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召人的祖庭——小店乡


南召人的祖庭——小店乡

小店乡位于河南省南召县城东20公里处,空山河西岸。东邻云阳,西连留山,南接太山庙,北靠鲁山。东西宽约9千米,南北长约24千米。面积:168平方千米,在全县15个乡镇中,排名第9;人口:36975人。豫50省道穿境而过,小店乡实为两山夹一河。西边马亚山至关庄关山,东边演艺山至空山,夹着空山河。一河两岸,分布着25个行政村。分别是皇城村、杨树坪村、二龙村、马庄村、建坪村、四厂村、空山村、朱庄村、杜庄村、凌小庄村、庙西村、东坪村、杨庄村、关庄村、山底村、李村、小店村、白鹿村、川店村、七岔村、鹰山村、柏林村、大曹庄村、凌楼村、龙潭村,共计255个村民小组。乡政府设在小店村。

南召人的祖庭——小店乡

小店乡地处浅、深山和丘陵区,东北高,西南低。境内主要山峰有西天门山,大陡垛山,五朵寨,帽翅山,演艺山,马鞍山,空山。其中五朵寨海拔1148.3米。是境内第一高峰。主要河流是空山河,是全县七大河之一。发源于皇城村与鲁山交界的威虎山东麓,流经境内十个村,自关庄村出境汇入鸭河,流程35公里。

南召人的祖庭——小店乡


秦汉之前,小店叫做云阳,因古云阳关而得名,关城就在现在关庄村是东洛宛大道上三鸦路上的重要的关隘。现在的云阳镇,古时叫雉城。不知何时,小店把云阳的名字弄丢了,因东汉名士严子陵隐居空山而取名富春乡,空山那时也不叫空山,叫富春山。空山河也不叫空山河,叫富春江。倒是把云阳的名称让给了南召店。明末清初,李姓由云阳西十八里的李村分迁于此建村。以其西距当时南召往乔端和马市坪的要道口上的川店一华里,李姓在村前开设小于川店的小饭店一个而得名。南召解放后,属留山区,置小店乡。1955年建为大乡,辖6个小乡。1958年建立小店人民公社;1974年划归云阳工区办事处;1977年办事处撤销后复归南召县。1983年改公社为乡。

南召人的祖庭——小店乡

小店乡地处古代三鸦路(也叫古鸦路,东宛洛大道)要冲,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古云阳关是古鸦路的有名垭口,也是南召楚长城的著名关隘,位于现太山庙乡与小店乡交界处的口子河(鸭河)谷北侧。此处太子山、九里山双峰夹峙;鸭河、空山河两条碧水在此汇流。崇山峻岭、山川河谷,天造地设成一道天然关口,因势名曰:口子关,古称:云阳关。

南召人的祖庭——小店乡


“三鸦路”历史上被称为“北扼汝洛,南扼荆襄”的咽喉之地,为历代兵家所必争。云阳关现遗存有标注有“大唐武德帝,唐武德三年(620年)字样”的“云阳县”石刻匾额和标注有“锁守关隘,东汉光武元年”字样的“云阳关”石刻匾额。两方匾额,现都收藏于云阳民俗馆内。走近古云阳关,你可以清楚地看到古关墙遗存。古关为干垒石结构,高处约有二丈,矮处只露石基,断断续续,已经残缺不能相连。关墙正门(南门)门洞上方,原来镶有落款为“民国庚午年仲冬月(公元1930年11月)鑑修”的“古云阳”的石刻大匾,现在存放在村内吴姓人家之中……

南召人的祖庭——小店乡


古鸦路自春秋时期,就是极重要的军事通道。战国时期,楚王北上与秦齐韩赵魏争雄,修筑楚长城,就是沿三鸦路挥戈北进完成的;赵惠文王元年(公元前298年),赵梁为将与齐攻韩,三国合兵至鲁阳关,楚令鲁阳公与之大战,就发生在三鸦路;西汉末年,刘秀反莽失败,北上逃亡经过三鸦路;东汉元年,已经登上皇位的刘秀回南阳省亲,迎接阴丽华赴洛阳团聚,经过的还是三鸦路;晋太和二年(公元367年),荆州刺史桓豁攻宛,拔之,燕将赵盘不得已退保鲁阳,走的是三鸦路;前秦建元十四年(378年),苻坚率精锐兵出鲁阳关,攻打南阳,南下荆襄,走的也是三鸦路;东晋义熙十二年(公元416年),刘裕率军五路北伐,经由南阳进军关洛,与拓拔魏于向城(现南召县皇路店镇附近)至鲁阳关地段多次发生恶战,这段路道就是三鸦路;北魏太和二十三年(公元499年),孝文帝南巡途径三鸦关,告诫中垒将正太守韦珍:“三鸦不守,直接威胁洛阳。”北魏孝昌元年(公元525年),二荆、西郢群蛮为了抵抗北方强敌入侵,甚至切断三鸦路,魏孝明帝不得不遣裴衍、王羆出武关,将其驱除,复而通之……《周书·文帝纪》:北周大统六年(公元540年),“东魏将侯景出三鵶,将侵荆州”,同书《郭贤传》:“及侯景来附,(王)思政遣贤先出三鵶,镇于鲁阳。”就发生在三鸦路;五代十国的后周时期(公元951年),朝廷在鲁山县西南与南召县交界处的三鸦道上设立三鸦镇,亦名平高城、王莽城,以御齐兵入侵……

南召人的祖庭——小店乡

而小店乡境内的云阳关不仅是一道关,更是一座城。自关庄溯空山河而上,宋代以前有十八里瓦子街,堪称当时南召第一大城。上世纪六十年代,空山河滩上,还矗立着上千年的古银杏林,至今发洪水,河底仍可以冲出残破的唐砖汉瓦……

南召人的祖庭——小店乡

小店的人文积淀十分丰富。在小店乡东北有座山,叫空山。在空山余脉小空山的石洞里,早在5万年前,南召猿人就在此生存繁衍。小空山遗址位于小店乡杜庄村南部,与杏花山猿人遗址相距3公里。为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距今约3万年左右。1980年,在上下相距7米的两个洞穴里,出土大批旧石器和哺乳动物化石。洞穴内有厚约1米的残余灰烬层、300余件石制品和一大批哺乳动物化石,标志着人类走向新的历史文明。从石器打制技术与器形特点看,其时代属更新世晚期偏晚阶段。

南召人的祖庭——小店乡

南召猿人的化石地点,是国内发现的重要的古人类遗址,在河南省尚属首次。它填补了中原地区旧石器文化的历史空白,扩大了猿人在秦岭地区的分布范围,为进一步研究人类起源和发展提供了新的材料,是中原文明和历史悠久的实物证据。南召猿人遗址为深入了解我国南北交界带古气候、古环境、古地貌及人类的分布,古生物、动物的组合提供了新的材料和实物资料,具有重大的研究价值、文物价值,是中原文明的象征,是中原人类的发祥地,构成了全省独有的中原人类起源的完整证据链,在旧石器时代考古中占据重要地位。因此,1987年被列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5月,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杏花山、小空山和大空山,三座山相距甚近,展示了南召县洪荒时代的古文化,形成一座系列化的猿人博物馆.

南召人的祖庭——小店乡


在大空山西半坡,有汉代名士严子陵隐居地空山洞,洞门高丈余,内有圆厅,严子陵隐居于此。并于八十岁时卒于此地。。原南召邑令邓圭有《题富春山》诗云:“泉滴山空号富春,石床石砚像如新。洞溪亦有钓台在,地属南阳应是真。”说的就是严子陵隐居的故事。

南召人的祖庭——小店乡

作为汉光武帝刘秀的同学兼谋士,严子陵一直跟随刘秀身边出谋划策,终于帮他成就一番东汉大业。然而功成名就之后,却辞官不受,毅然归隐南阳,隐居于南召空山河谷空山洞,将家乡的富春山、富春江的地名都搬来了,直至终老于此。试想严子陵有跟刘秀的同学关系和助刘秀反莽成功的丰功伟绩,为何辞官不受、隐居终老呢?也许是功成身退,“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的高士襟怀;也许是他是想到了《史记·越王勾践世家》所曰:“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想到了《淮阴侯列传》所云:“狡兔死,良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想到了西汉开国皇帝刘邦当上皇帝之后对文臣武将的怀疑与谋杀……

南召人的祖庭——小店乡

从威虎山麓的皇城村顺空山河向下,有一山好似燕尾,古称燕翼山,现名演艺山,据传刘秀曾演武于此,捻军也曾在此操练兵马。清末民初,演艺山兴起秘密教农民起义,反抗满清腐朽统治,被南阳总兵谢宝胜(谢老道)团团围困,放火烧山,义军死战,弹尽跳崖。崖下不时可捡残缺兵刃,足以见证猎猎英风!

南召人的祖庭——小店乡

空山河到空山附近,汇入一条支流——郑庄河。郑庄河对面是一座形似香炉的石山,叫香炉山。山下相传埋着刘秀云台二十八将之首的邓禹。邓禹既是刘秀同学,更被刘秀“恃之以为萧何”。功劳卓著,被封为高密侯。邓禹坟现在只留一个空地,却依然能感受到一代名将的凛然之气。

南召人的祖庭——小店乡

小店乡同时也是一块有着光辉革命历史的地方。1933年柏林村建立中共地下党小组。曾为中共地下党南召联络活动的一个中心。1934年,城关小学支部党员王凤举(王林)回到家乡,发展了申瑞祥等党员,成立中共红崖沟支部。1947年11月4日,南召县城解放,隐蔽在演艺山的申瑞祥串联4名共产党员,兴奋地到县城与陈赓司令员接上了头,被任命为副县长,配合解放军建立了南召县人民政权,巩固了解放南阳的大后方。

南召人的祖庭——小店乡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在如今的太平盛世里,南召人的祖庭——小店乡正以她崭新的姿态走在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上!

南召人的祖庭——小店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