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金子般的巧珍”才是那個被偏愛的女人

“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莎士比亞 

寫在開始:近日又讀作家路遙先生的成名作品《人生》後,頗感慨萬千。感慨的是即使時隔多年,我的感情偏重點還是故事裡的劉巧珍,那個善良,對愛赤忱,品質猶如金子般世間難得的女子。

路遙《人生》|“如金子般的巧珍”才是那個被偏愛的女人

猶記得,上初中的時候讀過幾次,每次讀到描述失戀後的巧珍那部分時都要和書裡的她一起流淚。後來過了很多年,早已忘記了書裡的大部分內容,只依稀記得德順爺爺給高加林說的那句:“巧珍,那可是一塊金子啊!可你把一塊金子丟了!”

小時候讀的時候,覺得巧珍真可憐,那麼掏心掏肺的對待高加林,最後卻落得被拋棄的下場。

可是,過了十幾年後的今天,再次讀起,跟著一起經歷她的愛情之後,卻發現,原來巧珍才是被偏愛,被‘筆下留情’的那個人。

因為只有經歷人情冷暖之後才會發現,愛情不是生活的全部,婚姻生活更不是隻需要愛情就一定會幸福,相比較嫁給一個你愛他比他愛你多很多的男人,有時候一個愛你的男人會讓你更有現世安穩,歲月靜好的幸福滿足感。

有了這樣生活感悟之後,再來看巧珍的愛情和婚姻歸宿,才覺其實那是生活給她最好的答案。

路遙《人生》|“如金子般的巧珍”才是那個被偏愛的女人

▲劇照

“愛情有始無終,開始讓人幸福,過程有酸甜苦辣,即使兩個人分別,可他永遠沒有結束。愛情是一種感覺,存在於回憶。”

在《人生》裡,巧珍的故事主線都是圍繞著她和高加林的感情展開,她也在這段感情的起伏裡面臨著人生的選擇,而每一次的決定都是她處世智慧的呈現,更是人生成長的蛻變。

巧珍的故事梗概

巧珍,大字不識一個的農村姑娘,但是卻生的漂亮能幹,是村裡很多後生盼著想娶回家的理想對象,這些人中尤其是馬栓。

可是,即使上門提親的人絡繹不絕,但她一直不為所動,因為她心裡喜歡的是有文化,有知識的人,那個人就是書中主人公高加林。

但是,高加林是老師,身份的差距讓巧珍始終不敢有非分之想,只能把那份情藏於心底。機緣巧合,高加林老師的職位被頂替,回家當了農民。之後,兩個人戀愛了。再後來,高加林去城裡工作,他放棄巧珍,選擇了城裡姑娘黃亞萍,失戀後的巧珍傷心欲絕,最後心灰意冷,選擇嫁給馬栓。

等到巧珍這邊結了婚,高加林卻又丟了工作再次回到農村,彼時的他意識到自己愛的還是巧珍,但卻為時已晚。最後,兩個人的愛情只剩一聲嘆息,只能道一句:“奈何情深緣淺”。

路遙《人生》|“如金子般的巧珍”才是那個被偏愛的女人

▲劇照

可是最後明明嫁給了不愛的人,為什麼還要說巧珍被偏愛呢?我們從她的感情線由暗戀到相愛再到分手,最後結婚的過程開始捋一下。

01.暗戀

“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不是生與死的距,而是我站在你面前,你卻不知道我愛你。”--泰戈爾

人生情愛裡最大的遺憾就是愛情只是一個人的狂歡,所有的悲傷喜樂都與對方無關,就如暗戀。

“巧珍剛懂得人世間還有愛情這一回事的時候,就在心裡愛上了加林。她曾在心裡無數次夢想她和這個人在一起的情景:她把她的手放在他的手裡,讓他拉著,在春天的田野裡,在夏天的花叢中,在秋天的果林裡,在冬天的雪地上,走呀,跑呀,並且像人家電影裡一樣,讓他把她抱住,親她……”

這樣熱烈的愛卻只能被深深隱藏於自己心中,那種無奈、酸楚,巧珍深有體會,因為她對高加林就是愛在心裡口難開般的煎熬,她清楚的明白他們兩個除了身份的懸殊之外,還有她心底因為自己沒文化的深深自卑感。

可是在現實生活裡,她的自卑感使她連走近他的勇氣都沒有。她時時刻刻在想念他,又處處在躲避他。她怕她的走路、姿勢和說話在他面前顯出什麼不妥當來,惹她心愛的人笑話。但是,她的心思和眼睛卻從來也沒有離開過他啊!”


路遙《人生》|“如金子般的巧珍”才是那個被偏愛的女人

▲劇照

高加林高中畢業後沒考上大學,就回村裡當了老師。巧珍想自己是一個農民,將來一輩子都只能是農民,可是家林不一樣,他是吃公糧的,自己怎麼配的上當老師的高加林呢?

這個時候的巧珍,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心中對那個人的愛每天有增無減,那種蝕骨的感覺折磨著她的心神。可是,現實卻是一道無法逾越的鴻溝。

“她常常一個人躲在她們家河畔上的那棵老槐樹後面,向學校那裡呆呆地張望。她目送家林從那條被學生娃踩得白光刺眼的小路上向學校送去;又望者她從那條路上向村裡走來……”

我們常說人有三件事忍不住:咳嗽,貧窮,還有愛情。

巧珍對加林那團愛的火焰已經無法澆滅了,若不能相愛一次可能會是她此生最大的遺憾,若是這樣的話,以後她和誰都只能是將就,又怎麼會真的幸福?

《少年派》裡說“人生就是不斷放下,但最遺憾的是我們來不及好好告別。”

路遙《人生》|“如金子般的巧珍”才是那個被偏愛的女人

▲劇照

02.相戀

“沒有青春的愛情有何滋味?沒有愛情的青春有何意義。”--拜倫

巧珍和她的“如意郎君”偶然相戀,這難道不是愛情的成全?

偶然是愛情的成全:

一切轉機發生在加林的老師名額被頂替後。巧珍看著頹廢的心上人心內萬般不忍,可是另一方面她又是無比歡欣雀躍的,因為他們都是農民的身份了,在現實面前終於能更近一步。

這天看著提著籃子的加林要去縣城賣饃,她趕緊騎著車子攆去,她的心裡小鹿亂撞,她知道那份隨時都會呼之欲出的愛意要藏不住了,而她也不想藏了。

“對於巧珍來說,她今天的行動是蓄謀已久的。不是一天兩天,而是多少年埋藏在她心中的感情,已經忍無可忍。

她要爆發了!否則,她覺得自己簡直活不下去了!“

勇於成全自己的巧珍在這趟縣城之旅和加林兩個人算是確定了戀愛關係。

相戀後的兩個人,明顯巧珍的幸福達到了最頂峰,她甚至幻想著和加林的未來。

“加林哥!如果你不嫌棄,咱們兩個一起搭裡過!你在家裡盛著,我給咱們上山勞動!不會叫你受苦的……”

在這份愛裡巧珍愛的狂熱而大膽,但是反觀家林並不是很執著。巧珍在他最是失意落魄的時候出現,這個漂亮善良的姑娘給他的生活裡照進了一絲曙光,他因為她的柔情而感動,但心卻並沒有如她一般對他們的愛情執著。所以,巧珍要的未來並不是加林想要的生活。

路遙《人生》|“如金子般的巧珍”才是那個被偏愛的女人

▲劇照

03.分手

“愛是一場博弈,必須保持永遠與對方不分伯仲,勢均力敵,才能長此以往地相依相惜。因為過強的對手讓那個人疲憊,太弱的對手令人厭倦。”--《簡愛》

巧珍和加林分手是必然的結局

必然分手是生活的照拂:

走過青春單純愛戀後,步入婚姻生活的人就會知道,這種只有愛情一腔熱血之情是多麼的脆弱和不現實。

科學家研究發現,相愛的人在戀愛中時大腦會產生讓人興奮的物質,如:苯基乙胺、多巴胺、去甲腎上激素等 ,我們稱之為“愛情激素”。

但這些“愛情激素”並非用之不盡取之不竭的能源,其中苯基乙胺是人體自身合成的一種興奮劑,而它的濃度高峰期只能維持6個月到4年,平均下來不到30個月。

所以,一個人再愛另一個人,也會隨著時間而變淡,這個時候兩個人的感情若是沒有別的東西融入進去加深這段感情,最後也會是一場不歡而散的相遇。

何況,和巧珍相戀的加林,內心實際上並不甘願一生都待著農村,他時刻渴望著走出去,他的精神世界裡還有另一片更廣闊的的天地,他註定不會對愛忠誠,她想要的生活他也給不了。

路遙《人生》|“如金子般的巧珍”才是那個被偏愛的女人

▲劇照

著名的馬斯洛理論把把人類的需要由低到高分成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愛和歸屬感、尊重和自我實現。

去了縣城工作的高加林又和曾經在學校時關係要好的同學黃亞萍有了千絲萬縷的糾纏,兩個人在一起時經常有聊不完的話題,可以從國際形勢到煤炭資源再到小說詩詞。顯然,一直以來他和巧珍的精神層面就不在一個高度,追求的精神世界更不在一個頻道上。

這樣的對比下,加林心中開始懷疑和巧珍的關係。

“咱們莊的水井修好了,堰子也加高了。”

“你們家的老母豬下了十二個豬娃,一個老母豬壓死了,還剩下……”

“哎呀,這還要往下說哩?不是剩下十一個了嗎?”

終於,一場牛頭不對馬嘴的談話變成了最後一根壓死駱駝的稻草,而分手也是必然的結局。

路遙《人生》|“如金子般的巧珍”才是那個被偏愛的女人

▲劇照

04.新生

“結束即是新的開始,沒錯,在任何結束的背後,總會有開始的身影。在結束的時候,不要輕易的去放棄新的開始,要去自己尋找那影藏在結束背後的新的開始。在心中永遠銘記:結束即是新的開始!”--三毛

婚姻生活只有兩個“般配”的人才能一起走的更遠,更接近幸福的終點。


路遙《人生》|“如金子般的巧珍”才是那個被偏愛的女人

▲劇照

分手後的巧珍,在村裡已經聲名狼藉,正常的發展,可能會是隨便嫁一個條件不登對,只要不嫌棄她過往的人,但是這個時候馬栓又再一次帶著他的那份痴心出現。

巧珍:“我已經在村前後莊名譽不好了,難道你不嫌……”

“不嫌!”馬栓叫到:“這有什麼哩?年輕人,誰沒個三區四折?……咱鄉俗話說,金花配銀花,西葫蘆配瓜。咱兩個沒文化,正能合在一塊哩!巧珍,我不會叫你一輩子受苦的!我有力氣,心眼也不死;我一輩子就是當牛做馬,也不能委屈了你。咱鄉里人能享多少福,我都要叫你享上……”

從這段對話裡不難發現,馬栓是一個三觀很正的人,對巧珍也是真心可鑑,從中馬栓婚後好丈夫的形象也躍然紙上。

相比高加林,馬栓才是那個可以陪巧珍過一生的人。

路遙《人生》|“如金子般的巧珍”才是那個被偏愛的女人

▲劇照

寫在最後:

一開始,我也以為巧珍這是和加林分手之後,受不了打擊,從而負氣之下做的決定。但是,在細讀之下發現事實並非真的如此。

巧珍一直都是那種活的通透的人,既能看清現實,也有勇氣追求自己的幸福,這種類型的人,就是我們說的那種,無論和誰過都能幸福的人。

一開始加林是老師,她知道兩個人身份懸殊,不可能有未來,於是即使愛的再痛苦,她也能很好的隱藏著那份痴情,那份暗戀的心思除了她上高中的妹妹巧玲看出一二之外,就連一個屋簷下的父母都沒發現,更別說村裡的其他外人。

等加林被免了職也成了地道的農民後,他選擇勇敢表白愛意,追求自己的幸福。可是,這個時候她也不是盲目的任憑愛情牽著鼻子走,她仍然有著清晰的頭腦,對現實有著高度的敏感度,對戀人的變化保持著細膩的觀察力。

在加林去了縣城工作後,其實這個時候巧珍已經做好隨時會分手的準備。

路遙《人生》|“如金子般的巧珍”才是那個被偏愛的女人

▲劇照

“你……去吧!我決不會連累你!加林哥,你參加工作後,我就想過不知多少次了,我儘管愛你愛的要命,但給你幫不上忙,我還要拖累你的工作……你走你的,到外面找個更好的對象……”

從這段對話中猜測,巧珍其實一早就在心裡不止一次的預演過失戀的戲碼。

世界著名鋼琴演奏家亞述·施納貝爾因為討厭鋼琴,只學了七年,他很少在鋼琴上真正的長時間練習,當有人責問他與其他演奏家相比練得時間太少時,他說:我在頭腦中練。”

這種方法叫“心理預演”,它是運用冥想的方法,在腦海中勾畫出目標已經達到時的情景,這種想象和夢想與你的需求慾望結合的時候,就會產生巨大的行動力量。

就像面對悲傷,若是一早心理就有接受的意識,等現實真發生時,因為身體記得想象過的畫面,它就不會一時難以接受。

路遙《人生》|“如金子般的巧珍”才是那個被偏愛的女人

▲劇照

當我以為巧珍會就此一蹶不振時,她又選擇面對現實,努力生活。

“可是,沒過幾天,村裡人就看見,她又在田野上出現了,像一匹帶著病的、勤勞的小牝馬一樣,又開始了土地上的辛勞。”

這是巧珍在失戀的巨大打擊後書裡的部分描寫。

所以,即使愛情讓她很痛,她也依然能很快的回到生活中,即使不能和心中所愛結婚生子,她也沒有選擇自暴自棄。就算選擇嫁人,她也是選擇了幾次三番不放棄她的馬栓,並在自己擔心的名譽問題上和對方開誠佈公的交談,只有得到對方的真實想法後,才沒有後患的選擇嫁。她一直都是那個明智的對自己人生負責的善良姑娘。

路遙《人生》|“如金子般的巧珍”才是那個被偏愛的女人

▲劇照

由此,說巧珍是被偏愛的筆下人物不為過,作者成全了她和暗戀的人相戀的迫切願望,經歷情愛的甜蜜,就算沒有完美的結局,至少人生不會有愛情的遺憾。而這份遺憾在現實生活裡卻會是最大的成全,因為他們兩個本就是門不當戶不對的結合,不管是性格還是精神層面都經不起時間的考驗,更妄論婚姻會幸福。所以,若是真的讓巧珍和加林結婚,那將會是巧珍人生真正的痛苦。

不讓巧珍嫁給加林已經是偏愛,之後再把愛巧珍之深的馬栓送到她跟前這更是生活的照拂。

“這是一個老實後生,心地善良,但人又不死板,做莊稼和搞買賣都是一把好手。”

“這回輪上高加林哈哈大笑了。他想不到這個不識字的農民說話這麼幽默。”

這是馬栓出場時,藉著高家林對他的評價,再結合著馬栓自己對巧珍的承諾,想象著嫁給馬栓後的巧珍生活定然是富足且被寵愛的。

“如金子般的巧珍”,不僅讀者不忍心看她不幸福,就連作者也一樣。

是試想,善良的人誰會忍心傷害呢?

路遙《人生》|“如金子般的巧珍”才是那個被偏愛的女人

▲劇照

結語:《人生》獲1981——1982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獎,是一部經久不衰的經典之作。書中每個人物都個性鮮明,他們每個人都在自己的人生變化中做著選擇,演繹人生悲歡離合時也是不同人面對生活的智慧呈現。如今,即使過了近40年,可是在靜靜閱讀時,仍會給我們警醒和做人的道理,生而為人一定不要忘了善良的本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