辋川图|悠悠浮生,总有一种割舍不断的诗意情怀叫人魂牵梦绕

传统绘画题材漫谈系列之六十七

时光白云过隙,尘世白云苍狗,在这样的悠悠浮生之中,超越人间烟火的俗务羁绊,让自己的心灵徜徉在诗意的山水之间觅得一方洁净之所,亦不失为人生一大乐事。就传统文化精神血脉而言,这种精神维度上的孜孜以求乃是一种源远流长的文化基因,凝聚着人们心目中最朴素而纯美的诗意情怀。以绘画来表达这样的情怀是传统绘画一个重要的价值皈依,也是传统山水画的人文价值内核之所在。


辋川图|悠悠浮生,总有一种割舍不断的诗意情怀叫人魂牵梦绕

《辋川图》

就具体约定俗成的标本意义上的题材来看,以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为想象蓝本的桃源图是一个雅俗共赏的典型标记,此外,肇始于唐代王维官隐期间的辋川别业而成的辋川图,更是有着现实的对标意义而广受文人追捧,从而在自唐以来文人圈子中引发了历久不衰的辋川现象。《唐朝名画录》记载:“(王维)复画《辋川图》,山谷幽盘,云水飞动,意出尘外,怪生笔端。”而晚唐时期的《历代名画记》则记载曰:“清源寺壁上画辋川,笔力雄壮。”这些早期的记录可见这一图式在当时就有着不小的影响力。而宋代文人比如苏轼、黄庭坚、米芾等人都有关于辋川图的论述和记载,但王维的真迹在宋代其实已经不复存在,甚至早在唐代就已经消逝不见,宋代《宣和画谱》王维名目下记道:“至其卜筑辋川,亦在图画中,是其胸次所存,无适而不潇洒,移志之于画,过人宜矣。重可惜者,兵火之余,数百年间,而流落无几。后来得其仿佛者,犹可以绝俗也。”从此也可看出,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块垒是辋川图这一题材流行和滥觞的最重要的原因。

辋川图|悠悠浮生,总有一种割舍不断的诗意情怀叫人魂牵梦绕

宋 郭忠恕 《临王维辋川图》


从史上林林总总的辋川图来看,宋代郭忠恕的《临王维辋川图》是最经典的一个范本。这幅长卷可能是最接近王维真迹画作,这幅作品以王维的《辋川集》中所吟咏的辋川二十景为纲徐徐展开,并加上辋口庄共二十一景,绵绵不绝的群山之中各种建筑点缀其间,生生不息气韵流动在山水亭台之间,从而使这幅作品充满着一种汩汩流淌的诗情画意。整个作品设色淡雅而蕴藉,用笔精妙而温婉,波澜不惊的画面之下,很好地诠释了宋代绘画中那种典雅蕴藉之风范,画面气质与画面主题之间相得益彰,成为传世的辋川图中的经典的范本。而在宋朝各种各样的临摹的辋川图中,当时就有良莠不齐鱼龙混杂的现象,据考证至今流传下来的有些署名宋人所作的辋川图大多都是明人伪作居多,比如署名赵伯驹款的青绿作品《辋川别墅图》就是明人所作,这幅青绿设色的长卷中,尽管笔墨语言略显生涩,气韵略显板滞,但整体来看亦不失为一幅精妙之作,画面中青山妩媚,庄园依山而建,中间的人物栩栩如生,呈现出一派其乐融融的世外场景。


辋川图|悠悠浮生,总有一种割舍不断的诗意情怀叫人魂牵梦绕

宋 赵伯驹(款) 《辋川别墅图》(明人所作)


辋川图|悠悠浮生,总有一种割舍不断的诗意情怀叫人魂牵梦绕

宋 郭忠恕(传) 《临王维辋川图》明拓本


辋川图这一图式一经出现,便成为文人墨客笔下的最眷念的题材,究其原因正在于这一题材内在的价值内核在信中引起的共鸣之情,而并非地理意义上的辋川之景色,那种心灵上的同声相和才是最重要的因素。于是,历代文人笔下的辋川图,被赋予了各自不同的理解,并由此来表达自己心中的向往,其抒情性的意味成了这一题材最核心的审美理念。比如元代王蒙笔下的《辋川图卷》就很显然有一种对自身状况的投射,王蒙年轻时隐居黄鹤山几十年,过着“卧青山,望白云”的悠闲生活,这样的额生活状况是他的画作中带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世外隐逸的情绪,而辋川图这样的一个题材更是契合了他的心境和生活,带有更多的个人演绎的成分,这幅作品具有典型的王蒙绘画构图饱满线条细密的特征,千丘万壑,重山复水,以解索皴和渴墨苔点的手法表现出辋川山水的郁茂苍茫的特点,从而是这幅画作在辋川图这一题材画作中起到一种承前启后的作用,为后来的辋川图这一题材的滥觞与发展开辟了更有深度和个性的表达空间。

辋川图|悠悠浮生,总有一种割舍不断的诗意情怀叫人魂牵梦绕

元 王蒙 《辋川图卷》


明清时期,辋川图这一题材更是迎来方兴未艾蔚为壮观的局面,各类以临摹之名而创作的辋川图层出不穷屡见不鲜,使这一题材的内涵和外延都有着新的拓展和丰富。这一时期各种不同风格的辋川图中,仇英的青绿山水之作《辋川十景图》给人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装饰感,青绿山水之中那些随山就势的庄舍和影影绰绰的人物,起到了一种很好的点睛之妙,对山水与建筑、人物之间的匠心独具的精妙设计,使这幅作品在整体掌控和细节把握上呈现出水乳交融雅俗共赏的妙境。而沈周的《辋川图》更有一种文人画的平淡冲和之风,从画面本身来看,已经不再局限甚至完全脱离了辋川这一现实场景再现的原始意味,更多的是借助笔下的山水来抒发心中的辋川之意。至于清代王原祁的《辋川图卷》则有着一种回归之意,作为以保守主义画风而在清初画坛上占主角的代表性人物,他的《辋川图卷》从笔法语言和构图模式上来看,更是对宋元时期董巨风格的一种延续和传统,画面中的辋川图景看上去更有着一种形式主义的风格,恪守传统的画面语言使这幅作品对辋川精神的刻画有着更多的传承意味,很好地诠释了画外之意,以一种回望的姿态表达出自己心中的向往辋川境界之情。


辋川图|悠悠浮生,总有一种割舍不断的诗意情怀叫人魂牵梦绕

明 仇英 《辋川十景图》


辋川图|悠悠浮生,总有一种割舍不断的诗意情怀叫人魂牵梦绕

明 沈周 《辋川图》


辋川图|悠悠浮生,总有一种割舍不断的诗意情怀叫人魂牵梦绕

清 王原祁 《辋川图卷》


辋川图|悠悠浮生,总有一种割舍不断的诗意情怀叫人魂牵梦绕

明 宋旭(款) 《辋川图卷》


辋川图|悠悠浮生,总有一种割舍不断的诗意情怀叫人魂牵梦绕

清 张宗苍 《辋川图》册页


追根溯源,王维的《辋川闲居》这首诗是对辋川精神最好的解读:

一从归白社,不复到青门。

时倚檐前树,远看原上村。

青菰临水拔,白鸟向山翻。

寂寞於陵子,桔槔方灌园。

总有一种割舍不断的诗意情怀叫人魂牵梦绕。而对王维辋川图的追摹和解构,就是对这种辋川精神最好的顶礼。那种超越红尘俗事的清高情怀和隐逸精神,是传统士大夫精神的一种生动写照。在尘世的喧嚣和拥挤之中,放空自己,让身心得到一种彻底的放松和舒展,闲看云卷云舒,静听花开花落,以轻盈的姿态从容度过每一个平淡的日子,更是一种充满智慧的人生哲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