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件书法作品,为何有的人说好,有的人说不好呢?

刘智华


这很正常,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

一、每个人的审美观念不同:有的喜欢豪放的,有的喜欢严谨的,有的喜欢草书,有的喜欢行书,有的喜欢楷书,有的喜欢隶书,有的喜欢魏碑,有的喜欢篆书,草书有喜欢章草的,有喜欢今草的,对于书家也各有喜好,有喜欢王羲之的,有喜欢柳公权的,有喜欢颜真卿的,有喜欢欧阳询的,有喜欢赵孟頫的,有喜欢黄庭坚的,……不一而叙!

二、每个人的艺术修养不同:有的人文化素质和艺术修养高,审美要求高,而且这类人善于发现美,创造美!这种美是一般人不能触及的,所谓曲高和寡就是这个道理!有的人文化素质和艺术修养低,喜欢的一些都是很平庸和俗气的东西,对于有些好的作品欣赏不了!

三、也不排除有些阿谀奉承、极力讨好的人,某领导题字,本身水平一般,却一个劲地讨好,吹捧,违心的奉承巴结。

当然,书法艺术也应该呈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让书法艺术建康持续发展,也允许欣赏评价呈现各不相同!








吾爱艺术


就拿我自己来说,最开始练字超级喜欢《灵飞经》,后来练的久了,越来越欣赏钟繇的小楷了!要知道我一开始练字时,根本无法接受《宣示表》。尽管有业内好友强烈推荐。

我曾经试过,把我和老师的作品放在一起发个朋友圈,竟然一些没练过字的好友说我写得更好。要知道我就是练过三年小楷的新手,根本入门都不算呢!所以我估计他们是在恭维我(害羞)因为他们反正不认识我老师,这算不算一个评价作品的理由呢?

普通人对于字的评价标准一般就是美不美,而专业人士看得就深远了,要追根溯源,流派、风格特色,章法笔墨包括印章等等都是要研究品评一番的,当然得出的结论会有不同。这也是一幅优秀作品带给人的乐趣所在。

所以即使同一件作品也是众人眼中的哈姆雷特。个人所处环境不同;经历不同;学识不同;性格不同;审美标准不同,看法也不相同。

附上我老师和我的字,给大家评论一下谁写的更好吧😄(抱歉为了保护隐私就不放全图了)


墨淡花开


同一件书法作品,为什么有人说好,有人说不好?

以我自己为例,我一直欣赏不了康有为书法,认为康有为书法有点“丑”。其实我也知道,是自己的鉴赏能力有限,书法修为不够。

对于康有为的书法,书法界也一直有正反二种声音。

有人认为看过康有为的字,“终于找回自信了”。有人认为康有为的字“像一条翻滚的烂草绳”。

而北大教授陈玉龙评价:“纵观20世纪中国书坛,真正凭深厚书法功力胜出,达力可扛鼎境界者,要数康有为、于右任、李志敏、沙孟海等几人。”

其实,审美水平是可以慢慢提高的。一般来讲,高书难入俗眼。

康友为的书法风格一生三变,早年为馆阁体帖学风格,中年成碑帖融合之势,晚年形成独立风貌——“康体”。

康有为是清末民初书坛中一位集理论与实践于一体的碑学巨擘。

所以说书法作品好与不好的评判,不是好看难看这么简单定义的。

懂书法的人会从作品的笔法、章法、墨法、字法等去分析,是不是合乎法度,是不是有所传承,是不是格调高雅等等。而欣赏者的群体不同,审美观点就会千姿百态。没有法度的随意挥洒才是江湖书法,哪怕技法最好也是俗书。

就像康有评论自己的字,“吾眼有神,吾腕有鬼”,不是我的字不好,我的境界可高着呢。所以要懂得欣赏作品好坏,就得提高自己的修为,提高自己的审美水平。


青溪散人


要问同样一幅书法作品,为什么不同的人评价不一样?是的,同样一幅书法作品,不同的人会给出不一样的评价,这主要是由于个人的审美不同取向造成的,而大部分人的审美取向来自于日常的经验,看的某一类作品多了,自然就会喜欢这一类的作品。

这个就像我们味蕾,它是有记忆的,我们小时候一直吃某一样食物,味蕾就会产生记忆,长大了就会觉得这样的饭菜是美味,所以才有妈妈做的饭是最好吃的说法。

所谓的众口难调也是这个意思,每一个的口味都不一样,一顿饭是无法满足所有人的口味的。

欣赏书法作品也是一样的,每一个人看到的书法作品不一样,对于书法的认识也不同。

我高中刚学习书法的时候,把写的字拿回宿舍给舍友看,被一位舍友狠狠的批了一顿,他认为我写的太细了,根本不叫书法,他经常跑去老年大学书法班玩,见到的都是那些大爷写的粗重的颜体,他就认为那样的才是好的,楷书就要写粗一点,写胖一点。

但是,由于他接触的书法作品也不多,只能认识到这一点,并不知道其实不管是粗还是细,并不是评价书法的标准,无论粗还是细,都有好的书法作品,颜体可以厚重,瘦金体可以瘦硬。

从这个也可以知道,个人的经验未必是对的,这决定于你看到的作品的质量的好坏和数量。不管我们每一个人的口味是否相同,但是书法总是有标准的,只有符合这个标准的审美才是好的,就像我们有自己的口味,真正的美食有它的共同的标准。

书法的标准是什么呢?书法的标准就是古代留下进来的经典的书法碑帖,如果你没有看过这些,仅仅在生活中看到一些现代人的书法作品,那么你的审美的经验就未必是对的,做出来的好坏的判断也是不准确的。

真正要懂得书法,懂得书法的欣赏,还是要去临帖,去练习,去看古代优秀的书法作品。


渺渺无蒍


为什么对同一件书法作品有的人说好,有的人说不好,分析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素养不同,正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仁、智是每个人见解的不同方面。有的人高学历,见多识广,见得多,形成了一套自己的欣赏观,有的人文化程度低,见寡识薄,只凭自己的浅陋之见而欣赏,所以,欣赏的面就窄,由此欣赏的差异出现就不足为奇了。

二、喜好不同,有的人喜欢静,有的喜欢闹,有的人喜欢中规中矩,认认真真,有的人则喜欢率性任意,无拘无束,任意所为。我曾经问一个爱写楷书的朋友,为什么不写写行书或者草书?他很认真的回答我:写行草书太麻烦,要字字求变,笔笔求变。同一个字都不能写成一个样子,而要千变万化。但是写楷书则没有这些麻烦,一个字练好了,只是字的大小不同,没有笔画,字形,结构的变化,写起来省力省心。由此可见,有的人喜欢在变化中求变,有的人则喜欢千篇一律,稳中求进。

三、欣赏的眼光不同,有的人喜欢清秀的字,例如瘦金体,有的人喜欢中规中矩的字,譬如启功先生的书法,即使是行草书也不是写的放浪不羁,夸张任性。有的人喜欢笔画夸张,一笔突兀,笔画粗细对比强烈,密,有密不透风。疏,有大可跑马,诸如周慧珺的书法。还有高山的书法。

像对沈鹏的字,这种好坏之说尤为明显,有的说他鬼斧神工,独树一帜,有的人则说沈鹏的字一塌糊涂,坏的不得了。这就是审美观的差异。


书博轩主


书法欣赏,是个颇为高深的事儿。它关乎个人书法知识、书法素养,也关乎人的文化水平、基本学养,甚至还和一个人品味高低、雅俗相关。

中国14亿人,爱书法的有多少?百分之几。爱书法的人中,懂书法的内行又有几成?有人抽样调查过,全国书法懂行的二百万左右。听起来不少,这么大的一个数字,但放在十四亿人里,都可以忽略不计了!也就是说,门外汉还是十三亿多多多多……将近十四亿。

所以,同一件书法作品,有人欣赏,有人说不好,这实在是很正常,真正懂书法的人还是太少太少。

举个例子,王羲之的字,很多人都没见过,(有的人还不知道王羲之是谁),多少人见了也不知道好不好。我就在一处景点集王羲之字所题的牌匾前,听到有人说“什么狗屁字,都不如我用脚写的!”于右任的书法,能欣赏的人也并不多。有人见字不看名字也骂“难看死了,臭字!”还有多少人把自己完全门外汉的字当做书法艺术哩!

先不说书法作品,就只说“字”,更多的人看字,往往看的就是漂不漂亮、潇不潇洒。有人喜欢好看的,有人喜欢龙飞凤舞的,有人喜欢端端正正的,有人喜欢墨黑的……这完全不在书法欣赏的范畴,你有什么办法?!真正的书法作品中的章法、气息、势、结体、墨法等等,大家不知道,看了也不明白,很可能反倒说都是毛病。

话说回来,一幅字,也未必就是好的书法作品。所以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除了懂与不懂,还有见仁见智呢。更何况,萝卜青菜各有所爱,即使是内行看一幅好书作,也可能还要看合不合眼缘。

看这几个图,你分好坏、优劣、高低、雅俗吗?说一句,图一就是俗书,很次;图二不好看吧?哈哈,王羲之书法;图三,于右任书法,很多人未必能欣赏;图四是不是不错?其实实在……算了,不能说脏话。






清风轻风清扬


这是很正常的事。手绘书法作品好与不好是以是否遵循了书谱来创作?另外受章法布局,用墨丰枯等因素影响。欣赏者水平高低不一。外行人看热闹,内行人看门道!对别人的批评,有道理的要听,没道理的也要听。说的有道理对自己艺术创作是促进。说的没道理,就当给外行人一个发言机会。谢谢大家指导!









王寿传书法


您好:这就要看个人的见解了,每个人的认识审美都不一样,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有的看重字的结构,有的看重笔墨,有的看重气韵,但总体都还是要书写正确,多读书,就像王羲之、王献之、苏轼、董其昌等大师写的草稿都是经典;加油一起努力学习,共同进步。(个人浅见)





今生书画


同一件书法作品有人赞赏,有人认为不好,这是很正常的,因为首先是每一个人的伸美观不同,角度不同,心情不同,某次是每一个人喜欢的书体,不同,欣赏楷书的人就会感到,行书不大好等,喜欢行书的人就会认为楷书过于严正正规,没有行书靈动而己。这是我近几天写的叫一日一字请大家指教点评谢谢。




窦玉录


您好,我来尝试回答一下您的问题,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中国书法艺术源远流长,历史悠久,古代四艺:琴棋书画,书法是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绵延至今。纵观古今,不乏大量的优秀作品流传于世。那么对于同一作品,为何有人说好,有人说不好呢?我来粗浅分析一二,以供大家指正。

第一、作为书法作品本身,我们很难以单纯的好与不好来笼统归结。不要简单定性好不好,否定了书法艺术本身所倡导的精髓主旨。书法既然是艺术,就有其自身的包容性与延展性。既要看到书法作品表观上的布局、架构之美,也要看到笔势、气韵之魂,从中窥出书法者的底蕴与功力。

第二、书法艺术包罗万象,书法的种类繁多,各有所长,各有各自的追求者与欣赏者。书法分为金书、篆书、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等等,每一种书法形式都有其独特魅力与内涵,而且背后都有历史的沿革与文化的传承。每种书法作品都能找到具有代表性的优秀作品。

第三、欣赏者不同,自然会有不同的看法。每个人的出发点不同,角度不同,底蕴不同,看待问题的标准不同。外行人主要看美观,略懂者看架构与笔势,谙熟者看气韵与灵魂。但,一幅优秀的书法作品应该着眼于不同层次观者的感受,从表至里,从美观到内涵,具有欣赏性,才会流传。

总之,书法艺术博大精深,我们很难以一句好或不好去评价一幅作品。当我们站在一幅书法作品面前,无论古人亦或今人的作品,让我们细细观察,在艺术的氛围中陶冶自我,以平静的内心去感悟与体会,才能不断提高自我的欣赏水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