地方——汉广陵王墓博物馆。

元狩六年(公元前117年),广陵为江南重镇,汉武帝特派其第四子刘胥管理,并封广陵王。但他为了当皇帝,在父亲去世后,竟用扎小人的方法诅咒即位的弟弟。最后事情败露,自缢而死。不过没想到,后来他的侄子汉宣帝念在叔侄的情分上,特赦了刘胥的几个儿子死罪,赐刘胥谥号为厉王,并让他以广陵王的身份下葬,还享受了帝王级的椁室——黄肠题凑,这可属于墓葬中的兰博基尼了。


如今这广陵王墓就在汉广陵王墓博物馆里,虽说是由距离扬州城西北四十五公里的神居山迁过来的,而且一早就被盗过,连尸体也不见了,但好在这比用黄金打造还珍贵的“黄肠题凑”是完整的,而且依旧出土了很多汉朝的文物。

广陵王墓木椁南北长16.65米,东西宽14.28米,通高4.5米,总面积达237.76平方米,想想现在如果能住在200多平方米的屋子里就绝对是豪宅了。汉代尚礼仪、尊儒术,崇方位、重阴阳五行之说。广陵王墓以一堂为中心,前后二庭、左右分两厢,还有所谓的厨房、浴室等。随葬品主要放在东、西厢及外藏椁内,外藏椁是放置马车和木俑的地方。从结构上就能看出墓主人生前的奢靡。光结构奢华还不行,整个木椁用了珍贵的楠木545立方米。

所谓“黄肠题凑”是我国古代只有帝王才能使用的一种特殊葬制,它与玉衣、梓宫、偏房、外藏椁同属于帝王陵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黄肠”是指黄心的柏木,“题凑”是指题头向内拼凑、聚合而成的结构,在棺外垒墙围之。


广陵王刘胥墓中的“黄肠题凑”是比柏木更好的金丝楠木作构件,每块题凑尺寸大小有别,四面企口高低错落有序,块块紧扣,层层相叠,坚固细密,宛如魔方,放错一块,无法复原。其制作精良、工艺复杂,有的一面企口多达十二道,拼接后缝隙紧密,连最薄的刀片都无法插入,可谓鬼斧神工。这张图上是墓南门的凑木,这么粗的楠木现在根本找不到了。

这是当年在神居山原墓的剖面图,墓穴深达二十五米,但还是让“摸金校尉”给盗了。考古人员发掘墓的时候,不光里面的很多陪葬品被盗了,连尸体也不见了。为什么盗墓者会连尸体都偷走呢?因为古人希望尸体能不朽,总会在尸体的里里外外都放上的宝贝。

这个金缕玉衣就是当时穿在尸体外的,古人认为“玉”为山之精华,人死后穿上玉衣有护体不朽之功效,金缕玉衣是汉代葬制中最高的待遇。这个金缕玉衣是按照当时墓里出土的金缕玉衣残片做的复制品。

这是当时出土的沐浴用具。仔细看,还有木屐,这也说明了日本的木屐就是从我国传过去的。

广陵王刘胥墓的旁边是他老婆王后的地宫,当然现在扬州这里的也是从神居山那边迁过来的。王后墓与广陵王墓一样,也是属于“黄肠题凑”式木椁墓,黄肠也是大量的珍贵楠木。

在神居山时,王后的地宫与广陵王墓相距50米,两墓东西并列,为同茔异穴式夫妻合葬墓。不过王后墓稍小一些,但也有182.85平方米,用楠木约450立方米。椁内还出土了马车12架。

汉广陵王墓是全国出土的十余座同类型墓葬中规模最大、结构最复杂、用料最考究、制作最精良,也是保持最完整的“黄肠题凑”式木椁墓,木梓面积比湖南马王堆汉墓大18倍。刘胥虽干了那么奇葩的咒君之罪,最终却得到了这么豪华的厚葬,估计古今也就他一人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