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天香》(二):中国作家的“红楼梦”

全文约1200字,阅读预计需要​6分钟。

所以,依我看,天地玄黄,无一不是周而复始,循环往复,今就是古,古就是今。

王安忆《天香》

83.《天香》(二):中国作家的“红楼梦”

《天香》这部小说的结构其实很像是《红楼梦》一样的模式,大家族逐渐破败,无能为力。

在小说叙述方面,王安忆老师也力求回归传统,大量使用成语、短句、尽可能地让文字精炼,甚至某些地方为了回归传统,采用一些生僻字以及不常用语,如笑靥(指小酒窝)等。

而这些正是由于王安忆老师作为中国当代作家,尤其又是被认为是从“张爱玲”那一派别继承下来并有自己风格的作家,这部小说无疑也是她自己的“红楼梦。”

所谓“缘”是指人和人的声气想通,情性相投,虽本人未曾相逢,但周边人却都由所感悟,才会四方撮合,成其一宗好事,要一味往不可知处推,就成了怪力乱神,下道了。

王安忆《天香》


虽然这些“复古”形式的语言叙述无形中给读者带来了阅读成本,但作为一部历史文化类女性向的小说,阅读需要消耗大量的精力,与此相对的,阅读后也将获得较多文化修养。所以建议想要提升自己文学素养与文化修养的小伙伴,不妨耐下性子,多花些时间,慢慢阅读这部作品。

83.《天香》(二):中国作家的“红楼梦”

回过头来看整部小说,这部小说所描绘的是一个非常积极,可以游离在那样一个众多限制的世界并有所进步的环境。

尽管整部故事脉络是一个大家庭,最终被人口增长,子嗣无能,婚丧嫁娶而掏空了家庭财产,但在这样一个背景下,仍显得是那么的美好与超脱。就像《红楼梦》一样,贾宝玉同样表现出超脱那个时代的对女性的关爱与理解。

83.《天香》(二):中国作家的“红楼梦”

自古以来,儒家传统文化一直是中国社会的主流,儒家强调“积极入世”,所以历朝历代都以读书考功名,积极融入社会作为男人的评判标准。

但对于一些富家子弟而言,殷实的家境给了他们另一种选择,那就是“出世”以及“入世”后遇到无奈的自适。这也就意味着他们可以探求更多的方向与目标,比如申家第三代阿昉尝试着开豆腐店,阿潜追求音乐梦想。

83.《天香》(二):中国作家的“红楼梦”

而在他们像《月亮与六便士》那样去追逐月亮的时候,他们最担心无疑于祸起萧墙,后院起火,被冷落的妻妾生事儿,这是最不可接受的。

而这部小说里的女性恰好都不生事儿,安心刺绣,解决男人的后顾之忧。而且在他们追逐月亮失败,或者只追到残月的时候,这群勤劳贤惠的女性还站出来解决这个家庭的生活问题。所以说这部小说在一方面表现出中国男人在家庭与事业面前的家庭梦。

与此同时,它也表现出中国古代女性在受到众多限制,包括自由限制,道德思想限制的情况下,依然能有自己的追求与喜好的权利与梦想,通过刺绣这活儿,既平衡了人性,同时也带来了人生价值与理想。这是一种在众多藩篱下,依旧实现理想的梦。

书和手艺到底不同,书是放之四海而皆准,手艺是必亲力亲为,钉是钉,铆是铆。

王安忆《天香》


即便是已经嫁入行将没落小家庭的申家第三代女儿蕙兰,也通过刺绣在丈夫与公公殁去,哥嫂逃离后,通过刺绣养活了婆婆与自己的儿子。

83.《天香》(二):中国作家的“红楼梦”

与此同时,蕙兰还通过刺绣,让命运多舛的两个小姐妹“戥子与乖女”找到了人生的方向。

所以这部小说既是当代作家的一个“红楼梦”。

同时它也是中国男性与古代女性在众多藩篱下的一个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