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盼望快点长大,现在又留恋儿时的时光,你有切身体会吗,什么感受?

注定的偶然


是的,每个人都活在回忆中,留恋儿时的记忆,盼望自己快快长大,因为那是你最快乐的时光,那时的你没有压力,生活赋予你热情,追求和理想,你以为长大后你会做很多事情,甚至会梦想成真。那时的你天天数天上的星星有几颗,带着对美好生活的憧憬梦想着未来会如何如何,自己会怎样怎样。

长大了,现在的你每天被生活,甚至为了生存,压的喘不过气了,取而代之的是每天睡不好觉甚至辗转反侧就差一点失眠了,现在的你每天在数money而不是星星了~

现在的我经常怀念过去,怀念以前那一去不复返的快乐时光,怀念那带给我全是美好的记忆片段

虽然生活有时很坎坷,或不公但也值得我们认真到走下去,最后唱一首【乡村路带我回家】怀念过去那美好时光


三蛋蛋


小时候总想快点长大

长大以后却总想回到小时候

或许是因为长大了

却没有成为小时侯想成为的人

在这物欲横流的时代

有没有那样一个瞬间

你怀念起童年的美好与纯真

感觉曾经一切都特别美好

一次满分的试卷就能高兴好几天

一包辣条和朋友分着吃就会有一种幸福感

小时候兜里揣着两块钱

就觉得自己是大款了

那时候穷得像个孙子,却快乐得像爷

说不完也数不清

可是再也回不去了

那时候还没有智能手机

只有一群朝夕相处的小伙伴

一切都回不去了

现在已经回不到最初的美好了……

转眼间物是人非

回家的时候去母校逛了逛

学校还是老样子,什么都没变

只是小时候的死党

上学放学一起嬉闹的伙伴

现在有不少都已经完全失去联系了

唯有心里,童年稚气不可断绝








晚意枫林


我小时候过的不算好,虽然衣食无忧,家庭条件算不错的,但是遭到学校同学的排挤,直到我记得上五年级的时候考第一名,然后同学们才开始亲近我,校园暴力很厉害,那个时候倒不是他们会打我,只是三五成群的都不理我,冷嘲热讽的说一些话

希望每一个大人都能和自己孩子好好交流,不要欺负别人,也不要让别人欺负[祈祷][祈祷][祈祷]


雪和阳


小时候的确很快乐,而大多数人的童年也都是如此。

但很多人小时候总梦想着快点长大,他却不一样,他从来都没有这样的想法。

一个人如果从小就不想长大,他就可能成为一个逃避现实的人。

他知道长大后不得不离开生活多年的故乡,也不得不接受亲人的生老病死。

这样的结果最终还是来临了,在某一年,他接连失去了外祖父和祖,然后他又离开了故乡。他无比希望离世的至亲之人归来,却很少再回归生活多年的故乡。

逝去的亲人未曾归来,只能在梦中缅怀;离开的故乡变成远方,最终在心里存在。

故乡适合存在心里,就如同一个旅游目的地,在那里可以短暂的逃避世界,却不能长久地待在那里,因为那里平淡得令人窒息。

人们背井离乡去迎接新的生活,留给故乡渐行渐远的背影,献给城市热切逢迎的笑脸。

他在那一年失去了两位至亲,余下的亲人现在又永远地失去了他,此时应当已经得知了他的死讯。

他能想象到亲人的悲痛,但他此刻已无法感受到他人的悲痛,连自己的也不行。

人在一生中往往会不断地与家人产生矛盾,做出很多伤害感情的事情,也许是因为这是成本最低的发泄不满的方式,也许是因为家人之间的感情最为稳固。

大多数情况下与家人的这些矛盾与互相伤害最终还是像落进流淌不息的河流里的污泥,或沉底,或流向下游,最终绵长的河流里还是清澈的河水。

他与亲人和长辈生活的这么多年里,也做了很多被称为“不懂事”的事情,他常常与他们争吵。小孩子确实很难懂事。

任何人在长久相处中都会产生矛盾,都会产生许多不愉快的事情。

如果两个人之间很容易就产生矛盾,不是因为性格不合,就是因为思想观念相差太大。他在成长中面对的就是后者,他们这一代人与长辈之间总是有着难以逾越的代沟。

这个社会发展的那么快,年轻人的认知也在持续不断的迭代升级,而长辈们的思想观念早已停滞在许多年以前。

长辈在几十年的人生中已经固化了自己的思维方式和思想观念,在他们在现代社会里不知所措的时候,他们可能会督促自己改变,也可能选择逃避。

这个世界抛弃了一些人,一些人也抛弃了这个世界。

无论一个人是否成熟,在长久的相处中,必然会发生很多不愉快的事情。

小孩子的生命除了在睡觉的时候是一刻都不得消停的,很多人在幼年的时候都不得不面对很多孤单的时刻。

他是家里唯一的孩子,在那些不得不消停的时光里,便不得不独自面对孤单。

孤单的时刻,电视就是最好的伙伴,但人无法长时间持续在一件事情上获得快乐,他也不能在一直看电视中躲避孤单。

也许是童年里经历了太多的孤单,他变得享受孤独,却又变得害怕寂寞。所以他愿意生活在城市里,城市里会孤独,却不会孤单与寂寞。

孤单与寂寞都是孤独的一部分,但孤独绝不是简单的由二者构造的东西,孤独是一种境界,孤独能让人流连与沉沦。

当他不知道自己还拥有着什么的时候,他一定还拥有着孤独。

后来人们不怎么看电视了,他也一样,但一个人在家的时候总是会将电视开着,即便他从来不看,只是想着有点声响就好。

对于他来说,电视真的是一个好东西,除了扮演一个小伙伴的角色外,还是一个好老师,童年的他在电视上学到了很多知识。

有时候有些东西只属于一代人。在那个时代,看电视是最主要的传播信息的大众娱乐方式。孤单的时候,还有一台电视陪着自己。

在童年里电视用视听的形式帮他赶走孤单,后来他不再关注电视里的内容,只求有个声响。很多人因为手机抛弃了从小陪伴的电视,他也一样,但只要把它开着,它就一直陪伴着他。

人的一生里还有很多如同电视一样的人和事,这一切在某一段时间里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后便渐行渐远渐无书。

这些渐行渐远的事物最终只能永远的留在记忆里,每当再次触及的时候,总会让人的情感变得敏感而脆弱。

太阳从大山背后升起,他也从山里飘到了城市。这样的场景似曾相识,因为一个大山里的孩子要想进城,总是要早起的。

多年前的少年孤身走在远离大山的路上,挽留他的只有脚下的泥土和绊脚的杂草。

远方是未知,远方是前程,远方亦是诗。

天蒙蒙亮,最孤寂的时候莫过于此刻,他从小便孤单惯了,走在这样的路上让他很是享受。

要是天色永远如此该有多好,不过有些事情永远都不可能发生。

天越来越亮,路也越走越远,孤单的情绪也不可能永远保持。

他与朋友相聚会快乐,一个人又会寂寞,内心还生长着孤独。

孤单和寂寞是经常光顾的,但终究还是会离开,因为快乐也会长期间断性地造访,而唯有孤独常驻人心。

他从不懂孤独的时候开始就踏上了孤独这条不归路,在孤独的路上越走越远,于是他爱上了古龙的小说,还有王家卫的电影。在古龙和王家卫的作品里他总能找到孤独这种契合内心的主题。

他觉得自己好像一个浪子,永远对家保持向往,却永远对家有一种距离感。

家就在那里,他只是不愿意再回去看看。

太过于享受在外流浪,终究会成为一个不回家的人。一个人在经历了太多的求而不得之后,就开始自我欺骗,于是便拒绝心外的世界。

孤独这种境界令人享受,是内心充满灵性的象征,也是脆弱心灵的自我保护,令人与俗世隔绝,产生吾性自足的错觉。

与孤独常伴的往往有寂寞,孤独是内心的自我沉思,而寂寞却是强烈的生理性情绪。孤独是高贵的,寂寞是世俗的。

其实孤独与寂寞的关系好比自由和平等,自由限制平等,平等伤害自由,孤独蔑视寂寞,寂寞嘲讽孤独。

这一天他在城市里飘游,他喜欢城市的生活方式,却依然没有把城市当成家,一个自我逃避的人是不会有家的。

他不自主地飘荡着,在观看这个对他来说已经毫无乐趣的世界之外能做的事情就只有思考和回忆了,思考也许能得出生前没有得出的答案,回忆能好好审视自己短暂而又漫长的一生。

身处繁华的商业街,人来人往,他身边有很多人,却如同一个人都没有。

详见拙作《胡言乱语》


Moriarty0224


如果现在有一台时光机给我多好。

但回不去了,只能硬着头皮往前走。

好的坏的,全都像眼前飞奔而去的风景。

无法回头。



厉害了我的熙


小时侯与长大后的背景主客观情况不一感触也不一。

一,小时侯生活在毛泽东时代,无忧无虑的,心态平和,只求学习。

二,长大后如身体不佳,心态何安?

三,住房.看病.儿女念书结婚工作,心态何安?

这问题是个不定式,因人因时主客观变化而变化。

提问者发问很不可观。


古董一尊


长大了总有很多无奈,

总有许多迫不得已,

总有许多要自己承担的责任,

再也不像小时候

总有父母护在身边。


云南文山小敏


小时候会很期盼过年,会很珍惜每一个得到的礼物,太多的开心,简单而满足


y水滴123


没有,活在当下。


杨晓1968


这很正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