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國時期誰是第一名臣?統一北方的苻堅,最應該感謝王猛

公元383年,兵敗淝水的苻堅倉皇逃回洛陽,直到兩年之後死亡的這段時間內,他一直活在後悔和愧疚中。

他的心裡一直在想一個人,回顧這些年來這個人對自己的輔佐和諫言,無數次的循環在腦海中。

那麼,皇帝苻堅內心一直念念不忘的是到底是誰,他對於苻堅,對於歷史又有怎樣的影響呢。

十六國時期誰是第一名臣?統一北方的苻堅,最應該感謝王猛

王猛其人

王猛出生在山東壽光,在他成長的過程中,家鄉被後趙佔領,兇殘暴虐的羯人統治極其殘酷,整個北方的百姓逃荒避難,輾轉各地,王猛跟隨家人到了河南一帶。在成長的過程中,王猛卻不忘學習思考,尤其喜好兵書戰陣之學,積累了很豐富的學識,這為他後來的縱橫天下奠定了紮實的基礎。

漸漸嶄露頭角的王猛被後趙的官員看上,想要招他入職,給與功曹(縣委辦公室主任)的職位,但是王猛看透了後趙的政權,堅辭不受而且直接出走,到達關中之後隱居在華山,繼續加強學習,勤于思考,觀察時事,等待明君的到來。

君臣相遇

公元351年苻健佔領關中建立政權,國號秦。公元355年,苻生即位,荒淫無道,殘忍嗜殺,眼瞅著國家混亂朝局不穩,苻堅看在眼裡急在心上,籌謀拿下苻生,既為國家也為自己。於是他向尚書呂婆樓請教,呂就給他推薦了王猛,此時的王猛估計也沒有多少人知道。

暗中會見了王猛,二人交談之下,苻堅簡直欣喜若狂,苻堅提出的每一個疑惑,王猛都能快速奏對,毫不滯澀,很快的就敲定了政變奪權的計劃,苻堅也是雄才大略,是個識貨的人,他知道在他後半生的日子裡,王猛一定會大放異彩,震驚天下的,他不由得感受到劉備遇到諸葛亮的幸運。


十六國時期誰是第一名臣?統一北方的苻堅,最應該感謝王猛

在以後的日子裡,苻堅曾多次拿諸葛亮比喻王猛。估計苻堅比較喜歡看三國志。

公元357年,苻堅政變成功,自立為大秦天王,授予王猛中書侍郎,懂歷史的朋友都知道,這是個很關鍵的職位。政權穩固,班子搭建,苻堅要開始治理國家,展露雄心了。從此刻起,王猛才真正的如魚得水,得以將他不世出的才華展現的淋漓盡致。

執政氣象

西晉滅亡之後,戰爭綿延,田地荒蕪,百姓流離失所,天下十室九空,建立過政權的君主又都不是什麼好鳥,不僅貪圖享樂,而且魚肉天下,老百姓日日期盼和平的到來。

俗語說,亂離人不及太平犬,誠如斯言哉。


十六國時期誰是第一名臣?統一北方的苻堅,最應該感謝王猛

苻堅雄才大略,頗具仁德,王猛又才識淵博,兼濟天下,在理清了大政和吏治之後,開始發展生產,撫順黎民。以關中為基地,王猛興修水利,疏通灌渠,整治鹽鹼,招募流民入關,給與土地,減免租稅,更新種植技術,獎勵積極分子,幾年之內關中人人高興,田野豐收,府庫漸盈,許久未見的興旺氣象再次出現。

百姓有歌曰“長安大街,洋槐蔥蘢,下馳華車,上棲鸞鳳,英才雲集,誨我百姓”,想想這是怎樣的一種場面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