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召人的祖庭——小店鄉


南召人的祖庭——小店鄉

小店鄉位於河南省南召縣城東20公里處,空山河西岸。東鄰雲陽,西連留山,南接太山廟,北靠魯山。東西寬約9千米,南北長約24千米。面積:168平方千米,在全縣15個鄉鎮中,排名第9;人口:36975人。豫50省道穿境而過,小店鄉實為兩山夾一河。西邊馬亞山至關莊關山,東邊演藝山至空山,夾著空山河。一河兩岸,分佈著25個行政村。分別是皇城村、楊樹坪村、二龍村、馬莊村、建坪村、四廠村、空山村、朱莊村、杜莊村、凌小莊村、廟西村、東坪村、楊莊村、關莊村、山底村、李村、小店村、白鹿村、川店村、七岔村、鷹山村、柏林村、大曹莊村、凌樓村、龍潭村,共計255個村民小組。鄉政府設在小店村。

南召人的祖庭——小店鄉

小店鄉地處淺、深山和丘陵區,東北高,西南低。境內主要山峰有西天門山,大陡垛山,五朵寨,帽翅山,演藝山,馬鞍山,空山。其中五朵寨海拔1148.3米。是境內第一高峰。主要河流是空山河,是全縣七大河之一。發源於皇城村與魯山交界的威虎山東麓,流經境內十個村,自關莊村出境匯入鴨河,流程35公里。

南召人的祖庭——小店鄉


秦漢之前,小店叫做雲陽,因古云陽關而得名,關城就在現在關莊村是東洛宛大道上三鴉路上的重要的關隘。現在的雲陽鎮,古時叫雉城。不知何時,小店把雲陽的名字弄丟了,因東漢名士嚴子陵隱居空山而取名富春鄉,空山那時也不叫空山,叫富春山。空山河也不叫空山河,叫富春江。倒是把雲陽的名稱讓給了南召店。明末清初,李姓由雲陽西十八里的李村分遷於此建村。以其西距當時南召往喬端和馬市坪的要道口上的川店一華里,李姓在村前開設小於川店的小飯店一個而得名。南召解放後,屬留山區,置小店鄉。1955年建為大鄉,轄6個小鄉。1958年建立小店人民公社;1974年劃歸雲陽工區辦事處;1977年辦事處撤銷後復歸南召縣。1983年改公社為鄉。

南召人的祖庭——小店鄉

小店鄉地處古代三鴉路(也叫古鴉路,東宛洛大道)要衝,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古云陽關是古鴉路的有名埡口,也是南召楚長城的著名關隘,位於現太山廟鄉與小店鄉交界處的口子河(鴨河)谷北側。此處太子山、九里山雙峰夾峙;鴨河、空山河兩條碧水在此匯流。崇山峻嶺、山川河谷,天造地設成一道天然關口,因勢名曰:口子關,古稱:雲陽關。

南召人的祖庭——小店鄉


“三鴉路”歷史上被稱為“北扼汝洛,南扼荊襄”的咽喉之地,為歷代兵家所必爭。雲陽關現遺存有標註有“大唐武德帝,唐武德三年(620年)字樣”的“雲陽縣”石刻匾額和標註有“鎖守關隘,東漢光武元年”字樣的“雲陽關”石刻匾額。兩方匾額,現都收藏於雲陽民俗館內。走近古云陽關,你可以清楚地看到古關牆遺存。古關為幹壘石結構,高處約有二丈,矮處只露石基,斷斷續續,已經殘缺不能相連。關牆正門(南門)門洞上方,原來鑲有落款為“民國庚午年仲冬月(公元1930年11月)鑑修”的“古云陽”的石刻大匾,現在存放在村內吳姓人家之中……

南召人的祖庭——小店鄉


古鴉路自春秋時期,就是極重要的軍事通道。戰國時期,楚王北上與秦齊韓趙魏爭雄,修築楚長城,就是沿三鴉路揮戈北進完成的;趙惠文王元年(公元前298年),趙梁為將與齊攻韓,三國合兵至魯陽關,楚令魯陽公與之大戰,就發生在三鴉路;西漢末年,劉秀反莽失敗,北上逃亡經過三鴉路;東漢元年,已經登上皇位的劉秀回南陽省親,迎接陰麗華赴洛陽團聚,經過的還是三鴉路;晉太和二年(公元367年),荊州刺史桓豁攻宛,拔之,燕將趙盤不得已退保魯陽,走的是三鴉路;前秦建元十四年(378年),苻堅率精銳兵出魯陽關,攻打南陽,南下荊襄,走的也是三鴉路;東晉義熙十二年(公元416年),劉裕率軍五路北伐,經由南陽進軍關洛,與拓拔魏於向城(現南召縣皇路店鎮附近)至魯陽關地段多次發生惡戰,這段路道就是三鴉路;北魏太和二十三年(公元499年),孝文帝南巡途徑三鴉關,告誡中壘將正太守韋珍:“三鴉不守,直接威脅洛陽。”北魏孝昌元年(公元525年),二荊、西郢群蠻為了抵抗北方強敵入侵,甚至切斷三鴉路,魏孝明帝不得不遣裴衍、王羆出武關,將其驅除,復而通之……《周書·文帝紀》:北周大統六年(公元540年),“東魏將侯景出三鵶,將侵荊州”,同書《郭賢傳》:“及侯景來附,(王)思政遣賢先出三鵶,鎮於魯陽。”就發生在三鴉路;五代十國的後周時期(公元951年),朝廷在魯山縣西南與南召縣交界處的三鴉道上設立三鴉鎮,亦名平高城、王莽城,以御齊兵入侵……

南召人的祖庭——小店鄉

而小店鄉境內的雲陽關不僅是一道關,更是一座城。自關莊溯空山河而上,宋代以前有十八里瓦子街,堪稱當時南召第一大城。上世紀六十年代,空山河灘上,還矗立著上千年的古銀杏林,至今發洪水,河底仍可以衝出殘破的唐磚漢瓦……

南召人的祖庭——小店鄉

小店的人文積澱十分豐富。在小店鄉東北有座山,叫空山。在空山餘脈小空山的石洞裡,早在5萬年前,南召猿人就在此生存繁衍。小空山遺址位於小店鄉杜莊村南部,與杏花山猿人遺址相距3公里。為舊石器時代晚期遺址,距今約3萬年左右。1980年,在上下相距7米的兩個洞穴裡,出土大批舊石器和哺乳動物化石。洞穴內有厚約1米的殘餘灰燼層、300餘件石製品和一大批哺乳動物化石,標誌著人類走向新的歷史文明。從石器打製技術與器形特點看,其時代屬更新世晚期偏晚階段。

南召人的祖庭——小店鄉

南召猿人的化石地點,是國內發現的重要的古人類遺址,在河南省尚屬首次。它填補了中原地區舊石器文化的歷史空白,擴大了猿人在秦嶺地區的分佈範圍,為進一步研究人類起源和發展提供了新的材料,是中原文明和歷史悠久的實物證據。南召猿人遺址為深入瞭解我國南北交界帶古氣候、古環境、古地貌及人類的分佈,古生物、動物的組合提供了新的材料和實物資料,具有重大的研究價值、文物價值,是中原文明的象徵,是中原人類的發祥地,構成了全省獨有的中原人類起源的完整證據鏈,在舊石器時代考古中佔據重要地位。因此,1987年被列為河南省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5月,被國務院核定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杏花山、小空山和大空山,三座山相距甚近,展示了南召縣洪荒時代的古文化,形成一座系列化的猿人博物館.

南召人的祖庭——小店鄉


在大空山西半坡,有漢代名士嚴子陵隱居地空山洞,洞門高丈餘,內有圓廳,嚴子陵隱居於此。並於八十歲時卒於此地。。原南召邑令鄧圭有《題富春山》詩云:“泉滴山空號富春,石床石硯像如新。洞溪亦有釣臺在,地屬南陽應是真。”說的就是嚴子陵隱居的故事。

南召人的祖庭——小店鄉

作為漢光武帝劉秀的同學兼謀士,嚴子陵一直跟隨劉秀身邊出謀劃策,終於幫他成就一番東漢大業。然而功成名就之後,卻辭官不受,毅然歸隱南陽,隱居於南召空山河谷空山洞,將家鄉的富春山、富春江的地名都搬來了,直至終老於此。試想嚴子陵有跟劉秀的同學關係和助劉秀反莽成功的豐功偉績,為何辭官不受、隱居終老呢?也許是功成身退,“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的高士襟懷;也許是他是想到了《史記·越王勾踐世家》所曰:“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想到了《淮陰侯列傳》所云:“狡兔死,良狗烹;高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想到了西漢開國皇帝劉邦當上皇帝之後對文臣武將的懷疑與謀殺……

南召人的祖庭——小店鄉

從威虎山麓的皇城村順空山河向下,有一山好似燕尾,古稱燕翼山,現名演藝山,據傳劉秀曾演武於此,捻軍也曾在此操練兵馬。清末民初,演藝山興起秘密教農民起義,反抗滿清腐朽統治,被南陽總兵謝寶勝(謝老道)團團圍困,放火燒山,義軍死戰,彈盡跳崖。崖下不時可撿殘缺兵刃,足以見證獵獵英風!

南召人的祖庭——小店鄉

空山河到空山附近,匯入一條支流——鄭莊河。鄭莊河對面是一座形似香爐的石山,叫香爐山。山下相傳埋著劉秀雲臺二十八將之首的鄧禹。鄧禹既是劉秀同學,更被劉秀“恃之以為蕭何”。功勞卓著,被封為高密侯。鄧禹墳現在只留一個空地,卻依然能感受到一代名將的凜然之氣。

南召人的祖庭——小店鄉

小店鄉同時也是一塊有著光輝革命歷史的地方。1933年柏林村建立中共地下黨小組。曾為中共地下黨南召聯絡活動的一箇中心。1934年,城關小學支部黨員王鳳舉(王林)回到家鄉,發展了申瑞祥等黨員,成立中共紅崖溝支部。1947年11月4日,南召縣城解放,隱蔽在演藝山的申瑞祥串聯4名共產黨員,興奮地到縣城與陳賡司令員接上了頭,被任命為副縣長,配合解放軍建立了南召縣人民政權,鞏固瞭解放南陽的大後方。

南召人的祖庭——小店鄉

芳林新葉催陳葉,流水前波讓後波!在如今的太平盛世裡,南召人的祖庭——小店鄉正以她嶄新的姿態走在社會主義的康莊大道上!

南召人的祖庭——小店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