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對他極其讚賞,元世祖·忽必烈到處遠征,背井離鄉謀天下

忽必烈是有名的歷史人物,建立元朝,忽必烈也導致宋朝滅亡了,宋朝的統治者也成了忽必烈的俘虜,被侮辱了一番,忽必烈為啥要不辭辛苦,背井離鄉,來到內陸,進行作戰?

朱元璋對他極其讚賞,元世祖·忽必烈到處遠征,背井離鄉謀天下

  • 忽必烈出生的時候是蒙古國的黃金時期,具備遠征條件。

蒙古人馬背上的民族,吃羊肉,喝奶茶,好戰,在成吉思汗的帶領下,頻繁打仗,東征西戰,開拓自己的疆土,在成吉思汗帶領下,蒙古國的人民已經把自己的疆土開拓到北方和西方。

  • 忽必烈可能受自己的父親拖雷和爺爺成吉思汗的影響較大。

忽必烈是成吉思汗之孫,拖雷的兒子,拖雷成年跟隨成吉思汗到處征戰且受成吉思汗的親自教導, 1219年忽必烈四歲的時候,忽必烈目睹了自己的爺爺,年逾60歲的成吉思汗親自帶領自己的二十萬蒙古大軍分幾路西征花喇子模。爺爺成吉思汗的英勇征戰的樣子給四歲的忽必烈留下了深刻印象。從此忽必烈就把自己的爺爺成吉思汗作為自己的榜樣,而父親拖雷常年跟隨成吉思汗,受成吉思汗的指導,軍事能力有一定的水平,進而教導自己的兒子忽必烈。

朱元璋對他極其讚賞,元世祖·忽必烈到處遠征,背井離鄉謀天下


  • 忽必烈需要進行遠征,用勝利來彰顯自己的能力同時威懾不服者。

忽必烈登上汗位之前,其弟阿里不哥在舊的蒙古貴族支持下登上汗位,為此兩人為爭奪正統展開了長達四年的戰爭.作為成吉思汗的子孫,他的骨子裡就有徵服的意志,同時付出自己的行動.蒙古統治者這種雄霸四方的野心在蒙古漢王身上得到了集中體現.

  • 蒙古族採用的獎賞制度是分封制,名門將相的需求得不到滿足,需要征戰。

分封制被用來進行蒙古國國內的權利和財產分配,對大蒙古國的擴張和分裂都有不容忽略的作用.為了能確保分封制的繼續實行,以滿足蒙古貴族對土地和人民的需要,作為蒙古國的可汗的忽必烈,肯定得要滿足手下大臣們的需求,手底下有人支持,由於忽必烈的蒙古可汗地位遭到了蒙古諸多大臣的反對,因此他需要進行遠征.通過戰爭獲得戰利品,用戰利品 和征服的土地和人給蒙古國內的功臣進行分封,讓他們支持自己,從而維護自己的可汗地位。

朱元璋對他極其讚賞,元世祖·忽必烈到處遠征,背井離鄉謀天下


  • 元世祖忽必烈所在的蒙古族有四海為家的抱負理想,蒙古可汗們自認為自己受長生天的命令,師出有名。

成吉思汗被後人稱之為世界的征服者,他的孫子蒙古大汗忽必烈更是有一個稱霸野心,忽必烈期望自己當大汗的時候,自己能夠有所作為,成為像他爺爺成吉思汗一樣的君王.忽必烈常常以:受天明命奄有區夏,遐方藝域,畏威懷德者不可勝數而自得。隨著蒙古國的領土不斷擴大,蒙古統治者大汗們更加重視在世界中蒙古帝國的地位.蒙古國採取的對外政策有著很強的積極開放。

《經世大典》曾記載:“昔我國家之臨萬方也,未來朝者遣使喻而服之,不服則從而征伐之”。按照蒙古對待諸國的這種態度,忽必烈也曾透露出“朕惟祖宗立法,凡不庭之國,先遣使招諭,來則安撫如故,否則必致征討”的雄霸之心。

朱元璋對他極其讚賞,元世祖·忽必烈到處遠征,背井離鄉謀天下


  • 忽必烈派出自己的使者,或被其他國家侮辱了一番,導致忽必烈的出兵

派使者沒到達自己的目的,或者是被其他的國家君主侮辱一番,往往成為了引發戰爭的導火線或者是藉口。忽必烈為了宣揚其“四海為家”的雄心,在歷史上曾經對日本、安南、緬甸、占城、爪哇等國家遣使。忽必烈老抱有能夠不通過戰爭,依靠自己和蒙古帝國的威望達到不戰而臣服它國的目的。然而事實往往不盡人意,導致引發戰爭。

古代戰爭的結果就是輸贏,只有立場不同,不是搶人就是搶錢和土地,然後建立自己的政權,其軍事理論仍值得後人借鑑和學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