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們怎麼這麼美


她們怎麼這麼美

新中國成立以來,一代代婦女同志活躍在祖國各條戰線,激揚巾幗之志、奉獻巾幗之力、彰顯巾幗之美、唱響巾幗之歌。在鄉村振興、脫貧攻堅、生態環保主戰場,在載人航天、深海探測、量子通信、大飛機、高鐵等重大科技攻關前沿,在社會服務各領域,在教科文衛體等各條戰線,撐起了“半邊天”。

今天是“三八”國際勞動婦女節,小編摘取了2019年以來全新改版的《求是》雜誌刊登的一些精美圖片,一起來看!


為了徹底撕掉千百年來的貧困標籤

她們怎麼這麼美

發展產業是實現脫貧的根本之策,是鞏固扶貧成果的根本手段。貴州正持續強力發起脫貧攻堅,推進一場深刻的產業革命。

圖為安順市西秀區舊州鎮村民種植折耳根喜獲豐收,150畝折耳根成了致富草。王興友/攝


來源:《為了徹底撕掉千百年來的貧困標籤》(《求是》2019/10)

以高度文化自信守護中華民族文化根脈

她們怎麼這麼美

近年來,山東堅持傳承紅色基因,將“弘揚沂蒙精神、堅定理想信念”作為鑄魂育人的重要主題。104歲老黨員張淑貞是沂蒙革命老區最高齡的“沂蒙紅嫂”。在抗戰時期,她跟隨婆婆王換於一起為八路軍做軍鞋、籌軍糧,並創辦了地下託兒所,撫養了一大批革命後代。

圖為張淑貞同沂南縣人民醫院的醫護人員一起做鞋墊。 杜昱葆/攝

來源:以高度文化自信守護中華民族文化根脈(《求是》2019/11)

北京榜樣

她們怎麼這麼美

20多年的堅持,賀玉鳳成為遠近聞名的“環保奶奶”。

圖為賀玉鳳搬運撿拾的垃圾。首都文明辦供圖

來源:北京榜樣(《求是》2019/12)

深懷愛民之心 恪守為民之責

她們怎麼這麼美

關愛低保戶、特困戶、孤兒、老年人、殘疾人等特殊群體,是民政工作的重要內容。一大批民政人長期默默耕耘在敬老院、兒童福利院等民政服務一線,用實際行動書寫無私大愛,為特殊對象提供無微不至的服務,讓他們感受到了黨和政府的關心和溫暖。

圖為民政部“孺子牛”獎獲得者劉德芬(左)生前為福利院裡的老人梳頭。湖北省公安縣民政局供圖

來源:深懷愛民之心 恪守為民之責(《求是》2019/13)

用共產黨員的初心承載好黨的初心

她們怎麼這麼美

黃文秀(已故)2016年從北京師範大學研究生畢業後,放棄大城市的工作機會,毅然回到家鄉廣西百色工作。2018年3月,她積極響應組織號召,到樂業縣百坭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在脫貧攻堅第一線傾情投入、奉獻自我,用美好青春詮釋了共產黨人的初心使命,譜寫了新時代的青春之歌。

2019年6月17日凌晨,她在從百色返回樂業途中遭遇山洪不幸遇難,獻出了年僅30歲的寶貴生命。圖為黃文秀到外村考察養蜂產業,計劃將養蜂技術引到百坭村(資料照片)。 新華社發 樂業縣委宣傳部供圖


來源:用共產黨員的初心承載好黨的初心(《求是》2019/14)

偉大民族精神暢想

她們怎麼這麼美

1981年至1986年,中國女排在世界盃、世界錦標賽和奧運會上5次蟬聯世界冠軍,成為世界排球史上第一支連續5次奪冠的隊伍。女排精神作為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的重要象徵,不僅成為中國體育的一面旗幟,更成為整個民族銳意進取、昂首前進的精神動力。

圖為1981年11月16日,中國女排獲得第三屆世界盃女子排球賽冠軍後領獎。新華社發

來源:偉大民族精神暢想(《求是》2019/14)

新中國70年創造人類減貧奇蹟

她們怎麼這麼美

發展旅遊越來越成為少數民族地區脫貧致富的重要方式。

圖為2018年10月的一天,四川稻城,一位街邊賣藏族手工藝品的藏族婦女,接待完遊客後,在小機動車駕駛室裡查看手機信息,露出幸福的笑容。 視覺中國 邵小峰/攝

來源:新中國70年創造人類減貧奇蹟(《求是》2019/17)

七彩雲南的歷史性跨越

她們怎麼這麼美

臨滄市雙江縣是由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4個主體民族聯合組成的多民族自治縣。

打響脫貧攻堅戰以來,該縣勐勐鎮千蚌村忙品村民小組成立專業合作社,組織刺繡能人制作拉祜族服飾,讓民族服飾走出拉祜、走向市場。

圖為千蚌村忙品村民小組的拉祜族婦女在縫製民族服飾。雲南日報社供圖 徐雁/攝

來源:七彩雲南的歷史性跨越(《求是》2019/17)

初心不改的農村先進模範代表

她們怎麼這麼美

申紀蘭是第一至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山西省平順縣西溝村黨總支副書記。

60多年來,她初心不改、矢志不渝,帶領群眾艱苦奮鬥,為發展農業和農村集體經濟,推動老區經濟建設和老區人民脫貧攻堅作出巨大貢獻。新華社記者 劉衛兵/攝

來源:初心不改的農村先進模範代表申紀蘭(《求是》2019/20 )

努力建設讓黨中央放心、讓人民群眾滿意的模範機關

她們怎麼這麼美

全總把大興調研之風、密切與職工群眾的血肉聯繫作為正風肅紀的重要切入點,樹立起以職工為中心的鮮明導向。

圖為2018年3月19日,全總女職工部黨支部赴上海柴油機股份有限公司調研,在生產車間與女職工面對面交流,瞭解她們的意見建議。全總機關黨委供圖

來源:努力建設讓黨中央放心、讓人民群眾滿意的模範機關(《求是》2019/23 )

讓更多人才到艱苦邊遠地區和基層一線建功立業

她們怎麼這麼美

新中國成立後,黨中央發揮社會主義制度能夠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勢,採取屯墾戍邊、“三線”建設等重要舉措,推動人才“到艱苦邊遠地區去、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為艱苦邊遠地區和基層一線集聚了一大批各行各業優秀人才。

這是軍墾第一代女拖拉機手、曾經是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十二面紅旗”之一的金茂芳,1962年駕駛莫特斯拖拉機的情形(翻拍照片)。

2008年,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授予當時75歲的金茂芳“戈壁母親”榮譽稱號。2019年,中央宣傳部、中央組織部等授予金茂芳“最美奮鬥者”稱號。新華社記者 趙戈/攝

來源:讓更多人才到艱苦邊遠地區和基層一線建功立業(《求是》2019/24 )

創軍人榮耀 築世界和平

她們怎麼這麼美

2019年10月24日,在武漢舉行的第七屆世界軍人運動會現代五項女子團體決賽中,中國隊奪得冠軍。

圖為冠軍中國隊(中)和亞軍、季軍選手們在頒獎儀式上合影留念。新華社記者 李尕/攝

來源:創軍人榮耀 築世界和平——第七屆世界軍人運動會啟示錄(《求是》2020/01)

中醫藥科技創新的優秀代表

她們怎麼這麼美

屠呦呦是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科學獎項的中國本土科學家,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華人科學家,第一位獲得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的女科學家。

她60多年致力於中醫研究實踐,帶領團隊攻堅克難,研究發現了青蒿素,解決了長期困擾的抗瘧治療失效難題,為中醫藥科技創新和人類健康事業作出巨大貢獻。

新華社發

來源:中醫藥科技創新的優秀代表屠呦呦(《求是》2020/01 )

基礎教育改革的優秀教師代表

她們怎麼這麼美

於漪長期躬耕於中學語文教學事業,堅持教文育人,主張教育思想和教學實踐同步創新,撰寫數百萬字教育著述,許多重要觀點被教育部門採納,為推動全國基礎教育改革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被譽為“精心育人的一代師表,潛心教改的一面旗幟”。

來源:基礎教育改革的優秀教師代表於漪(《求是》2020/02 )

“五治”是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的基本方式

她們怎麼這麼美

2018年9月13日,寧夏回族自治區吳忠市利通區勝利鎮永昌社區居民李大姐(左一)在“嘮嗑點”述說著自己的煩惱事。

這個“嘮嗑點”由社區調解委員會成員擔任“熱心人”,居民有個家長裡短的事情總愛來到這裡說一說、嘮一嘮。中央政法委供圖 楊晉峰/攝

來源:“五治”是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的基本方式(《求是》2020/03 )

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推進疫情防控工作

她們怎麼這麼美

自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福建省寧德市壽寧縣公安局交警大隊女子騎行隊奔赴執勤一線,在完成交通管理任務的同時,通過沿街宣傳、拍攝防疫知識短視頻等方式,成為抗疫中的巾幗力量。

圖為2020年2月13日,壽寧縣公安局交警大隊女子騎行隊將宣傳牌掛在摩托車上,準備上街宣傳。新華社記者 林善傳/攝

來源: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推進疫情防控工作(《求是》2020/05)

共和國的戰“疫”時刻

她們怎麼這麼美

李蘭娟院士脫下口罩後臉上留下的壓痕令人感動 中新社記者 安源/攝

她們怎麼這麼美

2020年1月24日,除夕之夜,空軍軍醫大學醫療隊受命緊急馳援武漢,這是前來送行的隊員家屬為隊員整理背囊。新華社發 張昊鵬/攝

來源:共和國的戰“疫”時刻(《求是》2020/05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