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裁古籀出新意——王蘭香女士書法作品賞析


化裁古籀出新意——王蘭香女士書法作品賞析

藝術簡介:

王蘭香,女,漢族,大學文化,甘肅通渭縣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甘肅省婦女書法家協會副主席;定西市書法家協會副主席;定西市畫院畫師。

化裁古籀出新意——王蘭香女士書法作品賞析

化裁古籀出新意——王蘭香中山王書法賞析

甘肅省書協 倪永偉

當前處於書法發展史上的一個繁榮時期,書家的創作思想異常活躍,藝術形態推陳出新,原有的作品形式和習慣的審美定式,已滿足不了人們日新月異的發展需要。創作理念的更新,作品形式和表現手法的變化,使一部分書家從普遍性中走出來,表現出藝術的獨特性和純粹性。在這個時期,最能啟發書家想象力的“原型”,是那些由舊的典型向新的典型過渡中的雛形,“中山王”文字就是其中之一,“中山三器”行文流暢,文字精美,風格獨特,是中國古文字的精品奇葩。它沒有先秦六國文字中的那種詭秘和不可觸摸的歷史距離感,是大小篆轉換過渡中的產物,又對二篆都有所包容,帶有“大樸未雕”的神秘,亦如中國文學中的先秦文學,包羅萬象,取之不盡,因此,充滿了創意,充滿了生機和活力。

化裁古籀出新意——王蘭香女士書法作品賞析

中山王銘文的迷人魅力傾倒了無數愛好者,眾多書法家和篆刻家紛紛效仿,其中女書家王蘭香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化裁古籀出新意——王蘭香女士書法作品賞析

由於我在甘肅省書協工作,王蘭香的丈夫牛忠先生擔任定西市文聯副主席、市書協主席的原因,我們十分熟悉。對於他們夫妻書家的美好佳話我是早有耳聞,對於王蘭香的作品我也是印象深刻,但可能是她的好多具體事務都讓她的好丈夫牛忠先生代勞的緣故吧,我和王蘭香竟一直未能謀面。初識王蘭香是在2008年牛忠先生在蘭州辦個展的時候,我過去幫忙,一進展廳,一位中等身材,溫文爾雅的中年女士在眾人之中格外引人注目,站在那裡端莊秀逸、嫻雅貞靜,一雙微含笑意的大眼睛裡透著女性所特有的聰慧,舉止言談略帶出男子般的豪爽與灑脫。還沒介紹,我想“胸有詩書氣自華”,她肯定是才女王蘭香了。果不其然,牛忠先生介紹說這就是他的夫人。自從那次相識後,我對王蘭香就更加關注,也更為熟悉了,每每在報刊雜誌、展覽網絡上看到她的作品就更覺親切,為她取得的每一點進步和成績感到由衷的高興。

化裁古籀出新意——王蘭香女士書法作品賞析

藝術家需要有天賦,但天賦也需要特定的環境來啟迪。首先,王蘭香所在的甘肅定西曆史悠久,文化燦爛,激盪奔流的洮河、渭水,廣袤深厚的岷山、隴川,不僅孕育了馬家窯、齊家、寺窪、辛店等燦爛的史前文化,也傳承著漢唐古風,成為享譽書壇的書法之鄉和甘肅省的書法強市,“家家戶戶掛字畫,放下鋤頭上書桌”的濃厚文化氛圍培育了她學習書法的興趣,滋養了她藝術創作的靈性,從幼年時代起,王蘭香就喜愛書法藝術,認真臨習《倪寬贊》、《九成宮》等經典法帖,初中時就已經以一手端莊秀美的唐楷為鄉親們寫春聯,是遠近聞名的小才女。其次,他的丈夫牛忠先生也是一位在全國屢獲大獎,活躍於隴原大地的一位著名書家,夫妻兩人因書法結緣,情篤意合,比翼雙飛。他臨帖,她鋪紙;她寫字,他磨墨,兩個人互相扶持、彼此激勵,耳濡目染,相互學習,共同進步。還有,她是一個勤奮好學的人,無論是在過去艱苦的環境中,還是在擔任領導工作繁忙的時候,她對書法的研習都沒有絲毫的放鬆和懈怠,每天都要擠出兩三個小時的學習時間。正是有了這樣得天獨厚的先天條件、書香濃郁的家庭環境,和孜孜以求的個人不懈努力,王蘭香在書法上不斷飛躍,碩果累累也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化裁古籀出新意——王蘭香女士書法作品賞析

在書法藝術中,展現一定的藝術風格和審美,在作品中表現一定的藝術意境和人生境界,需要具體的筆法、墨法、章法等技法作基礎;反過來,一定的書法藝術審美和風格、一定的藝術意境又會對具體技法有所要求和規範,二者之間是一對相互依存、相互影響、相互促進的矛盾統一體。從某種角度講,審美、風格和意境決定技法,技法又反過來支撐審美、風格和意境的形成。王蘭香近年來致力於中山王書法的研習,在認真分析中山王的結體、用筆、章法基礎上,繼承保留了中山王字型修長、重心偏上、線條下垂,纖細勁秀,佈局均勻的基本特徵,又在此基礎上從四個方面進行了創新:一是著重突出了單刀利刃,尖入尖出的契刻效果,線條外拓、露起露收,用筆更顯爽利勁健。二是線條組合上追求粗細、輕重、虛實變化。主筆粗、重、實,副筆細、輕、虛,這就使通篇文字產生了強烈的韻律感。三是變尖角為圓角,硬折為圓轉,更顯得線條勁健、圓轉暢達、妍美流便、靈動自然。四是章法上借鑑了當代書家創作的成功經驗,縮小了字距行距,使作品更顯緊湊、飽滿。由於王蘭香在深入傳統上的繼承創新,其作品點畫靈動活潑、極富趣味,線條曲直相間、方圓皆備,用筆輕重起伏、得心應手,結構對稱均衡、沉穩自如,字型修長優美、體勢秀逸,篆法婉美醇正、雍穆典雅,風骨內斂淡醇其表,精神外拓雋秀其裡,含有一種內斂、含蓄的陰柔之美,彷彿藍天裡悠悠飄浮的幾朵白雲,給人以清麗脫俗之感!

化裁古籀出新意——王蘭香女士書法作品賞析

想用中山王文字進行創作,其實難度是巨大的,由於直到1976年才有中山國的文物出土,學習成功可供我們借鑑的書家少之又少,並且中山王三器銘文不過寥寥數百字,我們能直接使用的字更是有限,所以,要想創作出長篇鉅製的作品,就要深入研究學習中山王的造字、結字方法,然後舉一反三,推理演繹出別的同樣風格的字。如果作者沒有對古文字的研究、沒有深厚的書法基本功是無法攻克這些難關的。但是王蘭香憑著對書法藝術的執著追求和深厚的書法基本功,刻苦研習多年,深入研究漢字六書論,刻苦攻讀《說文解字》,終於攻克了中山王創作的難關,歸納形成了中山王器銘篆書體系,遂得自由創作。雖然取得了很大的成績,但王蘭香絲毫沒有固步自封,滿足於現有的成就,而是在學習“中山王”取得成功後,不斷“破繭成蝶”,挑戰自我,積極開拓新的書法領域,她在“中山王”基礎上,努力進行創新和發展,嘗試進行鳥蟲篆研究與創作。在中山王結體和筆法基礎上,在字旁與字的上下附加鳥形作裝飾,或直接把文字與鳥形融為一體,既有明顯的鳥蟲篆的風格特點,又可對每個字以篆書加以識別和辨認,形成了個性化的書法語言,富有裝飾效果,變化豐富,變幻莫測,個性鮮明,獨樹一幟。出色的作品是醒目的,醒目的作品就會被人記住。近年來,王蘭香的中山王書法在全國連續多次入展全國展覽,並先後當選甘肅省婦女書協副主席、定西市書協副主席等職務,充分說明了她對於書法的研習是成功的,是得到了全國專家學者和甘肅書法界的充分認可的。我深信,睿智、勤奮的王蘭香必將在中山王系列書法上創造出更為輝煌的成就。

化裁古籀出新意——王蘭香女士書法作品賞析

人生最美好的境界莫過於有一個志趣相投的伴侶、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一份自己喜歡的事業。很多人認為,把這幾種追求都納為己有是對生活過分的奢望。可是,王蘭香做到了,她和牛忠書法結緣,伉儷情深,在真情與墨香滋養的淨土裡,享受著塵世難得的清雅之趣,其樂融融,憑藉數十餘載的臨池歷練與抱朴守拙的恬淡心性,王蘭香夫妻兩人走上了向書法更高境界攀登的旅程。他們在書法領域的卓著建樹和甘肅“趙孟頫、管道昇”的故事必將成為當今書壇一道琴瑟和鳴的靚麗風景,必將成為中國書法史上一段獨領風騷的美談佳話。

化裁古籀出新意——王蘭香女士書法作品賞析

化裁古籀出新意——王蘭香女士書法作品賞析

化裁古籀出新意——王蘭香女士書法作品賞析

謝謝欣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