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从今天开始,您一直保持中庸的生活态度,您觉得您得未来会怎么样?

皮皮沉默笑笑


中庸准确说应当是中为恪守正道,庸为谨小慎微。就是恪守正道,谨小慎微。

中庸和大学论语孟子要一起看的,叫大中论孟。当然,也要看尚书礼记等等。这是中华传统的人乘宗教文化。

中庸是一种修行方法。当然最初的是什么?是论语和孟子,论语一定要注重仁和义和礼,孟子一定要注重义和智。什么是仁人,为何儒家极为提倡仁,甚至宋仁大兴放生,形成理学。为何儒家里面很多的”好生之德”,”仁者爱人”等等。后来的明朝心学,仁者还要戒心,仁者不应该让不仁之心占领自己。

中,性善,正义,民本,尚智,都是非常值得学习的,也就是说,仁义礼智信是最初的世界观。

其他的书本中,如厚德载物,博学明志,乃至中庸,择善固执。都是具体运用的。所以看多了,有了仁义礼智信价值观,才能更好理解这些。否则你说厚德载物,为何?因为天道行仁。不仁者天地祸之等等。

所以再在这个基础上,仁德生孝,礼德生谦,义德生廉,都是可以看得到的。所以儒家古代故事,修桥铺路,兴建大利,救济孤寡,理论原则就是这个


师长366


“因”是未成熟的“果”!

“果”是已成熟的“因”!

“因”不异“果”,“果”不异“因”!

“因”即是“果”,“果”即是“因”!

如果您一直保持着中庸,那您一定会中庸到老,变成一个“老中庸”。您会平平安安一辈子,没有大功,偶有小过;没有大错,偶有小善,只能这样子了。

如果一直中庸着,这一辈子,注定你既不敢爱,也不敢恨,即领略不到成功的喜悦,也品尝不到失败的痛苦,你只能随喜一切功与过、善与恶。

生命像大海,时而愤怒汹涌,浊浪拍岸,浪花飞逝;时而平静如兰,神秘安详,亲切委婉;如果,生命中庸到死,没有变化,就如同失去浪花的大海,魅力不在,神密不现,只能蹉跎岁月了!





今令我见


我也是个“中庸之道”的忠实信徒,并且致力于一生在问道于中庸践行于中庸。“中庸之道”是一套系统的形似太极的理论体系,我理解其绝不是消极避世的处世之法,而是积极的追求自然圆润不断进取的经世哲学。如果自己深谙此道,那么你就会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游刃有余,无往不胜。

仔细研读你在题中对中庸之道的理解和实践的描述。我觉得你对中庸之道内涵的理解还有待深入。只有自己深入的领悟,你才能理顺对中庸之道的困惑。

你说:“任何事都过犹不及,明白中庸也意味着泯然于众”。似乎你“还没有办法挣脱中庸之道对你的影响”。我以为似乎你有点消极的倾向和矛盾的心理。

《论语·庸也》里说:“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中庸之道包括三层境界:(1)忌虚务实,有用乃大。凡事要讲实际,再好的理论没有实用价值都是空谈,也就是实事求是的原则。世间万物“中庸(用)乃大”。(2)中规中矩,敬畏万物。凡事取其中庸(道),凡事均不能做过,过则两败俱伤。轻则害人害己,重则暴殄天物遗害人间。(3)不偏不倚,持之以恒。中庸之道要“中不偏,庸不易”。就像任何交通工具一样,只有坚持按航道行驶,持之以恒不偏不倚地行进才能到达目的地。——这是人们从高深莫测的中庸之道的道法理论中在实践过程中体会总结出来的最精练朴素的几点。这几点从我三十岁后,一直作为我的安身立命择业做事的参考。

我三十岁之前过得很失败,从事过老师、政府职员、做生意、包工头等,到了三十岁都一事无成,二十八岁这年还负债二十万,三十岁那年外债还清。我就休息了一年,这一年里,我对我的过往进行了深度的分析和思考,想找出我失败的原因,问题到底出在那里。有一天到一位做中药材生意的朋友家里玩,看到他的案头放了一本小册子——《做人做事的基本法则》。虽然这本书看版面好象是地摊上的拼装本,但是里面谈到的中庸之道,对我颇有启发。后来我又对中庸之道的基本理论进行了学习,悟出我失败的原因就是,思想偏激,做人极端,做事冒进,有始无终,做事只做不求效益。

后来我又选择了技术创业,从头再来。根据中庸之道的原则给自已制定了详细的法则:待人处事——不轻易得罪人。经营生意——低起点高付出,步步为营利润适可而止。生意战略规划——技术至上,利益共贏,纵向发展,持之以恒。又过了八年,我成功了,一直到现在生意都很顺很好。

中庸之道的庸就是平常的意思,中庸之道的精髓就是在平常中创造奇迹。一个真正做事的人,凡是取其中庸,沉下心稳住神,讲实际不浮躁不浮夸,珍惜时间珍惜人情珍惜资源,不冒进劳命伤财,不畏缩裹足不前,稳步前进持之以恒,最后达到辉煌。

中庸之道在社会治理及个人生活工作中都有极其广泛的运用。

修身养性,养生健体方面。性格要不急不躁,身体要不胖不瘦,饮食要均匀均衡荤素搭配,可谓“文武之道,一张一驰”。

治家方面。夫妻矛盾取其中,孩子教育不溺爱不严苛,家庭理财要不悭吝不浪费,家庭待人不卑不亢。

立业求职要根据自己的业务水平和能为爱好,不奢求不盲从,找到自己正确的切入点——忌虚就实,有用乃大。

我理解的中庸之道,就是万事万物都要有韧劲,钢柔相济,曲中求直,统两极于绵柔,摄锐锉于水滴石穿之功,大象无形,让万物归于自己心中的指向。

这些是我粗浅的理解,有不当之处望指出,一起探讨。祝你在人生的大舞台上,把中庸之道玩儿得炉火纯青,引导你走向人生美好的巅峰。











笔尖莲心


中庸绝不是所谓的平庸,也不要把它理解为中等程度的状态,不要最好也不要最坏,差不多就得了。这些都不是对中庸的正确理解,而认为中庸之道将中国人教育的很平庸的观点更是可笑。中庸之道不是没有原则,不是和稀泥,不是老好人。

那么什么是中庸之道?

中庸一词最早由孔子提出“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能久矣”,它不同于法家的“狂者进取”,主张斗争和矛盾,也不同于道家的“狷者有所不为”的无为而治。它最求的是一种“不过”也不能“不及”的合适。

《中庸》第一章写道:“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意思是人的情感没有迸发出来的时候,内心无所谓过分或者不及,称之为中,当发泄出来而保持恰如其分时,也可以称作中。中是天下万物的根本,和是天下共行的大道,如果将中和的道理推至圆满境界,那么天下万物将各安其所,各遂其生。

所以在孔子看来,中庸是一种特别高级的境界,用通俗的话来讲就是一种极致的合适。

儒家中庸之道博大精深,我也只是将之前听过大佬们讲过的一些分享在此,如果题主真的喜欢中庸,那么就去读书,去研读它,理解其真正的文化精髓。


爷依旧沉默1


我本人就一直信奉中庸之道,我认为对我的生活是很有好处的。但是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自身条件和生活背景不一样,即使都保持中庸的生活态度未来实际情况可能也不一样,但总起来这是好事,可以尝试一段时间。

首先,不要单纯地只了解“中庸”这个词,中国古代四书里边是有《中庸》这本书的,不知道你读过没有,里面所讲的道理更丰富。如果没读过的话建议一读。

其次,如果你理解这个词的字面意思是不偏激不冒进的意思,信守这个原则也是好事,做人做事既不落后又不激进,过着平凡和谐的生活也挺好。我虽然信守中庸,得过利也吃过亏,原因就是脾气太急,这是我的缺点,如果能在情绪波动的时候做到中庸就非常好了。

最后,你才刚毕业,年龄不大,人生经验还不多,要根据实际情况信守原则。年轻人太保守了也不是好事,该表态的时候勇于表态,该竞争的时候勇于竞争,该拼搏的时候勇于拼搏,人生才有更进一步的可能。

总之,信奉中庸是挺好的事,但要灵活变通,未来的生活肯定差不了。





金亮杂谈


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要留给重要的人,守一瓣心香赞同这一观点。形色匆匆,忙忙碌碌,是人们在当今社会奔走谋生的写照。

有句歌词说的好: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人们渴望提高生活质量,给家人创造优越的条件,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人们寄希望于努力奋斗,想通过打拼来改变现状。

社会上竞争很激烈,大多数人需要投入大部分时间和精力,才能换回想要的少量东西,比如,微薄的薪水,少量的钱财,和艰辛的生活。如何生存,如何生活的更好一点,成了人们的首要任务。

人们受控于生活的摆布,奔波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从早到晚,来去匆匆。为了生存,为了生活的更好一点,花光了大部分时间和精力,搞得身心疲惫,焦虑不堪。

为了打拼,人们把兴趣丢了,把爱好扔了,一心一意扑在事业上。时间都哪儿去了?在抱怨没有个人时间和个人空间的同时,还要照顾重要的人的生活和情绪。

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要把剩余的时间和精力留给重要的人,我认为,家人是生命里最重要的人。

华灯初上,一方方窗户里透出的温暖的灯光,召唤着晚归的行人,不由得加快了脚步。少聚一次会,少喝一场酒,回到家里,和重要的人团聚,多一些陪伴,多一些温馨。

偷得浮生半日闲,在堆积如山的文件里抽身,假日里,带着家人来一场旅行,去看山花烂漫,去看河水清澈,让家人的欢声笑语,洗去内心的疲惫和焦虑。

为了给家人创造优越的条件,人们总是把自己搞的太忙太累,一味追求物质的数量,往往会失去生活的质量,与打拼的出发点背道而驰。

生活的经验教会人们,要在二者之间平衡,学会合理分配时间和精力,才能留出一些时间和精力给重要的人。



御风一路


贤者过之,不肖着不及。中庸乃守正持规,而非不奋发进取。只要是为了守正理,存大道,就应该勇往直前,就不会泯于众人,就可以卓然而立。这之间是不矛盾的。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288,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i-0022/f173cf8e19004e25a15fd1f9d2920480\

小虾说2018


我个人认为学习中庸还是有好处的。首先为人处世,不偏不奇,不得罪人,就会有一个和谐的生存环境。相对来说,活得轻松些,压力小些,烦劳也会少些。

假如从养生的角度,我认为最好。当然是从中医这个角度来说了,中医讲阴阳平衡,是不是中庸了?人为什么会生病,就是因为打破了身体内的阴阳平衡,或阴盛阳衰,或阳盛阴衰。假如阴阳平衡了,是不是就中庸了,那样人就不会生病了。

这只是人的理想,想实现是很难的。但作为一个奋斗目标是可以的,对自己对他人还是有好处的。

假如你是科研工作者或是体育健儿,工作上是不能有中庸思想的,那样你永运不会出人头地。你有中庸思想,就是在慢性自杀!

当然了,任何时候对自己的身体,保持中庸,我认为是对的。

总之,用中庸对待自己的身体保健是对的;用中庸处理日常人事关系也是对的;用中庸对待自己的事业,就要慎重了。假如你雄心勃勃,最好抛弃中庸,事业有成的概率比较大。假如你想平平淡淡过一生,中庸应该是你最好的选择你。


不信邪尹思


中庸之道,并不是说平庸。中庸是一种态度,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以古看今,古时候的精英,官员,商人,或者贩夫走卒,绝大部分都是秉承中庸。

中庸是让我们做事规矩,本分,守法。

不要被庸这个词束缚了你自己,刚进社会肯定还没从学校的那个氛围出来,你需要快速的来适应,找出自己所追求的,或者是自己热爱的。

个人观点,写的不好,谢谢


王大大卷


心灵是自己作主的地方,而在本身就可以使天堂地狱,天堂变成地狱。-- 约翰·弥尔顿,《失乐园》。既生且活,随生而活,实在不能够对老天爷提要求,不能够搞什么志向硬给生活编剧,智慧不能够…对内自聚心神,对外去芜存菁…幸运便幸运了,倒霉便倒霉了…看各种社会现象多了,不由得心生如此感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