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慈欣《鄉村教師》:教育就是人點亮人


劉慈欣的很多短篇小說都有極強的可讀性,而且擁有常讀常新的魔力,你第一遍讀的時候想的是這個東西,但第二遍讀的時候又不同。

作為中國科幻小說領軍人物的劉慈欣,在創作之初寫過不少短科幻,其中包括如《詩云》《坍縮》《2018》等等。他的短篇小說有一個明顯的特質,各篇之間多少都有些內容的鑲嵌,甚至可以把他們歸為同一個體系。

這篇《鄉村教師》少有的沒有同其他短篇鑲嵌,但仍舊是劉慈欣善用的“以偏概全”手法:即用具體的情景描述宏大的宇宙。

劉慈欣《鄉村教師》:教育就是人點亮人

《鄉村教室》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

一位從農村出來的男子因感恩自己老師的付出和關愛,義無反顧地也加入了鄉村教師的行列,用堅強執著和蠟燭式的奉獻精神點燃著孩子們。

村裡由於愚昧無知,不但不信勤勞致富,還將土地賣給人建廠,以至於水源被廠子排出的汙水汙染,癌症頻發,這位老師自己也患上了食道癌。

為了給孩子們多傳授些知識,這位老師在臨終前教給孩子牛頓三大定律。此時外星文明正在試圖摧毀地球,他們認為地球是一個低智商星球,完全沒有存在的意義。

但是當外星文明探測地球文明階段時,他們的探測對象剛好是一群接受了牛頓三大定律的鄉村孩子,於是他們確認了地球文明並非低智,對地球採取了保護措施。

正是由於這位鄉村教師臨死前的奉獻,才挽救了整個地球。正所謂“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這位鄉村教師護住的不止是他的學生們,還有整個地球文明。

劉慈欣《鄉村教師》:教育就是人點亮人

這種類似的鄉村教師,他們就像雨點一樣,撒在中國大地上。

我小時候的學校已經被推平變成菜地了,還記得那時候它是一所村小,只有學前班、一年級、三年級、四年級和五年級。由於人數不夠開班,只有兩個人,沒有六年級。

我們班只有14個學生,並不是全校人數最多的班級,後來又轉來兩個,我們班就是了。

從學前班開始,教我們的是一位女老師,我們叫她王老師,教到三年級後因為結婚,去了其他地方教書。接她班的是一個剛從中專師範畢業的男老師,名叫趙祥強。

這個名字在我們那是一個很普通的名字,他個子並不高,臉上仍帶有少年的稚氣,但是王老師走後,他就成了我們的班主任。

劉慈欣《鄉村教師》:教育就是人點亮人

他一個人要教語文、數學、美術和體育,音樂老師另有其人,我們一共這五門功課。

趙老師是一個很隨和的人,他很少生氣,隨時都笑嘻嘻的。但是也有生氣的時候,他會給我們每個人規定分數,如果考不好,差幾分就用黃荊棍打幾下。

他本來是說要打屁股的,但是我們都伸出手掌給他打,其實不痛的,就是很嚇人。有一個女同學只記得他說過“考不好要打屁股”,於是接受懲罰時,走到講臺邊就開始脫褲子。趙老師愣了一下問“你幹嘛”,那位同學說“不是要打屁股嗎?”這下他反而害羞起來,說“快把褲子穿上,打手掌就好了”。我到現在還記得他羞紅的臉頰。

劉慈欣《鄉村教師》:教育就是人點亮人

我們班有同學字寫得很好,於是他就在趕場天去場上買了鋼筆和本子,獎勵那些寫字寫得好的同學。寫得最好的是獎勵鋼筆,寫得比較好的是獎勵本子,我沒有得過,可能是為了報復,到現在我的字都寫得歪七扭八的。

趙老師會給我們講很有趣的知識,也會帶著我們補課,和那位鄉村教師一樣,他總希望我們能學到更多知識。不過我已經記不得補課的內容了,只記得他帶著我們在學校的食堂煮飯和在教室裡圍成一團吃飯的場景,那是我一生中最快樂的時光。

他很關心我們每個同學,有的同學家很遠,要走老遠的路才能到學校,天不亮就得開始走,於是他就給他買了一把手電筒代替火把。有的同學冬天沒有鞋穿,整天打赤腳,他就找來他的同學贊助,給那位赤腳的同學買了一雙白網鞋。

劉慈欣《鄉村教師》:教育就是人點亮人

他對我們說:當你們有能力的時候,也要像這位叔叔一樣,儘自己的力量去幫助別人。

這是句很平常的話,也是一句老生常談的話,但是從他的嘴裡說出來,我們就覺得它閃耀著光環,神聖不可侵犯。趙老師教的知識我們已經記不清了,只有這句話到死都還記得。

像小說裡的或像趙老師那樣的鄉村教師,在中國還有許許多多,他們每個人手裡都有一支蠟燭,他們用自己點亮了無數農村學子,這些學子又以這樣或那樣的方式去點亮別人,一直到點亮整個世界。

我們所謂的薪火相傳,並不是說鄉村教師教出來的孩子必須也要回去當鄉村教師,他們可以成為世界上任何一個工種,從農民工到科學家,這其中都有鄉村教師的力量在起作用。

劉慈欣《鄉村教師》:教育就是人點亮人

在羅振宇2020年的新年演講中,他說到教育的本質就是人“點亮”人,這應該成為新時代的教育觀,然而這對於中國大地上的鄉村教師來說,他們早就在這麼做了,而且還會一直做下去。

當我們在說“寒門再難出貴子”的時候,鄉村教師們仍舊充耳不聞,他們只把自己當作一盞燈,照亮著課堂上那一張張稚嫩而懵懂的臉,他們根本不知道這些孩子中有沒有萬分之一的機會出貴子,他們只知道把知識的光芒傳遞出去,讓他們的前路至少有點光亮。

他們不能保證每一個孩子都會成為村裡的驕傲,多年後他們或許會坐著自己學生開的麵包車去趕場,在車上和他聊今年的收成,但是這一路上的輝煌,並不是在他上車時才有的,而是從多年前的那間舊教室裡的朗朗讀書聲中便撒下的。

劉慈欣《鄉村教師》:教育就是人點亮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