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有种刑罚,不痛不痒,为何受刑之人却羞愧难当,生不如死?

自秦始皇以来,就提出了“依法治国”这个概念,正所谓犯了错就要受到刑罚,而其实早在之前,就有众多刑罚,更有“上古五刑罚”的存在。而自古而来,很多的刑罚都是直接作用于身体,最简单的就是打板子,此外还有各种让人疼痛难忍,生不如死的刑罚,令人不寒而栗。而早在商周时期,有一种刑罚不痛不痒,但是受刑之人却羞愧难当,生不如此,这是个什么刑罚?


这个刑罚就是“髡刑”,是上古五刑罚之一,它是将犯人们的胡须和头发全部剃掉或者部分剃掉,在当时是一种耻辱刑罚。按道理来讲在如今很多人时常都要做这件事情,也就是理发,男子更是要经常打理胡须。这怎么在古代的时候竟然让受刑之人羞愧难当,生不如死了呢?其实它的刑罚不在身体的伤害,而在于诛心。

大家都听说过一句话叫做“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在古人的眼中这句话就是至理名言,失去了头发和胡须,对于古人是一种耻辱,甚至还会遭受到各种舆论压力,诸如不孝等罪名。古人同样看重孝道,这样一来,即便身体上没有受到任何刑罚,但是在心灵上的创伤却是永久的,注重颜面的古人是万万受不了的。


而一个人在遭受“髡刑”之后,短时间是不会长出来的,相比身体上受到了伤害,这种一眼就能辨别的刑罚更让一个人失去了与周遭的生活交往,毕竟明眼人一看这个人就是受到过“髡刑”的,各种舆论压力以及道德谴责就接踵而至,其实这种刑罚让我想到了如今社会当中的一种普遍现象。

那就是“网络暴力”,网络是个虚拟环境,同样的在这个环境下说话不用负责任,所以它造成的负面影响也是十分的强大,有不少因为网络暴力而自杀的例子,这些其实与“髡刑”的原理正是如同一辙。这种心灵折磨才是对人伤害最深,也是最强大的杀伤武器。


而在古代中也有不少这样的例子,就比如清朝入关之后实行的“剃发易服”事件,当时为了加强对中原的控制和惩罚,清朝统治者对整个中原人民都实行“髡刑”,几乎将头发剃光,只留下脑后一撮铜钱大小的头发,并把它们编成辫子,这一影响直到清朝灭亡都还存在,可见影响之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