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称帝后,罗艺为何举兵造反?

朱砂丄172cm


在《隋唐英雄传》、《说唐全传》等演义小说中,罗艺是“冷面寒枪俏罗成”的父亲,本人忠勇正直,武功高强,麾下燕云十八骑十分了得,而他的夫人秦氏就是秦琼的姑姑,这也是秦琼和罗成表兄弟关系的渊源。



演义中的罗艺死在名将苏定方之手,但历史上真正的罗艺死于自己部下之手,死因就是因反对李世民继位而造反。

历史上真实的罗艺武力值很强,能征善战,打仗很猛,但为人不怎么样,属刚愎自用型,不太讨人喜欢,就连部下也不太喜欢他。

隋末,罗艺任虎贲郎将,驻守涿郡(今北京),本来是隋朝将领,后来归顺李渊,被赐姓李,先是封燕公,后又封燕郡王。

罗艺镇守的涿郡位于河北刘黑闼势力背后,和位于山西的李唐势力互相倚重,战略位置十分重要,所以他配合李唐内外夹击,为击败刘黑闼势力立下卓著战功,因此入朝为官。


到了朝廷,罗艺开始和太子李建成结交,他仗着自己的资历、战功和太子党身份,飞扬跋扈,目中无人,甚至不把秦王李世民放在眼中,李世民的一个亲信曾被罗艺逮起来狠狠揍了一顿,罗艺从此和李世民结下梁子。

后来,罗艺被派往西北守边,镇守泾州(今属甘肃一带),朝廷的事他插不上手,到公元626年,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了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一党,又逼迫父亲李渊退位,禅皇位给自己。

李世民登基后大封功臣,收买人心,拜罗艺为开府仪同三司,可以说给足了罗艺面子,但越是这样罗艺越是担心,因为他得罪过李世民,害怕李世民打击报复。


想来想去,罗艺内心恐惧不安,便图谋造反,而这个时候有一个姓李的大忽悠给罗艺的老婆孟氏看相,说孟氏有富贵相,将来必成天下之母,又说罗艺也有富贵相,这下子罗艺和老婆都坚定了造反决心。

于是罗艺坚决造反了,但还没等到长孙无忌和尉迟敬德统领的唐朝大军抵达,罗艺就被自己的部将杨岌打败了,囧到极点。

这时的罗艺老婆孩子都不要了,领着几百名骑兵狼狈逃窜,试图逃亡突厥。当跑到宁州边界,经过乌氏驿站时,罗艺的部下也不愿意跟他逃跑了,一拥而上,把罗艺砍死,然后把他的脑袋送到长安领赏去也。


以上便是历史上罗艺的真实一生,有过辉煌,有过囧囧,本可名垂青史,奈何一失足成千古恨。

我是专注历史文化的狄飞惊,欢迎关注我!


狄飞惊



罗艺不论是在《隋唐演义》还是《说唐》或者是正史之中都在隋末唐初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罗艺武艺高强,史书上这么记载的:“勇常冠军,为诸将忌畏”,但是刚愎自用,得到幽州之后,自称幽州总管。窦建德想招降他,他把窦建德的信使给斩了,李渊又向他伸出橄榄枝,他却说了句:“真乃吾主也。”于是,罗艺投降李唐,被李渊赐姓李,叫李艺,受到唐高祖李渊的特别优待。

然而刚愎自用的罗艺,却因小失大,在自己的阵营打了李世民的亲信,导致本没多少交情的两人关系更加紧张。这本来是个小事,但是正因为此,罗艺心虚,所以选择了太子阵营,这本来也是可以理解的,除了李世民的亲信,谁不巴结太子呢!但是,626年,带兵打仗无出其右的李世民,在喝过太子哥哥给的毒酒,大难不死后,意识到自己如果再不行动,那么等李渊龙驭上宾以后,自己必将成为一块任人宰割的“鱼肉”,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于是联合亲信发动了玄武门之变,成为了一代明君,开创了大唐盛世。

那么,当政权更迭之后,自己的对立方掌权,罗艺此时开始心虚,怕李世民有一天找个理由将他族灭,同时罗艺又想起了一件以前发生过的不同寻常的事,就是有一个李性女巫说他的夫人孟氏“可母仪天下”,富贵之由来自燕王罗艺。这让刚愎自用的罗艺自以为是,认为自己冥冥之中必有天命,所以决定起兵造反,结果被部下杀死,了解了英雄的一生。


读史思辨


话说武德九年八月初九,唐高祖李渊第二子秦王李世民迎来了人生之中最激动人心的时刻,他如愿以偿登上了原本并不属于他的皇位。为了得到这个位子,李世民不惜发动玄武门之变,残忍杀害储君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将父亲李渊软禁之后,逼迫老皇帝退位,才换来他的黄袍加身,黄袍的背后尽是鲜血,令人不禁唏嘘。

也许是老天不甘心李世民如此顺利登基,就在这个新皇帝皇位还没坐稳之时,突然传来了一个坏消息——开府仪同三司罗艺造反啦!

罗艺,隋末唐初的军阀之一,此人十分善战,他曾是大隋朝虎贲中郎将,后助唐击败窦建德、刘黑闼,李渊使其统领天节军,镇守泾州防范突厥各部。李世民登基之后,没有忘记这个唐初功臣,又加封他个开府仪同三司之职。

罗艺这个人有能耐归有能耐,但是疑心很重,在他镇守泾州期间,突然传来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之事,他这个时候就已经开始蠢蠢欲动,虽然李世民将其加爵封官,但是他依旧不放心。为何会这样?因为他与李世民曾经有旧仇。在他眼中,李世民是个有手段之人,当年李世民还是秦王的时候,罗艺就感觉此人不可小觑。

在隋末之乱时,罗艺平定刘黑闼,立下赫赫战功,因此有些自高自傲,不将别人放在眼里,史书称他“艺负其功,且贵重不少屈”。有一次李世民派亲信到罗艺的大营之中,结果因为发生口角,而遭到罗艺的毒打,这件事过后,李世民与罗艺结下梁子。

除此之外,还有另外一个原因,那就是罗艺和李建成相交甚好。李建成很器重罗艺,而罗艺也很原因跟随这位储君太子,因此他是倾向李建成而反对李世民之人。当年,他正是与李建成会面后,才决议效忠李唐一族。罗艺与李建成往来频繁,并且“投桃报李”,将随自己征战沙场多年的心腹爱将薛万彻“献给”李建成。

也正是因为这两层原因,就在罗艺得知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称帝之后,他非常恐惧,也非常愤怒,因为李建成是他的挚友和主人,如今李建成死了,他断然不会效忠李世民,于是下定决心叛变造反。

罗艺起兵之后,很快使用计策占领豳州,但天命所至,李世民不可能被他推翻,接着罗艺遭到了失败。走投无路之时,罗艺率领数百亲信欲出关投靠突厥,结果被手下之人所杀。李世民闻讯之后,下诏将“叛逆”罗艺“传首京师,枭之于市”。一代名将,落了个如此下场,也实在悲催。

最后说几句话外题,在传统书《隋唐演义》之中,罗艺官居北平王,是那位著名的“冷面寒枪俏罗成”罗成的父亲、秦琼的姑父,后死于苏定方之手,并没能活到唐朝建立,其实这不过是评书戏说,是不符合历史的。历史上真实的罗艺籍贯襄阳,其父罗荣是隋朝监门将军,罗艺自幼兵法战策,长成之后,十分了得,史书记载:“艺性桀黠,刚愎不仁,勇于攻战,善射”。


大狮


罗艺在演义中是罗成的父亲,秦琼的姑父,史实上并没有这重关系,罗成也只是小说中人。罗艺为人凶暴狡黠,刚愎固执,不讲仁义,又勇于攻战,善骑射,在北境担任官吏,隋炀帝三征高丽后,乱民四起,侵掠州郡,各地不能禁,只有罗艺敢于出城接战,杀敌不可胜数,威望越来越大。眼见隋朝形势不妙,罗艺也借机自立,自称幽州总管,统辖幽、营二州,拥兵自守。


各地义军都对罗艺进行引诱拉拢,窦建德文说不成采用武攻,大败而回,观察天下形势后,罗艺认为李渊能够成事,决心归顺唐朝,唐武德三年620年,罗艺奉表归唐,李渊下封他为燕王,赐姓李氏,从此,罗艺改名为李艺,成为唐朝的北方方镇。(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窦建德救洛阳失利,与王世充双双被李世民生擒,押赴长安定为流放,途中被仇人杀死,其旧部便拥立刘黑闼起兵,称汉东王,结好突厥,与唐朝开战,侵掠唐朝土地,幽州成为其发展之路的一大障碍,多次出兵攻打,罗艺死守得存。

唐军面对刘黑闼军屡败,起用李世民征讨,罗艺在此役中意外与李世民结怨,李世民到达前线后,坚守不战以待良机,刘黑闼又攻克洺水县城,罗士信阵亡。一月后李世民认为时机已到,依靠洺水,一字摆开军营威逼刘黑闼,并派遣突袭部队截断敌军运粮通道。耗到刘黑闼军中粮尽,求战心切,便命军士堵住上游,引军出战然后诈败走过洺水,等刘黑闼军队追来走到河中间就挖开堤坝,水淹敌军,刘黑闼军溃不成军,被杀死一万多人,被淹死几千人。刘黑闼与众将率残存一千多人逃往突厥。(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


这一仗虽是大胜,但杀敌三千自伤八百,据说此役在引诱刘黑闼渡河中,有罗艺的精锐部队,在决堤放水时也逃避不及,全部溺亡,罗艺愤恨不已,认为李世民有意消耗他的实力,从此心怀芥蒂。(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第二年刘黑闼再次起兵,罗艺又奉诏讨伐,这一次在魏征的劝告下,太子李建成请命出征,总统诸军征讨刘黑闼,不久刘黑闼战败被斩杀,罗艺与太子李建成在洺州会师,这次本是取战功和收买人心而来,到河北后,李建成对各地军官曲意结纳,放低身段自称小辈,罗艺对他印象大好。与俩兄弟的因缘,也决定了罗艺最后的起兵。

太子建成与秦王世民储位之争越来越激烈,罗艺请求入朝朝见,李渊热情接待还拜他为左翊卫大将军。罗艺自以为功高位重,被唐高祖赏识,又是李建成党羽,开始目中无人。史书载李世民的亲信曾至其营,罗艺无故殴打他们。据后人分析,李世民亲信有劝罗艺投入秦王一方的嫌疑,才致被打。不管如何,此举表明罗艺全力拥护建成站在了李世民的对立面。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登上皇位,拜罗艺为开府仪同三司,食实封一千二百户,但罗艺恐惧不安,图谋反叛,627年,假称奉诏,从泾州出兵袭夺幽州,李世民令长孙无忌与尉迟敬德率兵讨伐罗艺,大军未到,罗艺已被部将杀死。


南方鹏


罗艺在小说中是罗成的父亲,秦叔宝的姑父,隋朝北平王,开国功臣之一,历史上也是确有其人。有人说罗艺举兵造反是怕以前得罪过李世民,因为他以前和太子李建成的关系很好,所以怕李世民报复,于是先下手为强,然而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罗艺追随李渊

罗艺从小就爱舞刀弄枪,练就了一身好本领,罗艺凭借自己的武艺当上了虎贲将军,还跟随隋炀帝攻打高丽,后来隋朝面临灭亡,国家局势动荡,此时的罗艺已然成了一个香饽饽,佣兵幽州的他不知道投奔谁比较好。

宇文化及发出了邀请函,但是罗艺还算有点良心,并没有跟随宇文化及;窦建德也来拉拢罗艺,罗艺觉得窦建德跟流氓无异,都是欺男霸女、欺软怕硬的人,最终决定跟随唐王,他认为唐王才是一支潜力股。

确实,罗艺自从跟了李渊,人生的道路也是越走越顺,紧接着李渊派李世民挂帅出征,这时的罗艺已经被赐姓“李”,李艺和李世民夹击刘黑闼,因为两人配合的比较好,刘黑闼很快就受到打压。

罗艺与李建成的关系

李渊又急忙调回李世民,让李元吉去收拾尾声,结果李元吉不知怎么搞得,又让刘黑闼死灰复燃,李渊这次又派了李建成前去,李建成到了河北,李艺前去迎接,也非常卖力的配合李建成攻打刘黑闼。李艺与李世民一同作战二人并没有擦出火花,然而却和李建成在这次战争中结成了深厚的友谊,并且成了李建成的死党。

李建成剧照

很快李建成被封为太子,李艺觉得自己的选择还是不错的,跟着太子混,以后好日子少不了,有一次李世民派人前去李艺的军营办事,结果被李艺暴打一顿,这让李渊很是生气,他认为李艺有点过分了,李世民好歹是秦王,打狗还得看主人呢!

罗艺举兵造反

不过李建成还是将李艺捞出来了,公元626年,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李世民以小博大,摩托变飞机,一下就逆袭成了唐太宗,此时的李艺便有些心慌了,虽说李世民给了李艺一个“开府仪同三司”的头衔,但是李艺整日提心吊胆,害怕李世民报复自己。

李世民剧照

正好在这个时候,李艺不知从哪里听到一个巫婆说自己的妻子有母仪天下之相,说自己必定龙飞九五,公元627年,李艺举兵造反,但是此时的李世民早已稳定了局面,手下精兵强将甚多,李艺才开始造反就被自己的手下给干掉了,没有人会傻到和他一样去造反,即使造反也应该在玄武门之变时,过了大半年了,李世民所有事情都处理好,国家安定,谁还会去想着造反。

罗艺真正造反的原因

以上便是罗艺举兵造反的“原因”,然而真正让罗艺造反的并不是这个,罗艺并不傻,这主要是李世民触动了罗艺的私利,李世民在贞观初年实行了精简封王的政策,李世民的父亲李渊原本封了好多王,主要是为了收买人心。

李世民剧照

到了后期,这些王的待遇太高,对朝廷和百姓都是一种负担,所以李世民决定减轻百姓负担,这才有了精简封王的政策。而罗艺就是其中一个,罗艺认为自己的利益逐渐减少,这才起了造反的念想,未曾想断送了自己的后路。


猫眼观史


罗艺(李艺)是隋末的一个地方实力派,占据当时的幽州一带,罗艺早在武德三年(620)就封表归国,归属了唐朝,不过当时窦建德、王世充并未平定,罗艺与唐朝的直接联系并不通畅。

等到武德四年(621)窦建德平定后,罗艺才与唐朝取得了比较直接的联系,此后,在武德五年至六年,先后配合李世民和李建成征讨刘黑闼,并立下了战功。

应该说,刚开始的时候,罗艺并没有选边站,因为他是个外人,不好过分卷入皇子争斗,因此,他对李世民和李建成都采取了讨好的政策,他麾下的猛将薛万均和薛万彻兄弟,哥哥薛万均给了李世民,弟弟薛万彻给了李建成。

此后,武德六年(623)彻底讨平刘黑闼以后,罗艺自请归朝,就是到朝中做官。李渊授予他左翊卫大将军。

这一时期,出现了一些变故,使得罗艺开始倒向李建成。当时,李世民的部下到罗艺军营,可能是发生了一些争执,罗艺殴打了李世民的部下,由此双方产生了矛盾。李渊为此还把罗艺下狱了,但不久又放了出来。当时突厥频繁入侵,李渊让罗艺出任关中十二军之一的天节军将,镇守泾州。

大概就是这段时间开始,罗艺逐渐向李建成靠拢。根据《资治通鉴》记载,武德七年(624)的时候,李建成让自己的部下右虞侯率可达志从罗艺那里调发幽州突骑三百人,补为东宫卫士。可见二人关系比较密切。

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胜出,罗艺就开始惶恐不安了,害怕李世民报复他。武德九年(626)八月,突厥主力入侵,途径罗艺的防区泾州,未见罗艺组织像样的抵抗。

李世民虽然对罗艺进行了安抚,授予他开府仪同三司的散官,但是,并未缓解罗艺的忧惧。后来,罗艺还是在贞观元年(627)正月起兵造反。

这里我想强调一下,罗艺的立场倾向于李建成,但是,他与李瑗的情况还是不一样的。玄武门之变后,朝廷立即召幽州大都督李瑗入朝,可见是对他非常怀疑,说明他是李建成的死党。但是,罗艺在玄武门之变半年后,到他造反的时候,仍然坐镇泾州,可见,李世民对罗艺并不特别怀疑,还是把罗艺作为安抚和争取的对象的。

但罗艺自己过于恐惧,可以说是庸人自扰,走上了造反的道路。

罗艺造反后,自泾州南下,入据豳州。

但是,罗艺原本的势力是在河北的幽州,他在关中地区没什么根基,因此当地人根本不支持他,虽然李世民派出尉迟敬德、长孙无忌率军征讨罗艺,但还没赶到,豳州当地守军就罗艺打败了,后来,罗艺在逃亡过程中,被其部下斩杀。

以上是我对罗艺的简单分析,欢迎大家讨论。

如对唐朝历史感兴趣,请关注我,继续深入讨论。


详侃历史


罗艺从隋朝末年就开始投唐,一直为唐高祖李渊效力。然而自从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后,罗艺企图谋反。我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t罗艺不满李世民即位。众所周知李世民是李渊的二皇子,而太子是李建成,因攻打刘黑闼一事,罗艺与李建成交好,并结成党羽。李世民即位就相当于谋权篡位,加上罗艺一直感恩于李渊,李渊又怜爱太子,这让罗艺更加痛恨李世民。


第二,\t罗艺听信于算命占卜,缺乏理性思考。在《旧唐书》中有这样的记载:“先是,曹州女子李氏为五戒,自言通于鬼物......因往来艺家,谓艺妻孟氏曰:"妃骨相贵不可言,必当母仪天下。"孟笃信之,命密观艺,又曰:"妃之贵者,由于王;王贵色发矣,十日间当升大位。"孟氏由是遽劝反,孟及李皆坐斩”。因此听信了巫婆的胡言乱语之后,罗艺一家都自以为罗艺有帝王的命运。

第三,\t罗艺本身性格的缺陷。《旧唐书》描述道:“艺性桀黠,刚愎不仁......”。罗艺因为家庭显赫的缘故,加上自身技艺过人,形成了自负的性格,常常目中无人。有一次李世民曾派亲信到他的营中,他无缘无故殴打了这位亲信。罗艺认为自己得罪了李世民,内心也十分恐惧,所以想要杀害李世民。

所以总的来说,罗艺与李世民的私人恩怨在成为举兵造反的重要缘故。


千夜看世界


罗艺是隋唐英雄里家喻户晓的人物之一,人们口耳相传,罗艺善使一杆滚银枪,守护边疆数十年,屡建奇功,官拜北平王,最终却被苏定方的暗箭射死,结局十分悲壮!这得益于《隋唐演义》、《说唐》等演义小说的描述,使得罗艺以正面形象在民间广为流传。但,真实历史上的罗艺却与民间传闻大相径庭,历史上的罗艺是个不折不扣的阴险小人,反骨仔。

罗艺,字子延,湖北襄阳人,父亲罗荣,是大隋朝监门将军。《旧唐书》记载,罗艺生性“桀黠,刚愎,不仁”,因为是军二代,他幼时就耳闻目染熟识了很多军事知识,加上他打仗很勇敢,“善射,能弄槊”,在大业年间,他因军功升到虎贲郎将。

公元612年(大业八年),隋炀帝准备发兵攻打高句丽,命罗艺督军涿郡,受右武卫大将军李景节度。罗艺虽然身在军营,但是不服上司管教,多次凌侮李景,没想到李景也是的兵油子,这种事见多了,反而次次折辱罗节,罗艺怀恨在心,后来想借诬陷李景谋反来报复,但没有成功。

本来,要是一直这么下去,罗艺了不起也就是变成一个兵痞子,充其量祸害祸害周边的人,但是上天了他打开了一个门。隋炀帝把攻打高句丽所需要使用的军械物资,金银财宝都放在了涿郡,彼时天下大乱,农民起义此起彼伏,有人就打起了涿郡的主意。别的留守将士不敢出城抵抗,唯独罗艺非常兴奋,每次都打杀多名来犯的贼寇,而且越打越有威望,越打越内心越膨胀,到后来,干脆一不做,二不休,率军夺城,“发库物以赐战士,开仓以赈穷乏”,还杀了反对自己的渤海太守唐祎等人,吞并了柳城、怀远两城,任命自己的亲信襄城太守邓暠为总管,自己则干脆当起了幽州总管,管辖幽营二州,成了割据幽州一带的大军阀,开始了称霸一方的枭雄人生。

与此同时,各地武装势力也都纷纷起兵,到处都在上演城头变幻大王旗的故事。为了自保,也为了增强自身实力,各个武装割据势力纷纷找同盟,搞合并,其中就有窦建德、高开道、宇文化及来找过罗艺。要说罗艺这个人不愧是军二代,还是有点见识的,认为“建德、开道,皆剧贼耳,化及弑逆,并不可从”,天下英雄,能成大事者,只有唐国公李渊了,然后决定“率众归之”,有不同意的“必戮之”。

公元620年(武德三年),罗艺奉表归国,唐高祖李渊下召封他为燕王,赐姓李氏。刚加入李唐后,罗艺(现在应该叫李艺了)还是夹着尾巴做了几年人,协助李建成、李世民平息了反唐军阀刘黑闼,因立了大功,李渊拜他为左翊卫大将军。做了大将军后,“李艺”的内心又飘飘然起来了,加上他被当时的太子李建成拉拢,成了光荣的太子堂一名,更是目中无人。有一次李世民的亲信到他的军营去,“艺无故殴击之”,李渊为这个事也很生气,加上“李艺“已经明显参与到皇位继承权的争斗中,当时突厥屡次犯境,李渊以突厥害怕”李艺“为理由,打发他镇守泾州去了。

“李艺“离开京城不久,就爆发了玄武门之变,李世民登上了皇位。登基后,李世民大大封功臣,拜”李艺“为开府仪同三司,食实封一千二百户。但是因为得罪过李世民,”李艺“心里揣揣然,加上鬼迷心窍,听信了一个行走江湖,装神弄鬼的叫李氏的巫婆忽悠,认为自己有当皇帝的命,遂打着帮李建成复仇的旗号反唐,结果李世民派出的”王师“还没到,”李艺“就被左右砍了脑袋,首级也被送到京师示众。最后,大功臣”李艺“终成叛贼罗艺,回归本来面目。


风中谈历史


罗艺是罗成的父亲,隋唐演义中的北平王,形象比较正面。其实罗艺并没有罗成这么一个儿子,罗成是一个极度自信,而且桀骜不驯的人,恰好这又和真实的罗艺很相似。性格决定命运,而罗艺的性格就决定了他的赌徒式的人生,而赌徒做事习惯剑走偏锋、不计后果。
(罗艺剧照)

罗艺造反和李世民有很大的关系,二人有过一段小过节,其实李世民根本没有放在心上,而罗艺为此一直惴惴不安。

罗艺也是隋末的一大军阀,悬孤于幽州,有自己的一片天地。唐朝建立后,李渊极力拉拢罗艺加入李唐阵营,罗艺审时度势做出了明智的选择。为此,唐高祖李渊赐罗艺李姓。

武德三年开始,罗艺就开始配合唐军在河北的军事行动。当时李世民比较激进,在平定刘黑挞的战争中受挫。后来,唐朝派李建成协助李世民,李建成听从魏征的策略,军事打击和安抚人心双管齐下,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于是,在心高气傲的罗艺看来,李世民并无雄才大略,打心里就瞧不起李世民。与此同时,罗艺逐渐向李建成靠拢,并最终成为李建成集团的人。

武德六年,唐朝的统一战争基本结束,在李建成的劝说下,罗艺为了表示忠于唐朝,进入长安,把幽州交由唐朝管辖。李渊很高兴,大加封赏。


没多久,发生了一件事情,罗艺被下狱。

一日秦王府派人到罗艺大营交待公务,结果罗艺对秦王府的人大加羞辱,很明显就是示威并且蔑视李世民。李渊勃然大怒,将罗艺关入大牢,直到突厥人犯境,李渊才把罗艺派往径州抵御突厥。

公元626年,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登上大唐皇位,这是罗艺做梦也没有想到事情。从此,罗艺的内心变得慌恐不安,深怕李世民报复。李世民当然不会再次因为曾经一点小事而大作文章,相反赐封罗艺食邑1200户,这和已故平阳公主和驸马柴绍的待遇是一个级别。但是,李世民越是对罗艺示好,罗艺越觉得李世民是在施展稳军计,然后找机会收拾自己。很明显,罗艺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李世民并不是一个小肚鸡肠的人,并且善于化敌为友、推心置腹。

玄武门之变时,罗艺手下的第一猛将薛万彻差点攻入秦王府,当时的李世民的妻儿等于是在鬼门关上走了一圈儿。事后,李世民非但没有降罪,还把自己的妹妹丹阳公主嫁给了薛万彻。同样,尉迟恭原来是刘武周和宋金刚的手下,在与唐军的对抗中,尉迟恭一度把唐军打的落花流水,而且杀死了许多唐军将领。最终,李世民还是重用了尉迟恭。如此一比,对于李世民来说,他和罗艺那点小故事,根本就不值得一提。

但是,罗艺并不相信李世民,于是决定挺而走险。其实,以当时罗艺的实力反抗唐军,无异于以卵击石,而且将士离心离德,整个过程成了他一个人的舞蹈,失败毫无悬念。结果,没等李世民的大军前来平叛,罗艺就被部将打败,并在逃往突厥的路上,被自己的亲兵杀死,并将人头送往长安。李世民将罗艺的人头挂在城头,以示警戒。

罗艺造反的整个过程就是吃饱了撑得,自导自演了一场荒唐的闹剧。本来天下初定,人心思安,可以安享太平。罗艺却逆势而为,结果身败名裂,可悲可叹!

感谢朋友点赞、关注!欢迎发表不同看法!


国史春秋


小说里罗艺是隋唐第一帅哥“罗成”的父亲。是猛将秦琼的姑父。历史上没有罗成这个人,罗艺跟秦琼也没有亲戚关系。罗艺是隋朝大将,归顺大唐被重用,因为多次跟太子李建成一起作战,被太子赏识,极力拉拢,成为太子一党,跟李世民常有矛盾。玄武门之变之前,李世民跟李建成的矛盾激化,李渊为了避免意外,把有明显倾向性,且手握重兵的李道宗和罗艺安排到了边疆。李建成死后,罗艺便反了。用现在的话说,是站错队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