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五年存款5.2%利率可以作为养老理财吗?

魏晋美人


商业银行5年期的存款利率可以达到5.2%吗?看到这个问题的时候,很多人可能会有这样的疑问。

在很多人的印象当中银行的存款利率一般都是比较低的,因为过去几年大部分银行的存款利率基本上都是在4%以内,比如那些国有大银行以及股份制银行三年期的存款利率一般都只有3.58%左右,所以突然看到5.2%的存款利率很多人都觉得不太可信。

但是目前我国的存款市场跟前几年相比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最近几年在各种互联网理财平台冲击之下,再加上银行内部存款竞争不断加剧,所以目前银行的存款竞争是非常激烈的,各大银行为了吸收存款都会上浮更高的存款利率,特别是对于那些小银行来说,他们吸收存款的难度比较大,所以为了吸收更多存款用户,他们一般都会上浮更高的存款利率,目前很多小银行,比如农村信用社或者民营银行,三年期或者五年期的存款利率可以达到5%以上大家不要觉得大惊小怪。

那5年期的存款利率5.2%是否适合养老理财呢?在我看来,我认为如果银行真的能给到五年期5.2%的利率,是比较适合养老理财的。

对于老年人来说理财首先要考虑的是什么?我认为是安全,安全永远是第1位的,只有在确保本金安全的前提下去谈收益才会有意义。对于老年人来说,他们大部分的收入都是依靠养老金,所以容不得半点损失,因此在理财的时候,大家一定要首先从安全去考虑。

而目前银行存款是非常保险的,银行存款保本保息,而且50万之内有存款保险条例的保护,只要大家通过正规的银行渠道去办理,基本上不会有什么损失,到期之后基本上都可以连本带息拿回,这样就可以确保大家存款本息的安全,不会出现其他意外情况。

而在确保存款本息安全的前提下,还可以获得5.2%的利率,我认为是非常不错的,从目前整个理财市场行情来看,5.2%的收益率算是比较高的。

在低风险理财产品当中,目前很多理财收益都没有达到5%,比如根据2020年1月份理财市场的一些统计报告数据显示,2020年1月份我国理财市场的平均收益只有4%左右,这个收益率明显比5.2%的银行存款利率要低。

所以从收益的角度来看,我认为5.2%的存款利率要比目前大部分低风险理财产品的收益还要高,因此在确保本金安全的情况下,把钱存入到银行里面理财是比较划算的。

但是在这也要提醒一下大家,目前我国有4000多家银行,绝大部分银行的存款利率都不可能给到5.2%,真正能够给到5.2%存款利率基本都是那些小银行,而部分小银行在操作的过程当中有可能有一些不规范的地方,比如前几年就曾经发生过银行内部人员通过私刻公章,制作假存单骗取客户存款的事情。

所以大家在存款的时候一定要特别小心,存款一定要到银行正规的渠道去办理,在有视频监控的柜台办理,千万不要相信个别银行工作人员所谓的高息存款,这样才能避免一些节外生枝。


贷款教授


商业银行5年期存款5.2%的利率,可以作为养老理财吗?

答案很明确,当然可以。

可惜的是,商业银行5年期存款5.2%的利率,不可持续 ,到目前为止,市场上已经看不到这么高的存款利率了。

过去,也只有民营银行发行的智能存款,可以给出这么高的利率。现在由于涉嫌高息揽存,被监管整顿了,所以各家民营银行的高息存款,要么下架,要么停售,要么下降的利率。

当然对于存量的存款业务,是不会受到任何影响的,大家买到的也就是赚到了。

不过,通过京东金融或者支付宝这些第三方的平台,还是可以看到很多由银行所发行的存款产品,这些存款产品的收益率还是很高,最高可以达到5%。

这些银行存款安全吗?答案也是肯定的,安全。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这些银行所发行的这些特色存款,其特征就是银行标准的储蓄存款,严格执行国家存款保险条例,50万本息之内100%保障。

比如在京东金融上面,有一款由众邦银行发行的存款产品,产品名称为众力存。存款利率为5%,存款期限为5年。

这款产品所具有的特点是本息保障,完全执行存款保险条例,而且还有一个非常好的特点是,支持转让,如果转让成功的话,可以按满期获得利息,是不是很有诱惑力?

像这样的产品还是很多,对于中老年人来说,完全可以作为养老理财的理想产品。只是注意一下存款金额就可以了,一个银行存款金额不要超过50万。


南公子


首先明确来说是可以的,五年5.2%的利息,收益率不算太高勉强可以抵御通胀,相对来说比较安全,不过需要考虑以下几个问题:

一,5.2%的利息是五年的定期存款,时间相对来说是比较长的,如果提前取款的话,就只能享受活期利息了,所以要准备一部分应急资金,剩下的确定存五年的资金可以分成几份存五年,也可以每隔一段时间存一个五年循环使用。

二,利率变动的问题,从国内外的利率变动情况来看,整体利率是逐年下行的,上世纪90年代,有一种保值储蓄利息能达到13%,现在一年期的利息只有2%不到,所以如果未来利息下降的话,就需要改变理财方式,追求相对较高的收益率,那么可以考虑结构性存款,还有券商的收益凭证,两者收益率都有可能达到5%以上。

以上是比较稳妥的办法,不过相对保守,建议可以把资金的80%投入到存款,用少部分资金20%进行收益相对较高的理财,例如定投混合型基金或股票型基金,而且还可以利用存款的利息追加定投,直到基金获利为止,这样有可能年化收益率超过6%,是一个相对较好的投资组合。


大海侃股


  货币永远不是稀缺资源,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财富会不断增加,货币供应会不断增加,即未来货币供给是要大于需求的——社会财富开始找不到出路,市场利率必然下行,比如90年代的利率水平和如今的利率水平,再比如发达国家的利率水平和发展中国家的利率水平。

  也就是说,通胀是养老的根本性问题,而存款利率会随着社会财富的增加不断下行,未来单靠存款利息是不能够养老的,资产必须配置到权益资产,比如股票和房子等。

  如今5年存款可以获得5.2%的利率,未来可能只能获得2%的存款利率,甚至更低,无风险产品是不能够完全对冲通货膨胀的,养老应另辟蹊径,比如房市股市等。

  5年期存款利率5.2%在如今能不能对冲通货膨胀?我们都知道存款是5年利率保持不变,不存在时间价值(复利),其年化复合利率为4.73%。

  然而,我国的通胀非常不确定,即货币政策非常不确定。比如2019年2月CPI同比增长1.5%,而2020年1月份同比增长5.4%。

  假如以5.4%计算,即该存款的实际利率为4.73%-5.4%=-0.67%,跑不赢通胀。

  而如果CPI是1.5%,那么当时5年期存款利率往往是达不到5.2%的。

  因此,从自身资产方面(不包括社会福利),不要单靠存款利息养老,特别是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人的生命会越来越长,原先计划好的养老金不一定能够养老——应当干一辈子能干的事业,或者干尽量能拖延退休的事业。

  当然了,随着社会财富的增加,社会福利也会越来越好,或许在未来养老根本不是问题,比如理想中的社会主义社会。


三人聚众


银行五年期存款5.2%的利率可以作为养老理财,是非常不错的一个理财产品。

不过,对于不同的年龄段和不同的家庭来说,需要合理规划。这个产品只能是个阶段配置。

理财一辈子,呵护幸福生活,投资一阵子,靠专业和运气。

专注养老规划,呵护美丽人生。


启申聊养老


5.2%的利率确实已经很高了,在降息的大背景下,这个利率可能未来几年我们看不到了。所以如果你有存钱的打算,赶紧抓住这个机会吧!

五年之内,这个利息可能会是你见到的最高的存款利率了。作为养老也好,作为投资也罢,这都是一款很好的产品。

但是对于养老来说,只投资五年似乎还不够,因为我们还要考虑十几年后即甚至几十年后的生活,这五年利率确实比较高了,但是后面怎么办?假如后面五年之后,利息降到很低,大家存款只有百分之一百分之二的利率的时候,我们怎么办?

这种情况不是不可能发生,我们可以看看欧洲和日本,现在存款利率有多低,有的甚至是负利率了。

所以对于投资养老金来说还需要准备一些,哪怕利率相对低一点,但是稳定的长期的产品。比如有的年金险。前些日子最高合同利率可以达到年化4%以上,这种产品就属于比较好的了。但是监管认为这个利息太高了,现在被要求降到了3.8%左右。即使是3.8%,也还是一个不错的利率。

如果是熟悉股票市场的老手,其实还可以买入一些银行类股票。每年的股息收入可能都将近5%了。其实长远看还是一个比较值的投资,现在中国股市肯定不是最高点。当然这个建议仅供参考,因为大家的风险承受能力是不一样的,不是所有人都愿意冒这个险着。

回到题目,5.2%年化收益的存款,真的已经很高了,我认为大家要抓紧这个机会,如果这个钱五年内不用,确实可以投这一款产品。


莫水宏观经济


从过去的历史经验看,商业银行存款利率5.2%是不足以做长期养老理财回报的。从未来的趋势来看,这个存款利率水平也是达不到的。从现在的实际情况来看,哪个地方银行还有这么高的定期存款利率啊?三者一结合,发现这是个梦想。

1.中长期定期存款利率只有在2017年到2019年,曾经有过比5.2%还高的利息回报。自2019年年底开始逐渐已经明显回落,现在已经不可能找到年化利率回报超过5%以上的定期存款产品了。

结构性存款已基本全部缩减,尤其是假结构性存款,已经从市场上消失,而真结构性存款是一个浮动回报的银行利率只有在到期日才能测算出,而且每个产品都不一样。智能存款产品在提前靠档计息被取消后,整体利率水平也在逐步下调,而且存量产品也越来越少。

目前主要是大额存单产品还维持着比较高的利率。同时一些小型民营银行的创新的大额存款产品利率回报还比较可观,整体这两类产品的年化利率都在5%以下。

2.从未来利率发展趋势来看,最少在中期利率回报是一直向下的。目前LPR(同业贷款利率)也是逐步走低,如果要维持一个稳定的存在差,那么存款利率水平也会走低。同样我国已经走向一个宽松的资金供给趋势,资金供给多了,自然利率也就会逐步下降,利率就不可能持续提升。

放眼全球经济,各个国家的货币政策也是持续宽松,而且银行存款利率都是越来越低,甚至多国家已经出现了负利率。所以全球的利率水平都在持续走低。

3.过去动辄7%以上的存款定期利率,那都是经济发展腾飞期,也就是在高通胀时期,才会出现的现象,甚至还出现过贴补利率附加,达到年化15%以上呢。但是当经济一旦走稳之后,存款利率水平都会逐年下降。

当然现在我国还处于经济的增长期,所以存款利率目前还能找到4%~5%的利率,如果真正进入到稳定期,可能利率回报就会低于3%以下了。

4.在过去,如果仅仅以存款利率来维持与货币购买力同步的话,那基本现在是后悔莫及啊。因为我国的统计数据并不能反映货币购买力的变化。我们可以做如此推算,大约5.2%的利率回报,约13年本金翻一番。那么我们回想过去,13年你的货币购买力也是下降一倍吗?所以从历史角度,如果以此利率作为唯一回报,那么在换取物品或购买资产时,会亏本本金的。

但是在目前,针对特别保守的投资者来说,确实除了银行存款,也没有其他更加理想的投资品种。当然这两年可以投一些银行存款,等整体金融形势稳定之后,金融违约状况有了明显好转之后,那么又可以大胆投一些更多理财产品了。

结论是:现在这么高的存款利率产品已经没有了,如果长期想依此利率回报,就想养老的话可能也不太现实。这就是为什么国人喜欢买房子,购置大宗资产,在一定程度上他们比银行存款更加保值增值。

德先生讲金融和理财由专业变得通俗。跟随德先生得到最简单的答案和最实用的解决之道。觉得好关注我!再多点点赞。


匀枫财技大兜底


根据我多年的投资理财经验来看,商业银行5年存款利率5.2%,可以作为养老理财的一种方式,但并不是很好的方式。

我们说养老理财,一般就是为了储备将来的养老金,那么存的钱必须能够跑赢通货膨胀才行,否则到你老的时候货币贬值了。

比如现在你存上5万块钱,等到40年后,仍然要有同等的购买力,这说明资金是保值的,如果他的购买力下降成3万元,就说明资金贬值了,如果他的购买力上升成10万元,就说明资金升值了。

显然,作为养老理财来说,我们需要追求的是让资金升值,所以一种养老产品好不好?关键就看它是否保值升值。

5.2%的利率会不会让资金保值呢?我觉得短期还可以,但是长期看就很难做到了。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20年1月份我国CPI同比增幅为5.4%,也就是说物价平均上涨了5.4%,如果你的存款利率是5.2%,那么你的货币就相当于贬值了0.2%。

除了上面简单的对比之外,银行存款的利率都是按单利计息的,也就是你5年的时间,每年获得的都是5.2%的利率。

但是物价上涨是按复利计算的,今年物价上涨4%,如果明年物价上涨也是4%,如果按单利算,明年是上涨了4.16%,如果你的养老金储备时间为20年,每年物价上涨都是按4%计算,那么物价会上涨119%。

如果你每年的存款利率按5.2%计息,存款20年之后,你的资金只增长104%,两者相差15%。

如果通货膨胀率每年按5.2%计算,20年物价将上涨175.6%,两者相差71.6%。

如果时间更长的话,这种差距会更大,所以5.2%的存款,对于一般投资者来说算是高息的产品了,但仍然不是最好的养老理财方法。

最好的养老理财方法是能够跟随物价上涨,比如购买社保,还有就是高附加值的投资产品,比如一些业绩非常好的养老基金。


互金直通车


完全可以,因为作为养老理财首要考虑的是“安全性”,第二才是“收益率”。

商业银行5年期定存利率5.2%不算低,目前能查到到的5年期定存最高利率是民丰银行,利率高达5.65%。

根据统计局的披露,2020年我国CPI增幅5.4%,也就是说物价上浮幅度为5.4%。相对于5.2%的定存利率,虽然跑不过5.4%的通胀,但是对于老人养老来说足够了。

老人本身就比较节俭,日常最大开销也就是“一日三餐”,再加上子女孝敬,5.2%的收益完全够日常花销了。

相对于于收益率,老人更在乎的是安全性。

银行存款严格收到银行存款保险制度的约束,从安全性角度考虑,即使银行破产清算,50万元以内的本息存款也能得到全额保障和清偿,所以大可不必担心本息安全。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老人判断能力差,在购买银行定存时一定要注意不要误买成理财产品。因为理财产品是不在存款保险制度保障范围内的,即使风险再低的理财产品也是有风险的。

从定存流动性来说,商业银行定存也非常适合养老理财。

老人上了年纪难免会有突发事件需要用钱,这时银行定存能够随时支取的优点就显得尤为重要。

再者,一般国有大行的银行定存规定定存提前支取是不能享受定存利率的,或者提前支取部分不能享受定存利率。

但是个别的城商行或者民营银行为了揽储的需要,在储户提前支取时可以给予适当的降息,不会死板的按照活期利率结算。例如,定期利率5.2%,假设提前支取可以按照4.5%的利率结算利息。

延伸阅读

其实我国针对老人养老还有许多其他的产品,收益率也比银行定存稍微高一点。

例如上海银行的“养老无忧”,属于偏货币和债权类的理财,属于保本保收益的理财产品。

再比如工行的“如意人生”,属于稳利型养老细节的理财产品,收益率也不错。

总结

从以上逐条分析我们认识到,5.2%的收益率完全可以作为养老理财产品购买,关键在于安全性有保障。

如果老人还能承担一定的低风险(有些是保本保息的)理财产品,也可以选择购买各家银行推出的养老细节理财产品,收益率更高一些。

另外需要着重提醒一点的是,老人去银行办理业务时,最好有子女陪同,以避免不必要的麻烦。

评论点赞,腰缠万贯;关注老刘,越来越牛。


中年老刘聊财经


养老需要提前规划、未雨绸缪。



对于这个问题,我认为主要得从个人所处的人生阶段来下结论。

如果要是45岁以下,选择银行存款这种养老方式,并不是太合适;如果已经45~50岁以上,选择利率4.5%以上、且按月付息的银行存款产品,可以为养老提供一定的基础保障。

对养老提前进行筹划,首先要考虑清楚养老的经济需求,再来考虑合适的理财产品,以满足预期的养老生活质量。

第一点,量化要求。

规划养老,要放在具体的时间和地域背景中考虑。

2019年在小县城或者农村养老,与10、20年之后在一线、二线城市养老,生活成本是不一样的,而且可能会有非常大的差距。

2018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9853元,比上年名义增长8.4%。其中,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6112元,增长6.8%;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2124元,增长10.7%。

按照全国平均水平来计算,2018年一年花费19853元。如果养老生活花费用银行存款利息支付的话,选择存款利率为5.2%的产品,则需要存款本金38万元。

如果是10年之后开始养老呢?一年的平均消费支出将达到44475元。与上面同样的计算办法,就需要有银行存款85万元。

如果是20年之后呢?30年之后呢?只要是国家经济发展不停滞,居民收入在增加,物价在上涨,消费支出肯定也会增加,只不过是增加的幅度大与小的差异。

而且,以上只是按照全国平均水平进行的测算,如果要是居住生活在城市,养老需要花费的钱还要多很多。

毫无疑问,一个人规划养老的时间会长达二三十年。从现在开始,估计会经历消费支出从2万元逐年增长到4~5万元的过程。而对于存款利率,通过发达国家的历史来看,趋势是逐渐下降的,能够长时间保持2~4%也属不易。

因此,采用银行存款方式养老,对本金会有一个量化的要求。这个数据的确定,一方面取决于消费支出的增长速度,另一方面取决于银行存款或者投资理财的收益率。

下表测算了九种情况下需要的养老本金数据。

通过以上分析,得出的结论为:为将来20年养老生活所需做准备,保险一点的要求本金要高于50万元。在经济发达地区养老,需要的资金会更高。

第二点,时间要求。

养老的时间会有多长?这是一个比较个性化的问题。

就平均意义上来讲,60后人群的人均预期寿命达到80岁,应该不算是很离谱。也就是说,平均的养老时间大约是20年。

第三点,安全性要求。

对于个性化的养老方案,除了对时间的规划、资金数量的要求,还要把预期收益能不能持续列入考量范围。在20年的时间里,一个人会经历怎样的经济波动?

根据过往的历史来看,恐怕没有人可以保证,通货膨胀始终处于像近两年这样的温和水平;也无法保证,银行存款利率会处于2~4%的水平;更不敢保证投资理财不亏损,长期收益率达到6%。

总而言之,个人如何在时间的长河中立于不败之地,过上一种相对舒适的养老生活,恐怕不是简简单单地靠银行存款能够解决的。对此,我的建议是——

  • 第一,能力。

很简单的道理,拥有强大的获取财富能力,活到老学到老,在适合的工作岗位上干到老,也就根本没有时间为养老问题而焦虑。

  • 第二,保险。


社会保险、商业保险,都是解决后顾之忧的方式,既是对自己负责,更是对家庭负责。

通过【颜开局】长时间研究,通过大量历史数据,可以证明:社保的性价比最高,商业保险是对社保的补充。因此,在同等情况下,一个人应该首先选择社保,其次是商业保险,最次是银行存款。当然,如果个人是投资理财的常胜将军、收益率达到8~12%以上的话,则另当别论。


最后,回到开头的结论。

如果超过45~50岁的话,不管是参加社保还是购买商业保险,似乎都显得晚了一点。因为,社保的最低缴费年限是15年;而年龄大了商业保险的杠杆率也会偏低,二者都达不到很好的保障效果。

所以,如果一个人是这种情况,还是考虑收益率比较合适的投资理财比较好一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