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花月夜》:二十歲的張若虛寫不出的曠世之作

1

在我國魏晉南北朝甚至更早,自然山水就開始成為人們審美、怡情的對象,尤其是詩人、畫家、士人、僧侶、道士等,他們常常在名山勝水間流連忘返,或吟詩作畫,或參禪悟道,開創了中國的山水文化。

曹操的四言詩《觀滄海》,藉由自然景物,表達了壯志凌雲的精神世界;陶淵明性本愛丘山,縱情於大自然的田園山林,時有“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閒情。

而《春江花月夜》,這篇有著“孤篇壓倒全唐”的詩作,全篇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是中國山水文化的集大成之作,相信讀過《春江花月夜》的人,無一不被詩中所描寫的美好景象所打動。

《春江花月夜》的作者張若虛是初唐時期一個背影模糊的傳奇人物,他的詩僅存兩首,收錄於《全唐詩》中,據說,這篇集離愁別恨、相思柔情於一體的《春江花月夜》與他的一段情感經歷有關。


《春江花月夜》:二十歲的張若虛寫不出的曠世之作

2

傳說,張若虛畢生最喜歡的女子是唐朝太平公主和武攸暨所生的女兒武豔。當時張若虛已經四五十歲了,是武豔和她的妹妹武麗的詩文教師。正值妙齡的武豔為張若虛淵博的學識以及溫潤如玉的文人氣質所吸引,逐漸對他產生了愛慕之情。張若虛自然對正處於豆蔻年華、美麗聰慧的武豔也充滿了好感。

但一個是當朝最有權勢的太平公主的女兒,另一個只不過是一個窮酸的教書匠,年齡上還相差了幾十歲,所以他們不可能走到一起。

晚年的太平公主已經變成了一個風流成性的女人,她看上了當時長安城的美男子崔滌,多次傳崔滌來公主府做客,但都遭到了婉拒。於是,她就決定將女兒武豔許配給他,方便以後經常見到崔滌。

當太平公主向武豔提出將她許配給崔滌的時候,武豔聽後竟大驚失色,提議將妹妹武麗嫁給他,以女人的敏銳之心,太平公主認為這其中一定另有隱情。

後來太平公主發現了武豔與張若虛之間的感情,於是委婉地提出要辭退張若虛。

武豔見勢,直接向張若虛表白了心意,但張若虛卻拿出一卷詩送給武豔說:“你是公主的女兒,而我不過是一介窮書生,我們是不可能在一起的。你母親今天已經決意攆我走了,這是我為你寫的《春江花月夜》,算是臨別贈詩吧!”

武豔眼含熱淚地說道:“先生教過我們安貧樂道,我不求富貴,只要有個小院,幾間茅屋就夠了。”但張若虛還是拒絕了她:“你我年齡差距太大,終究是不能終老的。”武豔拿著詩文含淚而去,兩個月後,武豔嫁給了崔滌,而張若虛也回到了揚州老家。

後來,斯人已逝,有關他們故事的詩文和曲子卻悄悄留存了下來。

《春江花月夜》:二十歲的張若虛寫不出的曠世之作

千年的時光轉瞬即逝,張若虛和他的曠世之作《春江花月夜》也被淹沒在了歷史的塵埃裡,直到明朝,文人李攀龍無意中發現了這首佳作,便把它傳揚了出去,一時間深得文人墨客的喜愛。近代,人們對此詩的評價極高,張若虛也從此一詩成名。聞一多先生在《唐詩雜論》中認為,此詩是“詩中的詩,頂峰上的頂峰”

3

《春江花月夜》以月為主體,以江為場景,描繪了一幅幽美邈遠、飄渺迷離的春江月夜圖,通篇融詩情、畫意、哲理為一體,意境寥廓深遠。其中的景,虛實結合,其中的情,濃淡相宜,整篇詩作通過月在一夜間經歷的升起、高懸、西斜和落下,暗合了人一生的變幻莫測、起起落落與跌宕起伏。

這首詩裡所隱喻的,有俗世的情愛,卻又超拔於情愛之上,更多體現的是作者對世情的洞察和人情的練達,他的詩中,既有淡淡的飄渺的哀愁,亦有“人生如寄,何事辛苦怨斜暉”的達觀態度。他的詩中,既有“豎窮三際”的時間觀,亦有“橫遍十方”的空間觀,那裡有把握現在未來的知見,有認清東南西北的視野。

《春江花月夜》是張若虛四五十歲的年紀寫的,孔子曾說:“五十而知天命” ,這個“知天命”是指一個人對宇宙人生所持有的更為深刻的見解,《春江花月夜》所體現的意境和思想,絕不是二十歲甚至是三十歲的張若虛所能企及的高度。

《春江花月夜》:二十歲的張若虛寫不出的曠世之作

在愛情上:

他說:“你我年齡差距太大,終究是不能終老的。”這就是他的慈悲與成全,他深情,也理智,他不捨,仍懂得放下。

在世情上:

他深知“世人結交須黃金,黃金不多交不深”,在婚配上更是如此,正如他說的:“你是公主的女兒,而我不過是一介窮書生,我們是不可能在一起的。”

四五十歲的他,早已經見識過世間的豺狼虎豹,經歷過人生的雪雨風霜,“門不當戶不對”,他是真正曉得其中的利害的。

“古來萬事東流長”,月有盈虧,花有開謝,既然抓不住,不如隨它去吧!

在人情上:

世事短如秋夢,人情薄似秋雲;何必呢?何必呢?太平公主的逐客令儘管委婉,還是能聽懂的,這是權貴人家的女兒呀,侯門與小戶,判若雲泥;這是東家的女兒呀,食君之祿,忠君之事,又怎能趁機“拐走”了人家的女兒?君子成人之美,這位品格高潔的先生唯一能做的,便是離開。

《春江花月夜》:二十歲的張若虛寫不出的曠世之作

4

《春江花月夜》中有“灩灩隨波千萬裡,何處春江無月明”兩句,它的意思是月光照耀著春江,隨著波浪閃耀千萬裡,所有地方的春江都盪漾著明亮的月光,這體現了作者對月圓人壽的強烈嚮往。

其實,美好的願望誰沒有呢?

而真正的美好,恰如作者,觀玉輪悟其無常,觀江河悟其浩瀚,於是,去妄歸真,即便是忍著一絲疼痛地“放下”,內心亦如空山圓月般的明淨。

《春江花月夜》,這是一個“得道的老者”用他的全部人生智慧,用詩的形式,向我們傳達著生命的缺憾與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