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裡的千年古村

諾鄧村,位於雲南省大理縣白族自治州雲龍縣城西北面的山谷中。由於自唐代南召時期1000多年以來的“諾鄧”村名一直沒有改變,因此被稱為“千年白族村”。據考證,這座村莊是滇西北地區年代最久遠的村落,也是雲南最早的史籍記載中至今唯一存在的原名稱不變的村落。村中現代名居不多見,保留著大量的明清兩朝的建築。這在雲南以至國內都是罕見的。它們深刻地記錄著千百年來雲南地區在文化、經濟、政治和社會民俗方面的歷史進程,搶救、保護好諾鄧村的歷史文化遺產,在弘揚中華民族精神文化傳統中具有重大的研究和利用價值。懷著好奇,想看一眼這個千年古村的模樣,我於2019年11月走進了諾鄧村。

大山裡的千年古村

大山裡的千年古村

諾鄧村四面環山,村子最低處海拔為1900米,最高處為2100米,幾乎所有的民居都建築在山坡上。

大山裡的千年古村

大山裡的千年古村

諾鄧村民居建築式樣基本與大理地區的白族民居相同,四合一天井、四合五天井等建築佈局。這是李老太家開的五滴水客棧,非常典型的四合一天井建築。

大山裡的千年古村

大山裡的千年古村

大山裡的千年古村

諾鄧民居建築重視工藝精美,門、窗、梁、柱、簷都講究雕刻圖案的精細、美觀。

大山裡的千年古村

由於山坡上都是密密麻麻的民居,山勢較陡,前後人家之間樓院重接、臺梯相連,往往是前家樓上的後門即是通後家的小院。

大山裡的千年古村

大山裡的千年古村

村巷村道清一色的石板鋪就,且三步、五步一臺階,全村數不清有多少級臺階。

大山裡的千年古村

由於都是高高低低的臺階,村裡上下運輸都靠馬匹馱運。

大山裡的千年古村

諾鄧村現存最古老的建築是“萬壽宮”,始建於元朝,稱“祝壽寺”。嘉慶年間提舉李瓊重建該寺,明末改為“萬壽宮”,曾作江西會館,現存有李瓊所寫的詩碑。

大山裡的千年古村

這個歷經唐、宋、雲、明、清各代王朝共1138年的小小村落在古代可是了不得的地方,唐代《蠻書》中已經對諾鄧有記載,這裡最遲在唐朝就已經鑿井製鹽,是一個典型的以鹽井為生存依託的村落。

大山裡的千年古村

千年鹽井,西漢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置益州郡,下轄比蘇的等24縣,比蘇縣即在以諾鄧為中心的沘江流域,比蘇意為“有鹽的地方”,諾鄧鹽井自漢朝開採以來至今已兩千餘年,這是一口21米深的直井,古代用人工吸水的方法從下面取滷再分給各家“灶戶”煮鹽。

大山裡的千年古村

諾鄧井鹽

說到諾鄧井鹽,不得不提到“諾鄧火腿”。用井鹽醃製的諾鄧火腿,在央視《舌尖上的中國》之《自然的饋贈》第一集中,有由諾鄧傳統技藝醃製非物質文化傳承人老黃和樹江醃製火腿的一段6分鐘影像,正是這6分鐘,讓人們知道知道了藏匿深山的美味—諾鄧火腿以及諾鄧這個千年古村。

大山裡的千年古村

這是一家專門煮鹽的“灶戶”。村裡大部分人家白天大門都敞開,隨你進去,風氣極好。從他家門口櫃檯裡可以看到一包包製成的井鹽。

大山裡的千年古村

大門口放著一口大鐵鍋,裡面就是從千年鹽井取的滷水,經過24小時沉澱便可加熱除去鹽分製成鹽巴,當地稱為“煮水”。水快煮干時,則可將鍋內的鹽撈出並瀝乾水分,瀝乾的鹽巴需要經過手工捶打變細。隨著工業製鹽的興起,諾鄧古井鹽因其製作成本高,製作工藝複雜,而漸漸淡出歷史舞臺。時至今日,諾鄧村依然保留著傳統的手工製鹽。

大山裡的千年古村

龍王廟,諾鄧的龍王據說是主管五井滷脈的,明朝的五井包括諾鄧井和其他地方的四個井。

大山裡的千年古村

龍王廟旁邊的農戶人家,安詳、平靜的氣氛,令我想起小時候去鄉下爺爺奶奶家的情景,鄉愁滿滿。

大山裡的千年古村

村裡遇到一位小朋友正和奶奶一起吃晚飯。農村裡晚飯吃得早。小朋友問我從哪裡來的,今晚住在哪兒,非常友好,還告訴我她已在學前班,喜歡讀書,心愛的書包就放在身旁。

大山裡的千年古村

這是小朋友的二個學友,讀一年級,其中一個是她的好夥伴,小朋友介紹說。

大山裡的千年古村

大山裡的千年古村

在村裡還遇上了黃老伯,在這個村子裡黃姓居多。黃老伯住貢爺院,我提出給給老伯在他的家門口留張影,老伯欣然答應。黃老伯非常熱情,領我參觀了他們家住的院落,也是四合一天井的建築佈局。由於村裡建築皆建於陡坡上,所以都有這種臺梯式四合院,天井之內有三四節檯面,逐級上堂,風格獨特。五滴水客棧我看到也是這種建築結構。黃老伯還給我介紹了村裡的一個四合五天井的建築。可惜那天沒看著。諾鄧村最大的民宅“四合五天井”,就是大院中央一個大天井,四邊有四個小天井,上房、耳房、面房都設堂屋,四面樓房相通。黃老伯和家人還邀我在他家吃晚飯。諾鄧,是遠離塵囂的,隱隱使人覺得虛幻—雖然它是那樣一座真實的活著的古村,諾鄧民風淳樸可愛,如天地初開,無論走到哪家,只要門開著,就可以走進去,到飯點會邀你一塊吃飯,村裡人說,歷史上村裡從沒出過一次惡性案件,我的確能感受到民風淳樸,尊禮重道。

大山裡的千年古村

這是以前的鹽街鹽局。古代煮鹽的灶戶把製成的食鹽交到鹽局,鹽官再發往各地行銷。絡繹不絕的運鹽馬幫在此出發。

大山裡的千年古村

大山裡的千年古村

明清以來道教在諾鄧地區影響較大,這裡是清末明初一位著名道長的家宅舊址,其建築特色是院內有一般民居都不可能有的庭前月臺,在此可作法事等。

大山裡的千年古村

大山裡的千年古村

諾鄧村儘管地處偏僻,交通不便,但明清兩朝還是文風蔚然,人才輩出。村的科舉,在雲龍中進士的為最多,舉人、貢生和秀才不勝枚舉。由於諾鄧村經濟發展的相對落後,歷史在這裡幾乎是凝固的。在當代建築日益普及的情況下,如何做好諾鄧古建築的保護,使這一民族傳統文化遺產能夠得到有效的保護,也是一個重要的課題。

大山裡的千年古村

大山裡的千年古村

國內專家學者對諾鄧歷史文化價值的評述:諾鄧是雲南最古老的歷史名村;是雲南最早的經濟特區;是通往滇西各地鹽馬古道的軸心地;是研究中國古代鹽井文化的活教材;有保留最好最集中的明清建築;有人文與生態景觀俱佳的旅行資源。2007年5月,被授予中國歷史文化名村。

大山裡的千年古村

嚴冬(女)

中國攝影著作權協會會員

中國女攝影家協會會員

上海市攝影家協會會員

大學本科學歷

2017年參加北京攝影函授學院上海分院第28期攝影班學習。

並於同年5月參加了北京攝影函授學院省級、團體會員提升班(28期3班)學習,於2017年10月修完提升班教學計劃規定的全部課程,成績合格,獲結業證書。二十幅作品一次性通過,在北京攝影函授學院網在線影展中展出,獲北京攝影函授學院2017年度“優秀學員”稱號。

歷年來參加國際、國內、上海市攝影比賽,多幅攝影作品獲獎、入選、入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