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中考?


什麼是中考?

什麼是中考

中考,全稱為初中學業水平考試。是檢測初中在校生是否達到初中學業水平的水平性考試和建立在九年義務教育基礎上的高中選拔性考試;是初中畢業證發放的必要條件,考試科目將國家課程方案所規定的學科全部列入初中學業水平考試的範圍。學生可根據中考成績報考相應的普通高中、職業高中、中專、中技、中職等。其中以報考普通高中為主。中考要考慮初中畢業生升入普通高中後繼續學習的潛在能力,但普通高中教育還是基礎教育的範疇,因此,中考既要堅持考查基礎知識、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又要堅持考查學科能力。中考命題嚴格遵循義務教育課程標準的要求,充分考慮教學情況、義務教育課程改革情況、教材使用情況,最大限度地求同避異,充分體現義務教育課程改革"平穩過渡,循序漸進"的基本原則。

常見問題

以英語學科為例,學生在複習中常出現以下一些現象:

基礎缺乏

缺乏對教材的系統複習,以及對基礎知識、語法項目等進行小結整理,知識結構鬆散,理解模糊。沒有靜心對中考題進行深入研究,盲目搞"題海戰術",耗費了大量時間卻收效甚微。

建議:教材是學生複習和考試命題的依據,舍"本"求利,會得不償失。即將備戰中考的考生需關注自我複習能力的培養,學會歸納語言點,理清脈絡。腦子中只有清晰完整的"知識網絡圖",才能在解決具體問題時得心應手。

課後多翻看以前做過的試題、練習,尤其是那些錯題,分析原因,理清思路,整理歸納,如可按語法、固定搭配、交際用語等分類,還可以細化,把知識點串成一條線,相比臨考前大量"題海戰術"耗時又耗精力的做法,更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詞彙語感不強

詞彙量有限,閱讀面不廣,也導致考試中理解判斷錯誤多。有的學生在語法內容上鑽牛角尖,而不重視朗讀習慣的養成,語感的培養。

建議:近幾年的中考單選題很少單純考查語法、語言知識,而側重體現語言形式與意義之間的緊密聯繫,突出在真實的語境和交際情景中考查英語知識、語法知識,強調將英語知識提升為在語境中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閱讀理解中選擇的短文體裁多樣,題材豐富,如廣告、電子郵件、旅遊手冊、風土人情、科普文化等,話題源於生活,主要考查學生獲取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根據上下文及語境猜測詞義的能力,以及在對文章的整體理解的基礎上,把握語言材料的主旨和深層含義。

什麼是中考?

聽力訓練缺乏

聽力訓練缺乏計劃性、恆久性,沒有養成常聽、多聽的習慣。而在應試中忙於筆試部分的答題,忽略了對聽力題目的仔細審題,因此在聽力內容只讀一兩遍的情況下,學生緊張匆忙中答題常會帶來不應有的失誤。其次,在任務形聽力中,不習慣跟著要求先完成某項任務,導致選擇時茫然而無從下筆。

建議:學生平時需加強英語基礎知識的學習和積累,多利用一切機會聽聽英美人士朗讀的錄音材料,而且研究近幾年的聽力題型,熟悉中考聽力題的語音、語調、語速,在考前一個月多聽模擬聽力試題。在聽的過程中做到一看、二聽、三做、四查。聽前要瀏覽聽力試題,做到心中有數,聽時要沉著、冷靜,要精力集中、精神放鬆。學會抓住材料大意、側重關鍵詞,通篇考慮、合理推斷。第一步走穩,在後面筆試部分的答題過程中會更有信心,發揮出正常水平。

雲南校校君:考試,升學,報讀,轉學,選學校,選專業.........

選學校,選專業,常用手機聊天軟件輸“雲南校校君”,參看各類學校報讀,錄取,升學政策!

複習誤區

大量做題補課

面對升學在即,九年級學生會積極地嘗試改變自我,在意志上、在行動上尋求自我完善,希望克服以往學習過程中思想上、行為上的不足之處,爭取大幅提升學習效果,以求實現理想的升學效果。於是,在其中很多人的身上,大量耗時間、大量做題目、大量去補課的現象時常可見。這種精神是值得嘉許的,但"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式的做法是不科學的。

分析在九年級學習中,不光要努力,更要掌握學習的科學方法,掌握學法、提升效率、循序漸進、適度緊張是非常重要的。所以,不能只靠喊口號扎猛子,而是首先要靜下心來仔細分析個人的學習特點和存在的問題,充分徵求老師的意見,借鑑成功同學的做法,認真制訂個性化的學習計劃。

要求高

中考是選拔考試,這就對七年級、八年級時學習成績並不理想的學生造成很大的心理壓力。於是,在一些孩子身上,會出現與家長、老師的要求格格不入的行為,諸如對學習成績無所謂、行為習慣逐漸散漫,甚至發生更為嚴重的叛逆對立現象。要求越緊,反抗越強,失望也就越大。

分析對於這一部分學生,需要家長、老師保持冷靜,切忌一味地責怪埋怨,要多去了解孩子,經常進行平等的交流,把握問題的所在,解除孩子的困惑,爭取孩子的配合,加強科學的引導。家長要改變不切實際的要求,和孩子共同確定符合孩子實際能力和意願的目標,共同向著這一目標努力,使之認識到"我盡力,我也行"。

什麼是中考?

專攻難題

許多成績好的學生都會在課後攻克"偏題"、"難題",這種戀戰的方式,對中考壓軸題有所幫助,但是在總體意義上講是浪費時間的,是不值得的。做偏題難題可能會帶給成績好的學生成就感,但是一旦做不出來,也會打擊到學生的自信心,從而影響中考的複習與考場的發揮。這種做法不好,也沒有必要,更不提倡。

不求實際

分析別人的一些學習方法看似不錯,但並非與自己的個性特點和學習習慣吻合,全盤接受、臨時改變自己也許會帶來學習上的不適應。面對各種繁複的信息,家長和學生一定要保持冷靜的頭腦,不慌亂,不盲從,要認真分析研究,多方諮詢,信任老師,這樣才能確保無誤。選擇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花錢來補

在升學過程中,要面對自費擇校的問題,"分數不夠,花錢來補",是相當一部分家長和學生的選項。在實際生活中,不少家長對孩子提出的要求是"我們沒錢給你自費上學,只有靠你自己努力"。但是,你還會看到一部分家長會說"只要你好好努力,哪怕分不夠我也願意花錢給你上學",甚至還聽到家長會這樣說,"沒事,你該怎麼學就怎麼學,學校我們已經給你花錢找好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