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解決農村土地撂荒問題?

將相故里


以前農業集體生產,出工不出力的人多,口號畝產萬斤,多少的人捱餓吃不飽飯,農村分產到戶多勞多得,提高了農民種糧積極性,良田不但沒有荒廢的.還開荒地種糧,糧食產量不斷提高.年年有餘糧,隨著其它物價的不斷上漲,人工工資的上漲,種糧一年的收入.還不如別人閒著一個月的退休金多,糧農也要養家餬口,有的不得不外出打工掙錢,導致農村勞動力嚴重不足,荒廢的良田不斷增加,有不少流轉的良田種樹種草,還有大片流轉的良田挖魚塘.就是幾年不見魚。


龍二189675315


說種地,我是70後,我會種地,你說種地幹嘛,忙忙碌碌,辛辛苦苦種一年地,還不如在外面打一月工掙的多,我有兩畝多地,有十幾畝國園,去年吧,果園的產量賣了兩千多,玉米賣了就算兩千塊吧,加起來一共才四千多塊錢,可人家在外面打工,一個月就掙五六千,種地幹嘛,可能有人說,你不種地有人種,都沒人種地了,能進口外國糧食,可我沒想如果都不出口你糧食了,你吃什麼,?直得思考這個問題!


米英志


我曾經也經歷過這樣的事情,作為項目負責人,因為項目推進緩慢,最終流轉的土地長時間撂荒,所以相比之下有一定發言權!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第三十七條規定:禁止任何單位和個人閒置、荒蕪耕地。已經辦理審批手續的非農業建設佔用耕地,一年內不用而又可以耕種並收穫的,應當由原耕種該幅耕地的集體或者個人恢復耕種,也可以由用地單位組織耕種;一年以上未動工建設的,應當按照省、自治區、直轄市的規定繳納閒置費;連續二年未使用的,經原批准機關批准,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無償收回用地單位的土地使用權;該幅土地原為農民集體所有的,應當交由原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恢復耕種!

這是目前可以看到的法律依據條文!也就是說,對於已經流轉但尚未耕種的土地,法律是有明確規定的!但具體操作層面確實有一定難度!能夠大面積流轉土地的單位,在當地也是有一定影響力的!土地撂荒一定有原因存在,真的按照法律嚴格實行也不現實!

根據我們自己的經驗,在明確一定時間內項目不能順利推進的時候,會主動和村民取得聯繫,獲取諒解,並通過“反承包、零租金”的形式將土地無償交由農民耕種。所有農資由村名自行承擔,收益也歸村名!企業確保在每一季莊稼成熟前不收回土地!

這樣操作,其實農民是比較樂意的!因為成本比較低,而且已經拿到了土地流轉的錢,相當於白撿的!除非大家都已經不想種地了!

如果村裡確實沒人願意種地,也可以將土地短期承包給外村人,但這樣至少是一年!

總之呢,土地撂荒是個普遍問題,但解決的方法有很多!目前我們的項目前途未卜,已經將幾百畝地承包給其他單位,用於種植園林苗木!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



渭道


題主說,土地流轉村裡,但沒有說明土地的性質。這就說明了土地的經營權是在村裡,責任很明確!撂荒幾年了,說明已經形成了後果!撂荒約千畝,說明問題有點嚴重!面對這種後果該怎麼辦?個人認為:

一、如果是國家徵用的土地,相關使用部門或單位,因各種原因暫未建設意向,流轉給村裡。

這種情況,應該說建設使用單位初衷是好的,不能撂荒土地。但是流轉以後,沒有起到監管責任,形成土地撂荒幾年的客觀事實。這裡的時間概念有點含糊不清。如果連續撂荒兩年以上,根據我國《土地管理法》的規定,該幅土地應當經原批准機關批准,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無償收回用地單位的土地使用權;該幅土地原為農民集體所有的,應當交由原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恢復耕種!

在現實中,這種問題的出現是有可能的。處理起來是很困難的。但是,有國家法律規定,徵用土地的艱難和矛盾的尖銳,作為土地使用單位更應該關貼徵用後的使用和管理的有關敏感問題!

二、如果是農戶承包土地流轉給村裡,形成大面積撂荒。應該從兩方面處理:

一是鄉鎮級人民政府應當督促村委會履行職責,實施好經營權。村委會作為村民自治組織,接受鄉鎮政府的工作指導,村黨支部接受鄉鎮黨委領導,村黨支部作為農村工作的領頭羊,應當加強幹部工作作風建設,如此大面積撂荒土地,有權保障村委會及其幹部儘快履行好職責,儘快解決土地撂荒的問題。

二是村委會可與土管部門、水務部門、或農業開發部門聯繫,儘快爭取、實施土地整理項目、或者農田改造升級項目,對千畝撂荒土地實施改造。

三是在未改造之前,是否可以採取先植綠、花園、花卉等方法,取締撂荒。

網友們,你對著撂荒的土地有何看法,歡迎發表你的意見!

我是凡塵觀生活!謝謝!再見!


凡塵觀生活


土地流轉村裡,撂荒幾年了,該怎麼辦?

在七星老家鄉,土地撂荒也雖然說嚴重,但是大家撂荒的農田,基本上是山衝裡的深腳低產梯田,一點兒大,根本就不適合於大型機械化耕種,人工去挖田力,插秧也太不划算了,現在連耕牛都沒有了,象這樣子的低產梯田只能夠撂荒,用於種植蔬菜水果,茶葉,樹木去了是吧。

不過,對於田地肥沃,面積大,產量高,機械化可以進去耕種的農田,還是基本上都沒有被撂荒的。

我們當地農戶們一個總概念,採取兩個辦法防止土地撂荒。


第一個辦法就是,過去土地流轉費300元,或者是300斤稻穀一畝,現在農村今天糧食便宜了,種植大戶也斤斤計較,降低了土地流轉費,今年流轉費最高的是240塊錢一畝,象我的就只有180塊錢一畝的流轉費,反正我一句總話,就算是幾十塊錢一畝,或者是不要錢,也不能把自己的土地給撂荒,也一定要送給種植大戶去耕種,別讓它們去長雜草,來打我們農村人自己的臉是吧。

第二個辦法,就是等待,等待政府部門出臺政策,把農村田地統一集中起來,成立農村合作社,讓農民持田入股分紅,或者是以幾百塊錢一畝的流轉費,統一流轉種糧大戶們,讓他們去種田,農民自己平時去外頭打工賺錢買糧食吃,這個辦法非常不錯,是解決農村土地撂荒的最好的辦法了,大家認為我這兩個辦法咋樣啊,歡迎大家發表評論!

[熱愛生活,喜歡交流,請大家多多關注七星老農回答,不勝感激!]


七星老農


土地撂荒多年肯定是雜草叢生,老根錯橫,首先需要來一次深翻耕作,如果人手充足,最好把這些老草根揀出來,因為根根芽芽很多,即使翻到地面也不會曬死,由於野草的頑固性,揀出來脫離土層風吹日曬是消滅野草最笨最有效的辦法。


土地撂荒多年,野草對土地養分的吸收能力是非常大的,還有年年雨水的沖刷,造成土質貧瘠,養分嚴重流失,需要施一些土雜肥養地。有條件的話可以再翻耕一遍,好處是肥土均勻混合一下,有些草根翻到地面進行再次處理和消滅。


再就是需要澆水了,澆水對撂荒地來說非常有必要。一是利於肥料的分解,為種植作物作準備,二是土雜肥在分解過程中產生大量細菌,通過水的作用,對土中耕斷的老草根能夠進行有效的腐蝕,從根系更快地滅絕野草的再生能力。




等地適時,也就是不幹不溼的時候可以進行耕種了,別忘了再施一些複合肥,因為化肥肥效比較快,能夠及時快速地為作物提供養分,而上過的土雜肥肥效比較慢,屬於長效肥料。兩種肥料配合使用,為農作物生長提供了萬無一失的有利保障。


畢竟土地撂荒多年,重新耕種比較麻煩一點,相信這樣處理過的土地,只要不是鹽鹼地和沙土地,頭一年就能長出好莊稼,因為莊稼也喜歡新墾地,同樣不喜歡年年種的重茬地。

土地是生存之本,有投入就會有回報,不怕土地撂荒多年,就怕土地從我們的心裡失去。珍惜吧,讓希望從土地萌發,讓喜悅滋潤我們的心田,讓收穫改變我們的生活。


最後謝謝題主的問題,讓我有一個舒發感情的機會。


鄉村多彩


租給大型種植專業戶

現在每個村子裡都有幾家專門以種植業為主的,他們都配備了機械化設備,如果誰家不想種地、就可以把地租給他們,這樣一來,土地也荒蕪不了,還可以得到租金。

退耕還林

農村有些土地確實不宜種植,土地不肥沃或交通不方便,導致撂荒現象很嚴重。國家扶持退耕還林好幾年了,免費給老百姓發放樹苗,很多農民把撂荒了的土地重新開發出來種上了樹苗,這樣既省事,又能得到林業方面的收入。

結語:土地是農民的根本,而很多良田被撂荒,屬實無奈,出去打工的任何一個農民一年的收入遠遠大於種地的收入,所以留在村裡種地的都是年老的人,而他們又能種植多少地呢?可見農村的荒地之多。歡迎大家留言互動。


三農張老師


有什麼秒法可以解決農村良田撂荒現象?


農村撂荒,在我們老家,快有十年時間了,就是在近十年內,大片大片曾經的米糧川被雜草佔領,成為野生動物的活動天堂。在十年之前,記得到了麥子收割的時節,一彎彎、一片片金黃色的麥子會鋪滿整個山坡,一家人全家老少齊上陣,揹著酷暑用力不停的揮舞著鐮刀,遠處人背、驢馱、車拉麥子的隊伍吆喝著,忙碌的往麥場送麥子,還有田間地頭無人看管撒歡的好孩子。



那時節的農村真是熱鬧啊,隨著大量農村勞力流向城市,農村只剩下老人孩子的時候,這種曾經的繁華就不見了,大量的土地被棄耕,因為種植土地賺不到錢,勞動一年的收入不去去外面打工一個月的收入多。只要能夠解決農村種地收入問題,土地撂荒一定能夠解決。



第一、流轉。大多數農村青壯勞力奔向城市以後,農村土地被閒置了下來,而這些閒置的土地本來是以前的良田,肥沃程度是沒有什麼問題的,只要種上,收入肯定是有的,大多數不願種地的農民是因為種植規模小,種下來不划算。因此,可以通過規模流轉土地,種植特色農產品,只要掙到錢,後面就會有跟風種植的。當然,風險也是很大的。



第二、合作社。現在農村,確實需要一個強有力的專業合作社來帶動。現在只有抱團取暖、抱團發展才能夠帶來效益的最大化,通過合作社規模流轉群眾的土地,群眾把撂荒的土地以入股的方式,讓合作社進行耕種,最後等分紅。這隻有有魄力、有能力的合作社才可以,當然,還需要一些農村情懷。


以上就是我對這個問題的看法,大家有沒有不同的觀點,歡迎留言討論。


甘肅清水大小事


一,叫磚家進入農村,幫忙把地裡的草給清除掉,胡說八道的磚家不體諒農民種地的辛苦,說燒柴燒草有汙染就應該由磚家去做,體驗一下除草的滋味。二,水利水渠水源是否暢通,三,外貿商必須取消大量農業產品進口,讓自己農民生產的農產品大量進入市場。不解決這三大突出問題,土地只有越荒越多。所有的人都沒有深刻認識到最大的問題,不是農民不願種地,而是上層一波一波的政策,包括進口糧食的政策,才導致農村的發展受到阻礙。


用戶1639995457352陳


土地資源是寶貴的。可是在農村仍然有一部分土地被撂荒。這是為什麼呢?又該如何處置呢?

正因為土地資源的珍貴,所以國家是不允許土地撂荒或閒置的。

隨著農村建設項的加快,國家對農村土地的管理也更加嚴格和規範。為此也制定了相關政策法規。對於這部分荒地實行收回、重新分配和利用,讓土地活起來,讓土地重新獲得應有的價值,這也是對土地資源的有效保護。

新農村的發展,讓農民有了很多選擇,他們有的離開農村,去外地謀生髮展,那麼家裡的土地有的就閒置或荒廢了,其實,這不僅是對土地的嚴重浪費,也是對自己的財產的浪費。因為在農村這些土地不僅本身有著非常大的價值,而且還可以再分配再利用,這樣可以獲得更大的利益。而且今年的土地確權後,農民都有了不動產證,這樣屬於自己的那份財產更加明晰,更加合法,也有了用武之地,用這個不動產證不僅可以進行創業的貸款還可以做抵押等等功用。所以,不要小看這個證。如果把土地撂荒,不僅是自己受到損失,也是一種不負責任的行為,浪費了國家持資源,而且還要承受相應的處罰。

撂荒地、閒置房咋解決?國家幫你想辦法,讓它們升值!國家給了兩個解決辦法,一是拆除:按照土地增減掛鉤政策進行處理,對農民自願放棄的,給予補償;二是鼓勵市民上山下鄉,到農村去,租住農房,政府給予獎勵或者是補貼。

據瞭解,在一些城市試點實行的市民下鄉村民進城活動政策,鼓勵市民下鄉以租賃、合作方式,利用空閒農房創業創新。鼓勵能人、企業家、知識分子、城鎮居民等四類人下鄉利用空閒農房,發展農家樂、休閒農業、創新創業、鄉村旅遊、美麗鄉村、養老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