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有種刑罰,不痛不癢,為何受刑之人卻羞愧難當,生不如死?

自秦始皇以來,就提出了“依法治國”這個概念,正所謂犯了錯就要受到刑罰,而其實早在之前,就有眾多刑罰,更有“上古五刑罰”的存在。而自古而來,很多的刑罰都是直接作用於身體,最簡單的就是打板子,此外還有各種讓人疼痛難忍,生不如死的刑罰,令人不寒而慄。而早在商周時期,有一種刑罰不痛不癢,但是受刑之人卻羞愧難當,生不如此,這是個什麼刑罰?


這個刑罰就是“髡刑”,是上古五刑罰之一,它是將犯人們的鬍鬚和頭髮全部剃掉或者部分剃掉,在當時是一種恥辱刑罰。按道理來講在如今很多人時常都要做這件事情,也就是理髮,男子更是要經常打理鬍鬚。這怎麼在古代的時候竟然讓受刑之人羞愧難當,生不如死了呢?其實它的刑罰不在身體的傷害,而在於誅心。

大家都聽說過一句話叫做“身體髮膚,受之父母”,在古人的眼中這句話就是至理名言,失去了頭髮和鬍鬚,對於古人是一種恥辱,甚至還會遭受到各種輿論壓力,諸如不孝等罪名。古人同樣看重孝道,這樣一來,即便身體上沒有受到任何刑罰,但是在心靈上的創傷卻是永久的,注重顏面的古人是萬萬受不了的。


而一個人在遭受“髡刑”之後,短時間是不會長出來的,相比身體上受到了傷害,這種一眼就能辨別的刑罰更讓一個人失去了與周遭的生活交往,畢竟明眼人一看這個人就是受到過“髡刑”的,各種輿論壓力以及道德譴責就接踵而至,其實這種刑罰讓我想到了如今社會當中的一種普遍現象。

那就是“網絡暴力”,網絡是個虛擬環境,同樣的在這個環境下說話不用負責任,所以它造成的負面影響也是十分的強大,有不少因為網絡暴力而自殺的例子,這些其實與“髡刑”的原理正是如同一轍。這種心靈折磨才是對人傷害最深,也是最強大的殺傷武器。


而在古代中也有不少這樣的例子,就比如清朝入關之後實行的“剃髮易服”事件,當時為了加強對中原的控制和懲罰,清朝統治者對整個中原人民都實行“髡刑”,幾乎將頭髮剃光,只留下腦後一撮銅錢大小的頭髮,並把它們編成辮子,這一影響直到清朝滅亡都還存在,可見影響之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