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钱时“低三下四”,还钱时“视而不见”?

我们在生活中会碰到一个十分常见的问题,就是朋友借钱到底该不该借。借钱看似是帮助有困难的朋友,但在现实生活中往往是好心借钱的自己吃亏,不仅不能加深双方的感情,还可能因为这点钱伤了和气。那么问题到底出现在哪里,为什么“借钱时是孙子,还钱时是大爷”这句话这么流行,先看看两个实际发生的故事。


借钱时“低三下四”,还钱时“视而不见”?


事例1

有这样一个故事,小刘和他的同事李某。小刘属于新人,来公司不到一个月,他的“邻居”李某属于公司的老员工,同处一个公司,抬头不见低头见。一个公司的同事,并且二人办公位置相邻,所以小刘本着想多学点东西的心态每天中午都跟着李某一起吃饭,但是呢,小刘有个很苦恼的问题,就是每次吃饭李某都要自己代付,其理由是每月工资都要上交老婆,月初发工资才有闲钱,就当帮哥一个忙,到时候会一起还给他。时间持续了20来天,离发工资也过了几天,但是李某貌似没有还钱的意思,小刘一个男的,也不太好意思张口,算一算20来天一共有400来块钱吧。钱这个事,不想不要紧,越想越来气,又过了几天,那天中午吃饭,小刘挑明了:“李哥,这些天吃饭我算了算,能有500多,零头不要了,算500吧”,李某一听“这么仔细?行,你不说我都给忘了,过两天给你”,就这样,他俩之后也没在一起吃饭,小刘前后催了几次,李某给了一样的答复,因为这个饭钱,到最后李某也没还给小刘。说起来也挺可笑,真有一个男的占这点小便宜。借钱这个事,只要催了几次,就算还了,彼此之间也会出现无形的隔阂。


借钱时“低三下四”,还钱时“视而不见”?




事例2

张聪和他的发小王某,他俩从小关系要好,属于无话不谈的那种,随着年龄的增长,二人的联系越来越少,但每年都能聚一聚。偶然的一天,王某联系张聪说:“聪哥,我最近做了点生意,赔了点,能借我3万块钱么”,张聪听了也挺犹豫,毕竟3万对初入社会的小青年也算个大数目,最后二人商量着借了2万,约定着两个月还。两个月后,张聪没催这笔钱,兄弟有难,催显得不仗义。时间又过了俩月,张聪最近失业,钱有出无进,想着把钱要回来,缓一缓,电话不打不要紧,一打电话关机,张聪用微信说了一句“哥,那2万块钱咋样了,最近手头有点紧”,当张聪发出第二句话的时候,红色感叹号异常醒目。他一下就明白了,明显的想赖账。最后他找到了他老家,跟发小的父母要回了这笔钱,钱是回来了,二人多年的感情也止步于此。


借钱时“低三下四”,还钱时“视而不见”?




看到这,很多人感觉这一幕很熟悉,借钱本是好心,为何还钱沦落与此?出钱的反倒落了一身不是,到底问题出在哪?朋友借钱到底该不该借?

其实这个问题没有绝对的答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处事原则。如根据亲密程度、利益关系等因素综合考虑借不借,但现实生活中往往没有给我们考虑的余地,更多的是两难的选择。因此,小编不论该不该借,我们从如何拒绝着手,笔者列举了几个常用的方法。

如何拒绝借钱

1、反客为主

比较简单,掌握借钱的主动权,例如:某人遇到困难,我们要做的不是思考借不借,而是如何帮助他解决困难,了解的过程中不断从侧面渗透自己没有钱。最后以你需要向别人借,或是贷款、办信用卡之类的收尾。反客为主的作用就是在体谅对方的同时从侧面拒绝。

2、“借刀杀人”

现实生活中,借钱的大多为男性,我们可以用“借刀杀人”这个方法。如:“我得跟我老婆商量一下,贷款挺吃紧的”;“我这钱都寄给老家,让我老妈保管了,我试试看吧”。


借钱时“低三下四”,还钱时“视而不见”?


类似的方法还有很多,面对借钱这个让人头疼的问题,如果对对方没有把握,还是学着拒绝吧,毕竟拒绝最坏的也就是人空,借出去是人财两空。

借钱,借的不是钱,更是感情,这份感情到底能不能收回来,真的靠运气。如果有人借了一笔钱,按时还你了甚至给了你利息,请你吃了一顿饭,那你的好好珍惜他了,钱有时真的可以试探人性。面对借钱不还、该不该借这个问题,你有什么看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