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军的新书《格局》那么厚?读这九章的15条金句就够了

处在当前这样的一个伟大的时代,是我们的幸运!

吴军的新书《格局》那么厚?读这九章的15条金句就够了

格局

【一、人生的格局】

1. 曾文正:“凡办大事,以识为主,以才为辅;凡成大事,人谋居半,天意居半”。

2. 在工作中,主动性不仅体现在像老黄牛一样把本职工作做好,还要主动和领导沟通,承担更多、更重要的任务。

3. 管理上级不是给上级分配任务,也不是不服从上级的安排,而是让上级了解我们的工作,并且在必要时及时寻求上级的帮助。

4. 当时,中国没有支付手段,马云就自己做一个;没有信用体系,马云就自己建立一个;没有好的物流,马云就让公司出面和物流企业谈一个消费者能够接受的条件。

5. 没有主动性的企业,很快就会被淘汰;同样,没有主动性的个人,处境会越来越艰难,因为我们从事的行业消失的速度远比我们想象的快。

6. 到了关键的时候,只有主动做事,奇迹才会发生!

7. 凡事总有“两面”——好的一面和坏的一面,当大家一致觉得一件事只有好的一面时,并不代表它不存在坏的一面,很可能是大家认识不够深刻,没有看到一些盲点。而那些没有被发现的问题,一旦发生,后果可能极为严重,甚至是灾难性的。

8. 在没有听到反对意见之前不要贸然行事。

9. 众利勿为,众争勿往。

10. 先听反对意见,把各种可能的坏消息都考虑到了,再决定定是否要做。因此,如果一件事大家都觉得有好处,我通常就不做了。那些事情,要么有大家都没看到的风险,要么众人都觉得有利可图,其实已经没有利润空间了。

11. 利益要分享,但是决策自己做。

12.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最好是更好的敌人”。

13. 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礼记 大学》

14. 我们要做的是超过他人的长处,而不是满足于超越别人的短处。

15. **我的感悟**:

人生的格局基础是主动——明白并接受自己做不了的东西,积极思考自己该做的事情,然后努力去做,并把它做到极致。

【二、命运的力量】

1. 人贵在自知,知道自己的长处,知道自己能力的边界,在这个边界内最大化自己的收益,这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至于结果是好是坏,不妨泰然处之。尽人事,听天命。

2. 但凡觉得自己了不起的人,通常都没有见过真正聪明能干的人。人只有到了人才荟萃的地方,才能体会到自己水平上的不足。

3. 著名哲学家康德最赞同和敬畏两种东西,一是头顶上的星空,二是心中的道德律。星空是我们不能支配的客观力量,而道德律则是我们能支配的。

4. 世界上有两种男人,一种是见一个爱一个,比如歌德;另一种是一生认定一个不可替代的对象,比如但丁。

5. 很多时候,努力未必能有回报,但是不努力一定会后悔,最后问心无愧是我们唯一稳得的报酬。

6. 任何人在其位就要谋其政,居其职就该尽其事,要勤勤恳恳地做事,本本分分地做人。既然领一份薪水,上上下下就指望我们做事对得起那份钱,而我们自己从良心出发,也该做些有益的事情。

7. 一个人要对不如自己的人,特别是下属友善

8. 马化腾和刘炽平曾经当面请教柳传志如何避免事业上的“坑”,柳老只讲了两个要注意的地方:一个是不要和政府作对,另一个是要善待下面的人。

9. 任何不具备先决条件的尝试都是难以成功的。

10. 对于一个人来讲,生逢其时是最大的幸运。生活在今天的人,都可以算是生逢其时,不仅赶上了中国发展的最好时期,而且生活在全球没有大的战乱的环境中。无论是在国内做事,还是到海外发展,都有好的机会。

11. 同样的条件,同样的时机,有的人把事情做成了,有的人错失良机,可见专业态度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12. 怎样才能斩断厄运链呢?方法很简单,只要记住“止损”和“认命”这4个字。

13. 高估自己的能力,才会觉得有翻盘的可能;高估自己的地位和作用,才觉得什么都该是自己的,什么都不能少。

14. 人不会总有好运气,也不会永远走背运,但是不好的心态会让厄运不断被放大。很多时候,心态决定命运。遇到厄运时不慌乱,坚决斩断厄运链,把损失限制在局部,避免雪崩式灾难,是智慧的体现。而愿意止损、愿意认命的背后,体现的是我们对自己的自知,对命运的敬畏。

15. **我的感悟**:

你的命运并不是你自己主宰,你其实没什么了不起的,你觉得自己很了不起,那是因为你没见过更牛的人罢了。所以不要高估自己,也不要沉溺在自我里,深思、主动、努力,尽人事,知天命!

【三、生活的节奏】

1. 人在忙碌的时候,很容易忘掉忙碌的目的,最后反而离目标越来越远。从忙乱中退一步,思考一下目的,能省掉多余的需求和行动,减少不必要的麻烦,让我们更快地接近目标。在诸多目标中,终极目标当属生活本身。

2. 方法和效率远比忙碌重要,有时候慢下来、静下心来,反而能获得更大的收益。

3. 很多时候,我们做不好事情,是因为我们太匆忙、太着急,以至犯了太多原本可以避免的错误。当我们慢下来,重新审视自己的想法时,可以更正很多明显的错误。

4. 但每一次重大科技进步的结果总是财富进一步向少数人集中,大部分人的生活压力更大了。马克思把这种现象称为机器的异化(或者叫“劳动异化”的第一个层次),即原本应该成为机器主人的我们,最后成了机器的依附者。

5. 黎巴嫩诗人纪伯伦曾经感叹:“我们已经走得太远,以至忘记了为什么出发。”

6. 想起出发目的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在做事之前抬头看看纯净的天空,沉静下来听听内心的声音。

7. 人不在于开始了多少件事,而在于完美地结束了多少件事。

8. 当我们做事慢一点,少走点弯路,多花点时间享受浪漫时,我们便能使自己时不时地沉浸在奇思妙想的长河中,畅游在人类知识和艺术的海洋里。

9. 《旧约全书》中的《诗篇》第46章第10节上写道:“你们要休息,要知道我是神!”既然我们不是神,何不休息休息,不要那么匆忙,走出越穷越忙、越忙越穷的怪圈。

10. 上天不会亏待一个真正努力的人,但也不会同情假勤奋的人。走出这个怪圈的第一步是要慢下来,以免自己不知不觉地成为积极的废人或者伪工作者'在慢下来之后,审视一下自己,找出自己忙碌的原因。

11. 对亲朋好友提出的请求,通常用两个尺度判断帮还是不帮。

- 第一,不帮违反原则的忙,以及自己帮不上的忙。

- 第二,分清哪些问题应该由他们自己解决,哪些需要我帮忙解决。

12. 陷入“越穷越忙,越忙越穷”怪圈的人,要做的就是斩断厄运链。越是落在别人后面,就越想通过并行处理多做点事情,结果错误百出,和别人的差距越来越大。这时候,不妨停下来,想一想,做减法,把各种不必要的事情从清单上删除,而不是花更多时间在低回报的道路上狂奔,那样只会让人生失控。

13. 当遇到困境时,我们首先应该慢下来,斩断厄运链。然后重新审视目标,做减法,讲究效果,这样走出厄运的怪圈就不是难事了。

14. 在美国的大学里,教授都有学术假期。每过7~10年,大学就允许教授全薪休假半年,或者半薪休假一年,甚至在有特殊需求的情况下,允许教授第二年无薪休假。其间,教授可以去访学、做顾问、周游世界,也可以在家里什么事情都不干。为什么要给教授放这么长时间的假呢?因为这是教授出去开阔眼界的好机会,并且最终会回馈大学。通常,那些教授会选择去游学、到公司做顾问或者写书。

15. 休息的本质是从外界获得信息和能量。

16. 一生要做的5件事:

- 恋爱,结婚,生子

- 尝试做一次自己喜欢的事情,比如写毛笔字

- 回馈:回馈不仅限于对我们的父母、恩人、亲友或母校,还包括对整个社会以及那些和我们素不相识的人。

- 有一个信仰

- 留下遗产

16. 回馈不能仅仅有心,还必须有行动;只有采取了行动,才能证明有心。

17. 一个有信仰的人,如果知道自己是对的,就不不怕恐吓,敢于行动。

18. 每个人都可以问自己这个问题:如果这个世界没有我,是否否会完全一样?如果答案是肯定的,说明你没有留下什么遗产;如果因为你做的一些事情,哪怕很小,哪怕微不足道,但世界因此不同,那么这就是你给世界留下的遗产。明白了这一点,你就知道自己不必浪费时间做哪些事情了。

19. 幸福生活才是目的,个人的成功不过是实现这个目的的途径和手段而已。

20. **我的感悟**:

人生的成功不急在一时,要适当地慢下来,思考为什么出发——因为生活本身才是我们的终极目标。

人不在于开始了多少件事,而在于完美地结束了多少件事。所以你的努力要方向对,方法巧,并且要把握好节奏。

【四、职场的心法】

1. 很多时候面试官的倾向性在见面的前5分钟钟就形成了。第一印象不好是面试者丢分的主要原因之一。做好准备、给人一个好印象是成本最低、收益最大的事情。这其实也是一种交流,只不过它采用的不是语言,而是形象。

2. 面试官在工作之余花时间面试他人,并非想过一把当老师的瘾,而是希望招一个能够和自己一起工作的同事、下属,有时候甚至是上级。那么,他们会觉得什么样的人适合呢?一定是彼此有很多共识,能够在同一个知识层面长期交流的人。

3. 给面试者最重要的建议就是,先确定自己完全清楚对方问题的含义,以及对方为什么要问这个问题。面试者在回答之前可以用自己的语言复述一下问题,以便确认自己的理解准确无误。

4. 面试其实是实际工作的一次预演。一个人能够在第一时间理解领导和同事的意图,独自圆满地解决问题固然好,但更多时候,我们需要通过不断和别人讨论、交流,越来越深刻地理解问题,找到越来越好的答案。这才是最有效的工作方式。

5. 在前5分钟让面试官对你产生兴趣:

- 首先,要做好功课。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要提前做好准备,建议事先了解面试官;一开始就要给面试官留下好印象。

- 其次,见到面试官时要好好表现。在任何时候,谦虚、自信而落落大方的举止都很重要,

- 在面试过程中,要搞清楚面试官问题的含义以及提出问题的原因,同时展示自己的风采和能力,切忌喧宾夺主。

- 当我们有幸得到工作后,薪酬谈判的重点要放在提高职级,而非更高的基本工资上。

6. 很多时候,沟通本身比答案更重要。

7. 好的求职者会让用人单位觉得他可以给单位带来价值,有助于单位的发展,同时让周围的人感到愉悦。

8. 什么样的人对一个单位有巨大价值呢?这个问题的答案很复杂,但有两个关键词是必须具备的:互补性和未来价值。

9. 对于薪酬,每个人都觉得越多越好。这固然没错,但有三件事每个求职者都应该清楚。

- 第一,对于刚刚走出学校的人来讲,大部分大公司给出的薪酬都差不多,单位好才是最重要的。

- 第二,对于有经验的求职者来说,要把重点放在职级谈判上,而不是薪酬谈判上。

- 第三,用市场的价格而不是用人单位锚定的价格作为谈判依据。

10. 面试的核心是有效沟通,并且通过沟通展示自己的价值。

11. 好消息要当面通知对方。如果做不到,至少要用电话通知对方。如果电话找不到人,那就给他留言或者发邮件,表示示想约他当面聊一个好消息,而不要直接通过邮件告诉对方好消息是什么,更不能用微信这类让人感觉不具有权威性的即时通信工具。

12. 对于坏消息,使用什么通信手段要视情况而定。如果我们对一件事情负有责任,需要解释,就不能用邮件通知,比如解雇下属。男女朋友分手,更不能在微信上扔下一句话就完事,一定要当面做了断。当然,如果不是很重要的事情,用邮件通知即可。

13. 主观的事情要尽可能面对面沟通,客观的事情则可以以用邮件。

14. 涉及法律问题的事情(比如专利),或者讲竞争对手坏话的言论,一定不能有文字记录,以免将来到了法庭上成为不利的证据。

15. 看待一个人时,不要光看他对我们怎么样,还要看他对待周围的人怎么样。

16. 我们在和别人合作时,目标非常明确,就是把事情做好。只要对方在这件事情上能够信守承诺,把事情完成,我们也信守自己的承诺,合作就是成功的。至于对方是否有非常糟糕的缺点,只要不在合作的事情上对我们造成损失,就不必疾恶如仇。

17. **我的感悟**:

通过面试是我们大部分都要做的,可是我们很多人并不知道如何有准备有策略有方法的面试,更不清楚如何在公司里面对和处理各种关系,吴军老师的经验总结非常到位——展示价值、审时度势、识人识体!

【五、智者的见识】

1. 一个人一辈子的幸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她)的婚姻。

2. 巴菲特考量公司的原则是什么呢?简单地讲,就是公司要对投资人好。

3. 本杰明·富兰克林讲过一句非常精辟而富有哲理的话:“一个帮助过你的人,比一个你帮助过的人,更愿意帮助你。”

4. 每个人都有导师,一个人能从导师身上得到的收获和自己的态度成正比。如果将导师看成管我们的领导,我们可能会把很多心思用于应付他们交代的工作,甚至和他们钩心斗角;如果将导师看成自己的引路人,我们就会主动从他们身上学到美德和智慧,让自己变得更好,甚至超越他们。

5. ”张先生很严肃地和我讲:“我请你吃饭,带你享受生活,是为了让你开眼界,让你体会高水平的生活质量。以你的能力,将来会比我生意做得大、生活得好。如果我把钱给了你,你就会满足于那几百元钱,格局就太小了,那样你只能成为一个挣点儿工资、奖金就满意的人。”

6. 生活中有很多物质需求其实可有可无。大部分时候,对物质看重的程度只要稍微轻一点点,幸福感就会增强很多。

7. **我的感悟**:

“一个帮助过你的人,比一个你帮助过的人,更愿意帮助你。”

本杰明·富兰克林的这句话真的是讲出了人与人之间的互动的核心,好人会一直做好事,比如帮助你。所以我们要留心生活里面的那些智者,多学习,多请教,做个好学生。

【六、心智的成长】

1. 成长首先看环境,而在环境的因素中,首先且最重要的是家庭环境和朋友圈,其次要看自身做事的原则和方法。

2. 永远待在舒适区,只会让人无法成长。每个人的成长,最终是在边界内最大程度上把事情做好。

3. 一个懂得美、热爱生活的人,才能在人生道路上走得精彩。当然,素质教育远不止音乐、绘画、舞蹈、主持、奥林匹克竞赛和计算机,那些都是手段,目的则是培养既能适合社会,也能愉悦自己的自由人。素质教育可以通过很多方式获得,读经典著作就是其一。

4. 大家要读的不仅是《红楼梦》,还有梁实秋、张爱玲、鲁迅等人的书,狄更斯、雨果、莎士比亚、托尔斯泰、夏洛蒂?勃朗特、简?奥斯汀等人的书也都应该读。不仅要读书,任何能帮助我们成为合格的自由人的事情都值得学、值得做。

5. 一个人成长的过程,其实就是逐渐“杀死”心中那些超级英雄的过程。

6. 告诉孩子,世界不是他们自己设计的,今后的一切都要靠他们自己努力。

7. 成就的多少至少取决于三个因素:做事情的速度或做事情的数量,每一件事的影响力,以及做事的成功率。它们之间是相乘而不是相加的关系。

8. 对一个人来讲,如果一辈子非常努力地做了很多没有影响力的事情,还不如认认真真做好一件有一定影响力的事情。

9. 一个优秀的专业人士在做事之前,会梳理出一个做事清单,按照重要性和影响力的量级排序,然后集中资源把最重要、影响力最大的事情先做完。至于无关紧要的事情,可能直接从清单上删掉。

10. 成功不在于是否努力多做两件事,而在于能否在关键时间点跃迁到更高的量级。

11. **成就=成功率 X 影响力 X 速度**。

12. 偶尔做成一件事并不难,有些时候仅仅是运气使然,难的是找到一些系统的方法,获得可复制的成功。为什么近代以来不断有发明创造出现,这和找到了系统性的方法有关。所谓最具普遍意义的通向成功的方法论,从根本上说,就是搞清楚做事的边界或者极限,搞清楚做事的起点以及从起点通向边界的道路。

13. 所谓工程化,就是依靠一套可循的,甚至相对固定的方法解决未知的问题。

14. **我的感悟**:

一个人需要走出舒适区,需要成长,需要是在边界内最大程度上把事情做好。吴军老师提供的这个公式“成就=成功率 X 影响力 X 速度”,让我明白了如果在边界内成功,那就是根据事情的优先秩序,通过一套相对固定的方法,解决当前问题和未知问题,提高成功率,提升影响力!

【七、悲观与乐观】

1. 我们的世界并非那么灰暗,即便有挫折,也是暂时性的。积极走向成功,享受成功的喜悦,才是我们应有的生活态度。

2. 人过高估计自己的能力,在现实生活中却得不到想要的东西,才会产生悲观情绪。

3. 一个人不断往上走,眼界越来越开阔后,就越知道自己能力的局限,会越谦逊,越有敬畏之心,就不会再有不切实际的奢望了。这时人会变得豁达大度起来,反而对未来、对社会不再那么悲观。

4. 如果区块链只是一个转瞬即逝的机会,那它就不是新兴技术,而是末日技术,就不可能产生什么改变世界的影响力。如果它最终能改变世界,这个过程就不是一两天能完成的,通常会持续几十年。

5. 我们不仅无法回到过去,也不会习惯过去的生活,除了往前走,没有第二个选择。

6. 所谓“以正合”,就是把自己会做的题、该得的分,一分不少地得到。少得一分,就说明没有复习好、没有考好。所谓“以奇胜”,就是指自己平时做不出来的题,考试的时候做出来了,或者别人做不出来的题,自己经过思考做出来了。

7. 反思和回顾历史是需要的,但不要太多,更不要指望照搬历史的经验,或者吸取历史的教训就能直接生成当下的行动指南。

8.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了解我们的社会,了解我们的未来,相信未来有的是机会,然后静下心来,成为一个乐观派、实力派,这样,成功的概率要大很多。

9. **我的感悟**:

人生的旅程不可能一路好走,路上会有好天气,也会有阴霾,有台阶,也有陡坡要爬,但无论遇到何种情况,要相信前面有阳光,有新的挑战和机遇,只管往前走就是了。

【八、文明的对撞】

1. 一个人最大的幸运莫过于降生在一个伟大民族的伟大时代。

2. 海洋文明里的每一个经济单元,从城邦到家庭,都不需要生产所有的生活品,而是力争把一两样东西做好,尽可能地把一种商品卖到更远的地方,即便是那些语言和文化都不相同的地方。

3. 西方靠什么后来居上的呢?有人认为靠科技,有人认为靠制度,这些都没有错。公平地讲,源于古希腊的科学精神和后来在基督教会保护下孕育出来的大学,对欧洲的科技进步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同时,自《大宪章》签署以来,有利于工商业的民主制度开始形成。然而,有了这些条件,还需要有人的因素,欧洲才能完成崛起,那就是底层人通过自身努力逐渐掌握经济权后翻身了。这些人包括手工业者、商人、城市其他自由民,甚至是高利贷者和囚犯,他们有着主动改变自己经济状况和社会地位的动力。这就开启了欧洲崛起的进程。

4. 世界上已经创造出的财富总是有限的,能积累起来的、能供一部分人坐享其成的更是有限,而未来能创造的财富则近乎无限。掌握了后一种能力的人,最终会从社会的底层走出来,当然,这需要花时间。

5. 近几十年来,中国的商业和贸易不断发展,正在完成从单一的大陆文明向大陆——海洋文明的转型。虽然中国起步于制造最底端、最便宜的商品,但是它不会永远停留在产业链的下游,随着财富的积累和技术的进步,它已经逐渐走到很多产业链的上游。

6. **我的感悟**:

我们降生在一个伟大民族的伟大时代,我们所要做的就是要知己知彼,看到自己的优点,也知道如何弥补自己的不足。

【九、未来的法则】

1. 如果我们相信未来会比今天更好,坚信自己生活在一个好地方,所要做的便是认识到未来时代的特征和规律,把握住一些不变的道理,使用正确的方法,做那些能够不断让自己获得可叠加式逬步的事情,这样便能立于不败之地。

2. 拉力优于推力。

3. 今天可能不存在安全的避风港了,因为那里没有竞争力。

4. 重大的发明往往不是眼光平庸的人能够看懂的,如果过于服从现有的安排,就不可能有重大发明。创造力需要摆脱束缚才能发挥作用,而这件事看起来就像是叛逆行为。

5. 对大多数人更有意义的事情是,先让自己成为一个专才,之后,如果能发展成通才固然好,如果不能,要具有调动资源的能力,形成优势互补。

6. 技术从来都是手段而不是目的。

7. 时任纽约市市长的朱利安尼就指出奥巴马的潜在问题。他说,改变本身不是目的,因为改变有好坏之分,搞好才是目的。

8. 优质的才是稀缺的。

9. 根据美国的统计数据,什么媒体关注的商业价值最高呢?不是商业媒体,更不是娱乐媒体,而是毫无娱乐趣味的高质量的严肃杂志,平均1个小时可以产生1美元的商业价值。

10. 对于读者和观众来讲,阅读免费低质量的内容远没有付费高质量的内容有意义。

11. 互联网时代从来不缺乏免费的内容,最珍贵的资源是我们的时间。不要花太多工夫读那些免费、廉价,但是质量低的内容,读它们不仅浪费时间,甚至会误导我们。

12. 未来是一个过剩的时代,物质会过剩,内容也会过剩。最宝贵的是人的时间和注意力。无论是想得到关注,还是关注别人的,都需要记住一个关键词——优质。

13. 免费能够成功,是因为过去的一些东西有稀缺性,消费者不得不购买,这时免费就变得特别吸引人。当那些东西不再有稀缺性时,免费就没有意义了。

14. 没有稀缺性,就可以随时被取代,自然就没有议价能力。有了稀缺性,免费的传播手段和快速的信息流动就会给它的拥有者带来巨大的利益。

15. 一些人在感叹免费的时代挣不到钱的时候,在抱怨人才市场竞争太激烈,自己找不到好的岗位的时候,不妨换一个角度来看这些问题。世界上每年花出去的钱越来越多,它们都去了哪里?就业岗位也在不断增加,这些岗位在哪里?我们过去的思维方式和对价值的认识需要与时俱进。

16. **我的感悟**:

未来是不确定的,未来是不可控的,未来是会多变的,而此时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关注优质的资源,不断提升自己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让自己成为优质的自己,成为稀缺不可替代的。

对我们来说认清自己几斤几两很重要,搞清楚自己的定位和目标,多结识那些智者,然后不断地的丰富自己的经验和见识,不断提升自己的影响力,提高做事的成功率。

让自己变得越来越专业,越来越有价值,成为不可被替代的角色,即使遇到多么不确定的未来,只要认清规律,识人识体,尽人事,就会成就更好的自己。

剩下的,就是知天命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