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史上,除开三苏外,还有哪些著名的父子?

文梦生MS


我认为,中国文学史上,与“三苏”齐名的父子就属“三曹”了,绝大多数朋友应该没有异议。“三班”可能在历史学的成就更高,单论文学成就我觉得不如曹操三父子。

  • “三班”指汉代的班彪(父亲)、班固(儿子)、班昭(女儿),在文学上均造诣不浅,其中班固为盛名,《汉书》、《白虎通义》、《两都赋》家喻户晓,可见其文学成就之高,但我觉得他们更专长历史。

  • “三曹”指曹操、曹丕、曹植三父子,不用我多赘言解释,可能也有他们在政治上地位的原因,被誉为“三曹”,但是他们文学上的成就是不可忽视的。建安文学想必大家都听说过吧,曹操三父子可是重要代表,另外还有建安七子,为孔融等人,他们掀起了我国诗歌创作的第一个高潮,可见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1.曹操

  • 说起横槊赋诗,大家想到的基本就是曹操的《短歌行》了,“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说出了无数人的心声。“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更是给了酒鬼大喝特喝的借口。“周公吐哺,天下归心。”道出了曹操的雄心壮志。

  • 全诗朗朗上口、内容深厚,比兴运用恰到好处,展现了曹操的抱负和理想。
  • 中学课本里同样收录了的还有《龟虽寿》、《观沧海》,从进入教材的数量就可看出,曹操在四言乐府诗的成就绝对非同一般,即使他没有如此高的政治成就,文学上的才华也是不会被随意埋没的。
  • 主要这三首诗歌太有名,可能掩盖了他高产的特点,曹操的著作还是很好多的,不光会写诗而已,写个兵法、作作文啥的,都是不在话下的。著有《孙子略解》、《孟德新书》、《与王修书》等等。
  • 说曹操是个著名的文学家一点毛病都没有。

2.曹丕

  • 个人觉得曹丕的文学城就不如他老爹,大家熟识的作品应属《燕歌行》,是中国现存最早的文人七言诗。

  • 我就会一句“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记得还是中学写议论文从名人名言录中翻出来的,对于咱普通老百姓来说,曹丕的文学城就确实知道的不多,但这完全不能掩饰其文学才华,只能说我太孤陋寡闻。

3.曹植

  • 曹子建是我认为“三曹”中文学城就最高的,并且不接受辩驳,不仅是在当时,就是放眼中国整个历史,他的文学造诣也是首屈一指的。

  • 单单《七步诗》的创作,就足见其才华,不说其他方面,就论文学,绝对是666。

“才比子建,貌若潘安 ”这句俗语,足见人们对其文学成就的推崇。

  • 才高八斗这个成语都听说过吧,说的也是曹植。

  • 李白夸他为建安之雄才,冯班说千古诗人,唯子美可配陈思王。陈思王就是指曹植。
  • 他还有个《洛神赋》也贼有名,古人对它的评价都很高,我词穷也没资格过多评价,总之曹植文学水平很高就是了。

语留人


农夫弱弱的问一句,父女也应该算吧?

东汉大文学家蔡邕的女儿蔡文姬,名琰,字昭姬,后来为避司马昭之讳,改为文姬。同父亲一样,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大文学家,代表作有《胡笳十八拍》,《悲愤诗》等。笔者在年轻时曾读过《胡笳十八拍》的单行本(好象是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由于年代久远,已记不清了)。《胡茄十八拍》主要讲的是"文姬归汉"的故事,一九五九年郭沫若先生依此为基础,为"北京人艺"还专门创作了历史剧《蔡文姬》,公演后曾刻引起轰动。观众人山人海,据说把广场南墙都挤塌了。一九七八年和二零零二年,此剧还曾恢复公演几次,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蔡文姬从小就聪明过人,博学多才,她不但懂天文地理,而且精通文学,音乐,书法等。她初时嫁给卫仲道,南匈奴入侵时,被匈奴左贤王所掳,并生育了二个孩子。曹操统一北方后,才花重金赎回。《胡笳十八拍》主要就是依据自已的悲惨经历写成的。著有《蔡文姬集》一卷,可惜已失传,我们现在看到的只有《胡茄十八拍》和《悲愤诗》。


秦一农夫


我个人认为有以下四对文学父子:

第一:班彪(公元3—公元54) 热爱史学熟读司马迁的《史记》后写了《史记后传》60余篇,斟酌前史,纠正得失,为后世所重。

儿子班固秉承父志,撰写二十四史中有名的《汉书》一著作。但很不幸汉和帝永元元年(89年),大将军窦宪率军北伐匈奴,班固随军出征,任中护军,行中郎将,参议军机大事,大败北单于后撰下著名的《封燕然山铭》。后窦宪因擅权被杀,班固受株连,死于狱中,时年六十一岁。

幼女班昭,从小博学高才,其兄班固著《汉书》,未竟而卒,班昭奉旨入东观臧书阁,续写《汉书》。

第二:三国时期,大枭雄曹操和他的两个儿子曹丕和曹植也是著名的文学家

曹操虽说他是一个政治家,但在文学上的造诣一点也不差,只是他在政治上的陈就和名声锋芒太甚,盖过了他文学上的名气。曹操著名的佳作《短歌行》其中《龟虽寿》诗中融哲理思考、慷慨激情和艺术形象于一炉,表现了诗人老当益壮、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充满诗人对生活的真切体验,有着一种真挚而浓烈的感情力量,可见其文学功底着实深厚。

儿子曹丕,别看他只是为了地位想害死亲弟弟曹植的一个人,曹丕也是是三国时代有名的诗人。其《燕歌行》是中国现存最早的文人七言诗;曹丕诗歌形式多样,而以五、七言为长,语言通俗,具有民歌精神;手法则委婉细致,回环往复,是描写男女爱情和游子思妇题材的高手。

小儿子曹植,就更加有名了,最著名的就是在他哥哥曹丕逼迫下在七步之内写下的七步诗。南朝宋文学家谢灵运有“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的评价。

第三:李璟和李煜。李璟和李煜都是南唐的皇帝,他们两人治国虽然无方,最终导致国亡,但他们在文学方面的成就那是相当高的,他们可以说是正业一塌糊涂,而副业辉煌无比,可以说是唐诗的最后一抹晚霞。虽然他们流传下来的诗词没有几首,但正是这几首诗词奠定了他们在中国文坛上的地位,其中李璟的“小楼吹彻玉笙寒”那是千古名句,而李煜的《浪淘沙·帘外雨潺潺》,《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等都是千古名篇、旷世之作,唯李白、苏轼可堪比。

第四:北宋词人二晏:晏殊与其子晏几道。

以其相映生辉的艺术成就影响了一代词风,被词话家们并称为“二晏”。

晏殊在文学上有多方面的成就和贡献,能诗、善词,文章典丽,书法皆工,而以词最为突出,有“宰相词人”之称。他的词,开创北宋婉约词风。其“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浣溪沙》)、“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被后人称道。

晏几道有《小山词》传世。虽是走其父婉约传统,固守小令的阵地,却创造出新的艺术境界。小山词多怀往事,抒写哀愁,笔调饱含感伤,伤情深沉真挚,情景融合,“能动摇人心”。其中新辞丽句,深为论者所叹赏。如“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临江仙》)。


享受人生金山


问题:文学史上,除开三苏外,还有哪些著名的父子?


文学史上最著名的父子,我自己最早知道的是曹操和曹植曹丕父子,可能是从小听评书的原因吧,三国演义的影响太大了。排第二的才是苏轼父子三人。

历史上的父子文学家着实不少,老街列举几个有诗词传世的父子 。

一、三国时期 曹操和曹植曹丕

曹操的儿子不少,最有名的就是曹植和曹丕。这两个儿子还搞出个七步诗的故事。

曹操的名作不少,摘录一首《短歌行》: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曹植最有名的是七步诗,这里摘录他的一首《赠白马王彪诗》:

心悲动我神,弃置莫复陈。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
恩爱苟不亏,在远分日亲。何必同衾帱,然后展慇勤。

其中: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被唐朝诗人王勃化用而成: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曹丕在文学史上的位置似乎比弟弟更高,《典论论文》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部文学专论。另外其《燕歌行》是早期七言诗的开创之作: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群燕辞归鹄南翔,念君客游思断肠。
慊慊思归恋故乡,君为淹留寄他方。
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不觉泪下沾衣裳。
援琴鸣弦发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长。
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
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

二、东晋王羲之父子

在著名的兰亭雅集中,四十二人共传世了37首诗。 王羲之父子有人写了两首,有人写了一首,还有人一首也没有写出来。

录入王羲之的一首《兰亭诗》
代谢鳞次,忽焉以周。欣此暮春,和气载柔。咏彼舞雩,异世同流。迤携齐契,散怀一丘 。
老大王玄之也有作品:
松竹挺岩崖,幽涧激清流。消散肆情志,酣畅豁滞忧 。

老二王凝之(谢道韫的老公) :

细缊柔风扇,熙怡和气淳。驾言兴时游。逍遥映通津。

老三王涣之:

去来悠悠子。披褐良足钦。超迹修独往。真契齐古今。

老四王肃之 :

嘉会欣时游。豁尔畅心神。吟咏曲水濑。渌波转素鳞。

老五王徽之

先师有冥藏。安用羁世罗。未若保冲真。齐契箕山阿。

最有名的老七王献之因为没有写出来,被罚酒三巨觥。

三、南北朝大小徐庾

南朝有两对徐庾,被称为:大徐庾、小徐庾。都是著名的诗人,徐摛、徐陵是一对父子,庾肩吾、庾信是一对父子 。

徐陵是一个宫体诗人,代表作如《山池应令诗》,

画舸图仙兽,飞艎挂采斿。榜人事金桨,钓女饰银钩。
细萍时带楫,低荷乍入舟。猿啼知谷晚,蝉咽觉山秋。

庾信家族"七世举秀才"、"五代有文集" ,他出使北方后被滞留,其作品成就比徐陵要高。

《出自蓟北门行》
蓟门还北望,役役尽伤情。关山连汉月,陇水向秦城。
笳寒芦叶脆,弓冻纻弦鸣。梅林能止渴,复姓可防兵。
将军朝挑战,都护夜巡营。燕山犹有石,须勒几人名 。

这首诗很像五言排律,但是通篇使用中平平仄仄、中仄仄平平的句式,还没有形成粘连的概念。

四、唐朝令狐楚父子

唐朝人开始一诗赋取士,所以读书人更加注重学诗,所以父子都是读书人的话,自然都是诗人。但是能留下作品,而且父子名声都不错的,似乎难找出地位都很高的了。

李商隐的老师令狐楚和儿子令狐绹,都做过宰相,也都算是不错的诗人。

令狐楚思念刘禹锡和白居易时,写过一首《春思寄梦得乐天》
花满中庭酒满樽,平明独坐到黄昏。春来诗思偏何处,飞过函关入鼎门。
令狐绹有《登望京楼赋》
夷门一镇五经秋,未得朝天不免愁。因上此楼望京国,便名楼作望京楼。

五、唐朝李世民、李治父子

说起名人,皇帝有先天优势,至少保证会被写进史书中。恰恰唐朝的好多皇帝都喜欢写诗,而且有不少人的水平还不错。

唐太宗李世民就是其中的佼佼者,这首早秋诗,很有读书人的气息,《仪鸾殿早秋》:

寒惊蓟门叶,秋发小山枝。松阴背日转,竹影避风移。
提壶菊花岸,高兴芙蓉池。欲知凉气早,巢空燕不窥。

李世民的儿子李治也喜欢作诗,不过《七夕宴悬圃二首 其一》:

羽盖飞天汉,凤驾越层峦。俱叹三秋阻,共叙一宵欢。
璜亏夜月落,靥碎晓星残。谁能重操杼,纤手濯清澜。

五、宋朝晏殊父子

晏殊父子都是宋朝的超一流词人,在文学史上的影响力虽不如三苏,但也称得上如雷贯耳了。

大晏最有名的诗词就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了。这里录入他的另一首《浣溪沙》

阆苑瑶台风露秋。整鬟凝思捧觥筹。欲归临别强迟留。
月好谩成孤枕梦,酒阑空得两眉愁。此时情绪悔风流。
晏几道在词的造诣上更胜一筹,因为际遇的不同,小晏词中的内容多感伤之作。《临江仙》:
长爱碧栏干影,芙蓉秋水开时。脸红凝露学娇啼。霞觞熏冷艳,云髻袅纤枝。
烟雨依前时候,霜丛如旧芳菲。与谁同醉采香归。去年花下客,今似蝶分飞。

结束语

古代文人都会作诗,家庭教育的影响下,书香门第世代相传,但是父子二人同时在诗坛具有较高地位的人却不多。

上面还有一对著名的父子没有写,就是李煜父子。大家还知道有哪些著名的诗人父子吗?

@老街味道


老街味道


二王 东晋 王羲之、王献之 父子,以书法齐名

二晏 宋 晏殊、晏几道 父子,俱以词名

三曹 汉 曹操、曹丕、曹植 父子,以诗文著名

三苏 宋 苏洵、苏轼、苏辙 父子,以文章著称

徐庾 南朝梁 徐摛徐陵(父子)、庾肩吾庾信(父子) 以文风新巧绮艳著称

还有一些是兄弟、叔侄并称的,分别是:

程朱 宋 二程(程颢 程颐)、朱熹理学家,学说基本相同

二程 宋 程颢、程颐 兄弟,理学家

二陆 西晋 陆机、陆云 兄弟,以诗文齐名

两潘 晋 潘岳、潘尼 叔侄,以辞藻见长

三袁 明 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 兄弟,均以诗文著名家



古今人文撷英拾萃


在中国文学史上,有许多文人是天才或自己苦读成才,如李白、范仲淹;也有的是家学渊源,时代书香,因此出现了很多著名的文学父子(女)。最有代表性的除三苏外,当属东汉末年至三国初期的“建安三曹”。

“建安三曹”——曹操、曹丕、曹植,其中,曹操是建安文学的开创者之一,代表作如《龟虽寿》、《短歌行》、《步出夏门行》、《观沧海》等均脍炙人口;曹丕于诗、赋、文学皆有成就,尤擅长于五言诗,著有《典论》,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有系统的文学批评专论作品;曹植才高八斗,是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与集大成者,其代表作有《洛神赋》《白马篇》《七哀诗》等。

文学史上还有三班——即汉朝的三位历史学家:父亲班彪,儿子班固,幼女班昭。班家是汉代的儒学世家。班彪学博才高,专力从事于史学著述。写成史记《后传》数十篇;班固修成《汉书》,史料多依班彪,同时,班固还是“汉赋四大家”之一,《两都赋》开创了京都赋的范例;班固著《汉书》,未竟而卒,班昭奉旨入东观臧书阁,续写《汉书》。班昭还有《东征赋》及《女诫》等著作,对后世有很大影响。班彪还有一子班超,以投笔从戎为人熟知;另有姑母班婕妤(汉成帝宫妃),亦是有名的才女。

历史上著名的父子文人还有王羲之、王献之,李璟、李煜及晏殊、晏几道等。王羲之王献之出身魏晋名门琅琊王氏,父子二人皆为著名的书法家,并称“二王”,王羲之《兰亭集序》既是书法书法代表作,也是文学名篇,王献之也有诗文作品;李璟李煜是南唐中主后主,皆善词,李璟传世作品不多,《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最为后人所推崇,李煜亡国后作品成就最高,二者词作收录于《南唐二主词》中;晏殊和晏几道,被称为“两晏”,是北宋著名词作家,二晏这对父子因为际遇不同、性格各异,在各自诗词中又有不同的特色,大晏、小晏的《珠玉词》和《小山词》正如其名,一个雍容华贵,一个清新深情。

文学史上还有一对著名的父女蔡邕与蔡文姬。蔡邕是汉代最后一位辞赋大家,其代表作品为《述行赋》,他的散文长于碑记,工整黄雅,多用排偶,旧时颇受推重;蔡文姬是著名的才女,她的代表作《悲愤诗》是中国诗歌史上第一首文人创作的自传体长篇叙事诗,而她的另一传世之作《胡笳十八拍》在中国古乐府歌辞中同样占据相当高的地位。

中国的文学史上还有一对,但不过不是父子关系,而是祖父与玄孙子的关系,那就是唐朝的杜审言与伟大诗人杜甫。杜审言与李峤、崔融、苏味道并称为“文章四友,”,是唐代“近体诗”的奠基人之一;杜甫不用多说,是盛唐诗坛最为闪耀的双星之一,被尊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




醉眠芳草


一、李格非和李清照

李清照出生于一个爱好文学艺术的士大夫的家庭。父亲李格非是济南历下人,进士出身,苏轼的学生,官至提点刑狱、礼部员外郎。藏书甚富,善属文,工于词章。母亲是状元王拱宸的孙女,很有文学修养。

李清照被称为“千古第一才女”,曾“词压江南,文盖塞北”。少年即负才名,在世时即名满大江南北,近千年以来倍受推崇。写出了为后世广为传诵的著名词章《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声声慢》,《一剪梅》,《减字木兰花,卖花担上》,《醉花阴》等。

李清照读了著名的《读中兴颂碑》诗后,当即写出了令人拍案叫绝的和诗《浯溪中兴颂诗和张文潜》 两首。此诗笔势纵横地评议兴废,总结了唐代“安史之乱” 前后兴败盛衰的历史教训,借嘲讽唐明皇,告诫宋朝统治者“夏商有鉴当深戒,简策汗青今具在”。一个初涉世事的少女,对国家社稷能表达出如此深刻的关注和忧虑,不能不令世人刮目。

二、东晋的谢安,谢道韫

谢道韫是谢安的侄女,从小在谢安家长大。谢安年少便举止沉着镇静,风度优雅流畅,能写一手漂亮的行书。常和王羲之,徐询,支道林等名仕名僧频繁郊游,吟咏诗文。谢安是东晋名相,曾组织淝水之战。

有次谢安以下雪为题,谢道韫便做出了“未若柳絮因风起”。闻名后世。更有《咏史八问》,《泰山吟》等诗作。

三、北宋兄弟文学家宋氧,宋祁

宋祁《玉楼春》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红杏枝头春意闹,”后世被称为红杏尚书,与兄弟宋阳当时被称为二宋。以后又编撰了《新唐书》

《鹧鸪天》

画毂雕鞍狭路逢,一声肠断绣帘中。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金作屋,玉为笼,车如流水马如龙。

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几万重。


倚云


俗话说“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这里的“一门父子三词客”就是苏洵、苏轼和苏辙三父子。除此以外,文学史上还有几对父子值得称道:

  • 亳州三曹父子

三曹是汉末魏初的曹操和他的儿子曹丕曹植

曹操是家喻户晓的三国人物,是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更是三国中曹魏政权的奠基人。曹操可以称为“能人”,他在文学、书法和音乐等方面均有深厚的修养和造诣。代表作品包括《孟德新书》、《孙子略解》、《兵书接要》等。他的《观沧海》一文曾被选入高中语文课本,全文体现的那种气吞山河的气概就非常人能企及。

曹丕能文能武,不仅是魏国皇帝,统一了北方,而且博览经传,通晓诸子百家,其《燕歌行》是中国现存最早的文人七言诗;另外他的五言诗和乐府诗也别具一格。

曹植是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其代表作有《洛神赋》《白马篇》《七哀诗》等。我们从小背诵的《七步诗》就是他的代表作之一,控诉了曹丕对他和其它兄弟的迫害。谢灵运曾说:“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释常谈》),由此可见曹植文采出众,禀赋异常。

  • 咸阳三班父子

三班指汉朝的三位历史学家:父亲班彪,儿子班固,幼女班昭

班彪的历史思想和史学思想,著有《前史略论》、《史记后传》65篇,为班固《前汉书》打定了基础。

班固

,九岁即能属文,诵诗赋,十六岁入太学,博览群书,后在其父《史记后传》的基础上,与其弟班超一同撰写《汉书》,后班超投笔从戎,班固继续撰写,前后历时二十余年。《汉书》是继《书记》之后中国古又一部重要史书。

班昭被称为第一位女历史学家。她曾经接替长兄班固续写《汉书》,晚年作了《女诫》流传后世,此外她还擅长散文和赋,以《东征赋》、《上邓太后疏》等作品较为出名。班昭常被召入皇宫,教授皇后及诸贵人诵读经史,宫中尊之为师。


小手手工坊


1.侯氏父子:侯恂、侯方域

侯恂,东林党人,进士,历任山西道、河南道御史、太仆少卿、兵部右侍郎,官至户部尚书。现存世作品有以写景抒情见长、笔触细腻、旁征博引、洋洋大观的《南园记》。从《南园记》的笔法看,侯氏家族家学渊博,文化根基一脉相承,对侯方域的熏陶和影响较大。

侯方域,明末清初散文三大家之一,明末四公子之一,复社领袖。主要作品有《壮悔堂文集》10卷、《四忆堂诗集》6卷等。在孔尚任《桃花扇》中有才子侯方域和佳人李香君的爱情故事。

2.萧氏父子:梁武帝萧衍、昭明太子萧统

梁武帝萧衍,南朝时期政治家、文学家、书法家。与谢眺、沈约、王融、任眆、范云等八人合称“竟陵八友。”现存诗歌八十多首,著有《周易讲疏》、《中庸讲疏》、《毛诗答问》、《春秋答问》、《尚书答义》等凡二百余卷。梁武帝书法造诣很深,在喜好书写的帝王中能达到前几,存世有草书《数朝帖》、《异趣帖》等。

昭明太子萧统,文学家,著有最早的诗歌总集《昭明文选》,编有或著有《文集》二十卷,五言诗精华《英华集》二十卷等。


damline


  在我国古代的时候,曾有这样的一句话“虎父无犬子”,也就是说只要是有本事的人,生下的孩子也不会差到哪里去,在古代的时候,人们结婚生子的时间都普遍比较早,所以父子共同建功立业是常有的事情,而今天要给大家说的就是历史上的那些“父子档”,除了最有名的三曹,三苏之外,还有哪些父子也是在历史留名的?

  三苏:分别是苏洵,苏轼,苏辙。这父子三人均在唐宋八大家之中,父亲苏洵是北宋文学家,被人称为是“大器晚成”的代表,曾在家里面闭门不出读书七八年,而之后生下了儿子苏轼苏辙,苏轼是宋朝有名词人,号东坡居士,也是三苏之中最出名的一位。苏辙在文学上稍微比自己的哥哥差一点,但是当官就比哥哥强了,最高是龙图阁大学士(丞相)。而历史上“三苏同游”也被传为佳话,有《南行后集》流传于世。

  三曹,分别是曹操,曹植,曹丕。曹操是东汉末年的一位枭雄,而抛开他在政治上的成就,主要说他的文学作品,《观沧海》磅礴大气,《龟虽寿》政治而浓烈。儿子曹植更是被称为是神童,在大殿上七步成诗,一句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让他的哥哥曹丕放了他一条生路。还有曹操的嫡长子曹丕,两首《燕歌行》婉转凄恻,让人不禁落泪。而这父子三人更是引领了一个时代,历史上称之为“建安文学”。

  三孙,分别是孙坚,孙策,孙权。孙坚是之后三国中吴国的奠基人,历史记载其在少年成名,被人称为是“江东猛虎”,在讨伐董卓的时候,表现的更是十分勇猛,多次和董卓正面刚。而到了孙策的时候,几乎是走了和自己父亲一样路,同样的少年成名,而且给弟弟之后统一吴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可惜这样的一位英雄人物,最后被刺客所伤。最后到了孙权的时候,就连曹操都评价“生子当如孙仲谋”,在哥哥去世之后,继承了祖宗基业,成功建立吴国。

  三班,分别是班彪,班固,班超。父亲班彪,在西汉末年的时候,班彪也算是郁郁不得志了,于是在东汉初年他就开始专门研究历史,有《后传》流传下来。到了班固的时候,他的最大成就就是《汉书》,承袭了父亲《后传》的部分内容,然后完整连贯的编纂了这历史著作。到了班超的时候,最有名的故事就是“投笔从戎”,在刚开始的时候和自己的哥哥一起编纂汉书,后来决定投军抗击匈奴,最后成为一代军事家。

  岳飞父子。岳飞,岳云。岳飞是宋朝著名的抗金将领,民族英雄,可惜被奸臣陷害,然后被害死在了风波亭,而岳云在很小的时候,就跟着父亲四处征伐,是岳家军精锐背嵬军的统帅,多次帮助父亲建功立业。可惜这前途无量的父子两,最后因受牵连而双双殒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