聾啞爸爸收養女兒被親媽起訴,為女兒他開口說話,一字一句很心疼

“爸爸,我不在你身邊你要照顧好自己,天亮不要賴床;每天記得吃飯,從外面回來要記得洗手。”

這是電視劇《深夜廚房》五歲的女兒樂樂對馬克說的話。馬克聾啞人,就是這個男人有一天從海邊撿回來了嬰兒,從此開啟了單親爸爸的生活。照顧孩子雖然辛苦,但女兒這五年來為他帶來的快樂,五年來建立的父女情意並不比那個父親少。身體的缺陷,溝通的障礙使得他在培養女兒的時候要付出常人幾倍的努力。女兒很聰明可以用手語和爸爸交流,日子雖然清苦,但過得快樂幸福。

聾啞爸爸收養女兒被親媽起訴,為女兒他開口說話,一字一句很心疼

突然有一天孩子因為上高處拿東西摔傷,馬克像瘋了一樣抱著女兒往醫院跑,因為孩子和爸爸的血型不合,才引發的後面一系列的故事。女兒和爸爸打著手語交流,問了很多催淚的問題。

”你問什麼不來接我?你怎麼了?不要樂樂了嗎?你為什麼不來看我?”

馬克抱住女兒淚大顆大顆地落了下來。馬克被親媽告上了法庭,他們質疑馬克的撫養能力,懷疑孩子是不是他從醫院偷走的,因為孩子從醫院出生,突然間就這樣丟失了,他們不但要走孩子還要隔絕他們的父女情誼,讓他沒有探視權。


聾啞爸爸收養女兒被親媽起訴,為女兒他開口說話,一字一句很心疼

馬克激動的翻開孩子的畫冊,他吼叫,跳腳,眼淚不停在眼裡打轉。他試著張開嘴巴一個字一個字的說:“我-可-以……”,他一遍一遍的說,讓人心疼。

這或許就是親情的力量,管他什麼聽力,管他什麼聲音,統統都變得不值一提。但並不是每一種付出都有收穫,儘管他開心得像個孩子一樣練習發音,女兒還是被親媽帶走了。馬可決定放手,只要女兒開心,只要女兒好他就心滿意足。諸多的不捨,太多的愛都埋在了心裡。

聾啞爸爸收養女兒被親媽起訴,為女兒他開口說話,一字一句很心疼


“想爸爸的時候閉上眼睛,我就會出現在你的眼前,睡不著的時候閉上眼睛爸爸就會出現在你夢裡。”馬克抱著女兒說。

我們生活中這種現實版的故事上演太多,丟失多年的孩子,不放棄尋找的父母,他們希望有一天能把孩子找回來,不希望孩子受苦,不希望家庭殘缺不全。然而現實中存在的問題,總是感動又矛盾。健康成長的孩子,放棄一切尋找孩子的父母。就像最近的申聰父子,過了十五年,那個一歲的嬰兒已經出具成人的模樣。

聾啞爸爸收養女兒被親媽起訴,為女兒他開口說話,一字一句很心疼


孩子說:“我現在生活得很好,既然已經這樣還是不見得好。“在工作人員的勸說下他最終見到了母親,看到哭的撕心裂肺的母親,這個表現得很淡然的大男孩,淚也忍不住地流下來。

一邊是十五年養育的家庭,一邊是為尋找孩子一無所有的父母,養育孩子的辛苦,尋找孩子的付出,哪種親情在孩子心目中都不容易割捨。孩子衝擊的內心,心裡的矛盾都是我們局外人所不能體會的。

一個孩子兩個家,親生父母為了尋找孩子放棄了一切,也付出了一切。養父母為了撫養孩子長大也付出了所有。都說養育之恩大於天,可生育之恩也大於天。每個父母都希望孩子跟著自己生活,可孩子只有一個,看到付出所有的申軍良,我們希望孩子跟著他生活,他這十五年的煎熬,十五年的付出最終迎來了最好的結果,不是哪一個丟失孩子的父母都有這麼幸運。但我們終究是看客,我們無法體會孩子突如起來變化心裡的衝擊。

聾啞爸爸收養女兒被親媽起訴,為女兒他開口說話,一字一句很心疼


他會害怕,會難過,他面對兩邊的家庭該怎麼選擇?一邊是父母一邊是養父母,做出哪一種選擇都需要勇氣。我們只需要看著孩子選擇,祝福這個大男孩健康快樂的成長。

就像《深夜廚房》的爸爸馬克,女兒就是他的生命,雖然不是親生,但親生父親有多少像他那樣愛護孩子,雖然生活條件有限,但女兒成長的健康,性格開朗。

就因為女兒的那句;“我願意給你回去,因為爸爸還有朋友,而你只有我。”面對女兒的選擇,馬克放手,那才是對孩子的愛,無論生活在哪裡,愛在心裡,你知我知就夠了。

聾啞爸爸收養女兒被親媽起訴,為女兒他開口說話,一字一句很心疼


馬可抱著要走的女兒“你要想爸爸,記得閉上眼睛,那樣我就出現在了你面前。”故事一波三折,但馬克的放手最終迎來了好的結局,孩子離開第二天,小女孩的媽媽寄來了一張飛機票,故事總是圓滿的讓人不敢相信。但生活也許沒有那麼完美的結局,終歸有一方會受傷。不管孩子選擇在哪裡生活,只要心中堅定對孩子的那份愛就足矣。

申聰的選擇一直是大眾關注的熱點,我們不單單關注的是這個孩子的選擇,而是大部分這種情況孩子的最終選擇。販賣孩子應該被嚴懲,而買孩子的家庭懲罰總是最令人爭議,法律無情,但在這件事情上往往又帶著感情,總想把對孩子的傷害降到最低。畢竟在親情面前,這些年的傷害,這些年的痛都被眼前的孩子撫平。

不管申聰如何選擇,大家只需遠遠觀看,不做評論。畢竟不是當事人誰也體會不到他此刻的感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