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人生剩下来的时间只够读一本书,你会选哪一本书?请说明推荐理由?

南京天天向上陈老师


我会读《易经》这本书,这本书从古至今有太多的人杰甚至圣人都是跟这本书有渊源的,说明这本书有着我们难以想象的知识和精华在里面让我们去学习和探索,那么这本书到底有什么东西能让它传承至今并且又有那些知名学者和人物跟它有渊源呢。《易经》是一本直击

万事万物根本之理而被各个领域所学习和援用的书,古人云易道广大,无所不包,旁及天文地理,乐律,兵法,韵学,算术等,周易是一本万物皆包含的书,因此深受很多时代的杰出学者的青睐。比如大家知道的孔子,就是读《易》而“韦编三绝”那么周易又有那些知名人物跟它有关系呢。这里就不得不说历史上的三圣人了,三圣即指伏羲,周文王,孔子这三位圣人了,伏羲始创八卦,开启了文明,对人类文明发展做出了伟大的贡献,因此被人们称作上古之圣,周文王在狱中演绎上古八卦和连山易后创出六十四卦,并从新整理编撰了卦辞,为之后《易经》成书奠定了基础。孔子从50岁开始研习周易,书写了几万言的解读文字,有解释卦辞和爻词的,有说明卦象卦理的,还有说明卦序排列等等方面的书籍,所以孔子是《易经》承前启后的近古圣人。这三圣人都是跟这本有关系的。据传还有圣人用《易经》参悟修炼了一种上古秘术《山》,是最高深最难学的秘术,后世好像无人达到山这个境界了,不过好像并没有此术的学习方法,只有书面简单讲到过而已,那么能和《山》这上古秘术相提并论的还有那些术,接下来说第二个术《医术》古人利用方剂,针灸,灵治等方术来保持健康,治疗疾病等等,代表做有《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金匮要略》《温病条辨》等。至于后面的还有《命术》《相术》《卜术》,扯远了,这五术我之后另外给大家说。总之后世的学者大家写的很多著作都是有周易的影子在里面的。这本书能让这么多圣人,人杰青睐,足以说明它的价值,是真的值得我们用人生剩下来的时间去学习的。





创作领域资格认证作者


必须是《毛泽东选集》

推荐过《毛泽东选集》的人其实有很多,包括像任正非、史玉柱这样的顶级企业家。

长期坚持读《毛泽东选集》,阅读时长和内容均不刻意,想起来就读,有空就读,每天都读,已经3年多了。

这套书最神奇的地方在于,无论你从任何一卷、任何一篇开始看,都可以看得下去、看得懂——因为它的计划受众,上至高级领导群体,下至当时受教育水平不高的工农群众,不管读者文化程度如何,都可以直接开始读。

体验主要有3个:

最直接的体验就是,读《毛泽东选集》,恢复了我被碎片化阅读摧毁的耐心;

第二,写东西变得更顺手,只要资料齐全和结构搭好,2000字的东西一般不用一个小时,而且不用改;

第三, 考虑问题更容易运用结构化思维(Structured Thinking)去想问题,所以在公众场合发言和分析阐述的时候,基本不会卡壳和语塞,另外,在某些问题上钻牛角尖的情况会少很多。

不过由于我国在义务教育阶段,大部分政治课的讲课方式和授课水平均有待提高,99%的人从学生时代里,就对政治理论学习有一种天然的抵触,所以99%的人肯定不会去主动读《毛泽东选集》,更别提反复看、长期看的人有多少了——反正我这几年问过的身边的人,从没有谁主动去看并且看完过。

其实真正看过《毛泽东选集》你就会发现,这套书是保证“口语化”和“正式公文”写作风格兼顾的情况下,输出理论水平最高的作品之一——要做到这个其实非常之难,因为文章写得太口语,肯定无法保证政治的严肃性,但写得过于严肃、掉书袋过分,则无法打动当时大部分的工人阶级和农民群众、让大家都看懂。

公平来说,《毛泽东选集》是一套非常好的长期理论学习、生活休闲读物。毛泽东的思维能力、文笔还有宣传思想工作水平,可以说是“亿中无一”。

只要认真看并且学了比你水平高那么多的人写的书的内容,思维方式和写作能力,多少会有点提高,这是最直观的——补一句,以上的“亿中无一”应该是个理性形容,没有夸张的成分。

毛泽东的文章有个风格:在讲道理的时候,把一些问题的本质和核心内容(俗称干货),用最简洁的语言阐述明白。

一切革命同志须知:国民革命需要一个大的农村变动。辛亥革命没有这个变动,所以失败了。现在有了这个变动,乃是革命完成的重要因素。一切革命同志都要拥护这个变动,否则他就站到反革命立场上去了。——《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一切军事行动的指导原则,都根据于一个基本的原则,就是:尽可能地保存自己的力量,消灭敌人的力量。这个原则,在革命战争中是直接地和基本的政治原则联系着的。——《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

战胜蒋介石的作战方法,一般地是运动战。因此,若干地方,若干城市的暂时放弃,不但是不可避免的,而且是必要的。暂时放弃若干地方若干城市,是为了取得最后胜利,否则就不能取得最后胜利。——《以自卫战争粉碎蒋介石的进攻》

除了政治上经济上的基本矛盾,蒋介石无法克服,为我必胜蒋必败的基本原因之外,在军事上,蒋军战线太广与其兵力不足之间,业已发生了尖锐的矛盾。此种矛盾,必然要成为我胜蒋败的直接原因。 ——《三个月总结》

它们单独摘出来,都是很好的名词解释和名言警句,而且某些问题的本质和核心内容,蒋介石被赶到台湾都没想明白,有这种对手,我若是蒋公,怕是做梦都得被吓尿。

当然,毛泽东对蒋介石的吐槽也是非常有趣的:

中国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政治代表蒋介石,大家知道,是一个极端残忍和极端阴险的家伙。他的政策是袖手旁观,等待胜利,保存实力,准备内战。果然胜利被等来了,这位“委员长”现在要“下山”了。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文,开宗明义:

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中国过去一切革命斗争成效甚少,其基本原因就是因为不能团结真正的朋友,以攻击真正的敌人。

那两个双问句已经成为名言警句了,而且这篇文章涵盖内容之广博,分析之深刻,阐述之简明,你绝对很难相信是一个32岁的年轻人单独所写——对比一下现在各种到处copy的策划、报告,还是一堆团队一帮人凑出来的,你就知道普通人和天才的差距究竟多大了。

通过阅读这种理论水平的文章获得的思维方式转变,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比如我这几年写的东西,就常常会变成这样:

“份子钱”除了“表达祝福”这个表面功能外,其实主要有两个深度功能,一是“情谊量化分级”,二是“诚意测试”。——催婚是怎么成为我们这代人无处安放的焦虑的

杨天宝能红,其实和演技没有关系,因为她根本没有演技;也不完全是群众太傻、网民低龄化,主要原因是她背后站着的资本和权力,选择了一次次把这张画皮填充到一个个作品里而已。——啊邦同学:杨颖(Angelababy)为什么能成为明星?

它们的最大问题,在于经常脱离一定的语境和人生背景,直接抛给你一个看起来像模像样、似是而非的结论——啊邦同学:怎么看「没有不适合的工作,只有不拼搏的人生」这句话?

最后一点,我觉得一个真正看完、看懂《毛泽东选集》的人,肯定会在思维方面有更强的独立性,所以,他最后既不会成为一个“毛粉”、也不会成为一个“毛黑”,而是成为独立思考的追随者。

看完《毛泽东选集》会发现,毛泽东的一生是孤独的,他的思想高度,超过同时代的人太多,以至于不被常人理解,而且任何时代,喜欢讲道理的人,是很难被大众理解的,大众更喜欢听故事,但也正因为少,所以这件事更值得坚持。

这就是我几年坚持读它的最大感受。



吾尝终日思


如果余生只能读一本书,我推荐《群书治要》。

这本书诞生于唐朝,由著名谏臣魏征、禇亮、萧德言、虞世南等大臣,把唐朝以前的经、史、子中有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精髓加以概括和整理,可以说这本书集大成于一身,是古圣先贤大智慧的集中体现,是人类思想文明的瑰宝。

无论你是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哪怕是在时隔千年之后的今天,这本书依然散发着活力和魅力。

对于国家,《群书治要》是“贞观之治”的理论基础;

对于家庭,《群书治要》是“安如磐石”的学习手册;

对于个人,《群书治要》是“高山景行”的行为规范。

以上拙见,仅供参考,如有异议,欢迎交流!



泽熹笔谈


读书,能坐下来安安静静读本书是件美好地事,朋友说,读三国,看中国四大名著:"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这些书每个人的学生时代老师都是这么说。但如果人生剩下来的时间只能读一本书,我会郑重向大家推荐当代作家路遥著作《平凡的世界》,平凡普通人的世界里,每个人也可以活出喧闹的人生。

这位来自西北黄土高原的汉子向读者推送了一幅农村到城市改革时代中国城乡的社会生活和书中人物思想情感的巨大变迁画卷,孙少安,少平,田晓霞,润叶,田福堂,孙玉厚,二流子王满银等这些鲜活人物形象,似乎是我们自己,父辈和邻村的同学和朋友。

少平青春和梦想追求激励着他到外面去"闯荡世界",孙少安为了兄妹,土里刨金,用粗糙双手撑起一个家,不服输的倔强做农村领路者,田晓霞最有个性女孩,无拒世俗的眼光追求掏炭的少平,做正直的新闻人,为救小女孩洪水中牺牲,与少平爱情的约定让我流泪。山西媳妇秀莲是个好女子,贤惠能干持家是标配。

合上书本,人生不就是这样,生活十有八九不会尽如人意,坎坎坷坷,悲欢离合,个中滋味,都是每个人生节拍,过好现在,放眼末来,用温暖的心情去面对春光明媚,繁华似锦的春天。





释易省C


在这个世界上, 有生,自然有死,每个人都会迎接生命的最后时间,迟早都需要面对死亡。不管你用一生撞向富贵,还是用一世遇见贫富,最终都会遇到死亡。了解生死,悟透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是反映出一种人生智慧,体现出一种生命态度。

《西藏生死书》作者索甲仁波切(藏文:བསོད་རྒྱལ་,1947年-2019年8月28日),出生于甘孜县,作家,主要作品《生死无惧》《西藏生死书》。这本书是契合时代需要的书,讨论如何认识生命的真义:让我们正视生死的问题,在生死到来时不至于因准备不足而害怕、恐惧、担心、难舍,死亡前极大痛苦;于死亡,大多数人的做法是避而不谈,选择性忽略,一旦面临生死问题,会把以前积累下来的情绪一下次释放出来,冲击过大,无论是对生者,还是死者死前,都会受极大的痛苦。

其实:生命、时间和爱,是谁的也无法挽留的。而时间和爱,只有在生命的载体里才会具有灵性生命的意义。生命高于一切。显示生命的力量,是寻找生命里的意义次序:为什么活着?活着能给社会带来什么?我的活着能给社会和别人带来改善?排定次序,生命的意义就释然了、豁达了:当什么都不怕了,还怕吃亏吗?生命的意义不是不怕死就行,而在于积极面对人生的一切挑战和给社会带来改善,哪怕一点点于是不再逃避,坦然地向在这个世界似乎真实得让我们可以确信,直到死亡粉碎了我们的幻想。



九月rose


如果只够读一本书,我选择读《红楼梦》。

古典小说的高峰当属《红楼梦》,这是毋庸置疑的!小说以宝黛爱情为主线,讲述了以贾家为首的四大家族的兴衰史。对当时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礼仪、风俗等等进行了广阔而深入的描写。说它是一本那个社会的大百科全书也不为过!这虽是一部小说,书中却嵌入大量的诗、词,甚至歌、赋。提高了小说的欣赏品味,使我们从中感受到了古典文化的瑰丽、精美和雅致!

《红楼梦》是作者雪芹先生,“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字字泣血而成!即便如此,遗憾的是《红楼梦》如断臂的维纳斯一样,八十回戛然而止!“书未成,芹泪尽而逝!”任谁,能不为断章的《红楼梦》一哭?任是谁,能不为泪尽的雪芹先生一哭?

我常常会庆幸,我读到了《红楼梦》,并且每读一次都会有不一样的感受。这应该就叫“常读常新”;和别人交流的时候,发现同一章、同一节或是同一个人,不同的读者就会有不同的感受,不同的看法。这就是《红楼梦》的意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本红楼梦!

我觉得作为一个中国人,但凡是喜爱文学的朋友都应该读一读它。浸润在《红楼梦》里,就是浸润在我们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古典文化里。那是我们的文化之根,是流淌在我们血液里的烙印着“中华”字样的符号!



何故寻愁觅恨


《心经》,此经最能安常人之心。



凡行记


我会推荐《活着》主要讲述了中国旧社会一个地主少爷富贵悲惨的人生遭遇。“活着”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与平庸。我们深切的感受到活着多好,至于怎么活着,那些都不是我们所考虑的。命运总是跟我们开玩笑,无论怎么样生命只有一次,好好活着,才能知道活着是件儿多么幸运的事儿。大起大落的风云和个人坎坷,不要放弃生命,一直都是在顽强的求生,活着已经不是一种状态,而是一种本能,一种生命的力量。




向往的生活一幽幽


人生不过百年,这一本书就是关于人生,一生能悟透人生的人有几个?,易经《易》函盖了人生的方方面面,用一生去读这本书,又有几人能读透



一个热爱国学的人


我会去解读,洛书,洛书为无字天书。无字胜有字。有字字相连,读完通一理。无字才有字,字由心写,心知万理自修身,万理万物生,万物有相自天时,时间无相也有相,有相无相出阴阳,阴阳相合溶入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