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垂象,見吉凶”:古人是如何通過占星來預知禍福的?

古代天文學的一個主要應用就是通過占卜星象來幫助統治者預測禍福。在《史記·天官書》中太史公司馬遷就作出了非常精闢的總結,他說:

“自初生民以來,世主曷嘗不歷日月星辰?及至五家、三代,紹而明之……天則有列宿,地則有州域。”

司馬遷的意思便是說自從人類有共主以來,哪有統治者不推算日月星辰的運行規律來制定曆法的,到了三皇五帝時更是進一步發揚光大……天上有列宿的分佈,地上則對應著州域。”這裡有兩個非常重要的概念,即列宿與“分野”。只有瞭解了這兩個概念,才能理解古人為什麼能通過觀星象來測禍福。

古人為了便於觀測星象,通過長期的觀察之後便將天上的恆星劃分為若干組,每組恆星就被稱為是一個“星官”。不過一個星官並不一定就是一顆星,也有可能是幾十顆星為一個星官。“列宿”指的就是天上的星官。據統計,先秦文獻中提到的星官有38個,恆星200多顆,而《史記·天官書》中提到的星官多達91個,恆星500多顆。而“二十八星宿”就是二十八個星官,二十八星宿是古人觀測星象時一個非常重要的“座標”。

二十八星宿座標法在古代觀星中的應用

  • 四象與二十八星宿
“天垂象,見吉凶”:古人是如何通過占星來預知禍福的?


“天垂象,見吉凶”:古人是如何通過占星來預知禍福的?

相信很多人都知道古代的“四象”,也就是“四神”,即東宮蒼龍、北宮玄武、西宮白虎、南宮朱雀,而四象是怎麼來的呢?它是與二十八星宿相伴而生的,二十八星宿在東西南北四個方位各有7宿,每個方位的七宿連在一起的形象就分別是四象的形象,所以,二者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關係。以東宮蒼龍為例,東宮蒼龍就是龍的形象,而組成東宮蒼龍的七宿為:角、亢、氐、房、心、尾、箕,這七宿連在一起恰好是龍的形象。角宿為龍角,亢宿為龍咽,氐宿為龍首,房宿為龍腹,心宿為龍心,尾宿為龍尾。並且與商周時期的“龍”字的字形基本一致。

  • 東宮蒼龍
“天垂象,見吉凶”:古人是如何通過占星來預知禍福的?

不過,二十八星宿的形成及定型經歷了一個漫長的過程,最初只是為了判斷時令變化,後來二十八星宿的作用不斷擴大,古人在觀測特殊天象時便以二十八星宿為座標,星圖的繪製也以二十八宿為標尺。前面說到了古人選得星官都是恆星。在古人眼裡恆星的位置相對不變,而二十八星宿在天空中的分佈恰好組成了一個圓,這樣整個星空就相當於被劃分成二十八個區域。不過,從上圖中也可以看出,這些區域是不等分的,也就是說所佔圓的度數是不相等的,比如“井宿”佔的度數最大,而“觜(zī)宿”佔的度數是最小的。

  • 不同時期的二十八星宿
“天垂象,見吉凶”:古人是如何通過占星來預知禍福的?

正是有了二十八星宿作為座標,古代的占星家才可以通過觀察天象的變化來占卜人間的吉凶禍福。比如“熒惑守心”這一星象就是通過二十八星宿座標法觀測的。“熒惑”指的是火星,“熒惑守心”指的就是火星居於二十八星宿中的“心宿”處。而這樣的星象在古代占星家來看於君王來說是不利的。再比如商紂王在位時出現五星(金、木、水、火、土)聚於房星的天象,古代占星家認為這是預示著殷商即將滅亡。但殷之滅亡即西周的建立,占星家又是怎麼確定同一星象於誰有利?於誰有害呢?這就需要利用前面提到的“分野”來確定了。

“天垂象,見吉凶”:分野將天上星象與人間禍福緊密相連

“分野”簡單來說就是將天上的星空區域與地上的列國與州建立起一一對應的關係,即“天則有列宿,地則有州域”。這個理論最早起源於春秋戰國時,在《左傳》、《國語》中都有相關記載。唐代的“行山河分野圖”就是古代占星中分野理論的最直接體現。這幅圖由當代高僧繪製,將當時的京城、州郡與天上的星宿作了非常細緻的劃分及對應。在古代的文學作品中也有利用分野來代指地域的,如李白在《蜀道難》中:“捫【參】歷【井】仰脅息,以手撫膺坐長嘆。”其中【參】就是二十八星宿中的“參宿”,而【井】正是二十八星宿中的“井宿”,參宿是益州的分野,井宿是雍州的分野。而險峻的蜀道正是跨越了益州、雍州兩地,所以,李白是以星宿來代指蜀道。

  • “行山河分野圖”
“天垂象,見吉凶”:古人是如何通過占星來預知禍福的?

除此之外,還有一件特別有名的出土文物也顯示了古代占星中的分野,即新疆出土的漢魏時期的“五星出東方利中國”彩錦護膊。

“天垂象,見吉凶”:古人是如何通過占星來預知禍福的?

“五星出東方利中國”屬於古代占星中的常見占卜辭,“五星”指的是金、木、水、火、土五星,“中國”是占星學中分野概念中的“中國”,泛指黃河流域的中原地區。這句占卜辭的意思是指這五顆星某段時間在日出前同時出現在東方的星象對“中國”有利。與之相對的便是“外國”,即古代的夷狄地區,也就是若五星出西方則對夷狄有利,對中原不利。一般是指用兵。所以,統治者便會利用這類占卜辭來鼓舞軍心。漢宣帝時,老將趙充國奉命征討西羌,但遲遲沒有進兵,漢宣帝便給趙充國下了一道詔書,在詔書中就提到了“五星出東方”的吉兆,以此來催戰。

再比如劉邦兵至灞上,通過二十八星宿座標法,古人觀測到了“五星聚於東井”的凶兆。而秦“擁雍州之地”,在當時東井所代表的分野正是秦國,所以,古人便將這一星象解讀為秦亡。現代人看來這似乎太過迷信了,但古人受“天人合一”與“天人感應”的思想影響,他們理所應當的把各種奇異星象看作是天對人間的警示。而古代帝王受天命,是天之子,所以,天上的異象多是對統治者的警示,或福或禍,解釋權也多在統治者的手中,因此,古代的占星學也多為統治者所利用。


參考:

《史記·天官書》司馬遷;《中國古代文化常識》王力;《天文學史話》馮時;《古代天文曆法》金開誠


分享到:


相關文章: