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天香》(二):中國作家的“紅樓夢”

全文約1200字,閱讀預計需要​6分鐘。

所以,依我看,天地玄黃,無一不是週而復始,循環往復,今就是古,古就是今。

王安憶《天香》

83.《天香》(二):中國作家的“紅樓夢”

《天香》這部小說的結構其實很像是《紅樓夢》一樣的模式,大家族逐漸破敗,無能為力。

在小說敘述方面,王安憶老師也力求迴歸傳統,大量使用成語、短句、儘可能地讓文字精煉,甚至某些地方為了迴歸傳統,採用一些生僻字以及不常用語,如笑靨(指小酒窩)等。

而這些正是由於王安憶老師作為中國當代作家,尤其又是被認為是從“張愛玲”那一派別繼承下來並有自己風格的作家,這部小說無疑也是她自己的“紅樓夢。”

所謂“緣”是指人和人的聲氣想通,情性相投,雖本人未曾相逢,但周邊人卻都由所感悟,才會四方撮合,成其一宗好事,要一味往不可知處推,就成了怪力亂神,下道了。

王安憶《天香》


雖然這些“復古”形式的語言敘述無形中給讀者帶來了閱讀成本,但作為一部歷史文化類女性向的小說,閱讀需要消耗大量的精力,與此相對的,閱讀後也將獲得較多文化修養。所以建議想要提升自己文學素養與文化修養的小夥伴,不妨耐下性子,多花些時間,慢慢閱讀這部作品。

83.《天香》(二):中國作家的“紅樓夢”

回過頭來看整部小說,這部小說所描繪的是一個非常積極,可以遊離在那樣一個眾多限制的世界並有所進步的環境。

儘管整部故事脈絡是一個大家庭,最終被人口增長,子嗣無能,婚喪嫁娶而掏空了家庭財產,但在這樣一個背景下,仍顯得是那麼的美好與超脫。就像《紅樓夢》一樣,賈寶玉同樣表現出超脫那個時代的對女性的關愛與理解。

83.《天香》(二):中國作家的“紅樓夢”

自古以來,儒家傳統文化一直是中國社會的主流,儒家強調“積極入世”,所以歷朝歷代都以讀書考功名,積極融入社會作為男人的評判標準。

但對於一些富家子弟而言,殷實的家境給了他們另一種選擇,那就是“出世”以及“入世”後遇到無奈的自適。這也就意味著他們可以探求更多的方向與目標,比如申家第三代阿昉嘗試著開豆腐店,阿潛追求音樂夢想。

83.《天香》(二):中國作家的“紅樓夢”

而在他們像《月亮與六便士》那樣去追逐月亮的時候,他們最擔心無疑於禍起蕭牆,後院起火,被冷落的妻妾生事兒,這是最不可接受的。

而這部小說裡的女性恰好都不生事兒,安心刺繡,解決男人的後顧之憂。而且在他們追逐月亮失敗,或者只追到殘月的時候,這群勤勞賢惠的女性還站出來解決這個家庭的生活問題。所以說這部小說在一方面表現出中國男人在家庭與事業面前的家庭夢。

與此同時,它也表現出中國古代女性在受到眾多限制,包括自由限制,道德思想限制的情況下,依然能有自己的追求與喜好的權利與夢想,通過刺繡這活兒,既平衡了人性,同時也帶來了人生價值與理想。這是一種在眾多藩籬下,依舊實現理想的夢。

書和手藝到底不同,書是放之四海而皆準,手藝是必親力親為,釘是釘,鉚是鉚。

王安憶《天香》


即便是已經嫁入行將沒落小家庭的申家第三代女兒蕙蘭,也通過刺繡在丈夫與公公歿去,哥嫂逃離後,通過刺繡養活了婆婆與自己的兒子。

83.《天香》(二):中國作家的“紅樓夢”

與此同時,蕙蘭還通過刺繡,讓命運多舛的兩個小姐妹“戥子與乖女”找到了人生的方向。

所以這部小說既是當代作家的一個“紅樓夢”。

同時它也是中國男性與古代女性在眾多藩籬下的一個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