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濟公這個人有沒有法術?

孤客56960711


濟公真有其人,他俗姓李,名修緣,法號道濟,南宋人,浙江省天台縣城北永寧村石牆頭人。

少年濟公成長在赭溪畔,讀書於赤城山。由於受天台山“佛宗道源”和李府世代積善信佛家族文化的薰陶,潛移默化,萌生了方外之念。弱冠之年,皈依佛門,先入國清寺,後至臨安投奔靈隱寺瞎堂慧遠,這位“佛海禪師”為濟公受具足戒,濟公出家後,一反常態,言行叵測,難耐坐禪,不惜唸經,嗜好酒肉,衣衫襤褸,常行救死扶弱之事,狀類瘋狂,人們稱他為“濟顛僧”。

正常和尚整日吃齋唸佛,濟公卻不同,他每天走街串巷,而且高興了還真的是喝酒吃肉,他不僅喜歡為人治病,而且經常打抱不平。百姓嘴裡叫他瘋癲和尚,可是實際上心裡很尊敬他。因為他乾的事情都是為了百姓好,人們都說他是羅漢轉世。至於電視劇裡那些神仙的手段,真是歷史中的濟公當然是沒有了,他是人不是神。

因電視連續劇《濟公》的上演,遊本昌 演的濟公的形象走進了千家萬戶。事實上,濟公是一位性格率真而頗有逸才的名僧。濟公佛學造詣頗高,但其一生行徑與一般出家僧人也確有不盡相同的地方。濟公一生依然飄逸,出行四方,足跡遍佈浙、皖、蜀等地。他常常衣衫不整,寢食不安,為人採辦藥石,治病行醫,解憂解難,常常靈驗,廣濟民間疾苦。因此,其德行為人們所傳頌。

一個人既是和尚,又有學問,這本身就足以帶來一定社會地位。同時他穿著這麼破衣破帽,其實恰好表現出一種“坦蕩蕩無牽無掛”的氣魄,更別說還有眾多有錢有勢的粉絲。於是面對一些欺男霸女的權貴,他也敢於直接對頂。而對白行中的一些爭議,濟公會出來調解。這麼一來,濟公行俠仗義,就在民眾中留下了很好的名聲。

宗教信仰的形成,是人內心的需要,是人靈魂的內化,是世界進化的催化,是時空恆易交接的結點。濟公信仰是如此,其他信仰也是如此,每個人都要有自己的信仰。如何擺正自己的信仰,讓信仰為自己的心靈,為自己的行為服務,為他人的心靈、為他人的行為服務,為團體、為民族乃至整個社會和世界的淨化服務,這應是宗教信徒的題中之義。





V587累


有關於濟公的傳奇故事,在南宋時代已經開始流傳了,後來通過說書人的話本說唱,內容逐漸豐富,使得流傳度更加廣泛開來,並出現了一部武俠與神話相糅合的長篇古典小說——《濟公全傳》。

那麼歷史上真實的濟公又是個什麼樣的人呢?

南宋建炎四年(1130),天台山人李茂春在國清寺虔誠拜佛,當大殿的誦經聲正要響起,第十七尊羅漢(即降龍羅漢)塑像在他面前轟然倒塌。李茂春大驚,慌忙回到家中,不想其妻王氏正巧給他生了個兒子。

年僅四十無嗣的李茂春喜極而泣,請國清寺住持為寶貝兒子取了個名字,叫李修元,從此,李修元便與佛門結下了深緣。當時,李氏家族七代為官,祖上還出過駙馬爺,也算當地名門望族。所以關於他們家生了個兒子的“異像”之說,在鄉間破有市場。

李修元雖然出身官宦之家,但卻沒有發展成一個紈絝子弟,小時候就顯得比別人家孩子要聰明,一度被當地人稱之為神童。然而這位神童18歲那年的新婚之夜,逃出洞房,投奔杭州靈隱寺,在高僧慧遠門下受戒,正式成為一個和尚,法號“道濟”。

一個年級輕輕,家庭富裕的少年公子,緣何在新婚之夜出奔禪寺?難道妹子長得太醜,還是另有“隱情”?為什麼李修元同志這麼想不開呢?

其實呢,這鍋還要他老子來背。李大官人自己就是一個虔誠的佛家信徒,給兒子取名字這種事情都要找和尚,由此可見他的半生時光中,每每做抉擇的時候總是會找佛祖,大師們問一下,想必在這種情況下,李茂春也是個懂佛法,會誦經的好檀越。

再加上李家住在“佛宗道源”的天台山,由此可知李修元的成長經歷中,佛法對其三觀塑造具有相當大的影響力。在這種情況下長大成人的李公子,最後跑去出家也不是什麼奇怪的事情了。

然而這個剛剛實習的和尚,卻沒有如大多數僧人一般安心坐禪,而是變得舉止瘋癲起來。他言行叵測、不愛念經、打坐也耐不住,沉浮於市井之間,最喜歡跟小朋友玩在一塊,最喜鬥蟋蟀,呼洞猿之類的遊戲。

這位和尚真的是一個很差勁的和尚,所以外號“濟癲僧”,不守清規戒律的瘋和尚在師傅慧遠圓寂後,失去了庇護,很快就被寺中僧人趕走,道濟不以為意,依舊四處流浪,結交官宦人家,甚至某一次酒醉後,他被人送進了妓院,與妓女同宿......

後來,道濟來到了杭州城的另外一座寺院——淨慈寺,德輝老和尚收留了他。道濟跟附近的老百姓相處很和睦,他開始替人唸經兼作火化工,後來又做了書記僧。雖然在職業上看起來是個正經和尚了,但生活作風依然是個浪人,出入歌樓酒肆,遊山玩水,不亦樂乎。

關於道濟的史料記載,小故事很多,有他行為舉止荒誕不經的,也有他拯危救困、救死扶弱的,他是瘋和尚,也是真活佛。

雖然道濟不會法術,也不懂武功,但他是一個醫術精湛的大和尚,經常為僧人、貧民們悉心治療,根治了不少疑難雜症。

同時,道濟和尚還是一個學識淵博的高僧,是禪宗楊岐派第六世得到高僧。撰有《鐫峰語錄》10卷,而他在詩文上也有相當高超的造詣。

“幾度西湖獨上船,篙師識 我不論錢。一聲啼鳥破幽寂,正是山橫落照邊。” 這一首是他寫西湖中的一首。

1209年,濟公在世人奇異的眼光中走完了癲狂的一生,臨終前留下的一則佛偈則可彰其一生:

““六十年來狼藉,東壁打倒西壁。於今收拾歸去,依然水連天碧。”


江畔初見月


濟公和尚是有法力的。

南宋末年沈孟撰寫的《錢塘漁隱濟顛禪師語》,是最早也是最詳細記載濟公和尚生平事蹟的著作,書中提到濟公和尚俗家名字叫李心遠,又名李修緣,是南宋時浙江天台人,是當地的名門之後,全家人都篤信佛教,李心遠自幼便寄給當地寺廟國清寺,國清寺的方丈法空給他起名修緣,取“廣修佛緣”之意。



李修緣十幾歲時,父母接連去世,國清寺法空法師便將他接上山去,拜在高僧慧遠門下,剃髮受戒,法名道濟,正式成為佛家弟子。

道濟和尚聰慧異常,兼具慧根,佛家經義過目不忘,很快就有了名氣。法空法師認為他是個可造之才,便勸他下山雲遊,往高僧大寺掛單,深攻佛法,他日定能大成。

道濟與一般和尚不同,他性情疏狂,行事往往出人意料,而且主張修佛修心,對佛家一些死板的清規戒律嗤之以鼻,所以也有人稱他為“狂僧”。



道濟下山後,先後在祗園寺、觀音寺掛單,最後來到杭州靈隱寺。靈隱寺也聽說過他的名字,知道他的怪異舉動,很多僧人主張不予收留。但寺中方丈很有見識,認為佛門廣大,予以收留。

據《靈隱寺志》記載:“道濟初參遠瞎堂,知非常僧。然飲酒食肉有若風狂,監寺不能容,瞎堂雲:‘法門廣大,豈不容一顛僧’”。

濟公從此在杭州靈隱寺住了下來,所以杭州一帶他的傳說最多。

濟公不喜歡受戒律拘束,喝酒吃肉,人們都喊他“濟癲”,有幾個人知道他狂放的外表下,是一位具有大神通的活佛呢?



淨慈寺是當時杭州的一座大寺廟,有一次寺中不慎失火,大雄寶殿被焚燬。寺中僧人四處化緣,重修大殿。淨慈寺方丈好容易在蘇州化得大木六十根,運到山下後,由於木頭太大太重,無法搬運上山。方丈久聞濟公法術高深,便上門求助,請濟公幫忙將大木運到山上,重修大雄寶殿。

濟公先到山上查看地形之後,向淨慈寺提出他必先痛飲一番,大醉三日,方能施法。寺中自然答應,購得美酒相送。濟公一口氣喝下三罈美酒,大睡三日,然後來到寺裡僧人們喝水的井旁,對著井中大喊一聲“大木速至!”只見井底水花翻滾,一根根世大的木頭從井口湧出。淨慈寺僧花了一天時間,從井裡取出大木60多根,經過清點,一根不少。淨慈寺今日還有一口“神運井”,便是當初撈木頭的地方。

濟公行善積德,常以醫術救人。他給窮苦百姓看病不收一文,許多老百姓的疑難雜症都被濟公施展大法力治癒,而一些欺壓百姓的高官鉅富,濟公總是要戲弄他們,讓他們多行善事之後才予以救治。

清末四大高僧之一的印光大師在他的《佛法修行止偏法要》裡說了他對濟公的看法,他認為:“凡佛菩薩現身,若示同凡夫,唯以道德教化人,絕不顯神通。若顯神通,便不能在世間住。唯現作顛狂者,顯則無妨”。濟公和尚假做癲狂,是為了顯大神通濟世救人。

關於濟公食酒肉,印光大事認為:“世間善人,尚不飲酒食肉,況為佛弟子乎?彼吃肉。彼喝酒,彼能替佛裝金,能將無數大木,從井裡運來。何可學他?”印光大師認為,這都是濟公的假象,普通佛門弟子學不來的,因為濟公喝酒吃肉,他有大神通,你們誰能替佛裝金,井中運木呢?



濟公曾寫過一首法謁:“佛祖留下詩一首,我人修身他修口。他人修口不修心,唯我修心不修口。”這短短的一篇法謁講述了深刻的道理,蘊涵了人生智慧。衡量、判斷一個人是否真、善、美,不能只看表面,要透過現象看其本質;而且,要長期、持續觀察,才能弄明白一個人。

《錢塘漁隱濟顛禪師語》是這樣評價濟公的:“道濟禪師,乃大神通聖人,欲令一切人生正信心,故常顯不思議事。”

濟公不是神,但他是有大神通的高僧,這一點,我深信不疑。


歷史漫談君


我是長安視界,我來回答:

濟公的原型是歷史上的釋寶誌,又稱為志公禪師。

釋寶誌

釋寶誌(418~514),俗姓朱,

南朝梁

江蘇句容

東陽鎮

(今屬南京市棲霞區)人。7歲隨法儉和尚出家,到南京

道林寺

虔誠禪業,苦守古佛青燈50多年,為釋門名僧。

濟公:南宋高僧(1148-1209)原名李修緣,天台縣永寧村人。身著破衣破鞋手持破扇貌似瘋癲。在杭州靈隱寺出家,後住淨慈寺,不受戒律約束,有大神通在民間抑惡揚善弘揚人間正道被列為禪宗第五十祖,楊岐派第六祖,撰有《鐫峰語錄》十卷。(今出生地為浙江台州天台縣永寧村)

具有代表性詩詞有:

佛祖留下詩一首,我人修身他修口。他人修口不修心,唯我修心不修口。《濟公傳》

歷史上真實的濟公,原名李修緣(1148年—1209年),號湖隱,法號道濟,浙江天台永寧村人,南宋高僧,後人尊稱為“活佛濟公”。人們傳說中“鞋兒破、帽兒破、身上的袈裟破'的濟公,並不是上面說的濟公,而是南京的寶誌和尚。在現在的南京中山陵靈谷景區尚有寶誌和尚的遺存——寶公塔和三絕碑。

那麼說回到法術上面,普通人理解的法術應該就和佛教裡面說的神通類似,不過前面所說,如果按照佛教去理解法術一詞,我覺得應該是“弘揚佛法之術”。法是佛法,術是傳法的本事。歷史上來看,歷代高僧,能夠弟子如雲,弘法光大,所靠的絕不是什麼神通顯靈,而是正法,正念,正理,正信,正德,正氣。從這點來說,濟公,以及歷代很多大德高僧,都可以說是具有“法術”的。反觀歷史上如果是靠著什麼神通法術去吸引人去信仰皈依他的。往往都是邪教的存在。而如果說是什麼某某大師有神通,有法術,我才去信仰他,否則他就是騙子,是神棍,抱這種心理的人,基本上往往就是被邪教所騙的人其中之一了。

歡迎關注長安視界。更多紀錄片、知識推送給您


長安視界


分析眾多關於濟公大師的民間傳說,他即使沒有法術(神力),這位佛教大師也應是武功高強、聰慧異於常人,善於思想疏導工作(會讀心術、能用意念控制普通人)的高人,他明顯異於常人。我曾在杭州旅遊,聽導遊介紹,濟公死後屍身火化沒有“舍利",這可能與他常吃肉食有關,據說常吃素食(豆腐、菠菜等)的僧人,身上有結石,死後火化就會有"舍利"(結石)。

濟公大師值得我們紀念、敬仰,他扶弱濟貧、懲奸除惡,他弘揚正氣的精神流芳百世!


跪射俑


濟公和尚是有法力的。

南宋末年沈孟撰寫的《錢塘漁隱濟顛禪師語》,是最早也是最詳細記載濟公和尚生平事蹟的著作,書中提到濟公和尚俗家名字叫李心遠,又名李修緣,是南宋時浙江天台人,是當地的名門之後,全家人都篤信佛教,李心遠自幼便寄給當地寺廟國清寺,國清寺的方丈法空給他起名修緣,取“廣修佛緣”之意。

李修緣十幾歲時,父母接連去世,國清寺法空法師便將他接上山去,拜在高僧慧遠門下,剃髮受戒,法名道濟,正式成為佛家弟子。

道濟和尚聰慧異常,兼具慧根,佛家經義過目不忘,很快就有了名氣。法空法師認為他是個可造之才,便勸他下山雲遊,往高僧大寺掛單,深攻佛法,他日定能大成。

道濟與一般和尚不同,他性情疏狂,行事往往出人意料,而且主張修佛修心,對佛家一些死板的清規戒律嗤之以鼻,所以也有人稱他為“狂僧”。

道濟下山後,先後在祗園寺、觀音寺掛單,最後來到杭州靈隱寺。靈隱寺也聽說過他的名字,知道他的怪異舉動,很多僧人主張不予收留。但寺中方丈很有見識,認為佛門廣大,予以收留。

據《靈隱寺志》記載:“道濟初參遠瞎堂,知非常僧。然飲酒食肉有若風狂,監寺不能容,瞎堂雲:‘法門廣大,豈不容一顛僧’”。

濟公從此在杭州靈隱寺住了下來,所以杭州一帶他的傳說最多。

濟公不喜歡受戒律拘束,喝酒吃肉,人們都喊他“濟癲”,有幾個人知道他狂放的外表下,是一位具有大神通的活佛呢?

淨慈寺是當時杭州的一座大寺廟,有一次寺中不慎失火,大雄寶殿被焚燬。寺中僧人四處化緣,重修大殿。淨慈寺方丈好容易在蘇州化的大木六十根,運到山下後,由於木頭太大太重,無法搬運上山。方丈久聞濟公法術高深,便上門求助,請濟公幫忙將大木運到山上,重修大雄寶殿。

濟公先到山上查看地形之後,向淨慈寺提出他必先痛飲一番,大醉三日,方能施法。寺中自然答應,購得美酒相送。濟公一口氣喝下三罈美酒,大睡三日,然後來到寺裡僧人們喝水的井旁,對著井中大喊一聲“大木速至!”只見井底水花翻滾,一根根世大的木頭從井口湧出。淨慈寺僧花了一天時間,從井裡取出大木60多根,經過清點,一根不少。淨慈寺今日還有一口“神運井”,便是當初撈木頭的地方。

濟公行善積德,常以醫術救人。他給窮苦百姓看病不收一文,許多老百姓的疑難雜症都被濟公施展大法力治癒,而一些欺壓百姓的高官鉅富,濟公總是要戲弄他們,讓他們多行善事之後才予以救治。

清末四大高僧之一的印光大師在他的《佛法修行止偏法要》裡說了他對濟公的看法,他認為:“凡佛菩薩現身,若示同凡夫,唯以道德教化人,絕不顯神通。若顯神通,便不能在世間住。唯現作癲狂者,顯則無妨”。濟公和尚假做癲狂,是為了顯大神通濟世救人。

關於濟公食酒肉,印光大師認為:“世間善人,尚不飲酒食肉,況為佛弟子乎?彼吃肉。彼喝酒,彼能替佛裝金,能將無數大木,從井裡運來。何可學他?”印光大師認為,這都是濟公的假象,普通佛門弟子學不來的,因為濟公喝酒吃肉,他有大神通,你們誰能替佛裝金,井中運木呢?

濟公曾寫過一首法謁:“佛祖留下詩一首,我人修身他修口。他人修口不修心,唯我修心不修口。”這短短的一篇法謁講述了深刻的道理,蘊涵了人生智慧。衡量、判斷一個人是否真、善、美,不能只看表面,要透過現象看其本質;而且,要長期、持續觀察,才能弄明白一個人。

《錢塘漁隱濟顛禪師語》是這樣評價濟公的:“道濟禪師,乃大神通聖人,欲令一切人生正信心,故常顯不思議事。”

濟公不是神,但他是有大神通的高僧,這一點,我深信不疑。


豆豆隨手拍


濟公確實是個真實的歷史人物,然而關於他的那些神異故事,卻是不存在的。傳說中關於濟公的種種故事,只有“圓照井運木”本是濟公的傳說,其餘眾多事蹟,往往是民間藝人、小說作家取自其他高僧,如南北朝的志公禪師,唐朝的金地藏等等。

歷史上的濟公,乃是宋太祖趙光義的駙馬李遵勖的後人。他大約生於南宋高宗紹興十八年(1148年),也有人說是紹興二十年(1150年),圓寂於宋寧宗嘉定二年(1209年)。

濟公原名李修元(或李修緣),據說十八歲時在杭州靈隱寺出家,拜瞎堂慧遠為師,法號道濟。

道濟喜食酒肉,行事瘋癲,有人告到慧遠處,慧遠看出道濟根器不凡,於是為他辯護道:“法門廣大,豈不容一癲僧耶?”於是道濟又被人稱為濟顛。

據說濟顛醫術精湛,常常治病救人。明清以後,民間說書人愛說濟公的故事,於是關於濟公的傳說越編越多。

民間故事中濟公常說:“酒肉穿腸過,佛在心頭坐。”其實並無證據證明道濟禪師曾說過這句話。這是流傳於民間的一句俗語,元雜劇中常常出現,後來被民間藝人安到了愛吃酒肉的濟公身上。在另一些故事中,明末張獻忠以屠城為威脅,逼迫破山和尚吃肉,破山和尚坦然食之,並引用了這兩句俗語為自己辯護。

這兩句話成為很多人喝酒吃肉的藉口,許多佛門中人對這種現象不滿,於是編出了後兩句:“世人若學我,如同進魔道。”

另外歷史上還有一位僧人,也是濟公的原型之一,那就是南北朝時期宋朝的寶誌禪師。寶誌也是瘋瘋癲癲,有很多神異的傳說,人稱“志公”,傳說他是觀音菩薩的化身,擅長預言。在很多方言中,“志”與“濟”發音相似,民間藝人又分不清南朝宋和南宋,便將志公與濟公合而為一。


靈聞檔案


小城庸人趣聊歷史為您回答,以下純屬個人觀點,歡迎探討。

首先以目前我們對科學的探索,以及對宇宙的認知情況來說,至少人類在現實生活中還不具備超自然的力量,也就是我們說的法術,我們連最基本地心引力都擺脫不了怎麼會有法術呢?

但是濟公佛法高深,造詣極高是真實存在的。

濟公是南宋杭州靈隱寺的高僧,因為舉止怪異,瘋瘋癲癲也被稱為濟顛和尚,但是因為佛法高深經常普度世人,也被後人尊稱為“活佛濟公”。

“佛祖留下詩一首,我人修身他修口。他人修口不修心,唯我修心不修口。——《濟公傳》”

從這首佛謁中我們能夠看出,為什麼身在佛門的濟公,言行舉止卻和佛家格格不入。濟公最喜歡的事情就是喝酒吃肉,而這些都是佛家大忌。但是這些都絲毫不會影響到濟公的佛法修為,說明濟公和尚已經超脫了世俗的眼光,可以說在佛法上至少超過了那些嘲笑的舉止怪異的人。

至於民間流傳的濟公法力無邊的故事,正式濟公佛法普度的最好例子。

民國四大高僧之一印光大師雲:道濟禪師,乃大神通聖人,欲令一切人生正信心,故常顯不思議事。

在這裡很清楚的說明了,濟公是有大神通的人,除了佛法修為高深以外,弘揚佛法的本領更強。從古到今論佛法比濟公本領更大的佛門之人應該大有人在,比如達摩祖師。

但是像濟公這樣被傳得神乎其神的人,只有他一位。用現在的話來講,濟公的人設做的非常好。

一個瘋瘋癲癲的和尚,如果做出佛法高深的大事情,世人一定會更加驚訝,更加讚歎!所以在民間流傳的時候,一定會添油加醋,這樣久而久之濟公的名聲,以及他在佛法上的修為,一定是越來越廣,越來越快。

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理解的話,我們可以說濟公“法術無邊”,不過這裡的法指的是佛法,這裡的術指的是傳播佛法的方法。


正史戲說


首先濟公是個真實存在的人物,原名李修緣,號湖隱,法號道濟,浙江省天台縣永寧村人,是南宋僧人。在歷史上,他給人們的形象是不修邊幅,招牌打扮就是破帽爛衫,蓬頭垢面的,瘋瘋癲癲,看起來行事荒唐可笑。據說喜歡打抱不平,除暴安良、彰善罰惡,扶危濟困。他的這些奇聞異事傳的很廣、很多,據說他曾與秦丞相鬥智,懲治貪官汙吏,並且路見不平、拔刀相助,不過他的行動,也經常被描寫成嬉笑怒罵,以及幽默逗趣。這些事蹟,坊間所流傳的《濟公傳》,都有詳細的描述。

相傳,濟公初到西湖時,在靈隱寺當一名燒火和尚,後來被長老點醒靈性,一時悟徹,又恐被人看破,所以假作癲狂,以混世人耳目。自從轉到淨慈寺當上抄寫經籍的“書記”後,便做出樁樁奇事來。

那是少林寺高僧妙崧禪師受朝廷委派擔任淨慈寺第二十九代住持後,為了重建寺院,急需向各方募化籌資。長老深知“濟書記”文思敏捷,便請他起草一道募資的榜文。濟公道:“長老有命,豈敢推辭。只是酒不醉,文思不佳,求長老賞酒一壺,以助文筆。”長老即叫人買酒,濟公喝得快活,興致一上來,提筆一揮而就,榜文中有這樣的妙句:“下求眾姓,蓋思感動人心;上叩九天,直欲叫通天耳。”

這道榜文張帖出去以後,轟動了全杭州城,傳抄傳閱,連南宋皇帝也讀到了。皇上又見文中有“上叩九天”,“叫通天耳”等妙語,便派人押送三萬貫錢布施給淨慈寺重建成寺院。

妙崧長老謝過皇恩,又找濟書記商量如何去四川措辦建寺急用的大木材料。濟公說:“我為淨慈寺做事,‘天耳’都叫得通,只是四川路遠,須得讓我吃個大醉,三日後保證你有木頭好用。”於是 ,又喝得爛醉如泥,足足睡了三天,等到醒來時,突然大叫大喊:“木頭到了!木頭到了!”長老聽見,問:“木頭在哪裡?”濟公說:“木頭已從錢塘江上運到寺裡的醒心井,叫人到井品口搭起木架,裝上轆轤,一根一根拉上來就是了。”一會兒,果然井中有一根大木頭露出水面。眾僧人用轆轤將木頭拉了上來,拉了一根,井中又冒出一根,一直拉到第七十根,在旁邊估算木料的木匠師傅隨口說了聲:“夠了!”話音剛落,井裡還有一根木頭再也不上來了。從此後,醒心井被稱為“神運井”,又叫“運木古井”。井上還建起亭子,那最後一根木頭就留在井底,讓人點了蠟燭系在長繩上縋入井中觀照,成為淨慈寺最吸引人的“古蹟”之一。

這就說明他是個有本事的人,因為一般的常人是絕對無法遊刃有餘地做成那些事的。和尚畢竟是修行人,當修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就會開 悟、開 功,各種神通都會打開。在我們看來那些很神奇的事,對他來說輕而易舉。當他運用功能的時候,實質都不表現在我們這個空間,所以常人看著像變戲法,像法術,怎麼回事?想不明白。其實不是法術,就是對修出的神通的運用而已。


來兮何處


在許多電影、電視劇中,有著這樣一個形象:他衣衫襤褸、不修邊幅,渾身只穿著一件破袈裟,頭上戴一頂造型滑稽的帽子,手中則搖著一把殘缺的蒲扇。在民間的傳說中,他是降龍羅漢轉世,在凡間懲惡揚善、普渡眾生,他就是大名鼎鼎的濟公和尚。

身為和尚,他卻不避酒肉,常常一副瘋癲的模樣,但每當貧苦的人們遇到困難,他便會伸出援手。這一獨具特色的人物形象引來了說書人和影視工作者的青睞,於是濟公的故事不斷被改編、創造。那麼,歷史上真的有濟公這個人嗎?

實際上,濟公不但存在歷史上,還大有來頭。"濟公"一詞是後人愛戴他所以使用的尊稱,他本來的俗世名字叫做李修緣,出家後法號道濟。他是中國佛教禪宗門下臨濟宗的"楊岐派"第六代,同時也是從佛教西來算起的第五十代,民間有的人稱之為"第五十祖"。

宋高宗紹興十八年(1148),濟公出生在天台山永寧村,今天的浙江省台州市仍然保留著這一地名,並修建有濟公故居。上文已經說到,濟公原本姓李,而他的家族在宋朝名臣輩出,稱得上是名門望族。此外,李家世代信佛,也早早埋下了濟公與佛門的善緣。

濟公所在的李家成為宋代名門,最早可以追溯到其先祖李崇矩。後唐同光二年(924),李崇矩出生於潞州上黨,也就是今天的山西長治,身處在混亂的五代十國時期,他曾經先後在後漢、後周兩朝做官。北宋建立後,他又跟隨宋太祖趙匡胤討伐後周的殘餘勢力,征討北漢。

北宋初年,李崇矩便憑藉過人的能力和顯赫的軍功歷任右監門衛大將軍、三司使、宣徽北院使、樞密使、檢校太傅、鎮國軍節度等要職。端拱元年(988),李崇矩去世,享年六十五歲,他死後被追贈為太尉,並得到皇帝賜予的諡號"元靖"。

後來,李崇矩的兒子李繼昌也是自小便得到皇帝的垂青,等到李繼昌年長一些後,太祖皇帝便提出要讓他當駙馬,不過被李繼昌推辭了。後來,李繼昌繼承父親的衣缽,成為了一員武將,並最終做到了左神武軍大將軍、權判右金吾街仗。

到了李繼昌之子李遵勖這一代,宋真宗將妹妹萬壽公主嫁給了他,而李遵勖文武雙全,歷任左龍武將軍、駙馬都尉,澄州刺史,均州、宏州、康州團練使,澤州防禦使,宣州觀察使等職,他治軍有方,凡事親力親為,很有威嚴。

李遵勖的兒子李端懿在訓練士兵上也有一套,但他更加為史所記的還是參與編撰《宋史本傳》、《歐陽文忠公集》等典籍。此後傳了數代,到了李茂春,他為官正直,後辭官歸隱。李茂春和妻子王氏樂善好施,但年近半百仍沒有子嗣,於是便前往國清寺拜佛求子,終於喜獲一子。

夫妻二人感恩於佛,便讓國清寺住持為孩子取名為"修緣"。李修緣從小便在附近赤城山的瑞霞洞讀書,學習儒家、佛家學問。後來李茂春夫婦不幸去世,無依無靠的李修緣便拜入佛門,在天台宗高僧慧遠門下學法,並取法名為道濟。

年長一些後,道濟開始四處雲遊,最終來到了杭州靈隱寺。拋開在寺院裡唸經拜佛,道濟大部分的時間都是在遊歷中度過的,他繼承了父親的樂於助人,常常力所能及的幫助他人,尤其是窮苦的社會底層百姓,再加上他通曉醫術,便常常治病救人。

久而久之,道濟這個其貌不揚,但學問淵深、慈悲為懷的高僧便被四處頌揚。南宋初年,社會草創,許多百姓對未來感到不安,朝廷又有奸臣當道,盤剝黎民,於是人民便尋找"英雄",道濟就成為了他們的讚頌對象。

有人說,道濟出生時,國清寺的羅漢堂中,降龍羅漢的雕像無故掉落,這是道濟身為降龍羅漢轉世的體現;有的人則將他與南宋初年的奸相秦檜相聯繫,創造了他戲弄奸臣的精彩故事。這些民間流傳的奇聞異事到了小說創作發達的明朝,終於被總結成了《濟公傳》一書。

歷史上的道濟當然沒有神通廣大的本領,也沒有降妖除魔,或是懲治奸臣。歷史上的道濟留下了不少詩作和短文,他人也將其語錄編寫成了《鐫峰語錄》一書。歷史上真的存在濟公,他也確實在民間做了許多好事,無愧於"高僧"之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