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断亲”现象愈演愈烈,老农总结为一个字,值得反思

农村有一句俗语:“一代亲,二代表,三代闲了了,四代屙尿瓢”。其实话糙理不糙,当前农村中这种“断亲”的现象还是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的。

记得小时候最期待放寒假了,因为冬天地里已经没有农活,春节过后大人便会带着小孩子们走亲戚,和亲戚家的孩子玩嗨了后,即便是大人到下午时已经回了自己家,小孩子也要在亲戚家住上几日,等到过几天父母来接时,依然依依不舍。

农村“断亲”现象愈演愈烈,老农总结为一个字,值得反思

现在逢年过节大家也不像以前那样来回走动,除非是有事情后才回来家中。以前玩的很好的表姐妹、表兄弟,现在看到后只有陌生,再也没有以前在一起疯玩的感觉。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农村“断亲”现象如此严重呢?所谓“断亲”,意思是说,具有血缘关系的亲戚,在长久的交往中,逐步呈现出沟通交流频率不断下滑的现象,直至双方中,有一方率先不往来后,亲戚也就走向了末路,成了“路人”!“断亲”现象自古就有,俗话说“旧得不去,新的不来”,因此,老一辈亲戚之间,二三辈之后,自然也就断了往来!而近年来,农村兴起的“断亲”风,却有很大的不同,有些亲戚还处于“一代”人之间,却也断了往来!

农村“断亲”现象愈演愈烈,老农总结为一个字,值得反思

村里王大爷说,“之前没感受到,那时家庭条件都差不多,走动也比较多!这几年,有些亲戚富裕了,也不愿登穷亲戚门了,对于自己来说,在坚持维系了两三年后,走亲戚却也感到不自在,有时被讥讽,有时看不上!这慢慢的也就断了往来了!这两年,已经有3门亲戚都没了往来。有些托词说是都太忙了,慢慢的过年不走亲了,平常也就不走动了!”其实,类似王大爷的现象,在农村也是比较普遍的,只是近几年随着社会的发展断亲现象更多了而已。在以前大家都是种着一样的地,赚着差不多的钱,可能今年这家地里收成好点多赚了点钱,明年那家又好了点又多赚了点钱,但是总体算下来各家都差不多。

农村“断亲”现象愈演愈烈,老农总结为一个字,值得反思

在大家生活都差不多的时候,也就不存在竞争了,也没有谁看不起谁。而现在因为社会的发展,赚钱的路子相对就多了,有的人脑子活路子多收益也就多了,当各家之间的收益出现差距的时候这关系也就不好处了。赚钱多的要是主动跟赚钱少的交往,别人可能会说这是为了显摆自己,有炫富嫌疑;而赚钱少的要是主动跟赚钱多的交往,又有可能被认为是攀亲附贵,巴结有钱人。这样有钱的和没钱的大家也都来往了,交往少了自然这亲情也就越来越淡了。

再者以前每家的孩子都比较多,孩子与孩子之间的感情也都比较浓,也都比较注重亲情,而现在孩子少了,感情也没以前丰富了,对亲情的重视程度也不高,不在意亲情联系也就少了,也会导致断亲的现象。

还有就是现在的生活节奏比较快,生活压力比较大,不像以前在农村有农闲和农忙的时候,农忙的时候大家互相帮忙增进感情,农闲的时候又都会挨家串门聊天增进感情。现在大家都在为了生活奔波,要外出打工,一年才回来一两次,当互相之间没有联系的时候这种亲情感情也就没有那么浓了,时间长了也就断了。

农村“断亲”现象愈演愈烈,老农总结为一个字,值得反思

虽说现在的生活是越来越好,但是因为能力不同,大家赚钱也就不同,当出现贫富差距的时候互相之间的感情也就慢慢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当人们都为了生活去奔波的时候也就无暇顾及感情的方方面面了,所以老农将农村断亲现象归结到”钱“字之上。

以前大家都说老外之间的感情比较淡,现在随着社会的发展国内亲戚之间的感情也是越来越淡了。也希望断亲现象能引起农民的反思和重视,让我们引以为傲的亲情能再次回到我们身边。关于“断亲”大家有什么想法与建议?欢迎评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