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岁到48岁,刘邦经历了怎样的人生?

菩萨我想对你说


刘邦的一生,说明了一个现象,但不是一个道理,那就是有时候学习是没有用的,不学习一样有饭吃,而且吃的很好。

但必须有两个基本的前提,就是具备一定的潜质,同时要有合适的时机。

正如题主所言,刘邦是非常特殊的一位帝王,但也不是唯一的。但刘邦能够取得天下,的确是个奇迹。

《史记·汉高祖本纪》记载:秦二世元年(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刘邦在沛县发动起义响应陈胜。时年,刘邦四十八岁。

根据题主的意思,就是刘邦在起义之前,究竟在做什么呢?

01

刘邦的家世

汉太祖高皇帝刘邦(公元前256年冬月二十四—前195年四月二十五),沛县丰邑中阳里人,汉朝开国皇帝。

《汉高祖本纪》记载,刘邦出生于普通的农户家庭,从小就不愿意从事一般的农业劳作。

年少时的刘邦性格豪爽,不喜欢读书,为人豁达,只喜欢喝酒,爱好美女。

刘邦有两个哥哥一个姐姐,还有个弟弟刘交,但有说法不是他的亲弟弟。

刘太公不很喜欢他,训斥他为”无赖“,说他不如他的哥哥能干、会过日子。但刘邦依然我行我素,从不当回事。

02

善于交往

少年刘邦仰慕魏国公子信陵君魏无忌,就去大梁想投在他的门下。但此时,信陵君恰恰死去了。而信陵君的门客张耳此时为魏国外黄县令,招徕门客,刘邦听说后,就投奔到张耳门下。后来,刘邦时常到外黄去看望张耳,也与张耳成为了好朋友。

秦朝灭亡后,张耳被项羽封为常山王,被陈馀击败,就投奔了刘邦。刘邦还把长公主鲁元公主嫁与张耳之子张敖,成为了儿女亲家。

成年后的刘邦,在沛县做了泗水亭亭长,跟县里的官吏们混的很熟,在当地也算是小有名气。

刘邦喜欢交往,跟萧何、曹参、樊哙、任敖、卢绾、周勃、灌婴、夏侯婴、周苛、周昌等人,都混得很熟,而且交情很好。这些人在刘邦起兵后,都追随他,成为他的铁杆兄弟。出生入死,立下汗马功劳,也都成为了汉朝的开国功臣。

当时,萧何、曹参都是县里的官吏,而且名声很不错。

刘邦、樊哙等却类似于地痞无赖之类的社会小混混,但他们依然相处得很好,交往密切。

用今天的话来说,刘邦就是黑白两道通吃,这也集中反应了他非凡的个性。

03

胸有大志

刘邦在咸阳服徭役时,看到秦始皇出游的车驾,发出“哇塞,大丈夫就该这个样子哦”的感叹。先有心动,才会有行动。

刘邦仅仅比始皇小三岁,他不相信做人的差距咋就会这么大。别人能做到的事,自己也能做到。

这是刘邦成功的原因之一。

幸运的是,上天给与了刘邦机会,刘邦也抓住了这一百年难遇的机遇,成功上位了。

一切皆有可能,有信心、肯努力,看似不可能的事或许就会成为可能。

但风险也很大,机遇和成功的概率都很小。绝大多数时候,仅仅是一个幻想而已。


豹眼看历史


刘邦47岁时还是秦朝沛县泗水亭长,论级别属于办事员,每天上上班、喝喝酒、吹吹牛,年少时梦想仗剑走天涯,人到中年,不得不挣扎于一地鸡毛的平凡生活。

历史的进程为他提供了机遇。

秦末大乱,刘邦在沛县正式起义,七年成就帝业,是历史上第一人。在平均寿命不足50岁的秦朝,48岁是爷爷级别的创业者了。

从1岁到48岁,刘邦的人生可分为3个阶段:

1岁—33岁。

这段时间属于战国晚期秦国一枝独秀的大变革时期。

少年时,刘邦确立了自己的偶像:战国四公子之一的信陵君魏无忌。信陵君礼贤下士,扶危济困,在诸侯中声望很高。他的名声远播至楚国民间,刘邦对这位偶像倾慕不已。刘邦学偶像的样子,喜欢交朋友,四处游荡想干大事,不爱读书,也不喜欢下地干活,经常被父亲刘太公训斥。

榜样的力量,对一个人的影响是巨大的。

多年后,刘邦成了大汉皇帝,每次经过大梁,必定会亲自到信陵君的坟墓前祭拜。

30岁时,刘邦前往魏国大梁投奔信陵君。可惜此时信陵君已经去世了。刘邦转而投奔曾做过信陵君门客的张耳,两个人非常投缘。两年后,魏国被秦国所灭。张耳亡命天涯,刘邦也回了家乡。

33岁时,楚国被秦国所灭。刘邦的家乡改名成秦国泗川郡沛县。



33岁—45岁。

刘邦应聘成沛县泗水亭长。一如既往的爱交朋友,喝酒吹牛。

被吕公看中,娶了吕公的大女儿吕雉。

吕公认定刘邦是能做大事的男人。

这期间还发生了一件事。刘邦到咸阳出差,恰巧遇到秦始皇外出巡游归来,场面盛大,气势如虹,吃瓜群众刘邦发出一声名垂青史的感叹:

“大丈夫当如是也!”

一个人成功了,当年吹过的牛皮就变成了名人名言。



45岁—48岁。

秦始皇去世,天下开始动荡。

刘邦预谋反秦。

刘邦作为亭长押送农民工到咸阳修建始皇帝陵,半路上不断有民工逃跑。刘邦干脆把人都放了,自己带着十几个人躲进芒砀山(今河南永城芒砀山)。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

刘邦秘密回到沛县,领导武装起义,被推举为首领,称沛公。


余明讲历史


马云说,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这句话,用来形容刘邦的人生再合适不过。

48岁之前的刘邦,还只是一个普通百姓。

刘邦是作为一个皇帝被后人记住的,关于他平民阶段的记载并不多,根据这些有限的记载,我把刘邦48岁之前的人生概括为:

童年幸福,少年不得志,中年混日子。

1、乱世中的幸福童年

刘邦出生于公元前256年,这时还是春秋战国时期。

就在头一年,秦国赵国刚刚打完了长平之战,秦军大胜,坑杀赵军40万降兵。而在这一年,秦国把东周给灭了,楚国灭了鲁国。

就是在这样一个国际局势风起云涌的年代,刘邦出生了。

刘邦出生在楚国的沛县丰邑中阳里。翻译成现代的话大概就是:沛县丰镇中阳村。

刘邦的父亲叫刘太公,当时虽然国际上打的一团糟,但楚国老百姓刘太公一家的生活并没有受影响。

刘太公家境还算殷实,平时喜欢喝酒侃大山,斗斗鸡 踢踢足球,人缘不错。

生刘邦那一天,刘太公的好朋友卢太公正好也生下一个男孩,就是卢绾。

同年同月同日生,这岂不是天意?于是两家决定亲上加亲,当天就给这俩孩子拜了兄弟,大摆宴席,乡亲们都拿着酒啊,羊肉啊,前来祝贺。

长大之后,这兄弟俩关系还挺好。俩人一起上学一起玩儿。刘邦当大哥,卢绾当小弟,非常的默契。

看着这小兄弟俩相亲相爱,大家都很高兴。众乡亲又拿着酒,拿着羊肉,来给祝贺了一番。

没有受战争的侵扰,衣食无忧。还能上学,可见刘邦的童年过得是很幸福的。

二、有志少年不得志

后来刘邦慢慢长大了,成了一个有理想的少年。

后人都说刘邦是无赖,其实少年刘邦是想当一个英雄的。年少的刘邦,并不是每天惹是生非,而是想着如何能施展报复。

在战国时期,普通人要想施展抱负的唯一方法就是去贵族门下当门客。

当时战国有著名的四公子,他们礼贤下士,广揽人才。

在这四公子当中,离刘邦最近的就是魏公子无忌,所以少年刘邦打算去投靠他。

结果,由于当时的信息通信不发达,刘邦不知道魏公子无忌已经死了,跑了一个空遭。

刘邦虽然没有见到魏公子无忌,但是,见到了曾在魏公子无忌门下当门客的张耳。

张耳比刘邦大9岁,很小的时候就投在魏公子无忌门下。后来娶了一个富家千金,仗着老仗人的钱开始大揽人才。后来,得到魏国朝廷的重视,让他当了外黄县令。

刘邦跟着张耳游荡了好几个月,没有得到张耳的重用,只好离开了他。

魏公子无忌死于公元前243年。当时刘邦14岁。

刘邦去投靠魏公子无忌的时候,虽然魏公子无忌死了,但是能见到张耳。这可以证明,刘邦是在魏公子无忌死后没多长时间去找他的。如果时间隔得很长了,第一刘邦不可能不知道,第二,张耳也不会待在魏公子无忌那了。由此来推测,刘邦去投靠魏公子无忌的时候,年纪大概超过15岁,但是不会超过20岁。

回到家乡,刘邦投靠了县里的一个豪强叫王陵。

刘邦叫王陵大哥,自己甘做小弟。

这时刘太公劝刘邦好好回家种地,治点儿产业,不要在外面晃荡。

刘邦不听,带着一帮小弟整天在外面晃荡。

史记没有记载他们每天做些什么,反正是常常不是被人寻仇,就是被官府追拿。

根据刘邦的性格,豁达,大方,好骂人,我们来推测他们可能是每天打驾滋事。惹了事,躲避,不敢回家,就常常带着一帮狐朋狗友到大哥家蹭饭。去的次数多了,大嫂就不愿意了,

等他们再来的时候,就故意用勺子刮锅,让他们知道已经没有饭了,其实锅里饭还很多。

就这么每天晃荡着,刘邦结识了很多的朋友。这些朋友里有杀猪屠狗之辈,也有一县的豪强豪吏。刘邦常常在朋友们面前大吹神侃,说自己多么多么牛逼,迟早有一天会建功立业,到时让大家都吃香的喝辣的。

萧何说,刘邦好说大话,其实没什么本事。大家也只是当笑话听听。但是,谁又能理解少年刘邦的雄心壮志呢?

刘邦25岁的时候,公元前231年,秦始皇开始了灭六国统一天下的战争,短短10年,天下巨变。

秦先后灭了韩、赵、魏、楚、燕、齐。

公元前211年,秦始皇灭六国,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帝国。

这一年刘邦35岁了。他年少时期想当门客,纵横捭阖,激扬天下的梦想,在秦始皇的专制下彻底破灭了。

三、人到中年,本来打算一辈子就这样了,谁知人生才开开刚始

有很大的可能是在刘太公的运作下,刘邦当了一个小小的亭长。

这对于少有大志的刘邦来说,意味着不得不向现实低头。

当上亭长的刘邦,还是每天喝酒骂人,找女人。

他手下的人被他辱骂、揶揄了个遍。

他喝酒从来没有给过钱,都是先欠着,喝醉了就躺人家酒馆睡大觉。但是有一个奇怪的事情,就是每次刘邦去买酒,这家酒馆的生意就特别好,营业额是往常的数倍。

一次,刘邦又喝多了,躺在那睡觉,酒馆里的老板和老板娘,就看到一条龙趴在他身上。老板和

老板娘这才知道,刘邦不是一般的人,年底算账的时候就把刘邦的账一笔给勾销了。

刘邦很好色,但是,他居然三十几岁了还没有结婚。按说刘邦家境还不错,不知道是不是没人敢把女儿嫁给他。《史记》记载刘邦曾经和一个姓曹的寡妇不错,这个寡妇还给刘邦生了第一个儿子,但是刘邦也没有娶她。

刘邦深得朋友的帮助和爱护。没当亭长以前犯了事儿,为什么每次都能化险为夷呢?那是因为有萧何护着他。

刘邦还有一个好朋友叫夏侯婴。夏侯婴是刘邦的忠实粉丝,特别佩服他,喜欢听他聊天。一次,刘邦和夏侯婴嬉闹,不小心把夏侯婴打伤了,伤的还挺重。

秦朝的法律,公务员伤了人是要判重刑的。于是,一些恨刘邦的人,就把刘邦给告了。结果呢,夏侯婴硬说是自已摔伤的。

刘邦又一次化险为夷。

除了喝酒骂人,刘邦当亭长,还有一个职责就是往咸阳送徭役,这让他有机会一睹了秦始皇的容颜。

看着一群人簇拥着秦始皇威风的经过,不禁又勾起了刘邦少年时的豪情壮志,感叹一声,大丈夫就该如此啊。

当了几年亭长,在刘邦快40岁的时候,迎来了人生第一个好运。

有一个叫吕公的富豪看中了刘邦,把自己年仅二十几岁的女儿吕雉嫁给了刘邦。

这个事在历史上是一个谜。

吕公很有钱,和沛县县令也是好朋友。县令曾提出让吕雉和自己的儿子成亲,吕公没有同意,而是最后把女儿嫁给了刘邦。

刘邦当时只是一个小小的亭长,而且名声不好,年近40。吕公只见了一面,就决定把女儿嫁给他,《史记》记载说是,吕公会相面,看出刘邦不简单。

如果吕公真说了这样的话,我们也能知道这些话都是说给外人听的,吕公的真正动机是什么时候,不得而知。

成亲之后,吕雉先后为刘邦生了一男一女,小日子过得还不错。

而刘邦也安分了很多,经常请假回家帮着老婆和孩子一块儿种地。

如果历史没有意外,刘邦估计就能这样,老婆孩子热炕头,幸福到晚年。

可惜历史就是由意外组成的。

刘邦一次押送劳役去骊山,半路上劳役跑了一大半,看这架势,等到骊山就跑光了。

秦朝的法律是很严苛的,逃了劳役那是大罪。

于是,刘邦把劳役都放了,说你们跑吧,我也跑了。

有十几个人愿意跟跟着刘邦,于是,刘邦带着他们一起逃到了大山中。

秦朝的法律很严苛,有很多受不了的人,纷纷逃入荒山大泽,于是有很多人前来投靠刘邦,慢慢的刘邦身边聚集了百十号人。

后来陈胜吴广起义,天下豪杰,纷纷响应。很多秦朝的县令也起义 ,其中就有沛县的县里。

沛县的县令看到天下都在反秦,于是自己也想起义,找萧何和曹参来商量。萧何和曹参对县令说,刘邦现在有很多追随者,势力很大,我们可以把刘邦叫来,大家一起起事。

县令同意了,派樊哙去叫刘邦,刘邦带人来了,县令又后悔了。于是萧何和曹参逃出城中和刘邦会合。

刘邦鼓动县中子弟杀了县令。

县令被杀,刘邦被大家推举为沛公,开始征战天下。

这一年他48岁,少年时种下的种子在这时终于生长了。


三上历史


1岁,和卢绾同年同月同日生,家中排老四。

小时候是个很老实安静的人,到了上学的时候,因为太老实,无论老师和同学说什么都很听话。老师讲起儒学道理来滔滔不绝,刘邦觉得并不实用,却不敢说。同学们时不时的占刘邦小便宜,刘邦也慢慢被带坏了。


到了青少年时期,刘邦辍学去赵国游历,有一次听闻许多名人爱养侠士。这些名人管吃管喝,只要你做他的粉丝,忠于他即可,名人要的就是排场和面子。十几年前,天下有四大名人,声名非常大,便是战国四大公子,跟现在的天王明星没有什么两样,当时是世界闻名,人们所认知的世界也就那么大。

刘邦便对信陵君很崇拜,可信陵君已不在,只有转投比较近的张耳,每天混吃混喝,另外还见识了一些大世面,交了一些朋友,性格也大气了很多。


过了几年重游回家,在乡里同样的喜欢交朋结友,只是每天花的钱不够他赚。于是喜欢上赊账,沛县有一酒家,老板娘是一寡妇,刘邦会说话,把她骗到手,生了个儿子叫刘肥。

再后面靠着关系当了十里亭亭长,在县里是个“热门”人物,过了几年,吕雉出现,出现了“贺万钱”的故事。再后来便是逐渐走上反秦之路。


如史如画


刘邦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白手起家最后终成帝王的传奇人物,人们更多的记住的是他起义以后的表现,而他揭竿而起反抗暴秦的时候已经48岁了,在那之前,他的人生轨迹是怎么样的呢?



简单说呢就是:乡村无赖汉,全靠脸和胆。

刘邦出生在江苏徐州沛县一个普通的庄户人家,因为在家排行老四,所以乡间一般称呼其为刘季。

刘季从小就顽劣不堪,庄户活是一点不会,整天只知道和一帮所谓的游侠一起在乡间喝酒吹牛,打架斗殴。那时候的刘季俨然是两千多年前的古惑仔。



说他是古惑仔,还真一点不冤枉他,因为他确实具备成为一个古惑仔所有的条件。

首先,刘邦长得帅,史书记载:刘邦身高八尺,额头高高隆起,鬓角和胡须长得非常漂亮,大腿上长有72颗黑痣。在古代,其实也是一个看脸的社会,你长的帅,人家自然对你印象就好,咱们的古惑仔刘季老哥在他的前半生就靠着这张脸混饭吃。

其次,刘邦非常重义气,因为没有什么正经工作,所以平日里收入也不高,但手上只要一有点钱,就纠集一帮哥们胡吃海喝,谈天说地。所以,刘邦在乡间的人缘特别好(这个优点最终也是他夺取天下的重要因素),连县里的书记长萧何,监狱长曹参都成了他的好朋友,后来,萧何实在看不下去刘邦整日无所事事了,就托关系给他谋了一个泗水县公安某分局局长的职务(即泗水一亭长)。

再次,刘邦好色。前文说到,刘邦年轻时候不务正业,所以乡里人家都不愿意把女儿嫁给这个小混混,但无奈人家刘邦长得帅,村里有两家酒店,酒店老板娘一个叫王媪,一个叫武负。是村里有名的俏寡妇,刘邦平日就爱带一帮朋友到他们那里喝酒,一来二去,两个老板娘都看上了刘邦,后来,其中一位还为刘邦生了一个孩子。(就是后来的齐王刘肥)

最后,刘邦胆大。他的胆子可不是一般的大,一次是县令的朋友吕公请客,沛县的乡绅都来道贺,道贺是要份子钱的,而咱们的刘大帅哥身无分文,那天他喝了点酒,借着酒劲迷迷糊糊来到这,看着人家这个一千那个八百的送礼,刘邦突然来了一句:贺钱一万。一下子技惊四座,这一叫,叫出来个媳妇,也就是后来的吕后。

再一次是刘邦押送犯人路遇大雨,无法按时到达,刘邦只好选择前往芒砀山暂时躲起来,在路上,先头探路的人突然急急忙忙的跑回来。说有一大白蛇阻挡去路,刘邦说道:大老爷们的怕个蛇,真没出息。于是拿着宝剑上前一看,果然是条白色巨蟒,刘邦此时也吓得腿软,但话都放出去了,他就只好硬着头皮上了,拿着宝剑闭着眼,一顿乱砍,没想到竟然把这条蛇砍死了。



第二天,两个好事的人回头想看看到底怎么回事,却看见一个老妇人穿着孝服在那里哭泣。两人问老妇人怎么回事,答曰:我儿子是白帝之子,昨晚化作一白蛇于此路间,不想被赤帝之子斩杀。说完,突然不见了踪影。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高祖斩白蛇起义的故事。

刘邦在芒砀山一直待到公元前209年的陈胜吴广起义,随后返回沛县,成为沛公,加入反秦大军。

在这段日子里,咱们的刘大帅哥在干嘛呢?

在山里没事干,他当起了发明家,用竹子编了一种又高又大的帽子,号曰:刘氏冠。据说,刘邦入咸阳的时候戴的就是这种帽子。

所以说,刘邦不仅仅是个帝王之才,他还是个伟大的发明家,只是一直比较低调罢了。


相城历史小学生


刘邦一出生就充满传奇。


刘邦是秦朝子民,秦始皇帝比他大三岁。秦始皇帝出生在秦昭王四十八年正月。刘邦则是在秦昭王五十一年了。所以刘邦出生于公元前256年,驾崩于公元前195年。

刘邦的少年时代应该是狼烟遍地,秦兵统一天下的战争,必是天天打仗。持续十年就把六国打败了。刘邦的家乡也被秦朝编成了郡县,沛县则是他的故乡。

高祖,沛丰邑阳里人,姓刘氏,字季。

刘邦的出生很传奇。他有父亲刘公(太公是后来儿子发达后给尊称的),他有母亲刘媪(这没尊称,司马迁也不知何故不敬重,姑且如此吧)。刘邦是他们结合的儿子。但是,《高祖本纪》开篇则说,刘邦是神物与人物的产物。冥冥之中的上天的儿子。是龙与人的交合而孕的。

其先刘媪尝息大泽之陂,梦与神遇。是时雷电晦冥,太公往视,则见蛟龙于其上。已而有身,遂产高祖。

看看,这就是帝王的神奇。

古人说,神仙是精神气,不能成形。有精神气的神仙要派代表到人间来引导凡夫俗子,必定要找个人间的妇人代孕。这样生出的人物则有上天意志,人的体形了。这在古代不少见。比如夏,商,周,秦的祖先都来得不寻常。汉朝的开国者,刘邦的降生也应有此天幸,方才说得通天命所在。

刘邦的兄弟伙


刘邦的大哥,叫刘伯。是个非常能干的人,长大后娶妻成家,然后分家自立,这是商鞅变法的条律之一,秦国统一后照用,害苦了下层人民,因为分家后要多交税,服劳役,出赋税。他们这个小家生了一个儿子刘信之后,刘伯就死了,这个新建之家的顶梁柱就倒了,嫂子一个人拖着儿子过活,日子异常艰难。但再难也得活下去。

二哥叫刘仲,民间叫刘鼻的。这不是吴王刘濞,更不是刘备。说他是刘鼻,是说他遇事没主心骨,撑不起大事。这在他后来弃代王不当,逃回长安,把刘邦气个半死,尤其具备"流鼻"的绰号。他是个勤劳的庄稼汉,田里的一把好手。是太公最看重的一个,刘邦后来对太公说,您老是说我懒,不治生活不干干活儿,成不了事`,比不上二哥,现在如何,我挣的家业与二哥相比,谁多?

始大人常以臣为无赖,不能治产业,不如仲力。今某之业所孰与仲多?

刘仲对秦朝治下的刘家的贡献很大,一直受大家喜爱。刘邦在家里已经是"无赖"了,做了多少事,算是个自知之明了。

四弟刘交,比刘邦小。皇帝爱长子,庶民爱幺儿。由此看出幺儿在刘家的地位,不动手也照样娇生惯养,别人不说闲话的。

由此看来,老三刘邦虽说出生神奇,但调皮捣蛋,不务正业,不割草放牛,不拾粪积肥,还是招人不待见的。

后来,刘邦发达后,给了大哥之子刘信一个羹颉侯;给了二哥刘仲一个代王做;给了四弟刘交一个楚王做。为什么刘信是个侯,其余均是诸侯王呢?这话有点长。原因是嫂子看不惯小叔子好吃懒做。

刘邦一到外面晃,临到吃饭,他连同朋友也拖引侄儿家蹭饭。多几次谁耐烦?刘邦封完所有刘姓为王后,太公实在看不过,提醒皇帝,刘邦才说,不是朕不给封,是他妈妈不贤惠,不是"长者",想当初……

刘邦才扔调羹一样,让刘信当这么个羹颉侯。多少疏刘都有王的份,唯刘信如此屈辱。也看出为秦民时的刘邦的吊儿郎当的派头,招了多少白眼。

以上是少年刘邦一家的基本信息,少年刘邦的生活实在非常不顺畅的,大哥早死,二哥在田中死受,四弟又小。刘太公见三儿子刘邦,恐怕也不耐烦。母亲虽在,但作不了主,抹泪而已。这样看来,刘邦的性格由里转向外面,有了闯江湖的预兆了。

及冠的刘邦。


秦始皇帝是先作太子十二年,十三岁父亲庄襄王去世,他继承了王位,一直到二十岁行冠礼,才算成人,正式亲政。那么秦治下的子民,也要二十岁才算成年,可以安家立业,娶妻生子了。

刘邦一晃,这时就是十七八岁。他在这时的朋友最铁的要算卢绾了。人家才是最正宗的同年同月同日生的异姓兄弟。加上他们双老及邻居惊奇,促成了他们的一生相伴。稍长大了之后,又一块儿学习读书,至于读得怎么样?没有下文。后人有诗说:刘项原来不读书。

刘邦是识字的。要不,也当不上泗水亭亭长的。可见,读书历来都有用,用不够时方恨少!

长大及冠的刘邦是要分户自立的。但他没有成家,也就分不出去立户创业。因为他没有老婆,也就没有婚姻关糸,秦法再厉害也奈何不了他。

但并不是说他没女朋友。他有个女朋友姓曹。曹氏究竟怎么样,史书上缺乏描述。既然刘邦是闯江湖的人,那曹氏也恐怕非良家女。他们相好后,生下儿子刘肥。这曹氏就再无消息了。后来刘肥作齐王,怕是刘邦思念曹氏之故罢。要不为什么把齐地能齐言的人都给了刘肥呢?刘肥之封,看得出刘邦对曹氏用情之深。这恐怕是他的初恋也未可知?

刘邦一直没成家,一直碰到神乎其乎又有点老年痴呆的吕公,他的婚姻生活才有了转机。

刘邦的出头和朋友们


前面说到刘邦是读了点书的,这很重要。秦始皇帝要在全国范围内推行法令制度,首先要靠识字的人来推广。秦汉实行的察举制,对人才选拨非常有效。象萧何,他有才能,秦御史因此举荐他去咸阳当官,只是萧何坚决扎根基层才没去。

秦始皇帝是苦心求才的,为的是治理国家需要人才。刘邦因此当了泗水亭亭长,成了个不脱产干部。他有此机会进入秦朝的基础组织,结识了许多朋友。

亭长大致等于村干部。从现在的村长看来,亭长的待遇应该不错。管上几里路也是管,村民大盘小事,由村长往头桌中央一坐,一切都搞定。但秦朝的亭长,远不及后来的村长。秦朝的亭长不脱产,就意味要干活,要交赋税,要做村中所有的关于治民、督盗、传达、送徭役、押罪犯、出公差……这些繁杂公务。刘邦的担子也就不轻了。

刘邦也因此交往广泛起来。他是个喝得嫖得欠得拿得的看得开的人。这个基层干部什么都干,但因他豪爽,右手进财,左手出财,猴子掰苞谷,手中有一个,他也不计较,也因此而声名大振。

其时,六国复辟势力蠢蠢欲动,暗中引流,蓄势待发。朝廷严加镇压。刘邦冒着杀头之罪,收留朝廷悬赏千金的魏国的名士张耳,长达三个多月。刘邦把沛县官衙通通染色,那些县衙官员诸如萧何,曹参,均是加了好友的。刘帮朝市镇上一晃,樊哙,灌婴等左右提肉捧酒跟上。其余喝酒赊帐,骗吃骗拿就不多说了,好在他是一个吃饱全家不饿的人,吃饱而已,大家也就让他算了。但他还是犯了法,给人告了,要治罪的。

刘邦的犯事


刘邦有专职马车夫,叫夏侯婴,沛县人,是管车马的。"为县厩司御",这就是他为什么马车赶得好的原因。他后来成了汝阴侯,一是靠好手艺赶车,二是舍命保刘邦无罪。

夏侯婴是开着马车迎送客往的,尤其是对朝廷来的人。每次经过泗水亭,均要下来坐坐,一起吹牛,不到太阳落山不离开。夏侯婴升职后,当了县吏,刘邦去看他,多喝了酒,误伤了对方。有人就告刘邦。刘邦身为亭长,知法犯法,要判刑的坐牢的。夏侯婴作证说没这事,没有伤害他。这事才算暂时完结,后来秦御史重审案件,又发了。两个人被抓,夏侯婴被刑讯逼供,依然坚称刘邦没有伤害他。刘邦才算没牵扯进牢,而夏侯婴是入牢一年多时间的。刘邦避祸芒砀山去了,送水送饭是卢绾小心在跑,给刘邦给养。刘邦犯事,这两个人出了大力才"留得青山在"。才有了以后的大汉主人。才有了刘邦为什么一定要先封卢绾为长安侯,太尉,燕王的深层所在。要是夏侯婴,卢绾稍为口一松,刘邞不死也要流放,秦始皇的江山恐怕要让不姓刘的人来端了。

刘邦成家


刘邦混得风生水起,一进江湖就过了四十年。他时常送刑徒去咸阳,看到秦始皇帝的出游仪仗,深自感慨,不能自己。

嗟夫,大丈夫当如此也!

叹息之后回家,照样去喝酒坐馆,斗鸡走狗。某日听得沛令有贵客,贵客叫吕公,在家乡单父县呆不下去了,拖妻携女来沛县落户。县里主簿萧何正奉令筹宴席为此公接风。沛县官场及上层社会闻之往贺,贺礼自然丰厚。萧何让接待说,"进不满千钱,坐之堂下",以贺礼多少入席档次,是萧何开的头。

吕公坐在内堂,听得一声高喝,"贺钱万"。吃了一惊,想是何方故友来临,竟出此大礼。便伸颈来看,只见刘邦昂然而入,径到上席落坐。吕公再次大惊,对刘邦刮目相看。认为刘邦非比寻常,自有贵不可言之相。席间又多喝了几杯,醉酒中居然把大女儿吕雉,也就是沛令思慕不已的美人送给刘邦当媳妇。刘邦自然答应。

吕公回去被老婆一顿好骂,但吕公人老如一根牛皮筋,没办法。老两口吵了一架,还得倒赔钱给女婿治酒迎亲,吹吹打打把吕姑娘送到刘家。

于是,刘邦因此成了家。其时,刘邦四十二岁,正是立"事"之年。

逃亡之路何茫茫


刘邦与吕雉成亲后,生下女儿鲁元公主和儿子刘盈。刘邦的公务忙完后也帮着下田干活,他也是收心不少。后来,公差多,徭役重,经常出差,一家重担落到吕雉身上。吕雉要管刘肥,鲁元和儿子,又要管田里,实在非常辛苦。刘邦因击伤夏侯婴后被人告发,就躲在芒砀山中,长达一年之久,这一年全是吕雉撑着。后来夏侯婴坚称刘邦没伤害他,这事才完结。刘邦出来后,依旧当亭长。秦二世上台后,恢复秦始皇帝的所有工程。在全国征发徭役徒众往郦山服役。刘邦最后一次为朝廷送刑徒,徒属多半逃跑了。他也不制止。到了丰县西面的一个大湖边,他喝完酒,解开了捆绑徒属的绳子,说,你们走吧,我也要逃亡江湖了。人伙走了一大半,剩下十几个壮汉,坚决要跟着刘邦一起到湖中打鱼讨生路。

某天又喝酒,喝醉了被吵醒,有人说前面有大蛇当道。刘邦提剑冲去,挥剑砍蛇成两段。这让跟随者佩服不已。到秦二世元年秋冬,刘邦手下已经有一百多号人了。

他们赶上了另一场起义,于是他们也乘势而起,揭开了创业的大旗,这年刘邦四十八岁。


劉一千五


刘邦作为中国历史上一个颇为独特的君主,虽然只比秦始皇小3岁,却总让人觉得他们是两代人;作为开国君主,好象没做多少年的皇帝就死了,又让不少人以为他寿命不长,却往往忽略他48岁起兵,55岁打下天下的事实。

有更多的人关心刘邦48岁起兵之前到底经历了怎样的人生,为什么那么的默默无闻,甚至很多人以为史书上并没有多少关于刘邦48岁以前的记载。其实,只要慢慢地品味历史,就能摸清刘邦48岁以前的人生脉络。

刘邦的出生就伴随着异象

梦神见龙

据《史记·高祖本纪》记载,有一日,刘邦的娘刘老太正在湖边休息,一不小心,就睡着了。睡梦之中,就看见一个神仙与她相遇。

恰在此时,天色早已阴暗一片,开始电闪雷鸣了,刘邦的爹刘太公担心自己的老伴儿,就出去打算把老伴儿喊回来。结果,可不得了了,但见刘老太的身上正趴着一条蛟龙,久久不愿离去。

奇异的事情过后,刘老太就怀孕了,随后,汉高祖刘邦就诞生了。

与刘邦同年同月同日生的邻居还有一个人,名唤卢绾,他不但是刘邦最好的朋友。刘邦以后的人生中,交集最多的一个。他们的出生地在沛县丰邑的中阳里。

读书、捣蛋

刘邦的少年时代基本上就这两个主题,即读书和捣蛋(玩耍),而一直陪在他身边的就是卢绾。

他们两个人一同在马公书院读书,虽没有成为什么文学大家、经学博士,但是也都是粗通文墨,比那些大老粗还是要强上不少的。

刘邦不事生产、不做农活,爱好就是斗个鸡、玩个鸟、捣个蛋。总之,不管刘邦得了便宜骗酒喝、还是犯了错误被人抓,身边都跟着卢绾。

追寻偶像的步伐

随着年龄的一点点增加,刘邦的眼光就不仅仅局面在家乡这一庙三分地了,他开始向往外面的世界了。

他的第一目的地就是他的偶像信陵郡魏公子无忌的所在地——魏国都大梁,可惜,当刘邦孤身一人到了大梁的时候才发现,原来无忌公子早些年就已经死了。

正当刘邦想打道回府的时候,又听说无忌公子原来的座上宾张耳在外黄扫收宾客,这似乎给年青的刘邦又打开了一扇窗。于是,刘邦又前往外黄投奔了张耳。刘邦与张耳可以说是志趣相投、一见如故,刘邦这一呆就近十年之久。当然,这十年间,刘邦也不是完全都在外黄,而是在外黄与家乡之间两地穿梭而已。

做亭长的岁月

魏国死亡以后,张耳成了秦国的通辑犯,刘邦自然也就没法再做张耳的宾客了,所以他回到了家乡,而这时的刘邦也已经超过了秦朝做吏的年龄要求——三十岁以上。所以,靠着他老爹刘太公的好人缘,加上刘邦粗通文墨,顺利地混到了一个泗水亭长的位置。

刘邦在亭长的位置上一呆就是十多年。在这十多年里,他与后来的众多战斗伙伴(萧何、曹参、樊哙等等)结下了浓厚的友谊,还娶到了一位娇妻(吕雉)。

如果没有秦末农民起义,而是过着太平日子的话,刘邦的一生将就此度过,上不去、下不来,熬到退休、弄儿为乐,仅此而已。

只不过,阴差阳错,社会的变化推动刘邦成为了那个时代的弄潮儿,从一个小小的亭长,一跃成为一国之君,为后世所景仰。


水一白聊历史


按现代正常来看,从一岁到四十八岁经历了人生的三个阶段:少年、青年、中年。但是如果按照古代的平均寿命来看四十八岁已经进入老年了。所以说,四十八岁才开始起兵做沛公的刘邦真的可以称得上“老当益壮”了。之后的情况大家都了解,刘邦通过三年反秦,四年楚汉之争,只用了七年时间就做到了汉高祖,可谓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那么,刘邦四十八岁以前的人生是怎样了?


少年时代

公元前256年,刘家老三呱呱落地。不太兴奋的刘太公唤其名曰:刘季。(注:按照古典伯仲叔季来看老三应该是“叔”,但是如果只有三个儿子,最小的取名“季”。今天不讨论这个问题,只论刘邦)同一天出生的还有邻居卢家,同样生下一个男孩取名卢绾。街坊四邻为添了两个儿子并且同日出生而争相道贺。

日子并没有随着刘三的降生而改善。相反“多一个人,多一张嘴”,清汤寡水的生活充斥着刘三整个少年时期,但是刘三还是在刘太公唉声叹气中慢慢长大。转眼到了学龄年纪,刘三和“同日生”的最好玩伴卢绾背着粮食来到了马氏学堂见到了自己的启蒙老师马维,在马维的教导下,刘三的眼光慢慢开阔起来。开始崇尚“战国四君子”,并且成了信陵君的铁杆粉丝。


青年时期

一个饭都吃不饱的贫农家庭如何效仿“三千门客”的魏国无忌信陵君?但是,刘三就这么做了。他不事农业,整天带着一帮“志同道合”的哥们胡吃混喝。今天吃你的,明天吃我的。轮到刘三做东了,刘三没有收入就带着大家到已经成家的哥哥家“蹭吃蹭喝”。经历了嫂子的无数白眼后,刘三索性就转移到寡妇开的饭馆里“打白条”。就这样,刘三的“知名度”慢慢的打开并且聚集了一大批铁哥们儿,西汉开国功臣基本上都出于此。

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慢慢的刘三感觉光是这样也不是办法,自己好吃懒做已经被老爹拿棍子追了好几次了,必须得出去游学历练一番。好男儿志在四方,他想到了自己的偶像。早就听说信陵君从赵国回来了,他“门客三千”也不多我一个。如果能得到提拔回来也许还能跻身官场,混个一官半职。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可惜当时的消息太闭塞,信陵君其实早就去世了。途中战场的硝烟还没有停息,刘三跌跌撞撞的走进了张耳的家中。张耳当时在老丈人的支持下,招贤纳士,名声显赫已经成为外黄县令。刘三和张耳有一个共鸣就是信陵君(张耳曾经是信陵君魏无忌的座上客)。所谓“酒逢知己千杯少”两个人为了一个共同的偶像、共同的话题成为了挚交。刘邦在张耳的家中一住就是大半年,期间刘三又增长了在乡野学不到的见识。后来刘三建立西汉后,封张耳为赵王,结成了儿女亲家。




中年出仕

刘三回到家乡不久,秦始皇已经横扫六合,统一全国。废除分封制,设立郡县制。刘三也从魏国、楚国过渡为秦人。机缘巧合之下刘三成为了郡县制下级小吏-亭长,任务就是押解囚犯到骊山劳动改造。有一次押运途中,碰见秦始皇南巡,那场面彻底让刘三震惊了,原来威震天下的皇帝和我刘三年龄差不多啊!心中的欲望在迸发。

刘太公为刘三的婚事犯愁,认为他一定是个“光棍”命。但是刘三出其不意的给他带来一个孙子刘肥,儿媳妇不知道是哪位?已经四十岁了,刘太公索性也不管了。刘三还是早出晚归,甚至几天不归过着自己原来的生活。月合老人并没有忘记刘三,一分钱没花让刘三娶了个比他小十几岁的吕雉(这段历史婚姻很传奇,以前讲过,不重复)。吕雉似乎对刘三很满意给他生下了一女一男,过着平静的生活。直到有一天,一个老人的出现改变了这一切。他告诉吕雉,你是贵人。你之所以尊贵是因为你有一双儿女,他们都是大贵之人,说完就走了。不一会刘邦回来了,追上了这个老人问:你说我们家人都是贵人,你看我怎么样?老人答曰:全家因你而贵,君贵不可言。等到刘邦再问时,老人已经不见了。



一个惊天计划由此开始。

正值陈胜吴广大起义,“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揭竿而起。刘三联合吕雉,全家起来造势改写自己的传奇身世,又召集酒馆寡妇,亲朋好友大肆渲染。一个“真龙天子”应运而生,他由刘三刘太公之子转变为“赤帝子”(怪不得刘太公一直都说刘三果然不是亲生的)。趁押解骊山徒隐藏芒砀山,响应陈胜吴广的反秦起义。遥控指挥萧何、曹参等人蛊惑沛县令,沛县令不得已只能召回刘邦让他带领大家一起反秦。刘邦带领一班亡命之徒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杀了沛县令祭旗,誓死包围家乡,反对秦朝苛政。被众人推举为沛公,当时刘邦四十八岁。


小刘解读


刘邦童年不祥,少年毫爱结交朋友很多,在这些朋友中九流三教,各色人等都有。后來担任了坯县某地亭长后,结识的人物更多了包刮有学问有見识的,箫何,樊绘都是那个時后认识的。这也是一朝天子一朝臣吧。这些人都是后來起义,从政的骨干,刘邦起义还少有地位的亭长。明太相朱元璋更不如他,家中无生活来源,帮舅父放牛,同样是广结交。

。所以汉高祖爱广结交。大凡贫民起家的开朝皇帝多是在这种型式中起家,这是历史上一项不成文的经验。这批弟兄在芒砀山游玩,偶有大白莾蛇出现,刘邦挥剑斩杀,其中有识之士断定是天意,刘邦将来并非络络之辈,将这种情型口口相传,经朋友约朋友,连络循环没几个月有十多万人来投靠,这样没几年社会上的贤士良将也前来投诚。時间不长成为一亇庞大的军事集团。到時侯:良禽择木而栖,贤人择主而事,文有张良,陈平来投,武有英布,季布,钟离昧来投。加上张良帮髙祖周六国,游说汉王贤能,大度,礼贤,下士,这样有收集了一大批人才。

。刘邦在青壮年時代干了立国之本。为汉家四百年天下打下了基础。


老龚166916589


英雄不问出处。刘邦做为一介布衣,一次押解苦力半数逃亡,交不了差,横竖都是死罪,提三尺剑,斩蛇起义,聚硭砀、攻咸阳,四年楚汉之争,夺得天下,建立了大汉王朝,史称汉高祖。

而后人论及历史上有雄才大略、著名的皇帝多为开国之君。秦皇、汉武、唐宗、宋祖,而汉是他的曾孙汉武帝,而不是他这位开国皇帝。这与他48岁前的经历有直接关系。



1,刘邦,行三,又名刘季,自幼游手好闲,不务正业。与持家守业的大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故经常以二流子、败家子遭其父刘太公训斥。

2,但交友广泛,三教九流、狐朋狗友,屠夫樊哙、县吏萧何等皆能成为朋友。还好面子,一次邀众人来家吃饭,其嫂早已厌之,老远弄出刮羹刷锅的声音,弄得刘邦灰头土脸。

刘邦恨之,称帝后,竟封嫂子的儿子为"刮羹候"。

3,直到四十岁才谋到了一个泗水亭长的位置,秦制十里设一亭,类同后来的村长,也只是一个迎来送往的闲差而已。



4,三十好几也未成婚,一直与一街市寡妇厮混,长子刘肥就是这时非婚岀生的。

5,大咧咧,好吹牛,众人都知他的这个脾气。一次县令宴请远道而来的老友吕太公父女。来宾按献礼金多寡排座位。只见刘邦大剌剌空着手高喊,我献一万金,径直坐在了上位。县令对吕太公讲:这是一个爱吹牛的人,不要在意。

未料吕太公是一个有独到见识的人。不仅不怪,认定刘邦以后定有大的作为。并请县令做媒,让女儿吕雉许配给刘邦,成为刘邦的正式妻子。45岁那年刘邦抱得美人归。

当然上述多为负面评说。刘邦能称帝,自有他超凡的过人之处。

起兵后,善于纳谏,知错必改。对有功的将士内不避亲外不避仇,知人善任,用对了萧何、张良、韩信汉初三杰,这些都是他最终成就帝业的优长之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