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画册”,发现一个9岁孩子内心的黑色深渊

此篇接上一篇《亲爱的小孩,不用说话,你的画笔已然出卖了你的内心》,点击我的主页即可查看全部内容。

作为一名研究艺术疗愈的央美毕业生,我有过十余次美术家教的经历。

不夸张地说,画作能体现出一个人内心最真实的世界,并且现在已有通过绘画手段来精准治疗人们心理的“艺术疗愈”。

艺术疗愈是一种表达性的治疗方式,它通过艺术的创造性过程改善参与者的生理、心理和情绪健康状态。

艺术疗愈师通过让参与者自我表达的过程和产生的艺术作品,帮助他们理解情感冲突、增加自我意识、管理行为、减压、培养社交技巧及增强自尊心。

从事了多年的美术家教工作,我的学生类别跨度很大,

从别墅区无忧无虑的富家“小公主”,到北京CBD的精英白领,到贵州贫困区饭都吃不饱的留守儿童,再到前半生很幸福但苦于更年期阶段的妇女……

打开“画册”,发现一个9岁孩子内心的黑色深渊


我能深深感到他们内心不同的状态和渴求。有时看到他们的画我甚至会落泪,他们的画是内心的语言,或是歌唱,或是呢喃,或是倾诉,或是在求救……

下面继续分享我学生的例子:

注:因隐私保护原因,学生部分个人信息会进行模糊和修改

贵州留守儿童小张

见到小张可谓是历经周折。

从北京坐飞机到贵州,

再坐大巴到县里,

再由当地司机开车载我们支教的学生到达大山深处的极贫村。

群山环绕,道路崎岖,没有水源,也没有任何店铺。这便是小张的生长环境。

打开“画册”,发现一个9岁孩子内心的黑色深渊


小张是个留守儿童,今年9岁,父母在外地打工,从小由奶奶带大,村民们说他性情顽劣,不爱学习,是同龄孩子们里最皮的一个。

小张对我们带来的画布和颜料很感兴趣,眼睛发亮,目不转睛地盯着我们的画材。

本以为他会迫不及待地拆开包装搞破坏,没想到当我把画布铺好,把笔递给他,他还是坐在那里看着,望着白色的画布发呆。

打开“画册”,发现一个9岁孩子内心的黑色深渊


我和他说想画什么都可以。他摇摇头,竟表现出羞涩的不知所措。

我告诉他,你可以画现实中你看到的山和水,树和鸟,也可以画想象中的动画人物呀,电影角色呀…

这时村长告诉我,他们这里的孩子没有机会看动画,也没有机会看电影。

小张除了上学看书,平时能接触到的都是大山里的事物。

打开“画册”,发现一个9岁孩子内心的黑色深渊

“小张,那你就画大山吧”,

可话刚说出口我就后悔了,小张的眼神立刻暗淡下来,显然是对大山没有多大兴趣。

不过他好像终于知道能画什么了,

终于可以打破画布一般空荡荡的沉寂,他点了一抹黑色,在画布上涂出起起伏伏的一笔。

黑色,是同龄孩子创作中极为罕见的色彩。

小张对于第一笔颜色的选择,竟然是明度和纯度都不足以吸引孩子注意的颜色。

由此可见他心中一定有不同于其他孩子的地方。也许是阴沉,也许是孤独,这个孩子绝没有大家看到的“顽皮”这么简单。

打开“画册”,发现一个9岁孩子内心的黑色深渊

在之后的教学过程中,小张告诉我一个秘密,那就是他不喜欢数学,就在数学作业册子上进行了各种涂鸦,然后不敢交作业了,和老师说本子丢了。

在小张的引路下,我在他的柜子里找到了那本作业册子。

与其说是作业册子,不如说是画画本,

上面画满了小人和小人打架的样子:

杂乱的线条,

反反复复覆盖的图形,

扭曲的小人形体,

暗喻暴力行为的情节,

以及全篇单一的颜色——黑。

打开“画册”,发现一个9岁孩子内心的黑色深渊

通过这些画面,能强烈而直观感到,

他内心是充满斗争的,

他渴望某种解脱,具体是什么呢?

他说过,渴望和爸爸妈妈一起生活。

也许这就是留守儿童普遍的心结

这些杂乱的笔触和描述各种斗殴动作的小人儿,是他内心的挣扎与宣泄。

他渴望爱,渴望父母的出现让他的童年充满温暖和阳光,和不是杂乱的棱角和一抹黑色。

打开“画册”,发现一个9岁孩子内心的黑色深渊


我和村长就小张的情况进行沟通,村长对于小张的内心感受很是惊讶,因为在村里人看来,小张平时调皮好动,看不出来他内心也有压抑苦闷的角落。

截至目前,小张的艺术疗愈还在进行中。

我们通过绘画的形式发现了他内心的脆弱,在物资捐赠的同时,也同样重视小张的心理健康。

其实,这样的留守儿童在中国还有很多。

打开“画册”,发现一个9岁孩子内心的黑色深渊

希望我们在重视语数外等基础教育的同时,

在给予孩子物质帮助的同时,

还能够关心孩子的心理。

通过美育手段发现他们的内心世界,可以为他们创造以绘画为语言抒发内心想法的条件。

打开“画册”,发现一个9岁孩子内心的黑色深渊


我是裕潼,来自中央美院的艺术疗愈心理创作者。

艺术与心灵相通,希望在我的帮助下,你能发现内心深处特别的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